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四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安吉期中) 江南大地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下列有利于构建人水和谐的是( )A.直接向河流中排放生活废水 B.及时清理河道垃圾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业用水 D.过度繁殖水生植物2.(2024八上·安吉期中)据我市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小雨,温度:6~11℃,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微风级”。对于这则预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6℃~11℃是通过温度计测得的B.“小雨”说明这一天是受高气压控制C.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的D.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的3.(2024八上·安吉期中)如图同学们在操场上放飞气球时,气球在斜向上升空的过程中,受到空气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 )A.F1 B.F2 C.F3 D.F44.(2024八上·安吉期中)大气压强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工具属于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A.破窗锤 B.打气筒C.吸尘器 D.真空采血管5.(2024八上·安吉期中)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 )A.加入20克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C.加入200克3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克6.(2024八上·安吉期中)“生命吸管”可以解决野外极限环境中的饮水问题。如图是“生命吸管”的内部结构,其中没有用到的净水方法是( ).A.蒸馏 B.吸附 C.消毒 D.过滤7.(2024八上·安吉期中)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取一定量粗盐B.溶解C.过滤D.蒸发8.(2024八上·安吉期中)2022年12月4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9.(2024八上·安吉期中) 我国的文字和词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在以下的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有( )①鹅毛大雪 ②长夏无冬 ③阴转多云 ④四季如春 ⑤雷电交加 ⑥冬暖夏凉 ⑦和风细雨 ⑧冬雨夏干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⑧ C.①③⑤⑦ D.②③⑥⑧10.(2024八上·安吉期中)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2024八上·安吉期中) 据《说文解字》记载,在神农氏时代人们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B.通过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C.通过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D.通过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12.(2024八上·安吉期中)在气象观测中,温度计通常放置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内,下列关于百叶箱的说法,错误的是( )A.百叶箱漆成白色时能更好地反射阳光B.它的箱门朝北开可避免阳光直射对气温测量的影响C.百叶箱内每天测出的最高气温都会出现在午后2时D.百叶箱的高度设置为1.5米是因为这个高度气温较稳定,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13.(2024八上·安吉期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区,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对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B.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多C.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所以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D.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14.(2024八上·安吉期中)潜水艇从海水高密度区驶入低密度区,急剧下降的过程称为“掉深”。如图,某潜水艇从a处驶入低密度海水区,“掉深”到b处。与a处相比,潜水艇在b处( )A.受到浮力大小变小 B.受到浮力大小变大C.排开液体重力不变 D.排开液体重力变大15.(2024八上·安吉期中) 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A.20℃时,20g氯化钠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70g氯化钠溶液B.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的硝酸钾晶体质量比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大C.50℃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通过加水、升温等方式能将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16.(2024八上·安吉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其中图中数字④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2)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来自 。(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 (填名称)环节。17.(2024八上·安吉期中)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如图所示,分别用它测量盐水和水的密度时,吸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1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则h1 h2。18.(2024八上·安吉期中)观察下面的图像,并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如果在处加热,则回形管中的红墨水将向 (填“左”或“右”)运动。由此推测,夏天的房间内安装空调时,应将空调按在房间的 (填“上端”或“下端”)。(2)图乙,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大气的 层。(填序号)19.(2024八上·安吉期中) 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3支试管甲、乙、丙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状。(1) 甲试管中是 选填“乳浊液” “悬浊液”或“溶液”)。(2) 若其他条件不变,3支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上下分层现象的试管有 。(3) 这3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中液体; 这3种液体都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0.(2024八上·安吉期中)如图所示为我国台湾岛的剖面示意图,图中山脉为台湾的中央山脉。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甲、乙、丙三地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2)乙、丙两地年降水较多的是 地,造成两地降水多少差异的因素是由于 不同。21.(2024八上·安吉期中)如图所示,把内装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久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 热量,使温度 ,木块上的水结冰。22.(2024八上·安吉期中)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1)完善思维模型,①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②处应填 (选填“增大”或“减小”);(2)中医拔火罐时,先用点燃的棉球加热火罐,再将火罐平贴于皮肤,不一会儿压强差使皮肤向罐内凸起。根据思维模型,火罐平贴于皮肤后通过 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23.(2024八上·安吉期中)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同学们猜测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为验证假设,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1)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 。(2)要验证假设,应当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开展对照实验;若 (填字母)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请判读并说明理由 。24.(2024八上·安吉期中)小明在一次放学途中看到图1所示的场景:一位同学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起,发生形变。于是小明进行了相关探究。(1)猜想:伞面受力大小可能与空气的 有关;(2)实验与数据:小明自制了一个上凸下平的模型,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2所示。在模型的正前方用电风扇迎面吹风,模拟气流,并记录数据;风速 无风 低速 高速托盘测力计示数(N) 18 16 10分析: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模型受到向上的升力;空气流速越大,升力就越 ;(3)拓展:①如图3所示,小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当一辆飞奔的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车的总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为解决某“工”字形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如图所示。其中黑色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M”表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下列方案中既有效又节能的是 。A.B.C.D.25.(2024八上·安吉期中)如图是某同学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有: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序号)。(2)该实验中应称取蔗糖的质量是 克。(3)该实验中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应选择 (选填“10”或“50”)毫升规格的量筒。(4)若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②取水时仰视读数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26.(2024八上·安吉期中)小明发现木头在水中是漂浮的,而铁块在水中会下沉,他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有关。为此他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实验思路:(1)选取体积相同、 不同的物体A和B分别浸没在水中,测出其所受浮力并进行比较;实验过程:(2)按照实验思路依次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从甲图中可知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 N。观察乙图可知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 N,并计算出了物体B所受的浮力大小;实验结论:(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7.(2024八上·安吉期中)小科学了大气的压强后,借助注射器(容积为5mL)、铁架台、小桶、细绳等器材设计组装如图装置估测大气压的值。其实验步骤如下:①首先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未封口,接着往小桶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时,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为78g。②重新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并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口,将步骤①中的装水小桶(水未倒出)重新挂在注射器下端,缓慢向小桶内加水,直至活塞又恰好开始下滑,再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其总质量为548g。③取下注射器,并用刻度尺测出其壁上全部刻度部分的长度为10cm。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中应以 (选填“注射器”、“活塞”或“小桶”)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受大气压力;(2)步骤①可排除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对实验的影响外,还可排除 的影响;(3)上述实验中,可得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 ;(4)步骤②中注射器针头处有少量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28.(2024八上·安吉期中)气压的变化或者不同,会引发多种不同的现象与影响。观察下图,并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中,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瓶内的水会再次沸腾的原因是: ;(2)图乙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 ;(3)在图丙中,风的方向应该是: (选填字母)。29.(2024八上·安吉期中)科学既要从宏观层面研究物质,又要从微观层面探析本质。请根据图示回答。(1)宏观角度辨识水的组成如题图所示,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 ,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2)微观角度探析水的分解由题图可知,反应过程中 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并重新结合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30.(2024八上·安吉期中)如图所示为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戴有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会顶起限压阀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少,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已知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10mm2,大气压为1.0×105Pa,高压锅工作时锅内气体最大压强为1.8×105Pa。(g取10N/kg)(1)用高压锅烧水至沸腾时,水的温度 100℃(选填“>”、“<”或“=”);(2)计算锅内外气体的最大压强差 ;(3)计算限压阀的质量 。31.(2024八上·安吉期中)读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回答问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硫酸溶液的密度(克/厘米3) 1.02 1.08 1.11 1.17 1.20氨水的密度(克/厘米3) 0.98 0.95 0.94 0.91 0.90(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 。(2)将100克12%的氨水稀释成3%的溶液,在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的 质量将保存不变。同时需要加水多少克 (3)配制100克12%的硫酸溶液,需要24%的硫酸溶液多少毫升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32.(2024八上·安吉期中)如图“海葵一号”是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亚洲首艘浮式石油生产装置,工作时“海葵一号”漂浮在大海上,而且平台上有直升机水平停机坪。小安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海葵一号”的质量是,满载石油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g取10N/kg,海水的密度为)(1)当直升机降落到“海葵一号”的水平停机坪上后,“海葵一号”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2)“海葵一号”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3)“海葵一号”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解析】【分析】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解答】 A、生活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直接向河水中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合题意;B、及时清理河道垃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符合题意;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业用水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合题意;D、过度繁殖水生植物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2.【答案】B【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1)温度、风向、风力的测量:温度是通过温度计测量的,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能准确测量出环境的温度数值 。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量的,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从而确定风向 。风力(风速 )可通过风速仪测量,风速仪能感应空气流动的速度,进而确定风力大小 。(2)高、低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气压控制的区域,空气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多为晴朗天气 ;低气压控制的区域,空气上升,容易凝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解答】A、温度6~11℃是通过温度计测得的,故A正确。B、低气压控制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时多晴朗天气,故B错误。C、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的,故C正确。D、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B。3.【答案】C【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是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托力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位置等无关,只要物体浸在气体或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方向就竖直向上 。【解答】浮力方向竖直向上,由图可知,气球在斜向上升空过程中受到空气浮力的方向是F3。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答案】C【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1)大气压强的应用原理: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工具,通常是使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实现某种功能,如吸气、吸附等。(2)不同工具的工作原理区分:需要判断工具是利用大气压,还是利用其他力学原理。【解答】A、破窗锤的工作原理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B、打气筒利用外力压缩气体,使得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C、吸尘器的工作原理为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利用大气压强工作,故D符合题意;D、真空采血管利用管内压强很小,血液在血压的作用下进入管内,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答案】D【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先求出氯化钠的质量,蒸发前后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列出等式解答即可。【解答】10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0%=10g,溶剂的质量为100g-10g=90g。设需要蒸发的水的质量为x克,(100g-x)×20%=100g×10%,x=50g,由于原溶液中水的质量少于100g,而不是蒸发后溶液中还剩50克水,则蒸发掉20克水,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答案】A【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过滤:利用滤纸、滤膜等多孔材料,将不溶性杂质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PP 棉、超滤膜可起到过滤作用。(2)吸附:利用活性炭等具有吸附性的物质,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等可溶性杂质,生命吸管中的活性炭可实现吸附。(3)消毒:通过抗菌球等物质,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起到消毒作用。(4)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将液体加热至沸点,使液体汽化,再将蒸汽冷凝为液体的方法,可得到纯净的水,生命吸管的结构中未涉及此过程。【解答】A、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冷凝液化的过程分离提纯物质,生命吸管内部构造(PP棉、活性炭、超滤膜、抗菌球)中没有涉及加热汽化和冷凝的环节,没有用到蒸馏的净水方法,故该选项正确。B、生命吸管中有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到了吸附的净水方法,故该选项错误。C、生命吸管中有抗菌球,可对水进行消毒,杀灭细菌等,用到了消毒的净水方法,故该选项错误。D、生命吸管中的PP棉、超滤膜可过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用到了过滤的净水方法,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7.【答案】D【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蒸发结晶时,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即可停止加热,不能将水蒸干。【解答】A、应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且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故A错误;B、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溶解药品,故B错误;C、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D正确。故答案为:D。8.【答案】D【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解析】【分析】 根据对大气层的分层知识分析判断。【解答】 A.小天体坠落地球需经过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最后消失或减小,从而减少小天体的撞击,所以大气层能保护地球,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对流层含有几乎全部水汽和杂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显著,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按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降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故飞船返回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答案】C【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解答】 ①③⑤⑦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属于天气;②④⑥⑧描述的是某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故答案为:C。10.【答案】B【知识点】风【解析】【分析】首先要明确风的形成: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气压的高低的判定要从气体的温度的高度来判定,由海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来分析物体吸热后温度的高低。【解答】白天时,受到太阳的辐射,在受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较小的沙石升高温度较高,导致陆地的温度高于海洋表面的温度,大气受热膨胀向上运动,而在地表温度降低的大气向陆地移动;故①错误,③正确; 夜晚时,陆地和海洋的温度都会降低,由于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沙石温度降低的更快,则陆地的温度比海洋表面低,故海洋表面的大气会向上运动,而陆地表面的大气则向海洋表面运动,故②正确,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1.【答案】C【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就是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A、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出来,故选项说法错误。B、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风吹日晒使溶液有饱和变为不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C、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D、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日晒可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12.【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物体的颜色与热辐射:白色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较强,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百叶箱漆成白色,可有效反射阳光,减少自身因吸收太阳辐射而产生的温度变化,从而降低对温度计示数的影响,保证气温测量的准确性。(2)百叶箱的朝向与阳光直射:百叶箱的箱门朝北开,能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到百叶箱内部,因为阳光直射会使百叶箱内温度异常升高,干扰气温的正常测量,这样设置可减小测量误差。(3)气温的变化规律: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但这是一个大致规律,受天气状况(如阴天、晴天等 )等因素影响,实际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可能会有波动,不是绝对 “都会” 在午后2时。(4)百叶箱的高度设置:百叶箱高度设置为 1.5 米,一方面这个高度处的空气受地面温度变化、人类活动等影响相对较小,气温较为稳定;另一方面,1.5 米是人类日常活动的大致高度,测量此处的气温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反映人类活动环境的气温情况。【解答】A、百叶箱漆成白色,利用白色反射太阳光能力强的特点,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避免因自身温度变化影响温度计示数,使气温测量误差更小,故该选项正确。B、箱门朝北开,可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射进百叶箱,避免阳光直射导致箱内温度异常,减小对气温测量的影响,故该选项正确。C、虽然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在午后 2 时左右,但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不是绝对 “都会” 出现,存在变化可能,说 “都会” 过于绝对,故该选项错误。D、1.5 米高度的空气变化相对稳定,且符合人类活动高度,测量的气温更具实用价值,便于实际操作和反映人类活动环境气温,故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13.【答案】B【知识点】季风【解析】【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解答】A、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气温高,降水多,A正确;B、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少,B错误;C、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所以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C正确;D、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D正确;故答案为:B。14.【答案】A【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公式为。(2)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浸没时,V排等于物体的体积,若物体体积不变,V排不变;液体密度变化时,浮力会随之变化。【解答】AB、潜水艇从海水高密度区驶入低密度区,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可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变小,因此与a处相比,潜水艇在b处受到浮力大小变小,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由于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变小,所以潜水艇排开液体的重力变小,即与a处相比,潜水艇在b处排开液体重力变小,故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5.【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20g氯化钠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18g+50g=68g氯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的硝酸钾晶体质量不一定比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大,因为饱和溶液质量未知,降温多少也不确定,故选项说法错误。C、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5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故选项说法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通过加水、升温等方式能将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16.【答案】(1)水汽输送(2)太阳辐射(3)地表径流【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海陆间水循环主要包括海水蒸发、水分输送、大气降水、植物蒸腾、地表和地下径流等四个环节。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解答】(1)根据图示信息,④是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水汽输送是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因为太阳辐射,使地表的水分蒸发和植物的的水分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到高空再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在适当的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再形成降水落回地面。(3)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几个环节。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例如修水库,跨区域调水等,都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1)根据图示信息,④是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水汽输送是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因为太阳辐射,使地表的水分蒸发和植物的的水分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到高空再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在适当的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再形成降水落回地面。(3)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几个环节。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例如修水库,跨区域调水等,都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17.【答案】等于;小于【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密度计在盐水和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即可。【解答】(1)密度计在液体中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则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的重力。密度计的重力保持不变,则两次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即F1=F2=G;(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密度计在盐水和水中所受浮力相等,且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则密度计排开盐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水的体积,那么密度计浸入盐水中的深度要小于浸入水中的深度,即h1<h2。18.【答案】右;上端;③【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热力环流的形成成因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则热力环流形成。(2)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1)如果在C处加热,水受热膨胀沿着CB向上运动,推动红墨水向右运动。夏天的房间内安装空调时,应将空调按在房间的上端,房间上部的空气受冷密度增大,使冷气流下沉,使整个房间凉快起来。(2)天气现象一般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对流层中聚集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以及绝大部分水汽,又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因此主要的天气现象和过程如寒潮、台风、雷雨、闪电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即图中③层。19.【答案】(1)乳浊液(2)甲乙(3)丙;混合物【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解答】 (1)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3支试管甲、乙、丙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状,则甲试管中是乳浊液,乙试管中是悬浊液,丙试管中是溶液。(2)若其他条件不变,3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小液滴和水上下分层,乙中固体小颗粒和水上下分成,丙中不分层。(3)这3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丙中的液体,3种液体的共同点是都是混合物。20.【答案】(1)甲(2)乙;地形【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地形既会影响气温,也影响降水。据图中信息解答。【解答】(1)在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方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海拔最高的甲地。(2)由图可知,乙、丙两地中,位于暖湿气流迎风坡的乙降水量更大,多地形雨。乙、丙两地自然差异主要是由于乙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丙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导致的。(1)在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方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海拔最高的甲地。(2)由图可知,乙、丙两地中,位于暖湿气流迎风坡的乙降水量更大,多地形雨。乙、丙两地自然差异主要是由于乙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丙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导致的。21.【答案】吸收;降低【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1)溶解过程的热现象: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有些会放出热量 。硝酸铵是典型的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2)温度变化对水状态的影响:水的凝固点是0 C,当环境温度降低到0 C及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硝酸铵溶解吸收热量,会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若温度降至0 C以下,木块上的水就会结冰。【解答】硝酸铵溶解的热量变化:硝酸铵溶解于水时,会吸收热量,这是硝酸铵这类物质溶解过程的特性。温度的变化情况:因为硝酸铵溶解吸收热量,会导致烧杯周围(包括木块 )的温度降低,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木块上的水就会结冰。22.【答案】(1)密闭;增大(2)降低温度【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大气压应用的空间条件:利用大气压产生压强差,需构建密闭空间。若空间开放,内外气压会快速平衡,无法形成气压差来产生现象。比如用吸管吸饮料,吸管和口腔形成临时密闭空间,才能利用气压差吸起饮料。(2)气压与体积的关系: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等条件不变时,增大体积,气体压强会减小(遵循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思维模型中通过改变体积影响气压,要减小空间内气压,可增大气体体积实现。(3)拔火罐的气压变化:拔火罐时,火罐贴紧皮肤形成密闭空间。点燃棉球加热使罐内气体受热膨胀排出,贴紧皮肤后,罐内气体降低温度,根据热胀冷缩,气体遇冷收缩,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在压强差作用下使皮肤凸起。【解答】(1)思维模型中的①处应填密闭;气体的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所以②处填写增大;(2)本实验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来减小集气瓶中的气压的。(1)[1]该思维模型是使空间密闭,通过改变气体的体积、质量、降低温度来减小空间的气压,因此①处应填密闭。[2]当气体的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所以②处填写增大。(2)根据实验,将火罐平贴于皮肤,气体温度降低,此时气压减小,因此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来减小集气瓶中的气压的。23.【答案】(1)食盐(2)b和c;c(3)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1)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 )溶解在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2)控制变量法:在探究一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这一个因素。本题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的关系,需控制温度、水的体积、食盐质量等相同,只改变颗粒大小。(3)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分析:溶解速率受温度、颗粒大小、搅拌等因素影响。判断某一因素的影响时,需确保其他因素相同,否则无法得出准确结论。【解答】(1)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2)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比较不同颗粒大小的食盐溶解速率的快慢,除颗粒大小外,其他因素应相同,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应当选择图中的b和c开展实验对照;若c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1)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2)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比较不同颗粒大小的食盐溶解速率的快慢,除颗粒大小外,其他因素应相同,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应当选择图中的b和c开展实验对照;若c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24.【答案】(1)流速(2)大(3)小于;C【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气体或液体 )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伞面在大风中被 “吸” 起,就是因为伞面上下空气流速不同,导致压强差,从而产生向上的力。(2)实验数据分析:通过模拟实验,改变风速(即改变空气流速 ),测量托盘测力计示数变化,分析升力与空气流速的关系。托盘测力计示数越小,说明模型受到的向上升力越大,从而判断升力随流速的变化规律。(3)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拓展应用:汽车外形与飞机机翼类似,行驶时上下表面空气流速不同,产生压强差,影响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对于通道通风问题,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改变通道结构,使空气流速不同,形成压强差,从而实现通风,同时要考虑节能(换气扇的使用 。【解答】(1)根据题意,一阵大风吹来,空气流动速度改变,伞面被“吸”起,发生形变,我们可以猜想伞面受力大小可能与空气的流速有关。(2)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当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示数等于模型重力,当风速变为低速,直到高速,托盘测力计示数变小了,说明模型受到了向上的升力,并且空气流速越快,升力越大。(3)小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根据上面实验结论上方凸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汽车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为解决某地下商城“工”字形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让过道中空气流动起来,那就要使过道两侧通道空气流速不同,从而使两侧通道压强不同,通过这个压强差促使通道内空气流动产生通风的效果,根据探究实验结论,我们只要在两通道的其中一个加凸起,就可以保证两侧有压强差,为了节能我们也没有必要加装换气扇,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根据题意,一阵大风吹来,空气流动速度改变,伞面被“吸”起,发生形变,我们可以猜想伞面受力大小可能与空气的流速有关。(2)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当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示数等于模型重力,当风速变为低速,直到高速,托盘测力计示数变小了,说明模型受到了向上的升力,并且空气流速越快,升力越大。(3)[1]小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根据上面实验结论上方凸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汽车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2]为解决某地下商城“工”字形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让过道中空气流动起来,那就要使过道两侧通道空气流速不同,从而使两侧通道压强不同,通过这个压强差促使通道内空气流动产生通风的效果,根据探究实验结论,我们只要在两通道的其中一个加凸起,就可以保证两侧有压强差,为了节能我们也没有必要加装换气扇,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答案】(1)③②①④(2)7.5(3)50(4)①②【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为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称量(称取溶质质量 )、溶解(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 )、装瓶存放,这是保证溶液配制准确的合理流程。(2)溶质质量的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可计算出配制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 。(3)量筒的选择:选择量筒时,应遵循 “大而近” 的原则,即所量取液体的体积接近量筒的量程,且不超过量程,这样能减小测量误差。(4)溶质质量分数误差分析:,误差原因从溶质质量偏少或溶剂质量偏多分析,比如称量错误、量取溶剂错误等。【解答】(1)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④;(2)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则应称蔗糖的质量是50克×15%=7.5克;(3)该实验中应取水的体积=(50克-7.5克)÷1克/毫升=42.5毫升,量取液体时选用量筒的原则是: 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或等于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应选择50毫升规格的量筒;(4)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则称取的蔗糖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②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溶液具有均一性,则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故填 ①②。(1)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④;(2)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则应称蔗糖的质量是50克×15%=7.5克;(3)该实验中应取水的体积=(50克-7.5克)÷1克/毫升=42.5毫升,量取液体时选用量筒的原则是: 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或等于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应选择50毫升规格的量筒;(4)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则称取的蔗糖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②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溶液具有均一性,则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故填 ①②。26.【答案】密度;1.2;2.8;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密度无关【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探究浮力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密度的关系时,需控制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因素相同,只改变物体的密度,这样才能准确探究物体密度对浮力的影响 。(2)浮力的计算(称重法 ):浮力的大小可以通过称重法计算,即,其中G是物体的重力,F拉是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3)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推导:通过计算不同密度物体在同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对比分析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从而得出实验结论。【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当选用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体A和B,然后浸没在水中,测出其所受浮力并进行比较。(2)根据称重法,由甲图中可知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由乙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8N,因此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2.8N。(3)根据称重法,由乙图中可知物体B所受的浮力为:,因,可知体积相同而不同密度的物体A和B,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相同,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无关。27.【答案】(1)活塞(2)活塞重力(3)9.4×104Pa(4)偏小【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该实验中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受大气压力;(2)影响测量大气压大小的因素有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活塞的重力等;(3)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当活塞刚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再根据公式将测得的压力和面积代入公式即可算出压强的大小。(4)实验误差分析:若注射器针头处有少量空气无法排尽,这些空气会产生一定压强,导致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测量值偏小,根据 ,计算出的大气压值也会偏小 。【解答】(1)该实验中活塞占满注射器的横截面积,因此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2)在步骤①中,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未封口,接着往小桶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时,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可求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即活塞受到向下的拉力)等于活塞受到摩擦力和重力的合力,所以步骤①的目的是排除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对实验的影响,还排除了活塞重力对实验的影响。(3)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为:,这就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注射器的容积为5mL=5cm3,这注射器上的全部刻度线由刻度尺测量得出为10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可得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4)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减小,由压强公式可知,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强值偏小。(1)该实验中活塞占满注射器的横截面积,因此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2)在步骤①中,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未封口,接着往小桶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时,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可求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即活塞受到向下的拉力)等于活塞受到摩擦力和重力的合力,所以步骤①的目的是排除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对实验的影响,还排除了活塞重力对实验的影响。(3)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为:,这就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注射器的容积为5mL=5cm3,这注射器上的全部刻度线由刻度尺测量得出为10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可得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4)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减小,由压强公式可知,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强值偏小。28.【答案】(1)见解析(2)降雨、大风和降温(3)B【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冷水倒在烧瓶上,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液面上气压减小沸点降低;(2)从漏斗的上方吹气,气体从兵乓球的上方流出,兵乓球上方的气体流速大于下方气体流速,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压强差使兵乓球受到向上的托力,不掉下来;(3)如果冬季冷锋过境,锋前暖空气比较干燥、形成降温,大风,沙尘天气;如果锋前暖空气比较湿润形成风暴天气;如果夏季冷锋过境,锋前暖空气比较干燥,形成阴天相对凉爽,有风天气;如果锋前暖空气比较湿润形成狂风暴雨天气,所以将会带来大风、大雨、降温天气;(4)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形成风。【解答】(1)在图甲中,冷水倒在烧瓶上,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此时水的沸点降低,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表明液面上气压减小沸点降低。(2)冷气团移向暖气团,导致暖气团抬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将会带来的天气是降雨、大风和降温。(3)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如要知道图中某点的风向,先经此点画一条与等压线垂直的虚线,这条虚线的箭头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由图可知,只有B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故风向是B。(1)在图甲中,冷水倒在烧瓶上,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此时水的沸点降低,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表明液面上气压减小沸点降低。(2)冷气团移向暖气团,导致暖气团抬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将会带来的天气是降雨、大风和降温。(3)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如要知道图中某点的风向,先经此点画一条与等压线垂直的虚线,这条虚线的箭头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由图可知,只有B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故风向是B。29.【答案】(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和氧(2)水分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氢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水的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的结构是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解答】(1)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如图1所示,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由图可知,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如图1所示,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由图可知,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30.【答案】>;0.8×105Pa;0.08kg【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计算公式:,(适用范围:这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物体间的压强计算,无论气体、固体、液体)。压力计算公式为:F=pS。其中p为压强,S为作用面积。【解答】(1)高压锅内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锅内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水的温度大于100℃。(2)锅内外气体的最大压强差p=p内-p外=1.8×105Pa-1.0×105Pa=8×104Pa(3)由可得,限压阀的重力G=F=pS=0.8×105Pa×10 5m2=0.8N由G=mg可得,限压阀的质量31.【答案】(1)减小(2)溶质;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有:100g×12%=(100g+x)×3%,解得:x=300g;答:需要加水300g。(3)设:需要24%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y。100g×12%=24%×y,解得:y=50g;24%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17g/mL,即需取24%的硫酸溶液的体积=50g÷1.17g/mL≈42.7mL。答:需要24%的硫酸溶液为42.7mL。【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通过观察表格中氨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对应数据,总结出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时密度的变化规律 。(2)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利用 “稀释前溶质质量 = 稀释后溶质质量” 这一关系,结合公式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分数” 进行计算 。(3)先根据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算出浓溶液的质量,再依据密度公式 “体积 = 质量 ÷ 密度”,结合表格中对应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密度,算出所需浓溶液的体积 。【解答】(1)由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减小;(2)在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将保存不变。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有:100g×12%=(100g+x)×3%,解得:x=300g;答:需要加水300g。(1)由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减小;(2)在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将保存不变,见答案;(3)见答案。32.【答案】(1)变大(2)1.0×109N(3)6.3×107kg【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直升机降落到 “海葵一号” 上后,“海葵一号” 总重力增大,根据漂浮条件,浮力也会相应增大。(2)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利用此原理可计算 “海葵一号” 满载时受到的浮力。(3)“海葵一号” 漂浮时,满载时的总重力等于浮力,先算出满载时总质量,再减去 “海葵一号” 自身质量,就能得到储存石油的质量。【解答】(1)当直升机降落到“海葵一号”的水平停机坪上后,“海葵一号”自身的重力增大,仍然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受到的浮力变大。(2)满载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1.0×108kg,则其重力为:,“海葵一号”漂浮在海面上,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其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海水的重力,即。(3)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为:。(1)当直升机降落到“海葵一号”的水平停机坪上后,“海葵一号”自身的重力增大,仍然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受到的浮力变大。(2)满载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1.0×108kg,则其重力为:,“海葵一号”漂浮在海面上,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其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海水的重力,即。(3)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为:。1 / 1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四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安吉期中) 江南大地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下列有利于构建人水和谐的是( )A.直接向河流中排放生活废水 B.及时清理河道垃圾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业用水 D.过度繁殖水生植物【答案】B【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解析】【分析】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解答】 A、生活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直接向河水中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合题意;B、及时清理河道垃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符合题意;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业用水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合题意;D、过度繁殖水生植物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2.(2024八上·安吉期中)据我市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小雨,温度:6~11℃,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微风级”。对于这则预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6℃~11℃是通过温度计测得的B.“小雨”说明这一天是受高气压控制C.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的D.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的【答案】B【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1)温度、风向、风力的测量:温度是通过温度计测量的,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能准确测量出环境的温度数值 。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量的,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从而确定风向 。风力(风速 )可通过风速仪测量,风速仪能感应空气流动的速度,进而确定风力大小 。(2)高、低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气压控制的区域,空气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多为晴朗天气 ;低气压控制的区域,空气上升,容易凝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解答】A、温度6~11℃是通过温度计测得的,故A正确。B、低气压控制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时多晴朗天气,故B错误。C、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的,故C正确。D、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B。3.(2024八上·安吉期中)如图同学们在操场上放飞气球时,气球在斜向上升空的过程中,受到空气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 )A.F1 B.F2 C.F3 D.F4【答案】C【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是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托力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位置等无关,只要物体浸在气体或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方向就竖直向上 。【解答】浮力方向竖直向上,由图可知,气球在斜向上升空过程中受到空气浮力的方向是F3。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2024八上·安吉期中)大气压强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工具属于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A.破窗锤 B.打气筒C.吸尘器 D.真空采血管【答案】C【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1)大气压强的应用原理: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工具,通常是使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实现某种功能,如吸气、吸附等。(2)不同工具的工作原理区分:需要判断工具是利用大气压,还是利用其他力学原理。【解答】A、破窗锤的工作原理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B、打气筒利用外力压缩气体,使得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C、吸尘器的工作原理为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利用大气压强工作,故D符合题意;D、真空采血管利用管内压强很小,血液在血压的作用下进入管内,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2024八上·安吉期中)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 )A.加入20克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C.加入200克3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克【答案】D【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先求出氯化钠的质量,蒸发前后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列出等式解答即可。【解答】10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0%=10g,溶剂的质量为100g-10g=90g。设需要蒸发的水的质量为x克,(100g-x)×20%=100g×10%,x=50g,由于原溶液中水的质量少于100g,而不是蒸发后溶液中还剩50克水,则蒸发掉20克水,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2024八上·安吉期中)“生命吸管”可以解决野外极限环境中的饮水问题。如图是“生命吸管”的内部结构,其中没有用到的净水方法是( ).A.蒸馏 B.吸附 C.消毒 D.过滤【答案】A【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过滤:利用滤纸、滤膜等多孔材料,将不溶性杂质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PP 棉、超滤膜可起到过滤作用。(2)吸附:利用活性炭等具有吸附性的物质,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等可溶性杂质,生命吸管中的活性炭可实现吸附。(3)消毒:通过抗菌球等物质,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起到消毒作用。(4)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将液体加热至沸点,使液体汽化,再将蒸汽冷凝为液体的方法,可得到纯净的水,生命吸管的结构中未涉及此过程。【解答】A、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冷凝液化的过程分离提纯物质,生命吸管内部构造(PP棉、活性炭、超滤膜、抗菌球)中没有涉及加热汽化和冷凝的环节,没有用到蒸馏的净水方法,故该选项正确。B、生命吸管中有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到了吸附的净水方法,故该选项错误。C、生命吸管中有抗菌球,可对水进行消毒,杀灭细菌等,用到了消毒的净水方法,故该选项错误。D、生命吸管中的PP棉、超滤膜可过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用到了过滤的净水方法,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7.(2024八上·安吉期中)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取一定量粗盐B.溶解C.过滤D.蒸发【答案】D【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蒸发结晶时,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即可停止加热,不能将水蒸干。【解答】A、应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且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故A错误;B、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溶解药品,故B错误;C、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D正确。故答案为:D。8.(2024八上·安吉期中)2022年12月4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答案】D【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解析】【分析】 根据对大气层的分层知识分析判断。【解答】 A.小天体坠落地球需经过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最后消失或减小,从而减少小天体的撞击,所以大气层能保护地球,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对流层含有几乎全部水汽和杂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显著,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按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降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故飞船返回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2024八上·安吉期中) 我国的文字和词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在以下的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有( )①鹅毛大雪 ②长夏无冬 ③阴转多云 ④四季如春 ⑤雷电交加 ⑥冬暖夏凉 ⑦和风细雨 ⑧冬雨夏干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⑧ C.①③⑤⑦ D.②③⑥⑧【答案】C【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解答】 ①③⑤⑦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属于天气;②④⑥⑧描述的是某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故答案为:C。10.(2024八上·安吉期中)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知识点】风【解析】【分析】首先要明确风的形成: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气压的高低的判定要从气体的温度的高度来判定,由海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来分析物体吸热后温度的高低。【解答】白天时,受到太阳的辐射,在受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较小的沙石升高温度较高,导致陆地的温度高于海洋表面的温度,大气受热膨胀向上运动,而在地表温度降低的大气向陆地移动;故①错误,③正确; 夜晚时,陆地和海洋的温度都会降低,由于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沙石温度降低的更快,则陆地的温度比海洋表面低,故海洋表面的大气会向上运动,而陆地表面的大气则向海洋表面运动,故②正确,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1.(2024八上·安吉期中) 据《说文解字》记载,在神农氏时代人们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B.通过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C.通过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D.通过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答案】C【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就是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A、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出来,故选项说法错误。B、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风吹日晒使溶液有饱和变为不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C、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D、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日晒可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12.(2024八上·安吉期中)在气象观测中,温度计通常放置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内,下列关于百叶箱的说法,错误的是( )A.百叶箱漆成白色时能更好地反射阳光B.它的箱门朝北开可避免阳光直射对气温测量的影响C.百叶箱内每天测出的最高气温都会出现在午后2时D.百叶箱的高度设置为1.5米是因为这个高度气温较稳定,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物体的颜色与热辐射:白色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较强,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百叶箱漆成白色,可有效反射阳光,减少自身因吸收太阳辐射而产生的温度变化,从而降低对温度计示数的影响,保证气温测量的准确性。(2)百叶箱的朝向与阳光直射:百叶箱的箱门朝北开,能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到百叶箱内部,因为阳光直射会使百叶箱内温度异常升高,干扰气温的正常测量,这样设置可减小测量误差。(3)气温的变化规律: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但这是一个大致规律,受天气状况(如阴天、晴天等 )等因素影响,实际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可能会有波动,不是绝对 “都会” 在午后2时。(4)百叶箱的高度设置:百叶箱高度设置为 1.5 米,一方面这个高度处的空气受地面温度变化、人类活动等影响相对较小,气温较为稳定;另一方面,1.5 米是人类日常活动的大致高度,测量此处的气温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反映人类活动环境的气温情况。【解答】A、百叶箱漆成白色,利用白色反射太阳光能力强的特点,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避免因自身温度变化影响温度计示数,使气温测量误差更小,故该选项正确。B、箱门朝北开,可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射进百叶箱,避免阳光直射导致箱内温度异常,减小对气温测量的影响,故该选项正确。C、虽然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在午后 2 时左右,但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不是绝对 “都会” 出现,存在变化可能,说 “都会” 过于绝对,故该选项错误。D、1.5 米高度的空气变化相对稳定,且符合人类活动高度,测量的气温更具实用价值,便于实际操作和反映人类活动环境气温,故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13.(2024八上·安吉期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区,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对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B.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多C.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所以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D.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答案】B【知识点】季风【解析】【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解答】A、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气温高,降水多,A正确;B、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少,B错误;C、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所以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C正确;D、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D正确;故答案为:B。14.(2024八上·安吉期中)潜水艇从海水高密度区驶入低密度区,急剧下降的过程称为“掉深”。如图,某潜水艇从a处驶入低密度海水区,“掉深”到b处。与a处相比,潜水艇在b处( )A.受到浮力大小变小 B.受到浮力大小变大C.排开液体重力不变 D.排开液体重力变大【答案】A【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公式为。(2)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浸没时,V排等于物体的体积,若物体体积不变,V排不变;液体密度变化时,浮力会随之变化。【解答】AB、潜水艇从海水高密度区驶入低密度区,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可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变小,因此与a处相比,潜水艇在b处受到浮力大小变小,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由于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变小,所以潜水艇排开液体的重力变小,即与a处相比,潜水艇在b处排开液体重力变小,故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5.(2024八上·安吉期中) 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A.20℃时,20g氯化钠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70g氯化钠溶液B.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的硝酸钾晶体质量比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大C.50℃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通过加水、升温等方式能将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20g氯化钠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18g+50g=68g氯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的硝酸钾晶体质量不一定比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大,因为饱和溶液质量未知,降温多少也不确定,故选项说法错误。C、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5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故选项说法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通过加水、升温等方式能将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16.(2024八上·安吉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其中图中数字④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2)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来自 。(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 (填名称)环节。【答案】(1)水汽输送(2)太阳辐射(3)地表径流【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海陆间水循环主要包括海水蒸发、水分输送、大气降水、植物蒸腾、地表和地下径流等四个环节。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解答】(1)根据图示信息,④是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水汽输送是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因为太阳辐射,使地表的水分蒸发和植物的的水分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到高空再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在适当的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再形成降水落回地面。(3)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几个环节。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例如修水库,跨区域调水等,都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1)根据图示信息,④是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水汽输送是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因为太阳辐射,使地表的水分蒸发和植物的的水分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到高空再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在适当的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再形成降水落回地面。(3)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几个环节。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例如修水库,跨区域调水等,都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17.(2024八上·安吉期中)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如图所示,分别用它测量盐水和水的密度时,吸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1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则h1 h2。【答案】等于;小于【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密度计在盐水和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即可。【解答】(1)密度计在液体中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则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的重力。密度计的重力保持不变,则两次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即F1=F2=G;(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密度计在盐水和水中所受浮力相等,且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则密度计排开盐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水的体积,那么密度计浸入盐水中的深度要小于浸入水中的深度,即h1<h2。18.(2024八上·安吉期中)观察下面的图像,并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如果在处加热,则回形管中的红墨水将向 (填“左”或“右”)运动。由此推测,夏天的房间内安装空调时,应将空调按在房间的 (填“上端”或“下端”)。(2)图乙,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大气的 层。(填序号)【答案】右;上端;③【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热力环流的形成成因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则热力环流形成。(2)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1)如果在C处加热,水受热膨胀沿着CB向上运动,推动红墨水向右运动。夏天的房间内安装空调时,应将空调按在房间的上端,房间上部的空气受冷密度增大,使冷气流下沉,使整个房间凉快起来。(2)天气现象一般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对流层中聚集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以及绝大部分水汽,又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因此主要的天气现象和过程如寒潮、台风、雷雨、闪电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即图中③层。19.(2024八上·安吉期中) 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3支试管甲、乙、丙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状。(1) 甲试管中是 选填“乳浊液” “悬浊液”或“溶液”)。(2) 若其他条件不变,3支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上下分层现象的试管有 。(3) 这3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中液体; 这3种液体都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答案】(1)乳浊液(2)甲乙(3)丙;混合物【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解答】 (1)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3支试管甲、乙、丙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状,则甲试管中是乳浊液,乙试管中是悬浊液,丙试管中是溶液。(2)若其他条件不变,3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小液滴和水上下分层,乙中固体小颗粒和水上下分成,丙中不分层。(3)这3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丙中的液体,3种液体的共同点是都是混合物。20.(2024八上·安吉期中)如图所示为我国台湾岛的剖面示意图,图中山脉为台湾的中央山脉。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甲、乙、丙三地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2)乙、丙两地年降水较多的是 地,造成两地降水多少差异的因素是由于 不同。【答案】(1)甲(2)乙;地形【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地形既会影响气温,也影响降水。据图中信息解答。【解答】(1)在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方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海拔最高的甲地。(2)由图可知,乙、丙两地中,位于暖湿气流迎风坡的乙降水量更大,多地形雨。乙、丙两地自然差异主要是由于乙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丙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导致的。(1)在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方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海拔最高的甲地。(2)由图可知,乙、丙两地中,位于暖湿气流迎风坡的乙降水量更大,多地形雨。乙、丙两地自然差异主要是由于乙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丙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导致的。21.(2024八上·安吉期中)如图所示,把内装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久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 热量,使温度 ,木块上的水结冰。【答案】吸收;降低【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1)溶解过程的热现象: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有些会放出热量 。硝酸铵是典型的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2)温度变化对水状态的影响:水的凝固点是0 C,当环境温度降低到0 C及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硝酸铵溶解吸收热量,会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若温度降至0 C以下,木块上的水就会结冰。【解答】硝酸铵溶解的热量变化:硝酸铵溶解于水时,会吸收热量,这是硝酸铵这类物质溶解过程的特性。温度的变化情况:因为硝酸铵溶解吸收热量,会导致烧杯周围(包括木块 )的温度降低,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木块上的水就会结冰。22.(2024八上·安吉期中)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1)完善思维模型,①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②处应填 (选填“增大”或“减小”);(2)中医拔火罐时,先用点燃的棉球加热火罐,再将火罐平贴于皮肤,不一会儿压强差使皮肤向罐内凸起。根据思维模型,火罐平贴于皮肤后通过 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答案】(1)密闭;增大(2)降低温度【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大气压应用的空间条件:利用大气压产生压强差,需构建密闭空间。若空间开放,内外气压会快速平衡,无法形成气压差来产生现象。比如用吸管吸饮料,吸管和口腔形成临时密闭空间,才能利用气压差吸起饮料。(2)气压与体积的关系: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等条件不变时,增大体积,气体压强会减小(遵循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思维模型中通过改变体积影响气压,要减小空间内气压,可增大气体体积实现。(3)拔火罐的气压变化:拔火罐时,火罐贴紧皮肤形成密闭空间。点燃棉球加热使罐内气体受热膨胀排出,贴紧皮肤后,罐内气体降低温度,根据热胀冷缩,气体遇冷收缩,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在压强差作用下使皮肤凸起。【解答】(1)思维模型中的①处应填密闭;气体的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所以②处填写增大;(2)本实验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来减小集气瓶中的气压的。(1)[1]该思维模型是使空间密闭,通过改变气体的体积、质量、降低温度来减小空间的气压,因此①处应填密闭。[2]当气体的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所以②处填写增大。(2)根据实验,将火罐平贴于皮肤,气体温度降低,此时气压减小,因此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来减小集气瓶中的气压的。23.(2024八上·安吉期中)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同学们猜测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为验证假设,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1)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 。(2)要验证假设,应当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开展对照实验;若 (填字母)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请判读并说明理由 。【答案】(1)食盐(2)b和c;c(3)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1)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 )溶解在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2)控制变量法:在探究一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这一个因素。本题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的关系,需控制温度、水的体积、食盐质量等相同,只改变颗粒大小。(3)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分析:溶解速率受温度、颗粒大小、搅拌等因素影响。判断某一因素的影响时,需确保其他因素相同,否则无法得出准确结论。【解答】(1)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2)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比较不同颗粒大小的食盐溶解速率的快慢,除颗粒大小外,其他因素应相同,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应当选择图中的b和c开展实验对照;若c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1)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2)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比较不同颗粒大小的食盐溶解速率的快慢,除颗粒大小外,其他因素应相同,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应当选择图中的b和c开展实验对照;若c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24.(2024八上·安吉期中)小明在一次放学途中看到图1所示的场景:一位同学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起,发生形变。于是小明进行了相关探究。(1)猜想:伞面受力大小可能与空气的 有关;(2)实验与数据:小明自制了一个上凸下平的模型,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2所示。在模型的正前方用电风扇迎面吹风,模拟气流,并记录数据;风速 无风 低速 高速托盘测力计示数(N) 18 16 10分析: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模型受到向上的升力;空气流速越大,升力就越 ;(3)拓展:①如图3所示,小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当一辆飞奔的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车的总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为解决某“工”字形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如图所示。其中黑色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M”表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下列方案中既有效又节能的是 。A.B.C.D.【答案】(1)流速(2)大(3)小于;C【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气体或液体 )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伞面在大风中被 “吸” 起,就是因为伞面上下空气流速不同,导致压强差,从而产生向上的力。(2)实验数据分析:通过模拟实验,改变风速(即改变空气流速 ),测量托盘测力计示数变化,分析升力与空气流速的关系。托盘测力计示数越小,说明模型受到的向上升力越大,从而判断升力随流速的变化规律。(3)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拓展应用:汽车外形与飞机机翼类似,行驶时上下表面空气流速不同,产生压强差,影响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对于通道通风问题,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改变通道结构,使空气流速不同,形成压强差,从而实现通风,同时要考虑节能(换气扇的使用 。【解答】(1)根据题意,一阵大风吹来,空气流动速度改变,伞面被“吸”起,发生形变,我们可以猜想伞面受力大小可能与空气的流速有关。(2)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当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示数等于模型重力,当风速变为低速,直到高速,托盘测力计示数变小了,说明模型受到了向上的升力,并且空气流速越快,升力越大。(3)小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根据上面实验结论上方凸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汽车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为解决某地下商城“工”字形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让过道中空气流动起来,那就要使过道两侧通道空气流速不同,从而使两侧通道压强不同,通过这个压强差促使通道内空气流动产生通风的效果,根据探究实验结论,我们只要在两通道的其中一个加凸起,就可以保证两侧有压强差,为了节能我们也没有必要加装换气扇,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根据题意,一阵大风吹来,空气流动速度改变,伞面被“吸”起,发生形变,我们可以猜想伞面受力大小可能与空气的流速有关。(2)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当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示数等于模型重力,当风速变为低速,直到高速,托盘测力计示数变小了,说明模型受到了向上的升力,并且空气流速越快,升力越大。(3)[1]小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根据上面实验结论上方凸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汽车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2]为解决某地下商城“工”字形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让过道中空气流动起来,那就要使过道两侧通道空气流速不同,从而使两侧通道压强不同,通过这个压强差促使通道内空气流动产生通风的效果,根据探究实验结论,我们只要在两通道的其中一个加凸起,就可以保证两侧有压强差,为了节能我们也没有必要加装换气扇,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2024八上·安吉期中)如图是某同学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有: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序号)。(2)该实验中应称取蔗糖的质量是 克。(3)该实验中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应选择 (选填“10”或“50”)毫升规格的量筒。(4)若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②取水时仰视读数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答案】(1)③②①④(2)7.5(3)50(4)①②【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为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称量(称取溶质质量 )、溶解(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 )、装瓶存放,这是保证溶液配制准确的合理流程。(2)溶质质量的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可计算出配制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 。(3)量筒的选择:选择量筒时,应遵循 “大而近” 的原则,即所量取液体的体积接近量筒的量程,且不超过量程,这样能减小测量误差。(4)溶质质量分数误差分析:,误差原因从溶质质量偏少或溶剂质量偏多分析,比如称量错误、量取溶剂错误等。【解答】(1)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④;(2)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则应称蔗糖的质量是50克×15%=7.5克;(3)该实验中应取水的体积=(50克-7.5克)÷1克/毫升=42.5毫升,量取液体时选用量筒的原则是: 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或等于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应选择50毫升规格的量筒;(4)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则称取的蔗糖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②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溶液具有均一性,则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故填 ①②。(1)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④;(2)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则应称蔗糖的质量是50克×15%=7.5克;(3)该实验中应取水的体积=(50克-7.5克)÷1克/毫升=42.5毫升,量取液体时选用量筒的原则是: 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或等于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应选择50毫升规格的量筒;(4)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则称取的蔗糖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②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溶液具有均一性,则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故填 ①②。26.(2024八上·安吉期中)小明发现木头在水中是漂浮的,而铁块在水中会下沉,他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有关。为此他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实验思路:(1)选取体积相同、 不同的物体A和B分别浸没在水中,测出其所受浮力并进行比较;实验过程:(2)按照实验思路依次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从甲图中可知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 N。观察乙图可知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 N,并计算出了物体B所受的浮力大小;实验结论:(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答案】密度;1.2;2.8;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密度无关【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探究浮力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密度的关系时,需控制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因素相同,只改变物体的密度,这样才能准确探究物体密度对浮力的影响 。(2)浮力的计算(称重法 ):浮力的大小可以通过称重法计算,即,其中G是物体的重力,F拉是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3)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推导:通过计算不同密度物体在同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对比分析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从而得出实验结论。【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当选用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体A和B,然后浸没在水中,测出其所受浮力并进行比较。(2)根据称重法,由甲图中可知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由乙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8N,因此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2.8N。(3)根据称重法,由乙图中可知物体B所受的浮力为:,因,可知体积相同而不同密度的物体A和B,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相同,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无关。27.(2024八上·安吉期中)小科学了大气的压强后,借助注射器(容积为5mL)、铁架台、小桶、细绳等器材设计组装如图装置估测大气压的值。其实验步骤如下:①首先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未封口,接着往小桶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时,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为78g。②重新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并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口,将步骤①中的装水小桶(水未倒出)重新挂在注射器下端,缓慢向小桶内加水,直至活塞又恰好开始下滑,再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其总质量为548g。③取下注射器,并用刻度尺测出其壁上全部刻度部分的长度为10cm。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中应以 (选填“注射器”、“活塞”或“小桶”)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受大气压力;(2)步骤①可排除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对实验的影响外,还可排除 的影响;(3)上述实验中,可得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 ;(4)步骤②中注射器针头处有少量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答案】(1)活塞(2)活塞重力(3)9.4×104Pa(4)偏小【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该实验中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受大气压力;(2)影响测量大气压大小的因素有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活塞的重力等;(3)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当活塞刚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再根据公式将测得的压力和面积代入公式即可算出压强的大小。(4)实验误差分析:若注射器针头处有少量空气无法排尽,这些空气会产生一定压强,导致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测量值偏小,根据 ,计算出的大气压值也会偏小 。【解答】(1)该实验中活塞占满注射器的横截面积,因此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2)在步骤①中,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未封口,接着往小桶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时,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可求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即活塞受到向下的拉力)等于活塞受到摩擦力和重力的合力,所以步骤①的目的是排除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对实验的影响,还排除了活塞重力对实验的影响。(3)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为:,这就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注射器的容积为5mL=5cm3,这注射器上的全部刻度线由刻度尺测量得出为10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可得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4)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减小,由压强公式可知,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强值偏小。(1)该实验中活塞占满注射器的横截面积,因此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2)在步骤①中,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未封口,接着往小桶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时,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可求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即活塞受到向下的拉力)等于活塞受到摩擦力和重力的合力,所以步骤①的目的是排除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对实验的影响,还排除了活塞重力对实验的影响。(3)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为:,这就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注射器的容积为5mL=5cm3,这注射器上的全部刻度线由刻度尺测量得出为10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可得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4)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减小,由压强公式可知,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强值偏小。28.(2024八上·安吉期中)气压的变化或者不同,会引发多种不同的现象与影响。观察下图,并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中,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瓶内的水会再次沸腾的原因是: ;(2)图乙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 ;(3)在图丙中,风的方向应该是: (选填字母)。【答案】(1)见解析(2)降雨、大风和降温(3)B【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冷水倒在烧瓶上,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液面上气压减小沸点降低;(2)从漏斗的上方吹气,气体从兵乓球的上方流出,兵乓球上方的气体流速大于下方气体流速,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压强差使兵乓球受到向上的托力,不掉下来;(3)如果冬季冷锋过境,锋前暖空气比较干燥、形成降温,大风,沙尘天气;如果锋前暖空气比较湿润形成风暴天气;如果夏季冷锋过境,锋前暖空气比较干燥,形成阴天相对凉爽,有风天气;如果锋前暖空气比较湿润形成狂风暴雨天气,所以将会带来大风、大雨、降温天气;(4)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形成风。【解答】(1)在图甲中,冷水倒在烧瓶上,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此时水的沸点降低,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表明液面上气压减小沸点降低。(2)冷气团移向暖气团,导致暖气团抬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将会带来的天气是降雨、大风和降温。(3)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如要知道图中某点的风向,先经此点画一条与等压线垂直的虚线,这条虚线的箭头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由图可知,只有B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故风向是B。(1)在图甲中,冷水倒在烧瓶上,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此时水的沸点降低,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表明液面上气压减小沸点降低。(2)冷气团移向暖气团,导致暖气团抬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将会带来的天气是降雨、大风和降温。(3)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如要知道图中某点的风向,先经此点画一条与等压线垂直的虚线,这条虚线的箭头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由图可知,只有B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故风向是B。29.(2024八上·安吉期中)科学既要从宏观层面研究物质,又要从微观层面探析本质。请根据图示回答。(1)宏观角度辨识水的组成如题图所示,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 ,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2)微观角度探析水的分解由题图可知,反应过程中 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并重新结合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答案】(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和氧(2)水分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氢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水的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的结构是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解答】(1)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如图1所示,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由图可知,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如图1所示,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由图可知,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30.(2024八上·安吉期中)如图所示为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戴有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会顶起限压阀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少,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已知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10mm2,大气压为1.0×105Pa,高压锅工作时锅内气体最大压强为1.8×105Pa。(g取10N/kg)(1)用高压锅烧水至沸腾时,水的温度 100℃(选填“>”、“<”或“=”);(2)计算锅内外气体的最大压强差 ;(3)计算限压阀的质量 。【答案】>;0.8×105Pa;0.08kg【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计算公式:,(适用范围:这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物体间的压强计算,无论气体、固体、液体)。压力计算公式为:F=pS。其中p为压强,S为作用面积。【解答】(1)高压锅内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锅内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水的温度大于100℃。(2)锅内外气体的最大压强差p=p内-p外=1.8×105Pa-1.0×105Pa=8×104Pa(3)由可得,限压阀的重力G=F=pS=0.8×105Pa×10 5m2=0.8N由G=mg可得,限压阀的质量31.(2024八上·安吉期中)读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回答问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硫酸溶液的密度(克/厘米3) 1.02 1.08 1.11 1.17 1.20氨水的密度(克/厘米3) 0.98 0.95 0.94 0.91 0.90(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 。(2)将100克12%的氨水稀释成3%的溶液,在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的 质量将保存不变。同时需要加水多少克 (3)配制100克12%的硫酸溶液,需要24%的硫酸溶液多少毫升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答案】(1)减小(2)溶质;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有:100g×12%=(100g+x)×3%,解得:x=300g;答:需要加水300g。(3)设:需要24%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y。100g×12%=24%×y,解得:y=50g;24%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17g/mL,即需取24%的硫酸溶液的体积=50g÷1.17g/mL≈42.7mL。答:需要24%的硫酸溶液为42.7mL。【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通过观察表格中氨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对应数据,总结出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时密度的变化规律 。(2)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利用 “稀释前溶质质量 = 稀释后溶质质量” 这一关系,结合公式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分数” 进行计算 。(3)先根据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算出浓溶液的质量,再依据密度公式 “体积 = 质量 ÷ 密度”,结合表格中对应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密度,算出所需浓溶液的体积 。【解答】(1)由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减小;(2)在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将保存不变。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有:100g×12%=(100g+x)×3%,解得:x=300g;答:需要加水300g。(1)由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减小;(2)在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将保存不变,见答案;(3)见答案。32.(2024八上·安吉期中)如图“海葵一号”是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亚洲首艘浮式石油生产装置,工作时“海葵一号”漂浮在大海上,而且平台上有直升机水平停机坪。小安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海葵一号”的质量是,满载石油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g取10N/kg,海水的密度为)(1)当直升机降落到“海葵一号”的水平停机坪上后,“海葵一号”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2)“海葵一号”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3)“海葵一号”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答案】(1)变大(2)1.0×109N(3)6.3×107kg【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直升机降落到 “海葵一号” 上后,“海葵一号” 总重力增大,根据漂浮条件,浮力也会相应增大。(2)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利用此原理可计算 “海葵一号” 满载时受到的浮力。(3)“海葵一号” 漂浮时,满载时的总重力等于浮力,先算出满载时总质量,再减去 “海葵一号” 自身质量,就能得到储存石油的质量。【解答】(1)当直升机降落到“海葵一号”的水平停机坪上后,“海葵一号”自身的重力增大,仍然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受到的浮力变大。(2)满载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1.0×108kg,则其重力为:,“海葵一号”漂浮在海面上,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其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海水的重力,即。(3)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为:。(1)当直升机降落到“海葵一号”的水平停机坪上后,“海葵一号”自身的重力增大,仍然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受到的浮力变大。(2)满载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1.0×108kg,则其重力为:,“海葵一号”漂浮在海面上,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其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海水的重力,即。(3)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四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四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