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三峡》导学案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三峡》导学案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三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掌握 “阙、曦、襄、溯、属引” 等文言字词的读音与含义;②理解文言文 “省略句、倒装句” 等特殊句式,准确翻译课文;③梳理《三峡》“夏 — 春冬 — 秋” 的写景顺序,赏析 “动静结合、正侧描写” 的写景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批注文言字词、小组研讨写景特点、对比分析四季景色,提升文言阅读与景物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郦道元对三峡山水的赞美之情,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意识。
二、预习案
1. 基础积累(答案附后)
(1)字音字形过关(给加点字注音)
① 阙处( ) ② 曦月( ) ③ 襄陵( ) ④ 沿溯( ) ⑤ 属引( )
(2)文言字词解释(结合课下注释)
① 略无阙处(阙:______) ② 自非亭午夜分(自非:______) ③ 沿溯阻绝(沿:______;溯:______) ④ 清荣峻茂(荣:______) ⑤ 属引凄异(属:______;引:______)
(3)文学常识填空
① 《三峡》选自《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② 课文以 “______” 为线索,按 “夏 — 春冬 — 秋” 的顺序描写三峡景色,展现三峡不同季节的风貌。
2. 初步感知(答案附后)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季节三峡的特点:
① 夏季:______ ② 春冬:______ ③ 秋季:______
(2)预习疑问(课堂交流)
三、探究案
1. 探究一:文言语句翻译与理解(答案附后)
(1)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特殊句式:
①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分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的表达效果:
2. 探究二:写景手法赏析(答案附后)
(1)阅读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思考:
① 作者如何体现夏季江水 “湍急” 的特点?(提示:正面描写 + 侧面烘托)
(2)阅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思考:
① 句中 “素湍”“绿潭”“怪柏”“悬泉” 分别从哪些角度写景?(视觉 / 听觉)体现春冬三峡的什么特点?
3. 探究三:情感与主题(答案附后)
(1)结尾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案
1. 对比阅读(答案附后)
【拓展文本】(选自《水经注 江水》另一节选)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1)对比《三峡》与拓展文本,两者在写景角度上的共同点是:______
(2)拓展文本中 “色如人负刀牵牛” 的描写,与《三峡》中 “” 的写法相似,均体现《水经注》“” 的特点。
2. 微写作(课后完成)
任务:模仿《三峡》“动静结合” 的手法,写一段家乡山水的文字(如小河、山林),150 字左右,体现景物特点。(示例附后)
五、小结案
1. 知识梳理(思维导图式)
《三峡》 文言字词:阙(同“缺”)、襄(冲上)、属(连接) 写景顺序:夏(湍急)→春冬(清幽)→秋(凄寒) 写景手法:动静结合、正侧烘托、引用渔歌 情感:赞美三峡壮丽,暗含对自然的敬畏
2. 情感共鸣
分享一句话:读《三峡》,我印象最深的景色是______,因为它让我感受到______。
六、作业布置(分层设计,答案附后)
基础层:① 背诵《三峡》全文;② 整理课文中 10 个重点文言字词(含古今异义、通假字)。
提升层:选择文中一处写景语句(如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 200 字赏析,分析其手法与情感。
拓展层:阅读李白《早发白帝城》,结合《三峡》,分析诗文中 “白帝城”“江陵”“猿声” 等意象的关联,写 300 字感悟。
参考答案
二、预习案答案
(1)①quē ②xī ③xiāng ④sù ⑤zhǔ (2)①同 “缺”,空隙、缺口 ②如果不是 ③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④茂盛 ⑤连接;延长 (3)①水经注校证;郦道元;北魏 ②季节(或 “时间”) 2. (1)①水势湍急、凶险 ②水清、树荣、山峻、草茂,清幽秀丽 ③萧瑟、凄寒
三、探究案答案
(1)①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非” 表假设,“亭午”“夜分” 指特定时间) ②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奔” 作名词,指飞奔的马,体现江水湍急)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清荣峻茂” 四字概括春冬三峡特点) (2)用 “乘奔御风” 的快与江水对比,侧面烘托夏季江水 “湍急” 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突出三峡夏季的凶险。
(1)①正面描写 “沿溯阻绝”,直接写江水淹没丘陵、阻断航运;侧面用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的行程,体现江水速度之快,两者结合凸显夏季江水湍急。 (2)①均为视觉描写;“素湍”“绿潭” 写水,“怪柏”“悬泉” 写山,体现春冬三峡 “清幽秀丽、生机盎然” 的特点。
3. (1)引用渔歌渲染秋季三峡 “凄寒” 的氛围,呼应前文 “猿鸣凄异”;同时暗示三峡路途遥远、环境艰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也体现作者对三峡民生的关注。
四、拓展案答案
(1)均从视觉角度描写山水,注重景物的形态与色彩(如《三峡》“素湍绿潭”、拓展文本 “人黑牛黄”) (2)“绝巘多生怪柏”(或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景生动、注重细节
2. 微写作示例:家乡的小河绕村而过。春日里,河水绿得像一块翡翠,阳光洒在水面,波光粼粼,是流动的静;偶尔有小鱼游过,尾鳍轻摆,搅碎水面的倒影,是灵动的动。河边的柳树垂下枝条,轻拂水面,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傍晚时分,村民们在河边洗衣、聊天,笑声与水声交织,让这条小河更添几分生机。
六、作业布置答案
提升层示例:赏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这句话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春冬三峡的水。“素湍” 指白色的急流,是动态的;“绿潭” 指碧绿的深潭,是静态的,一动一静,展现江水的多样形态。“回清倒影” 中,“回清” 写水流回旋的清澈,是动态;“倒影” 写潭中景物的倒映,是静态,进一步强化动静之美。短短八字,既写出江水的清澈秀丽,又暗含作者对春冬三峡的喜爱,语言凝练却画面感极强。

3. 拓展层示例: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与《三峡》关联紧密。“白帝”“江陵” 是《三峡》中夏季江水航运的起点与终点,诗中 “一日还” 与《三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均体现江水湍急;“猿声” 在《三峡》中是秋季 “凄异” 的象征,在诗中却因诗人遇赦的喜悦而显得轻快。两者均以三峡为背景,前者侧重山水之美与民生之艰,后者侧重借山水抒发愉悦之情,展现三峡意象的多元表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