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琢名小渔名校联考202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琢名小渔名校联考202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琢名小渔名校联考 2026 届高三年级开学调研检测
生物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ATP 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 ATP 的是
A. 神经递质的胞吐释放 B.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 叶绿体中 C 的还原 D. 细胞分裂时 DNA 的复制
2. 下列过程涉及酶催化作用的是
A. 乙酰胆碱与相应受体结合
B. 氧气与血红蛋白分子的结合
C. DNA 复制时氢键的形成
D. 细胞内 ATP 中特殊化学键的断裂
3.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磷脂和脂肪的组成元素中都有 C、H、O、N、P
B. 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单体连接形成的多聚体
C. tRNA 和双链 DNA 中均可形成氢键以维持空间结构
D. 糖蛋白和胆固醇均可参与动物细胞膜结构的组成
4. 下列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比较分析,错误的是
A. 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生成 NADPH,而线粒体内膜上消耗 NADH
B. 叶绿体基质中完成 CO 固定,而线粒体基质中生成 CO
C. 叶绿体在类囊体上合成 ATP,而线粒体在基质和内膜上合成 ATP
D. 叶绿体基质中的反应需光直接激活,而线粒体基质中反应与光照无关
5. 某小组将抗盐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培育转基因植株。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将胚接种到含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B. 用 Ca 处理番茄细胞后,可将重组质粒直接导入番茄细胞
C. 利用 PCR 技术可检测待测番茄细胞中是否含有抗盐基因
D. 将转基因番茄在盐碱地中种植,可检测其是否有抗盐性状
6. 基因 P 和 Q 都包含一段相同的 DNA 片段序列,右图表示该段 DNA 序列,其中 P 基因向左转录,Q 基因向右转录。表中对 P 和 Q 转录产物的 mRNA 部分序列分析正确的是
编号 P 的 mRNA(5’→3’)包含 编号 Q 的 mRNA(5’→3’)包含
① 5’-ACCUAG-3’ ③ 5’-AUGUAG-3’
② 5’-UAGG AU-3’ ④ 5’-CUAGGU-3’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当血液 O 浓度降低时,颈动脉体 I 型细胞被激活,Ca 内流可触发神经递质释放,最终使呼吸加快。其通路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O 浓度降低→I 型细胞兴奋→Ca 内流→神经递质释放→传入神经兴奋→呼吸中枢→呼吸加快
A. 该通路证明内环境中的化学信号可转化为神经系统的电信号
B. 阻断 Ca 通道可抑制神经递质释放,削弱呼吸调节效应
C. 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稳定的内环境条件支持
D. 维持血液中 O 浓度稳定只需要神经系统参与
8.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引发发热反应,感染者出现高烧、咽痛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患者体温持续 38.5℃期间,机体的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B. 感染者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直接裂解呼吸道中的病毒颗粒
C. 活化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流感病毒感染的呼吸道黏膜细胞
D. 接种流感疫苗是通过直接向机体注入特异性抗体来实现免疫保护
9. 感染 HIV 病毒后,人体会启动多种免疫防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树突状细胞吞噬 HIV 后,直接将抗原呈递给浆细胞触发抗体产生
B. HIV 感染初期,巨噬细胞能识别并吞噬 HIV 病毒颗粒
C. 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记忆 T 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D. HIV 侵染靶细胞后,机体主要依靠抗体进入感染细胞清除病毒
10. 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糖维持稳定等生理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心率加快
B. 肌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 pH 值显著下降
C.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糖,维持血糖浓度稳定
D. 呼吸中枢兴奋性升高后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使呼吸频率增加
11. 滨海湿地修复工程中引入耐盐植物(如碱蓬),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和重金属扩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碱蓬根系固定土壤,减弱了海水冲刷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引入耐盐植物碱蓬可通过根部吸收的方式,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
C. 湿地修复后底栖生物多样性提升,使食物网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D. 人工种植的碱蓬随后又逐渐被芦苇等植物替代,表明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12. 某滩涂因降雨量骤减日益干涸。当地政府采用生态补水及综合治理手段,沿河滩涂不同区域推行不同模式:浅水区种植芦苇(净化水质),过渡带种植莲藕(兼顾经济和生态功能),深水区发展沉水植物并与鱼蟹混养。该模式实现了水质改善和经济收益的双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芦苇带、莲藕带和沉水植物带呈带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人工干预加速了滩涂湿地的群落的自然演替进程,但未改变其方向
C. 该滩涂的“湿地生态经济带”建设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和协调原理
D. 随着深水区鱼蟹数量的增加,该区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效率一定会提高
13. 研究发现海岸藤壶在持续海浪冲击下,可通过激活 Wnt 信号通路触发钙质沉积,使外壳增厚、柄部缩短,显著提升抗海浪冲击能力。为探究该性状的跨代传递机制,研究者设计对照实验:将相同基因型受精卵分为四组培养(表格外的其它环境参数恒定),每组测定 100 个成熟个体壳厚/体长比的平均值。各组方案及数据如下:
组别 母本处理 子代处理 子代壳厚/体长比(mm/cm)
甲 无浪击刺激 无浪击刺激 0.18
乙 幼体期施加浪击 无浪击刺激 0.24
丙 无浪击刺激 幼体期施加浪击 0.26
丁 幼体期施加浪击 幼体期施加浪击 0.31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将甲组子代转移至浪区后,其产生的子代藤壶壳厚增幅会达到丁组水平
B. 乙组母本幼体期经历的环境刺激可能通过表观遗传的方式影响子代表型
C. 丙组表型变化证明海浪冲击刺激可直接诱导基因突变,导致钙质沉积增强
D. 丁组数据说明浪击环境会使海岸藤壶种群的壳厚基因频率定向升高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 红裸须摇蚊的线粒体 U 蛋白可参与构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复合体。研究者检测了该种摇蚊野生型幼虫与 U 基因缺失突变体幼虫的细胞代谢指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代谢指标 野生型 突变体
线粒体内[H]含量 1.0 3.2
线粒体内丙酮酸含量 1.0 2.5
细胞质中乙醇含量 1.0 4.7
注:数据为相对含量,野生型设为 1.0。
A. 突变体的线粒体中积累的[H]都来自其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B. 野生型与突变体线粒体内的丙酮酸都来源于细胞质基质
C. 突变体的线粒体内丙酮酸积累增多可导致其有氧呼吸增强
D. U 蛋白缺失会导致该摇蚊幼虫有氧呼吸减弱,ATP 生成量减少
15. 着色性干皮病(XP)与 POLH 基因突变导致 DNA 修复缺陷有关,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图 1 为某家族 XP 的遗传系谱图。图 2 为 POLH 基因中部分序列,测得突变基因中该序列某一位点的碱基 C 被 T 替换,使对应的原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G),导致合成出的 DNA 聚合酶氨基酸序列缩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POLH 突变基因对正常基因为隐性
B. 8 号基因型为纯合的概率是 1/3
C. 若 9 号与 10 号结婚,后代患病概率为 1/4
D. 据题干和图 2 判断该序列中的转录模板链为 A 链
16. 研究者记录以下现象:①大脑皮层 W 区(书写中枢)受损患者能听懂指令但无法写出文字;②宠物狗听到自动喂食机的启动音会奔向食盆;③在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④看到电风扇转动时感到凉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现象说明听写动作需要多个中枢的协作
B. ②中声音所引发行为的反射弧不经过脊髓
C. ③的反应由交感神经支配且不受意识调控
D. ④看到电风扇转动时感到凉意属于非条件反射
17. 某山地森林遭火灾毁灭后,三类对水分适应性不同的植物类群在自然恢复过程中优势度变化如下表所示。恢复初期山坡存在土壤侵蚀;恢复中期出现多条溪流;恢复后期阴坡形成稳定腐殖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阶段 恢复时间(年) 旱生类群优势度 中生类群优势度 湿生类群优势度 主导环境事件
初期 0 0.6 0.4 0.0 火灾后地表裸露
2 1.4 0.6 0.0 土壤侵蚀加重
中期 5 1.2 0.8 0.1 侵蚀减弱,先锋定居
10 0.2 1.1 0.3 溪流形成
后期 15 0.1 1.3 0.6 中生植被郁闭
20 0.05 1.1 0.9 阴坡腐殖层稳定
30 0.01 0.9 1.2 湿生类群扩张
40 ≈0 0.8 1.5 群落演替末期
注:优势度是衡量物种在群落中地位和影响力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一个物种在资源利用、空间占据和生态功能上的相对重要性。
A. 恢复初期旱生类群优势度高与土壤保水能力差直接相关
B. 恢复中期溪流出现为湿生类群提供了适合生存的环境
C. 恢复后期达到群落演替末期时群落中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 在该恢复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和优势物种的更迭
18.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嗜盐产油微藻(X 藻),属于兼性厌氧型,能在高盐环境中分泌胞外酶降解聚丙烯微塑料并以其为碳源,同时在无氧环境下,可积累功能性油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采集样本时应选取含聚丙烯微塑料的高盐土壤或水样,并在扩大培养时添加聚丙烯粉末作为唯一碳源
B. 为获得纯种 X 藻,可将含样本的悬液进行湿热灭菌后涂布于含聚丙烯颗粒的固体培养基上
C. 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基础培养基上,X 藻能正常生长而多数细菌被抑制,可利用此特性初步分离 X 藻
D. 发酵生产中,前期提高溶氧量可促进 X 藻增殖;后期降低溶氧量并延长培养时间,可促进油脂积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题,共 59 分。
19.(11 分)耐盐植物滨藜可通过 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 在细胞质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植株抗盐胁迫的能力,其机制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通过通道蛋白 B 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 __________ 的功能。
(2) 泵消耗的 ATP 主要来自 __________(填细胞器)。转运蛋白 C 借助 浓度梯度运输 的过程属于 __________(填“主动”或“被动”)运输。图中 可被运入 __________(填细胞器)储存起来。
(3)在高盐环境下,滨藜根部细胞内也会积累大量的调节物质(如可溶性糖和氨基酸),这些物质的积累对滨藜适应盐胁迫的作用是 __________。适当增施钙肥或增加土壤 浓度能减少 在细胞质内的积累,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0. (10 分) 登山者进入海拔 4800 米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检测发现其血氧饱和度降至 82%(正常>95%),血浆肾上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显著升高,部分免疫指标异常。回答下列问题:
(1) 血液缺氧可直接刺激位于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内的________(填反射弧中的结构),产生的兴奋传入位于________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2) 该登山者头痛与脑血流量增加有关,此反应由__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引起,该神经兴奋可使心跳加快和外周血管(尤其是四肢皮肤处)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从而优先保障对脑供氧。
(3) 肾上腺素由________分泌,其通过________运输至靶器官,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代偿缺氧。EPO 主要靶细胞是骨髓中的________,促进其增殖分化生成红细胞,此调节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研究发现,高原缺氧可激活炎症小体 NLRP3,导致巨噬细胞过度分泌 IL - 1β等炎症因子,引发组织损伤。这属于免疫系统的________(填“防卫”、“自稳”或“监视”)功能紊乱。
21. (13 分) 新疆某沙漠边缘的退化湿地通过生态补水工程逐渐恢复生机。补水前该地仅有零星柽柳(耐旱灌木),补水后形成浅水湿地,吸引了赤麻鸭(杂食性水鸟)等物种。研究者统计了补水前后湿地代表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单位:株/m 或只/100 m ),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生态补水前后关键物种密度变化
物种 生态类型 补水前(2015) 补水后(2023)
柽柳 耐旱灌木 0.8 0.3
芦苇 水生草本 0.1 4.2
赤麻鸭 迁徙水鸟 0 2.5
沙蜥(爬行动物) 荒漠动物 1.2 0.4
回答下列问题:
(1) 补水后新增的赤麻鸭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其摄入的能量部分会通过________(填物质形态)流向分解者。
(2) 柽柳与新兴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柽柳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与其________的生理特性有关。该湿地恢复后,其防风固沙能力显著增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 湿地生态补水后,赤麻鸭种群数量显著上升。观测发现:该鸟以水生植物嫩叶、藻类为食(占食谱 60%),亦捕食螺类(30%)及昆虫(10%);繁殖期(5 - 6 月)成鸟具强烈领域行为,攻击半径达 50 米。
①赤麻鸭增多后,螺类种群密度下降 38.6%,但藻类生物量增长 15.2%。用食物链关系解释此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繁殖期成鸟的攻击行为属于本能行为,这有利于提高后代存活率。领域行为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从生物进化角度分析,它也是________长期作用的结果。领域行为除了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还和体内________(填物质名称)协同调控有关。
22. (14 分) 草莓采后易腐烂与乙烯受体基因(ErsⅠ)过度表达有关。研究者通过反义 RNA 技术抑制ErsⅠ表达,图 1 为获得草莓 DNA 粗制品的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 1 的 CTAB 提取液中含有一种 DNA 酶抑制剂 EDTA,加入 EDTA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氯仿、异戊醇密度均大于水且不溶于水,DNA 不溶于氯仿、异戊醇,而蛋白质等杂质可溶,实验中加入氯仿、异戊醇离心后,应取①中________(填“上清液”、“中层溶液”或“沉淀”)并将该步骤重复 1 ~ 2 次后,继续进行下面两个步骤就可得到草莓的 DNA 粗制品。
(2) 通过 PCR 技术扩增ErsⅠ。在 PCR 体系中,加入的 dNTP(脱氧核苷三磷酸,包括 dATP、dGTP、dTTP、dCTP)的作用是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一般需要________激活;若添加引物的碱基序列过短,则会导致 PCR 反应的特异性__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
(3) 为使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设计 PCR 引物扩增ErsⅠ时,需在引物的________端添加限制酶XhoⅠ的识别序列。经XhoⅠ酶切后的载体和ErsⅠ进行连接,过程如图 2 所示。
连接产物经筛选后得到的载体主要有三种类型;载体自连、ErsⅠ与载体正向连接、ErsⅠ与载体反向连接。选择HpaⅠ酶和BamHⅠ酶对上述三种载体进行双酶切,并对酶切后的 DNA 片段进行电泳分析。若电泳结果出现长度为__________的两种片段,该重组质粒即为所需的基因表达载体 X。
(4) 筛选农杆菌时应筛选其中具有抗__________性状的农杆菌去感染植物细胞,并在含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植物细胞。
(5) 1 至 5 天转基因草莓与野生型草莓腐烂率对比如图 3 所示。
分析反义ErsⅠ基因降低草莓腐烂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1分)研究发现,D基因(部分序列如图1所示)可通过脱落酸信号途径调控大豆的耐盐碱性。但D基因控制的性状会受到其他基因影响,若细胞中只有D基因存在时其表达会受到抑制,一直处于沉默状态。为培育耐盐碱大豆,科研人员进行以下操作:将基因D的向导序列与核酸酶基因M连接后,导入大豆染色体(插入位置随机)。向导序列转录产生的RNA可引导核酸酶M作用于基因D,即可解除D基因的沉默状态,获得耐盐碱大豆。回答下列问题:
(1)向含有D基因的细胞中导入向导序列和基因M从而获得耐盐碱大豆,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
(2)科研人员用只携带一个M和一个D基因的耐盐碱大豆(甲、乙、丙三类)分别与野生型大豆(基因型dd,不耐盐碱)杂交,获得了三种不同的结果,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不考虑其他变异)
组别 亲本类型 子代表型及比例(耐盐碱:不耐盐碱)
1 甲×野生型 1:1
2 乙×野生型 1:3
3 丙×野生型
①甲、乙、丙植株的基因型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甲组和乙组子代表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丙组杂交的子代表型为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大豆中基因D、d通过PCR扩增,再用SacⅠ(5'-GAGCT↓C-3')限制酶切割后电泳,获得三种类型,结果如图2所示。
①Ⅱ对应的基因型是______(填“DD”、“Dd”或“dd”)。
②欲培育稳定遗传的耐盐碱大豆(基因型DD且M激活D基因),需选择______(填“甲”、“乙”或“丙”)自交。并对自交后的子代个体进行筛选:提取DNA→SacⅠ酶切→电泳,筛选电泳结果为图2中______(填“Ⅰ”、“Ⅱ”或“Ⅲ”)的植株。
名校联考 2026 届高三年级开学调研检测
生物参考答案与解析
1. 【答案】B
2. 【答案】D
3. 【答案】A
4. 【答案】D
5. 【答案】B
6. 【答案】B
7. 【答案】D
8. 【答案】C
9. 【答案】B
10. 【答案】B
11. 【答案】A
12. 【答案】C
13. 【答案】B
14. 【答案】BD
15. 【答案】AC
16. 【答案】AC
17. 【答案】ABD
18. 【答案】ACD
19.(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答案】(1)协助扩散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线粒体 主动 液泡
(3)增大渗透压,维持细胞吸水能力(2分) 胞外Ca 抑制转运蛋白A活性,减少Na 内流(2分) 胞内Ca 增强Na 通过转运蛋白C转运进入液泡(2分)
20.(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答案】(1)感受器 脑干
(2)交感 收缩
(3)肾上腺髓质 体液(或血液) 造血干细胞 提高红细胞数量以增强运输氧的能力,代偿缺氧(2分,答案合理即可)
(4)自稳
21.(13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答案】(1)消费者 粪便、遗体(2分)
(2)种间竞争 耐旱(不耐涝) 间接
(3)①赤麻鸭数量增加导致螺类被大量捕食而密度下降,进而减少了螺类对藻类的摄食压力,促使藻类生物量增长(答案合理即可,3分)
②自然选择(2分) 激素(或性激素)(2分)
22.(14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答案】(1)防止DNA水解 上清液
(2)原料和能量(2分) Mg2+ 降低
(3)5’ 800 bp和5900 bp(2分)
(4)卡那霉素 潮霉素
(5)反义ErsⅠ基因转录出RNA与ErsⅠ转录出的mRNA互补结合,阻断翻译过程,减少乙烯受体合成,从而延缓果实成熟和腐烂(3分)
23.(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答案】(1)基因重组
(2)①相同 M基因插入的染色体位置不同(2分)
②全为不耐盐碱(2分) 丙的M与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基因无法激活(或丙产生配子dM或DM-,均无激活的D基因)(2分)
(3)①Dd ②甲 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