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1.1 身边的化学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01新知梳理02当堂反馈目录1. 化学就在身边(1) 化学与家居:家里有许多物品与塑料有关,如手机、电动牙刷等;衣服的衣料大多含有 化学合成纤维 ;食品常常需要添加化学品,如制作面点时用的 酵母 、 小苏打 ,烹饪时调味用的 食盐 、 酱油 、 食醋 ;房屋要用 钢铁 、 水泥 、铝合金、不锈钢、玻璃和油漆等材料建造和装饰;家用炊具大多是金属制品。化学合成纤维 酵母 小苏打 食盐 酱油 食醋 钢铁 水泥 (2) 化学与出行:车辆的主体是用 钢材 和 铝合金 做的;开动汽车靠的是 汽油 或 柴油 燃烧放出的能量;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要靠新型 化学电池 的开发;高速列车、飞机都是用特种 合金材料 等制造的。(3) 化学与环境、健康:工业“三废”包括 废渣 、 废水 、 废气 ;西药基本上都是 化学合成 的物质,传统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也可以通过 化学方法 来提高疗效。钢材 铝合金 汽油 柴油 化学电池 合金材料废渣 废水废气 化学合成 化学方法 (4) 化学与材料、社会发展:化学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在化工技术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如 造纸 、 火药 、 陶瓷 、 冶铜 、 炼铁 等。当今社会发展遇到的 能源 、 资源 、 环境 等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新的化学科学技术。造纸 火药 陶瓷冶铜 炼铁 能源 资源环境 2. 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3) 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 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1. 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D )A. 开发新的能源 B. 合成新的物质C. 防治环境污染 D. 研究物体运动规律D1232. (2024·自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B )A.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B. 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C.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D.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B1233.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等。指出下列研究涉及食盐的哪个方面。(1)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它的味道: 性质 。(2) 食盐中含有哪些元素: 组成 。(3) 食盐晶体的外形为什么是立方体: 结构 。(4) 将食盐水通电得到的物质是什么: 转化 。性质 组成 结构 转化 12301基础过关02能力进阶目录1. 下列用品中主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B )A. 钢笔 B. 一次性木筷C. 汽车 D. 塑料直尺2. 我们穿的衣服,一般情况下结实耐穿、易洗快干、安全舒适,且抗皱性较好。这主要是由于制作衣服的原料属于( D )A. 棉纤维 B. 毛纤维C. 蚕丝 D. 合成纤维BD123456789101112131415163. (2025·呼和浩特段考)化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与其他学科,如生物、物理、地理、医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内容都属于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的是( D )①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②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③ 物质的运动规律 ④ 生物体生命的活动规律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D123456789101112131415164. (新情境)下列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4年发布的“十大突破性技术”中的四项,其中与化学研究范畴关联密切的是( C )A. 首例基因编辑治疗 B. 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C. 超高效太阳能电池 D. 百亿亿次计算机C123456789101112131415165. 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共享单车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B. 生活中使用的洗涤剂、沐浴露、洗发液、肥皂等都属于化学制品C. 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外观和营养价值,因此可以在食品中大量使用D. 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广泛应用于生产、生 活、科技发展等领域C123456789101112131415166. 下列图示不能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 C )A. 合成药物 B. 合金制成自行车C. 研制杂交水稻 D. 生产化肥C123456789101112131415167. (2024·包头)202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C )A. 积极参与植树造林B.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C.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D. 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C123456789101112131415168. 建设节约型社会有以下四项措施:A. 原料的综合利用 B. 开发新能源C. 降低能源消耗 D. 废物回收利用某市的下列项目分别落实了哪项措施,请选择相应的字母填空:(1) 研制开发耗电量少的LED灯: C 。(2) 建海水淡化厂,提取多种物质: A 。(3) 回收旧电池,进行再利用: D 。(4) 种植油料作物,开发生物柴油: B 。(5) 垃圾分类回收和建立垃圾发电站: D 。C A D B 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9. 我们的学习用品中,有许多是由化学材料制成的,请写出四种由化学材料制成的学习用品: 橡皮擦、圆珠笔、塑料尺、涂改液(合理答案均可) 。橡皮擦、圆珠笔、塑料尺、涂改液(合理答案均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 下列发明创造与化学的发展有直接关系的是( B )① 指南针的发明 ② 造纸 ③ 陶瓷的烧制 ④ 制火药 ⑤ 青铜器的制造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⑤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治理环境污染,必须依靠化学知识和原理B. 化学是实用的、富有创造性的中心学科C.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重要学科D. 化学物质不能存在于任何食品中,以确保食品的质量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 歼-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2022年9月27日,空军新闻发言人表示,歼-20已经遍布祖国“东南西北中”,在新时代练兵备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C )A. 歼-20控制系统的研发B. 歼-20飞行轨道的设定C. 歼-20机身材料的研制D. 歼-20为什么能隐身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3.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围绕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等方面,提出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目标。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这些目标的是( D )A. 有序发展风电、水电,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基础B. 研制新型材料,制造高端装备C. 合成新型药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D. 大量开采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4. 化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下列事实与化学发挥的作用不符合的是( A )A. 生产化肥和农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B. 研发新型药物,治疗困扰人类的疾病——用化学解决疑难病救治的问题C. 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D. 研制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 “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播B. 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C. 充分利用绿色原料生产绿颜色的食品D. 化学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没有化学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 小可与他的同学对收集到的如图七种物品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第16题(1) 图中物品在制作或生产过程中与化学有关的是 acdefg(填字母)。acdefg (2) 图中与人类的住和行有关的物品是 abf (填字母)。(3) 图中可食用的物品是 de (填字母)。abf de 12345678910111213141516(4) 请再列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①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 。② 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合理答案均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 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合理答案均可)12345678910111213141516(共27张PPT)1.3 物质的变化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01新知梳理02当堂反馈目录1. 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 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如 水结成冰 、 玻璃破碎 等。 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 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又叫 化学反应 ,如 火柴梗燃烧 、 镁条燃烧 等。2.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 ,一般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如 生成沉淀 、 产生气体 、 发生颜色变化 、 发光 ,以及 放热 或 吸热 等。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 水结成冰 玻璃破碎 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 化学反应 火柴梗燃烧 镁条燃烧 有新物质生成 生成沉淀 产生气体 发生颜色变化 发光 放热 吸热 3. 化学变化过程中 一定 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 不一定 发生化学变化。(填“一定”或“不一定”)4.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观察化学反应通常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现象,即反应前的现象、反应进行时的现象、反应后的现象。一定 不一定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A. 冰雪融化 B. 纸张燃烧C. 干冰升华 D. 汽油挥发2.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B )A. 木已成舟 B. 钻木取火C. 滴水成冰 D. 沙里淘金BB123453. 下列与内蒙古自治区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A. 兴安盟的水稻加工成大米B. 乌海的葡萄酿制成酒C. 乌兰察布四子王旗的风力发电D. 赤峰红山文化中的玉龙雕琢B123454. 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A )A. 均为物理变化B. 均为化学变化C.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D. 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A123455. 现有以下几种变化:① 湿衣服晾干、② 铁锅生锈、③ 轮胎爆炸、④ 镁条燃烧、⑤ 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⑥ 蜡烛燃烧、⑦ 电灯发光、⑧ 冬瓜腐烂。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 某同学将①③⑤⑦这四种变化归为一类,这四种变化都是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这样归类的理由是 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2) 用坩埚钳夹住一段镁条,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描述镁条燃烧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该变化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 12345(3) 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烛泪流淌,发出柔和的亮光,该变化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4) 电灯发光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可知发光、发热的变化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 一定 物理 不一定 1234501基础过关02能力进阶目录1. 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C )A. 汽油挥发B. 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糖水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 冰块融化成水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 (科技民生)2024年9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C )A. 火箭转场 B. 燃料加注C. 点火发射 D. 自动对接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 (2024·呼和浩特赛罕期中)《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其中介绍了豆腐的制作方法。下列豆腐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 某集团公司有4家工厂,其中利用化学原理制造产品的是( B )A. 碎石厂(将大石块轧成小石子)B. 酿酒厂(将稻谷酿成酒)C. 家具厂(将木材加工成家具)D. 模具厂(将钢铁熔化注入模型制成机件)5. (2024·锡林郭勒盟期中)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A. 烧制陶瓷 B. 火药爆炸C. 蚕丝织布 D. 冶炼金属B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 下列物品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得的是( C )① 铁器 ② 玻璃制品 ③ 竹编工艺品④ 塑料器具 ⑤ 石器 ⑥ 木制家具A. ①③ B. ②⑤C. ①②④ D. ③⑤⑥7. 化学变化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能量是由化学变化提供的是( C )A. 灯泡发光 B. 太阳能供热C. 用天然气做饭 D. 风力发电C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8. 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如下变化,根据下列变化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1) 蜡烛受热由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 蜡烛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变化属于 化学变化 。(3) 蜡烛中的烛芯燃烧后变成黑色物质的变化属于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9. 请根据对化学变化的理解,仿照示例填写表格。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现象示例:点燃镁条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向石灰石固体中滴加稀盐酸 固体不断减少,有气泡冒出向黑色氧化铜粉末中加入稀硫酸,加热 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为蓝色将可乐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不断减少,有气泡冒出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0.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下列现象产生,其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D )A. 铁丝变小B. 放出大量热C.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 生成黑色固体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1. (2024·包头青山期末)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D )A. 菜刀生锈 B. 葡萄酿酒C. 木柴燃烧 D. 石蜡熔化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 (地域特色)相约内蒙古,魅力十四冬。2024年2月17日晚,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第14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速度滑冰馆举行。“十四冬”开幕式以多种形式进行了庆祝活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A. 运动员入场 B. 绽放烟花C. 特色舞蹈表演 D. 演唱主题曲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3. (传统文化)变化是化学最大的魅力,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B )A.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4. 化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改造物质世界,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以下过程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A. 冬天水蒸气在玻璃上形成美丽的窗花B. 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C. “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D. 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5. 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燃料 燃烧产物 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 B )A. 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B. 均为化学变化C. 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D. 均为物理变化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6. 加热某种固体时有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B )A. 一定是化学变化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 一定是物理变化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7. 研究物质的变化。【方案设计】 完成下表。实验名称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研磨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晶体由块状变成 粉末 状 变化过程中,硫酸铜晶体的 形状 发生了改变;变化过程中 无 (填“有”或“无”)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 物理变化 粉末 形状 无 物理变化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实验名称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变化过程中 有 (填“有”或“无”)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 化学变化 有 化学变化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实验反思】(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 结合上述实验及所学内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填字母)。A.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形变都属于物理变化B.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C. 变化过程中有气体产生,此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 变化过程中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此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共28张PPT)1.4 物质性质的探究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01新知梳理02当堂反馈目录1. 物质的性质(1)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 化学性质 ,如 镁、汽油等在氧气中都能燃烧 等。(2)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 物理性 ,如 颜色 、 气味 、 熔沸点 、 硬度 等。这些性质可直接 观察 或用 物理方法 去测定。(3) 物质的 性质 决定它们的用途,同样,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 性质 。化学性质 镁、汽油等在氧气中都能燃烧 物理性质颜色 气味 熔沸点 硬度 观察 物理方法 性质 性质 2. 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 是收集证据和作出解释,进行发现、创造与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2) 铜受热变黑原因的探究: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 黑色的 氧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铜+氧气 氧化铜 。(3) 对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差异的探究: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 高 ,氧气的含量较 低 。(4)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形成结论,建构模型→反思评价→表达交流。科学探究 黑 氧化铜铜+氧气 氧化铜 高 低 1. (2024·乌兰察布集宁期中)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C )A. 黑色,难溶于水 B. 熔点高C. 可燃性 D. 常温下呈固态C12342. (2025·赤峰段考)化学课上老师吹灭燃烧的蜡烛时,有白烟产生。为探究白烟成分,有同学提出“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B )A. 建立假设 B. 设计实验C. 获得结论 D. 交流评价B12343.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比空气多的证据是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比空气少的证据是呼出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比空气多的证据是呼出气体使干燥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D. 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B12344.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第4题(1) 能说明铜片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蜡烛熔化掉落,火柴燃烧 。(2) 下列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是 AC (填字母)。A. 酒精燃烧 B. 蜡烛熔化 C. 火柴燃烧蜡烛熔化掉落,火柴燃烧 AC 123401基础过关02能力进阶目录1. (2023·绥化)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A. 毒性 B. 密度 C. 溶解性 D. 熔点2. (2024·云南)下列叙述中,属于C60化学性质的是( D )A. 常温下为固体B. 密度为1.68g·cm-3C. 熔点高于280℃D. 能与钾等金属反应AD1234567891011121314153. 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的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C )A. 导电性 B. 腐蚀性C. 不助燃 D. 沸点高C1234567891011121314154. 测定物质物理性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C )① 通过化学实验 ② 直接观察③ 用物理方法 ④ 通过化学变化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②③ D. ①④C1234567891011121314155. 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时,不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D )A. 滴加澄清石灰水的体积B. 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C. 澄清石灰水的浓度D. 振荡集气瓶的先后D1234567891011121314156. 泡腾片放入水中会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很多气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环节。这些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 A )① 产生的气泡是什么 ② 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③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 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A1234567891011121314157.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写出下列物质的用途各利用了它们的什么性质。(1) 用酒精作酒精灯的燃料: 可燃性 。(2) 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密度比空气小 。(3) 用铁制成铁锅: 可铸造性和导热性 。(4) 用铜制导线: 延展性和导电性 。可燃性 密度比空气小 可铸造性和导热性 延展性和导电性 1234567891011121314158. 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1)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 物理变化 ,“烧炭”是 化学变化 。(2) 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 化学性质 。(3)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这都属于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234567891011121314159. (2025·赤峰翁牛特旗段考)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为研究化学药物发展史,学习小组查得资料:材料1:早在宋代,轻粉又名甘汞,化学名称为氯化亚汞,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使用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其中有一个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轻粉。123456789101112131415材料2:轻粉微溶于水,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1) 轻粉的物理性质: 微溶于水(或白色粉末等合理答案均可) (写一条)。(2) 轻粉的化学性质: 光照下易分解(合理答案均可) 。(3) 制法: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与氯化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硫酸亚汞+氯化钠 硫酸钠+氯化亚汞 。微溶于水(或白色粉末等合理答案均可) 光照下易分解(合理答案均可) 硫酸亚汞+氯化钠 硫酸钠+氯化亚汞 12345678910111213141510. (2024·乌兰察布集宁期中)下列用途中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A. 用氢气制造燃料电池B. 用海水晒盐C. 用铜丝制作导线D. 用玻璃刀裁玻璃A12345678910111213141511. (易错易混)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的是( B )A. 金刚石硬度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B. 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汽油易燃烧C. 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粮食酿酒D. 食盐易溶于水、氧气液化B12345678910111213141512. 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臭氧层遭到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某同学查阅资料后提出“臭氧层遭到破坏可能与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物质有关”,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D )A. 提出问题 B. 分析解释C. 获取证据 D. 形成假设13. 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运用化学性质才能区别开来的是( C )A. 食盐和白糖 B. 铜片与铁片C. 氧气与二氧化碳 D. 白醋和白酒DC12345678910111213141514. 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第14题(1) 实验1中,甲瓶中燃着的小木条 无明显变化 ,乙瓶中燃着的小木条 熄灭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 氧气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低。无明显变化 熄灭 氧气 123456789101112131415(2) 实验2可观察到的现象为丙瓶中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丁瓶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 高 (填“高”或“低”)。无明显变化 变浑浊 高 123456789101112131415(3) 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片哈气,对比观察两片玻璃片,观察到的现象是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现象,哈气的玻璃片上有 水雾 ,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 高 (填“高”或“低”)。水雾 高 12345678910111213141515. 请你参与探究金属铜的化学性质:【观察与问题】 将一小片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表面变黑。为什么?【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铜片加热变黑,是因为火焰中的烟灰附着在铜片上;猜想②:铜片加热变黑,是因为铜片与 空气中的氧气 发生了化学反应。空气中的氧气 123456789101112131415【实验与事实】 实验①:将铜片放入一支敞口的试管中,再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片刻,发现铜片 变黑 (填“变黑”或“不变黑”)。实验②:将铜片放入一支充满氮气的试管中并塞上胶塞,再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片刻,铜片 不变黑 (填“变黑”或“不变黑”)。变黑 不变黑 123456789101112131415【解释与结论】 上述实验①证实猜想①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下同);实验②证实猜想② 正确 。 【表达与交流】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实际上是铜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黑色固体氧化铜,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铜+氧气 氧化铜 。不正确 正确 铜+氧气氧化铜 123456789101112131415【拓展与迁移】 在空气中加热时,铜片能发生上述化学反应,联想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证明金属在空气中点燃或加热,都可能与空气中的 氧气 发生反应。氧气 123456789101112131415(共26张PPT)1.2 化学实验室之旅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洗涤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01新知梳理02当堂反馈目录1. 物质的加热(1)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外焰 、 内焰 、 焰心 三部分。 外焰 温度最高,因此要用 外焰 部分进行加热。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也绝对禁止 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以免失火;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灯帽 盖灭,不可用 嘴吹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应立刻 用湿布盖灭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外焰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灯帽 嘴吹 用湿布盖灭 (2)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保证试管外壁 干燥 ,试管里液体的总量一般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用试管夹夹持时,应从试管 底部 套上、取下。加热时要先 预热,再 集中加热 ;加热过程中试管口不要 对着人 ;加热后的试管不能 骤冷 ,防止炸裂。干燥 底部 预热 集中加热 对着人 骤冷 2. 玻璃仪器的洗涤(1) 洗涤方法(以试管为例):先将试管内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倒掉,再注水,反复数次;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将试管刷轻轻旋入,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进行刷洗。(2) 洗净的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表示仪器已洗干净。(3) 洗净的仪器放在 试管架 上或指定的地方。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试管架 1. 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 B )A. 管口向上,直立在试管架上B. 管口向下,倒扣在试管架上C. 平放在桌面上D. 以上操作均可B12342.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B )B1234A. 添加酒精 B. 放置酒精灯C. 点燃酒精灯 D. 熄灭酒精灯3. 在实验室加热少量液体试剂,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C )① 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② 向试管中加入1~2mL液体 ③ 将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④ 将试剂瓶盖好后,放回原处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C. ②④③① D. ②③①④C12344.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A1234A. 闻气体气味 B. 给液体加热C. 废液处理 D. 溶解固体01基础过关02能力进阶目录1. 下列对酒精灯和酒精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D )A. 用酒精灯加热物质——酒精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B. 用酒精灯的外焰给仪器加热——外焰温度最高C. 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D. 存放酒精时应该远离火源——防止酒精挥发D123456789101112132. 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液,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 C )A. 倒入下水道B. 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C. 倒入废液缸中D. 放回原试剂瓶C123456789101112133. 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能将玻璃仪器与灯芯接触,其原因是( B )A. 灯芯的温度太高,会使玻璃仪器熔化破裂B. 灯芯的温度低,会使玻璃仪器受热不均而破裂C. 酒精灯会熄灭D. 造成酒精大量挥发浪费B123456789101112134. (2024·通辽科尔沁左翼中旗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B12345678910111213A. 加热液体 B. 装入固体粉末C. 引燃酒精灯 D. 量取9.5mL液体5.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观察到器壁上( D )A. 附着的水能聚成水滴B. 附着的水能成股流下C. 一点水都没有附着D. 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D123456789101112136. 实验结束后,下列试剂或仪器放置方式正确的是( B )B123456789101112137. 如图甲为酒精灯火焰示意图。 第7题(1) 图甲灯焰中a为 外焰 ,b为 内焰 ,c为 焰心 。(2)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如图乙所示),约2s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与外焰接触的地方已经烧焦,而与焰心接触的地方还完好无损。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 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合理答案均可) 。因此,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 外焰 部分加热。外焰 内焰 焰心 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合理答案均可) 外焰 123456789101112138. 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1) 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放: 试剂倒流,腐蚀胶帽 。(2)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试管炸裂 。(3)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洒出着火 。 (4)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 液体沸腾喷出后伤人 。试剂倒流,腐蚀胶帽 试管炸裂 酒精洒出着火 液体沸腾喷出后伤人 12345678910111213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 )D12345678910111213A. 加热铜片 B.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C. 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D. 称量氯化钠10. 量取150mL液体,然后加热,需选用的仪器是( B )① 试管 ② 烧杯 ③ 试管夹 ④ 酒精灯 ⑤ 量筒 ⑥ 陶土网 ⑦ 铁架台(带铁圈) ⑧ 胶头滴管A. ①③④ B. ②④⑤⑥⑦⑧C. ②④⑥⑦ D. ①③④⑤⑧B1234567891011121311. 如果试管中附有不易用清水洗掉的物质,可以用试管刷刷洗。下列用试管刷刷洗试管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D )A. 把试管刷伸入附有污物之处,转动试管刷刷洗多次B. 稍稍用力,适当地抽动试管刷,上下抽动的幅度不要过大C. 适当地用转动和抽动的方法结合起来刷洗D. 上下用力抽拉试管刷D1234567891011121312. (教材P14习题T8变式)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 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 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 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 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⑤ 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B )A. ①③⑤ B. ②③⑤C. ②④ D. ①②③B1234567891011121313. (2024·赤峰松山段考)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进行如下探究:Ⅰ.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炭化。(1) 酒精灯使用结束后必须马上盖上灯帽的原因是 防止酒精挥发造成酒精浪费,且如果不盖灯帽,那么灯芯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受潮,不易点燃 。(2) 你认为“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炭化”的原因是 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最充分,温度最高 。防止酒精挥发造成酒精浪费,且如果不盖灯帽,那么灯芯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受潮,不易点燃 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最充分,温度最高 12345678910111213Ⅱ. 定量研究:乙同学和丙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的平均温度如表所示。火焰层 所测平均温度/℃ 乙同学 丙同学焰心 432 598内焰 520 667外焰 666 78312345678910111213(3) 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焰心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低。(4) 结合定量研究的结论,下列图示中的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c (填字母)。焰心 c 12345678910111213第13题Ⅲ. 交流反思:酒精灯燃烧时,不仅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5) 造成乙、丙两名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酒精浓度不同(或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不同等合理答案均可) (写一点即可)。酒精浓度不同(或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不同等合理答案均可) 12345678910111213(共25张PPT)1.2 化学实验室之旅第1课时 常用仪器 试剂的取用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01新知梳理02当堂反馈目录1.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可分为反应容器,如 试管 、 烧杯 等;计量仪器,如 托盘天平 、 量筒 等;加热仪器,如 酒精灯 等;取用仪器,如 药匙 、 胶头滴管 等;存放仪器,如 广口瓶 、 细口瓶 等;夹持仪器,如 铁架台 、 试管夹 等;其他仪器,如 漏斗 、 玻璃棒(合理答案均可)等。试管 烧杯 托盘天平 量筒 酒精灯 药匙 胶头滴管 广口瓶细口瓶 铁架台 试管夹 漏斗 玻璃棒(合理答案均可) 2. 试剂的取用(1) 取用原则① “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不要把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试剂(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试剂的味道。② 节约原则:取用试剂,如果没有说明用量,那么一般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③ 处理原则:用剩的试剂既不要 放回原瓶 ,也不要 随意丢弃 ,更不能 拿出实验室 ,要 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放回原瓶 随意丢弃 拿出实验室 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 取用方法① 固体试剂一般储存在 广口瓶 中,取用固体试剂一般用 药匙或纸槽 ,有些块状试剂可用 镊子 夹取。② 液体试剂一般储存在 细口瓶或滴瓶 中。③ 取用较多量液体试剂时,可直接倾倒。倾倒试剂时,瓶塞要 倒 放在桌面上,标签要 朝向手心 ,瓶口要 紧挨着 容器口。广口瓶 药匙或纸槽 镊子 细口瓶或滴瓶 倒 朝向手心 紧挨着 ④ 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可用 量筒量取,读取示数时量筒须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 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不能俯视(会使读数偏大)或仰视(会使读数偏小)。⑤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可用 胶头滴管 ,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胶帽在上,不可将胶头滴管 横放 或 倒持 ,防止液体倒流,腐蚀胶帽。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要保持胶头滴管 竖直 在管口上方,以免污染胶头滴管或造成试剂的污染。量筒 放平凹液面的最低处 胶头滴管 横放 倒持 竖直 1. 下列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 )A. 试管 B. 蒸发皿 C. 烧杯 D. 量筒A12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请回答:(1) 常用于存放石灰石试剂的仪器是 广口瓶 (填仪器名称)。广口瓶 (2) 可用作反应容器且加热时需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④ (填序号)。(3) 小明取用15mL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BD (填字母)。A. 10mL量筒 B. 20mL量筒C. 50mL量筒 D. 胶头滴管E. 玻璃棒④ BD 12第2题01基础过关02能力进阶目录1. 实验室中不能进行加热的仪器是( A )2. 在取用液体试剂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那么取用的最少量是( B )A. 0.5mL B. 1~2mLC. 3~4mL D. 5~6mLA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 下列常见图标中,表示有毒品标志的是( B )4. 实验室短期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D )A. 稀盐酸保存在细口瓶中B. 胆矾保存在广口瓶中C. 酚酞溶液保存在滴瓶中D. 硫粉保存在细口瓶中B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5. 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实验规则的是( D )A. 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和要点B. 实验时规范操作,确保安全C. 实验时细致观察,实事求是地做记录D. 实验后清洁仪器,整理桌面,将剩余试剂带离实验室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 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D )A. 易燃易爆品放在火源附近B. 随意丢弃实验剩余的试剂C. 品尝实验室中食盐的味道D. 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7. 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C )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 取用固体 B. 倾倒液体C. 装入粉末状固体 D. 用滴管吸取液体8. (教材P14习题T3变式)下列化学实验室安全标志中,表示必须戴防护手套的是( C )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9.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 (填字母),仪器C在实验室中的作用是 用于加热 。(2) 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用到的仪器是 D (填字母)。A 用于加热 D (3) 量取一定量液体除了需要选用图中某仪器外,还需要用到 量筒 (填仪器名称)。(4) 仪器H具有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作用,其名称是 铁架台 。量筒铁架台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第9题10. 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不正确的是( A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 洗瓶 B. 镊子 C. 水槽 D. 长颈漏斗11. 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D )A. 将实验剩余的试剂放在指定的容器中B. 实验室中没有腐蚀性的试剂也不可以品尝C. 取用试剂要控制用量,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D. 将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试剂的气味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 小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标签缺失的白色固体,他认为该固体可能是氯化钠。对于“可能是氯化钠”,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D )A. 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氯化钠B. 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C. 直接将“氯化钠”的标签贴在试剂瓶上D.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观察现象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3. 现有如图仪器,将需要用到的仪器对应的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1) 量取10mL液体试剂用 量筒、胶头滴管 。(2)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试管 。(3) 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酒精灯 。(4)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胶头滴管 。(5) 可作较少量液体的反应容器的是 试管 。量筒、胶头滴管 试管 酒精灯 胶头滴管 试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第13题14. 取用试剂应注意操作规范。第14题(1) 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时,先使试管 横放 ,用 药匙(或纸槽把试剂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2) 某同学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纠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瓶塞没有倒放 、 量筒没有倾斜 。横放 药匙(或纸槽)瓶塞没有倒放 量筒没有倾斜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5. (易错易混)小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25.8g试剂时,发现指针偏右,他这时应该( B )A. 向左移动游码B. 向左盘增加试剂直至天平平衡C. 调节天平平衡D. 减砝码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6. (实践性作业)利用家中的瓶子、杯子、勺子、筷子,以及面粉、冰糖和水等,练习固体试剂的取用和液体倾倒的操作,指出其所替代的化学仪器的名称(填在括号内),并写出在实验室进行相关操作的注意事项。这道题排版核对答案,用不排扩起来的实验操作 所用物品 注意事项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 杯子(试管)、勺子( 药匙 ) 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药匙 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实验操作 所用物品 注意事项取用块状固体试剂 杯子(试管)、筷子( 镊子 ) 先将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让块状固体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 倾倒液体 杯子(试管)、瓶子( 细口瓶 ) 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试管稍倾斜,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 镊子 先将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让块状固体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 细口瓶 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试管稍倾斜,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7.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1) 小白同学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且面对刻度线,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70mL,则小白同学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 (填“>”“<”或“=”)70mL。(2) 若小白同学称量16.6g食盐(1g以内用游码)时,把食盐误放在了右盘,则小白同学实际称得的食盐质量是 15.4g 。> 15.4g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 身边的化学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 第1课时 常用仪器 试剂的取用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洗涤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 1.3 物质的变化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