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传染病的预防(课件)2025-2026学年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共26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2 传染病的预防(课件)2025-2026学年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共26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温故而知新
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菌性肺炎、细菌性痢疾、乙型肝炎、蛔虫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蛔虫病、血吸虫病是由___________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和细菌性肺炎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是由___________引起的。
可引起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____________和寄生虫统称为病原体。
传染病是由______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按病原体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是人体__________的威胁。
传染病的发生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有很大关系。
寄生虫
细菌
病毒
微生物
寄生虫病
细菌性传染病
病毒性传染病。
生活环境
卫生习惯
健康
病原体
医生提倡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依次是洗手掌、洗背侧指缝、洗掌侧指缝、洗指背、洗拇指、洗指尖、洗手腕手臂。科学洗手可以减少某些传染病的传播。传染病是怎么发生和流行的?怎样预防传染病?
课堂导入
2024冀少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疾病预防与人体健康
第一章 传染病与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
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与传播规律,形成健康生活及预防传染病的观念。
生命观念
通过分析传染病流行环节,运用逻辑思维制定预防策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思维
通过调查、实验等探究常见传染病预防方法,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
探究实践
认识到预防传染病主要是个人责任,积极传播预防知识,参与公共卫生事务 。
态度责任
01
02
03
04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重点
重点
难点
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透彻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全面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清晰区分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灵活运用传染病预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
寻证据.收集
收集当地主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通过书籍或网络,收集当地传染病的相关资料,重点关注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整理后填入表4-1-2。
表4-1-2 当地主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疾病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流感 呼吸道飞沫、接触 佩戴口罩、通风、洗手、消毒等
课前作业
根据获得的证据思考下列问题。
1.传染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2.传染病有什么共同特征?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哪些?
探究新知 一、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疾病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流感 呼吸道飞沫、接触 佩戴口罩、通风、洗手、消毒等
蛔虫病
痢疾
艾滋病
表4-1-2 当地主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被虫卵污染的水或食物
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干净的食物
通过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手、食品、水源等
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血液、性接触、分娩和哺乳等
遵守性道德,拒绝毒品,不共用注射器等
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食物、血液、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
由病原体引起
传染性
流行性
探究新知 一、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染病患者
病原体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探究新知 一、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空气、飞沫传播
饮水、食物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接触传播
探究新知 一、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2.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所经过的途径
探究新知 一、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3.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受到感染的人们
未患该病的人或动物
早报告
早隔离
“五早”
将患病动物杀死、焚烧或深埋
建立方舱医院
全民核酸
探究新知 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有效措施
环境消毒
探究新知 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主要方法
洗净生吃的瓜果
注意个人卫生
正确遮挡喷嚏飞沫
消灭蚊蝇
平衡膳食
吃保健品提高免疫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
探究新知 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关键措施
锻炼身体
接种疫苗
做中学.调查项目式学习
设计制作预防某种传染病的社区海报
●项目任务
设计制作社区海报,宣传预防某种传染病的科普知识。
●活动指导
一、收集相关资料
1.利用图书、网络等搜集一种传染病及预防的相关资料。
2.小组汇总收集到的资料,集中学习。
二、设计并制作宣传海报
选取这种传染病流行和预防的相关信息、图片,采用不用方式设计
制作海报。
●成果交流
通过不同途径展示制作的海报,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知识。
课后作业
做中学.调查项目式学习
珍爱生命 预防艾滋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全程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恶性传染病。
艾滋病传播途径
性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怎样预防艾滋病
1.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避免使用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2.拒绝毒品,不共用注射器。
3.遵守性道德。
4.正确使用安全套。
5.感染HIV的孕产妇通过母婴阻断避免母婴传播。
艾滋病
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未患该病的人
艾滋病的全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的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
艾滋病的病原体: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叫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
经典例题1.猩红热是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链球菌
B.猩红热患者居家隔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链球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D.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可用于治疗猩红热
B
猩红热患者居家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
课堂练习
经典例题2.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可预防由 HPV 引起的子宫颈癌,是世界上第一种预防癌症的疫苗。2024年春季,资阳各县(区)陆续启动初中在校适龄女生 HPV疫苗接种补助项目,预计将惠及近9000名初中在校适龄女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积极锻炼身体可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力
B.HPV 属于导致该疾病的病原体
C.注射疫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D.从该题可知癌症属于传染病
D
癌症是由于细胞异常增生和扩散导致的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但并不具备传染病的特征。
经典例题3.巴黎奥运会期间,有至少40名运动员确诊新冠。如图甲、乙、丙表示新冠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①表示病原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是新冠病毒
B.甲为新冠患者,乙为易感染新冠的人群
C.切断丙能防止乙变成甲
D.注射新冠疫苗是为了控制甲
D
注射新冠疫苗是为了让乙(易感人群)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而不是控制甲(传染源)
1.清代《苦疫行》 中有这样的描述:“一旦查有病疫者, 合家用之至七日。七日之中或再病,牢守严防必二七。”文中所述控制传染病流行采取的措施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消杀病原体
A
当堂练
2.夏天是蚊蝇泛滥的季节,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已感染丝虫病,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了丝虫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传染源
B.叮咬了甲后的蚊子携带病原体,因此蚊子是传染源
C.丝虫是病原体
D.灭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B
3.围桌聚餐时,使用公筷夹取食物,既能保留聚餐氛围,又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为了探究使用公筷是否能降低细菌对莱品的污染,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先对测试菜品取样保存,再将每道菜分成A、B两组;研究者食用A组菜品时不使用公筷,食用B组时使用公筷;餐后再次对两组所有莱品取样;将有样品培养48小时后统计菌落数。其中三种菜品的检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菜品名称 菌落数/(个/克) 餐前 餐后 A组 B组
凉拌黄瓜 14000 45000 16000
干锅茶树菇 1100 79000 4600
香辣牛蛙 60 560 150
(1)餐前检测发现,干锅茶树菇和香辣牛蛙中菌落数少于“凉拌黄瓜”,这
是因为蒸煮炒等环节,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B组这种就餐方式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组的每道菜品中菌落数均高于B组说明了什么?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一条聚餐时的健康倡议。
高温杀菌
切断传播途径
答:说明使用公筷能够降低细菌对菜品的污染。
答:聚餐时使用公筷!
文明使用公筷!
课堂小结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的共同特征
传染病基本环节
传染病预防措施
→由病原体引起,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该病的患者或携带者,患病的动物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空气、飞沫传播;饮水、食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未患该病的人或动物
艾滋病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五早”、焚烧、深埋患病动物等(有效手段)
→戴口罩、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等(主要方法)
→锻炼身体、接种疫苗等(关键措施)
全称: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原体:艾滋病病毒(HIV)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