资源简介 (共29张PPT)说一说: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谜语导入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儿郎。既会说,又会唱,一日三餐用得上。你知道右边的谜语说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吗?谜底:口识字③ 口耳目手足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时说一说: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观察图片两个小女孩( )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位小女孩儿用( )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一个小男孩听到声音,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站手足目口耳手足手口耳目足认一认仔细观察下面的“目”字和图中画的眼睛,你有什么发现呢?甲骨文古代人写“目”就画一只眼睛,后来字形逐渐演变,就变成现在的“目”字。目识记字形手口足耳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情?说一说甲骨文口耳上课时,不仅要认真听,还要用眼睛仔细看。“目”能做什么?手足甲骨文的“足”,上面是一个骨头状的形状,下面是一个脚丫子的形状。口能说耳能听目能看手能做足能行认识横折横折横折:下笔由轻到重,转折处略停顿,然后竖下,由重到轻,略微偏左。写一写书写指导:第一笔和横折的折,应稍稍往里斜,呈上宽下略窄。笔 画:组 词:门口 人口 开口写一写书写指导: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之间等距笔 画:组 词:目光 耳目第二课时口耳手足目12345说一说看一看读一读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记一记站如松像站 立记一记坐如钟像坐 车识字方法:二人土上坐。在生活中,你还发现谁这样有精神地站、坐的吗?行如风,卧如弓写字姿势儿歌学写字,要牢记,头正肩平脚着地。三个“一”字要牢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有一拳,手离笔尖要一寸。大指二指对齐捏,三指在下来托起,四指五指往里卷,笔杆离开虎口处,拳心要空腕用力,提笔就是来练字。学一学写一写书写指导: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第一笔横要平且稳,最后的长横稍稍向上斜。笔 画:组 词:耳目 耳朵书写时,下笔由重到轻,从粗到细。认识笔画书写时,要轻轻下笔,笔画呈弓背形,略微带点弯。撇弯钩书写指导:第一笔是平撇,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笔 画:组 词:水手 手心【教学目标】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重难点】1.借助图画,识记生字。2.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生字。会写“口、目”2个字和笔画横折。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口、耳、目、手、足”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口”的谜语。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儿郎。既会说,又会唱,一日三餐用得上。师:你知道右边的谜语说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吗?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借助插图,识记生字1.看图说话正音。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1)师提问: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2)出示提示,展示生字。①两个小女孩( 站 )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位小女孩用( 手 )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②一个小男孩听到声音,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3)师提问:他们在做这些的时候,会用到“足、目、手、口、耳”。这5个汉字,你认识哪一个呢?你能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学生跟读,教师正音。2.组词正音。重点指导“手”的读音。师:请同学们举起手,我们来一起认识手的各部位。(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手臂)我们用手还能做出什么动作呢?(打招呼-招手、见面后-握手、鼓掌时-拍手、回答问题-举手)三、理解字义,识记字形1.出示眼睛图片和“目”的甲骨文。(1)师:仔细观察下面的“目”字和图中画的眼睛,你有什么发现呢?(古代人写“目”就画一只眼睛,后来字形逐渐演变,就变成现在的“目”字。)(2)随堂演练。像“目”这样与身体部位形状相似的生字还有很多,观察下面图片和生字,试着连一连。2.借助图片,说作用。师: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情?让我们联系生活说一说吧!学习“口”字。①口:吃饭、喝水、说话、唱歌……②你能想到哪些与“口”相关的词语。学习“耳”字。我们的耳朵可以用来听声音。听别人说话、听音乐、听妈妈讲故事……师:上课时,我们应该怎样听讲呢?(要听清老师说的话,不懂就问。同学们发言时,也要认真听,等同学说完再说。)学习“目”字。师:上课时,不仅要认真听,还要用眼睛仔细看。“目”能做什么?看书、看云彩、看小鸟……上课时,能看书、看黑板、看老师。(4)学习“手”字。手:拍球、写字、扫地……(5)学习“足”字。①字理识字:甲骨文的“足”,上面是一个骨头状的形状,下面是一个脚丫子的形状。②足就是脚,它能帮我们做什么。走路、跑步、踢球……总结作用。师: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口能说、耳能听、目能看、手能做、足能行。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好好运用这些身体部位,还要好好保护它们哦!三、观察笔画,学写生字1.认识横折(1)观察“口”这个字有一个新的笔画,叫横折。看看它像什么?(2)学生自主交流,说一说。(3)教师范写,学生临写。2.练习“口”。(1)再观察“口”,说说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在正中间)(2)教师引导写法。(第一笔和横折的折,应稍稍往里斜,呈上宽下略窄。)(3)教师示范,学生描红、临写。3.练习“目”。(1)先观察,再交流。你发现横画之间的距离有什么规律吗?(2)教师引导写法。(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之间等距)(3)教师示范,学生描红、临写。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耳、手”2个字和笔画撇、弯钩。2.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巩固生字1.黑板贴出“口、耳、目、手、足”的图片,指名学生将手中对应的生字卡贴在图片的对应位置。(学生贴对之后,再带领大家读一遍。)2.看着字卡说句话。(我的手会写字,我的口能唱歌……)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听音乐,引入课文。(1)播放视频《中国功夫》。(2)师:同学们,有这样一段歌词:站似一棵松,卧似一张弓,不动不摇一座钟,走路一阵风。我们课文中也有这样的内容,一起来读一读。2.正确朗读俗语。(1)教师范读、带读,学生跟读。(指导“站、松、坐、钟”的读音,“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钟”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2)指名读,随机正音。(3)齐读课文。三、借助插图,理解内容1.出示课文插图,理解“站如松,坐如钟”。(1)师:这是两幅京剧人物图,第一个人物是古时候的杨门女将穆桂英,她站着像松树那样笔直。这里的“如”就是“像”的意思。“站”站立。第二个人物是铁面无私的包公,他坐着像铜钟那样端正、稳重。“坐”如何记住它?(识字方法:二人土上坐。)(3)联系生活感受。在生活中,你还发现谁这样有精神地站、坐的吗?预设1:解放军叔叔站岗,双手握着枪昂首挺胸。预设2:我们在参加升旗仪式时立正敬礼,一动不动地望着国旗的样子。2.借助图片,说一说“行如风、卧如弓”的样子。师:走路要像风一样轻快有力,躺着睡觉时要像弓一样弯曲。3.读出韵味,体现含义。(1)教师带读,重点突出“松、钟、风、弓”。(2)学生读出精气神。四、观察笔画,学写生字1.提醒学生坐姿与握笔姿势。2.练习“耳”。(1)观察“耳”,说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2)教师引导写法。(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第一笔横要平且稳,最后的长横稍稍向上斜。)(3)教师示范,学生描红、临写。3.练习“手”。(1)观察“手”,学习新的笔画。(2)教师引导写法。(第一笔是平撇,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3)教师示范,学生描红、临写。五、作业设计1.说一说,我们的身体部位“口、耳、目、手、足”能做什么。2.说一说“口、耳、目、手”的笔顺。【教学反思】《口耳目手足》本课是一篇关于身体部位认知的课文,小学对于自身身体部位的认识,已经比较全面,但是对于表示身体部位的名称的生字认读和书写可能还是不熟悉,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通过图文结合、借助俗语、组词识记等方法,引导学生识记本课生字。对于后两句的认读,主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感受,并在语境中理解课文。第一单元 识字③ 口耳目手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国功夫.mp4 (教学课件)识字3.口耳目手足.pptx (配套教案)识字3.口耳目手足.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