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是什么 讲义(含答案)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声音是什么 讲义(含答案)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1§1.2 声音是什么及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典例精析
例1、小明将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时,感觉到手有点“麻”,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发声的声带 (是/不是)声源.
例2、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 )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
例3、《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句歌词中的声源分别是 、 、 。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典例精析
例4、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声音先经 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过 传播而被鱼听到.
例5、1994年,苏梅尔一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声响,这是什么原因 ( )
A.彗星碎片太小,没有分量 B.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人们听不见
C.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 D.原因尚待考察
例6、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_________次敲击声.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典例精析
例7、科学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0秒收到信号,该处海水深 m(V海水=1500m /s)。这种方法 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例8、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分辨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若人站在一幢楼前拍巴掌且能听到回声,则他离楼的距离应 ( )
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四、声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典例精析
例9、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的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观众能分辨出葫芦丝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
例10、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相同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例1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今天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
(2)韦唯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韦唯的歌声的 好.
(3)刘红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她说话声的 高.
例12、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1)若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2”“3”“4”四个音,则与这四个音相对应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用筷子敲瓶口,如果也能敲出(1)中的四个音,则发出“1”音的是______瓶,发出“4”音的是_______瓶
课后练习
1、以下实验不能阐述声音产生的条件的是 (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取接近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开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抽掉里面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几乎听不见
2、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 ②掩耳盗铃 ③轻声细语
④悦耳动听 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声音同一特性的是 ( )
A.①④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3、“天宫课堂”第三课于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陈冬、刘洋、蔡旭哲开始面向广大青年进行太空授课。关于他们在太空讲课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天宫”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B.刘洋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C.蔡旭哲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他音调高
D.地球上的学生听到陈冬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C.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5、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 (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具有能量 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6、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泡沫屑会不停地跳动
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D.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7、2021年7月,我国南海海域,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震晕一群小鱼,在齿鲸旁观察的潜水员却没有听到齿鲸发出的声音。齿鲸发出的声音 (  )
A.响度大、音调高 B.响度小、音调高
C.响度大、音调低 D.响度小、音调低
8、疫情期间,小华居家隔离,自学了声现象后,对声音的特性进行了总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打击乐器发声: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B.弦乐器发声:材料一定时,弦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C.管乐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D.人们利用超声波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
9、关于如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图: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真空中不能传声
D.丁图: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0、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B.乙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丙图中改变吸管中的空气柱的长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
D.丁图中改变用力的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11、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 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都相同
C. 甲的音调比丙的高 D. 乙是噪声
12、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世瞩目,小男孩在国旗传递环节中用小号吹奏的《我和我的祖国》响彻全场,小号声是由空气柱的    产生的,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声音通过    传入到观众耳朵,观众能听出是小号发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13、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世界里,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
14、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特性的实验,小明将钢质刻度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
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
(1)保持刻度尺位置不动,先用较小的力拨动刻度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用较大的力拨动刻度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这是探究    与    的关系。
(2)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1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活动中,小明和小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1)图甲,小明把手指放在喉结附近,感受说话时手指的感觉,这样操作是探究声音的
   (选填“产生”或“传播”)。
(2)图乙,小华轻敲桌子,小明用耳朵贴在桌子另一侧,也能听到明显的敲击声,说明
   可以传声。
(3)图丙,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瓶内,小明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小明听到声音的响度    。并由此推理得到声音传播的条件。
(4)学以致用: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场景,一艘船在海上遇险,另一艘船在前往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船的巨大爆炸声,接着看到了强烈的爆炸火光。指出这段场景中的科学性错误之处:   ;判断依据
   
参考答案
例1、振动 是
例2、B
例3、空气 马的声带 黄河水
例4、空气 水
例5、C
例6、两
例7、7500 不能
例8、A
例9、振动 音调 音色
例10、D
例11、响度 音色 音调
例12、丁甲乙丙 丁 丙
课后练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B B B D A A D C D C
12、振动 音调 空气 音色
13、振动 音调
14、响度 振幅 快 高 频率
15、产生 固体 变低 听到了遇险的巨大的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 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