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学年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年学年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导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
教学目标
①历史解释: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事”,理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
②时空观念:通过观察“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③唯物史观:通过对比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④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列强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战争的国家、战争过程、战争的结果及影响);列强的侵华罪行(洗劫空前、割地最多)。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考点梳理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无理的修约主张,被清政府拒绝。
2.借口: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3.侵略者:英国、法国为主凶,美国、俄国为帮凶。
4.起止时间:1856-1860年。
5.罪行
(1)英法: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劫掠并火烧圆明园。
(2)俄国:通过《瑗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易错易混 最早割占中国领土的是英国,割占最多的是俄国。
6.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天津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北京条约》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增加赔款额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同步专训
1.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获得更多赔款
2.“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 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战争的结果使中国丧失了大量领土与主权,西方国家利用开辟到内地的通商口岸与世界少有的低利率,大量倾销其商品;教会势力在华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张。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4.如下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图,该图所示现象(  )
A.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
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5.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作者的观点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
A.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 B.推动先进中国人寻求御侮之道
C.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
6.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D.英国、俄国
7.近代史上,中国的国都北京数次遭到外国军队入侵。其中首次入侵北京的是(  )
A.八国联军 B.英法联军 C.英国军队D.日本军队
8.下表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某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概况,该国是(  )
时间 1858年 1860年 1864年 1881年 总计
面积(平方千米) 60多万 约40万 44万多 7万多 150多万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沙俄
9.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两国叫嚷‘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最终在英法“武力强迫”下清政府(  )
A.被迫开放汉口等通商口岸 B.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0.如表是《近代中国史纲》的部分目录,其中横线处的标题应是(  )
第四章 西方冲击(下)(1850-1860)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携手第二节 ______第三节 中国境遇的再变
A.鸦片战争与内溃的加剧 B.英法联军与俄国的机会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太平军的末路
11. 材料一:1840 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 “合法” 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 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1)材料一中的 “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 “这场战争” 是指什么?为什么说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3)材料三中的 “两个强盗” 分别指谁?“夏宫” 指的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英、法等急于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它们片面地认为,商品难以在中国打开销路是因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三国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由于此时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因此拒绝了“修约”的要求,英、法就决定用战争手段迫使清王朝屈服,达到重新“修约”、扩大侵略的目的。
材料三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时报》1860 年 10 月 9 日
(1)材料一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法为什么要向清政府提出“修约” “用战争手段”指的是后来发生的哪一场侵略战争
(3)材料三中的“那里”指的是什么地方 参与这场洗劫的强盗是谁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材料中涉及的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10 BBDBB DBDAB
11.(1)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和法国;圆明园。
(4)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2.(1)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变化: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英法联军。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