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六上 2.丁香结(教案+课件+备课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六上 2.丁香结(教案+课件+备课素材)

资源简介

2 丁香结
掌握字词 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文中提到“丁香结”的相关语句用“——”画出来。 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点缀( zhuì chuò ) 参差( cān cēn ) 笨拙( zhuó zhuō) 衣襟( jǐn jīn) 恍然( huǎnɡ huànɡ) 花蕾(lěi lèi)
形 比一比,再组词。
缀( ) 拙( ) 案( ) 掇( ) 咄( ) 按( )
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资料查找 作者资料查找。 找与丁香有关的古诗词写一写。
——————————————————————————————————
——————————————————————————————————
问题质疑 关于文章,我最想问的问题是:

丁香图景


颜色:
丁香特点
气味:
丁香结
姿态:
(丁香花)小小的花苞
,恰如
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
丁香结象征着
0《丁香结》说课稿
说教材
《丁香结》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缀、窥、笨拙、断断续续”等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2.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4.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四、说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五、说学法
学习时,可以把课文按照“丁香花”和“丁香结”分为两个部分。丁香花要抓住“城里——城外——斗室外”几个方位词来勾画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描写了丁香花的什么特点。同时感知散文的语言美。丁香结则重在理解感悟,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索要表达的情感。
六、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字词:缀窥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断断续续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耀、怨”。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理解词语。
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第一步是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4.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
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总结感悟
师:谁说草木无情 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先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然后
让学生再次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六)板书设计
2.丁香结
丁香花样貌(第1—3自然段)
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第4—6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抓住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简洁、明了、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文本的思路有了更清晰的感知。
第二课时
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丁香结》。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教师的问题也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教学活动。
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A.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师适时呈现: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
(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学生回答。师梳理:
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颜色:紫色、白色;
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B.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指名回答。
师适时呈现: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师适时呈现: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
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1)交流。
(2)师指名朗读: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师适时呈
现: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
师呈现: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学生发言。)
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总结: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
2.揭示主题。
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课时练。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仿写作文,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丁香结
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
人生才充满乐趣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课题,用板书串联课文内容,易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精炼的语言,也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2《丁香结》导学案
课题 丁香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缀、窥”等13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丁香花中蕴含的情 感。3.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来描写丁香的方法,联想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的颜色、气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借物抒发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2.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一种植物。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收集有关丁香的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诗歌导入,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出示丁香花图片,教师诵读戴望舒的《雨巷》。 2.作者简介。 1.欣赏《雨巷》,体会其中的情感。 2.了解作者及作者的写作特点。 欣赏诗歌后,可以使学生谈一谈诗歌中丁香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6分钟) 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2.出示词语,检测字词掌握情况。 缀满 幽雅 伏案 笨拙 单薄 模糊 恍然3.指名分段读文。 4.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相检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准词语:同桌互读、组内赛读。 3.分自然段读文,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4.小组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强调“缀”是翘舌音;“拙”读zhuō,不读zhuó;“薄”在本课读bó。
三、再读课文,梳理层次(用时:8分钟)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2.指导学生画出描写 丁香的优美的句子。 3.小组里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 1.细读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作者是从颜色、 香味、姿态等角度来写丁香的。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丁香的优美的语句,可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3.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从多角度体会语句的优美,如:抓住了丁香的颜色、姿态、气味描写的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等。
四、全班交流,赏析美感(用时:15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指导。2.结合图片,指导朗读。 1.交流描写优美的句子,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优美。 (1)交流描写丁香颜色的重点句:“城里街旁……丁香花。”从“雪白”中体会美。(2)交流描写丁香姿态的句子:“有的宅院……回头望。”“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体会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好处。 (3)交流描写丁香气味的句子:“还有淡淡……这是丁香。”体会丁香的芳香。 2.有感情地朗读,配乐朗读。 1.在汇报优美的句子时,引导学生说出这个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丁香花的,说出描写优美的原因。2.学生说完理解后,就引导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五、总结全文,练习书写(用时:8分钟) 1.出示词语,学生练习抄写词语。重点指导“缀、幽、薄”的写法。2.摘抄优美的句子。 3.布置作业:把课文读熟练。 1.练习抄写词语,把词语抄写正确。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 3.练习朗读课文。 提醒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回顾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2.导入新课。 1.作者是从颜色、姿态、气味等方面来描写丁香的。 2.齐读课题。 可以借助图片来引导回忆。
二、落实要素,联想训练(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生说出联想到的其他植物。 2.说一说联想到的植物的颜色、气味、姿态。3.课件出示小练笔。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由作者所写的丁香花想开去,联想到哪些植物? 2.尝试从不同角度说出所想到的植物的特点。 3.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学生在说植物的特点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学习作者的方法将特点写具体,如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用优美的词语。
三、感悟象征,深化认识(用时:12分钟) 1.体会古人眼中丁香结的含义。 2.结合课文最后一句,理解作者眼中的丁香结的含义。 3.引导学生联想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 1.画出课文中引用的诗句,读一读阅读链接的内容,体会丁香结中蕴含的惆怅与忧愁。2.读一读“结,是解不完的……味了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3.说一说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正直的竹,高洁的莲,顽强的梅花等。) 在理解作者对丁香结的看法时,引导学生先理解作者的观点,再结合实际来理解,从而感受到,面对挫折与不顺心,我们也应豁达、乐观。
四、积累摘抄,朗读背诵(用时:7分钟) 1.摘抄描写丁香的诗句。 2.展示搜集到的有关其他花的诗句。 3.积累背诵。 1.把描写丁香的诗句摘抄在积累本上。 2.小组里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其他花的诗句。 3.练习背诵。 交流其他有关花的诗句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花中包含的情感。(共30张PPT)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丁香花
2 丁香结
六年级语文 上册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髓,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文学成就:《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预习反馈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眼帘
参差 单薄 文思 梦想 迷蒙 模糊
花蕾 恰如 衣襟 恍然 愁怨 顺心
平淡 点缀 窥视

zhuì

kuī
幽雅
yōu yǎ

àn

zhuō





lěi

qià

jīn

huǎnɡ

yuàn
lián


báo
(刻薄 单薄)
(薄片 薄饼)


(薄荷)
多音字
运用:这家店采用薄( )利多销的方式来销售这种薄( )荷味的薄( )饼。


báo
幽雅
释义:幽静而雅致。
笨拙
释义: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动作难看的。
单薄
释义: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
释义:忧愁怨恨。
参差
释义: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妩媚
释义: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文 中指丁香花姿态美好的样子。
词义解释
书写指导

zhuì
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这三笔的捺变为点。
yōu
先写竖,再两边,最后山封口。
书写指导

右边是“隹”,不要写成“住”或“佳”。



上下结构,不要把“氵”写大,变成左右结构。
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围绕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丁香花”,哪几个自然段写“丁香结”?
作者简介
丁香花
颜色
气味
外形
1
2
3
4
5
6
丁香结
赏花
悟花
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些场景中的丁香,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画面。
聚焦赏花
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些场景中的丁香,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画面。
城里丁香图
城外丁香图
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图
这样的生长环境,你对丁香有怎样的印象?
丁香平常、普通、无处不在;花开得也格外茂盛。
聚焦赏花
请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出描写丁香花美的语句,批注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着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城外丁香图
颜色
气味
娇俏灵动
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可爱芬芳
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图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抓颜色想象
抓对比想象
抓顺序想象
洁白耀目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珠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丁香图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格外妩媚
朦胧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为什么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这里的“渗”如何理解?
城里丁香图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小花
星星
比作
比喻:
小巧、色泽明亮
拟人:
像孩童般样活泼、灵动。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豪端。
从上文“有三棵白丁香”,以及“香气直透豪端”
可看出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积雪”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还能想到哪首诗?
白色丁香花
2 丁香结
六年级语文 上册
第二课时
初读“丁香结”
朗读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说说丁香结这部分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呢?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丁香结
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联想丁香词
发现丁香结
感悟丁香结
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这样的说法?
为什么说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请你观察图片,看一看丁香花苞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盘花扣,你又有什么发现?
丁香花苞,小小的,圆圆的,鼓鼓的,恰如盘花扣,正是丁香结。
代赠二首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 李商隐
摊破浣溪沙
五代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花蕾,丛生如结。
那绵绵的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让我想起凝结的愁怨。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
丁香结都有愁怨难解的象征意义
根据诗意想一想,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
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诗句?
古人把自己的惆怅、愁思寄寓在丁香中,以丁香寄情;
作者在这里引用诗句,旨在寄情于物,使意境更加优美。
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防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联系上下文,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防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
从容、豁达、积极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懂了什么?
学习压力大
考试中失利
与朋友发生争吵
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积累。
2.小练笔: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娇俏灵动、繁密耀目,请你体会学习本文的写法,想象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小花,写一个小片段。(可以从你所喜爱事物的颜色、外貌、气味、姿态等方面进行描写。)
3.自读宗璞散文《紫藤萝瀑布》,由文章内容想开去,比较和《丁香花》有何共同之处。
丁香结
赏花
悟花
丁香图景
丁香
___________图
___________图
___________图
颜色:白 紫
气味:淡淡的幽香 香气直透
外形:十字小花
(丁香花)小小的花苞_____,______,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______。
丁香结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里丁香
城外丁香
斗室外三棵
白丁香
愁怨
平和的心态
积极的态度
课文板书【教学目标】
会写“缀、窥”等14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最后一句话,说出自己由此所想到的人、事或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准备】
丁香花的图片;查找有关丁香的诗句;观察自己喜欢的花;优翼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预习要求】完成本节课“预习卡”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会写“缀、窥”等14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象征着某种品格,比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青松,那么丁香又被赋予了什么寓意呢?让我们走进《丁香结》。(板书课题)
2.预习反馈
(1)作者简介。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髓,学养深厚,气韵独特。文学成就:《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3)小组分享重点字词及词语理解。
3.指导书写:“缀、幽、雅、薄”四个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围绕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丁香花,哪几个自然段写“丁香结”?
3.交流讨论:课文第1—3自然段写的是丁香花,写了花的颜色、气味、外形;第4—6自然段写的是丁香结,并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明确第一部分是“赏花”。第二部分就是“悟花”。)
三、聚焦“赏花”,体会花的美
1.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些场景中的丁香,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画面。
(1)学生交流:丁香生长在哪里呢?
①城里城外;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城里丁香图)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城外丁香图)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图)
这样的生长环境,你对丁香有怎样的印象?(丁香平常、普通、无处不在;花开得也格外茂盛。)
2.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批画丁香美。
请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出描写丁香花美的语句,批注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
3.从和谐的色彩感受“美”。
师:从你们批画的语句看,文中有不少描写丁香色彩的语句:月光下的丁香,春来窗前的丁香,雨中的丁香,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美。
(1)创设情境,感受月光下丁香的色彩美。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着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这句话从哪些方面写丁香的?(颜色和气味)
②师:白色的丁香花和紫色的丁香花相互映照,各自显出不同的风采,一个是潇洒的男子,一个是朦胧害羞的少女。这里就表现了丁香花娇俏灵动的特点。
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什么气味呢?“淡淡的”“幽雅的”是清新淡雅的芳香。这也正突出了丁香花可爱芬芳的特点。
③创设情境读: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中,洁白的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而下。看那白丁香,好像更有光泽了,它们—(学生接)还有那紫丁香,紫得更柔和了,它们—(学生接),还有怎样的甜香。
(2)想象画面,感受窗前丁香的色彩美。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①抓颜色想象:莹白、绿、红,各种色彩交相辉映,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
②抓对比想象:一片莹白中透出参差的绿,可见花团锦簇,绿叶只能从花的缝隙里钻出来!
③抓顺序想象:作者从外面回来,她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呢?最先看到的是花,然后是叶,最后才是两扇红窗,这红窗恰似画框一般。赏花就成了赏画。
(3)借助图片,感受雨中丁香的色彩美。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珠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①展示印象派的画,发现雨中丁香特点。
②理解“渗”过来,感受色彩的交融。
这紫色因为线条模糊,没有了限制,仿佛流动起来,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于是两种颜色交融在了一起。(指名读)
③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为什么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因为雨中的丁香朦胧,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犹如一幅色彩朦胧、形态模糊的画作。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十分打动人心,令人不得不感叹,丁香应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4.从生动的描写感受“美”。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1)这里将花写成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读到的?
预设:枝头的小花比作星星,小巧、色泽明亮的特点。
“探”“窥”,像孩童般样活泼、灵动。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豪端。
“积雪”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还能想到哪首诗?
四、理解提升,回味丁香
1.朗读美的语句、回味丁香美。
读作者笔下的丁香,更能触摸到自然的可爱
2.质疑引入“丁香结”。
师:作者不止写了丁香花的美,在赏花美之后,还展开联想,感悟了“丁香结”,这“丁香结”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去感悟“丁香结”背后的人生启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描写丁香结的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
2.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难点)
一、直接引入,初读“丁香结”
1.直接引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丁香花的美,这节课我们聚焦丁香结,看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朗读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说说丁香结这部分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呢?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这样的说法?
为什么说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呢?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聚焦主问题: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二、聚焦“悟花”,感悟主题
1.感受形似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请你观察图片,看一看丁香花苞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欣赏古代服饰,再结合古代服饰中女子衣服上的盘花扣,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原来,丁香花苞,小小的,圆圆的,鼓鼓的,恰如盘花扣,正是丁香结。
2.了解象征
(1)品读文中诗句,这些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释义: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花
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释义:青鸟无法传递远方思念的人的音讯,那绵绵的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让我想起凝结的愁怨。
(2)拓展链接诗句。不仅这几句诗,我们还可读到: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可见,自古以为,丁香结都有愁怨难解的象征意义。
(3)根据诗意想一想,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诗句?
3.领悟思考
从古至今,有关丁香结的诗句被传承着,丁香结的意象被继承着,人的情
感有许多的共通之处。正如作者所写:“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但是,作者对丁香结却有了新的感悟: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①联系上下文,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防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懂了什么?
预设:学习压力大 考试中失利 与朋友发生争吵
联系生活实际,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和作者是不是也有共鸣?既然“结”是难免的,我们何不积极面对?如果生活总是一帆风顺,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面对“结”,解开“结”,这也是生活的滋味。
三、知识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积累。
2.小练笔: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娇俏灵动、繁密耀目,请你体会学习本文的
写法,想象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小花,写一个小片段。(可以从你所喜爱事物的颜色、外貌、气味、姿态等方面进行描写。)
自读宗璞散文《紫藤萝瀑布》,由文章内容想开去,比较和《丁香花》有何共同之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基于单元人文主题,以第一课为起点,导入第二课,体现上挂下联。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优美语句,感受丁香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本文是一篇散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不足,难以全面、准确地回答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这个课后问题。我引导学生课前质疑,梳理主问题,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整体把握。此环节,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从两个方面提升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逐步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从和谐的色彩和生动的描写两个角度品味语言,欣赏丁香之美。通过再现经典语句片段,回味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美”自然过渡到“丁香结”。引导学生读懂“丁香结”意象的文化内涵,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读懂了文章主旨的深刻内涵,解决了学生的人生经历尚不丰富,对文章中“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思考体会不深的问题。
第一单元 第2课 丁香结类文阅读-2 丁香结
紫藤萝瀑布(节选)
宗 璞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立——( ) 凝望——( ) 宁静——( )
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是一个 句,把 比作 。请你再仿写一句:
3.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开得盛的?在文中找一找,用“ ”画出来。
4.看到开得热闹的紫藤萝,作者有什么感想?
5.小朋友,仿照短文中描写紫藤萝花开的联想,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花开时的样子吧。
参考答案
1.示例:矗立 凝视 平静
2.比喻 盛开的花 张满了的帆
示例:小小的花蕾就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女孩,藏起了粉嘟嘟的脸蛋。
3.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4.看到这盛开的紫藤萝花,减轻了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使我的精神得到宁静和喜悦。
5.示例: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粉嘟嘟的桃花林,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我呼吸着夹着桃花淡淡幽香的空气,感到自己已经漂浮在花香里了。
草原野花
高安侠
当我的双脚踏在草原上,目光所及一片辽阔。哪里都不是路,但哪里又都可以走;哪里都不是床,但哪里又都可以躺。规矩惯了的人,到了这里往往会茫然,像在鸟笼里关久了的鸟儿,即使你把整个天空给它,它也不知道怎么飞翔。
面对蓝天、碧草、白云,我像个孩子打开了一本奇妙的书,但是什么也看不懂,只好静下心来,品读草原上盛开的野花。
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开放。淡紫的摇对对花,浅黄的蒿(hāo)娥,绯红的野菊通通自由自在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它们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
一路上到处都是花朵,大片大片燃烧着的野花排山倒海呼啸而来,就像一个人把一生的热情全给了这个季节。
我在草原腹地眺望远方,前面缓坡上浮起一层紫色的雾,走近才看清那里开满了紫色的野花。这不知名的野花每一朵都是由无数细小如米粒的花聚合而成,像一个紫色绒球,十分可爱。
我折了一枝下来,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过了一天,到晚上收拾行李时,我发现它居然还很鲜活。过了一夜起来,看见花还是和昨天一模一样。我忍不住拿起来仔细端详,每一朵米粒大小的花仍然倔强地绽开着。
一连四天,我一直带着它旅行,它淡淡的紫色一点一点消失,但形状还是一点儿也没有变,细小如笔尖的花瓣还是充满期待地张开着,希冀与蝴蝶、蜜蜂有一次邂逅(xiè hòu)。
我终于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如此轻易地折下了它,使它离开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尽管它枯萎得那么慢,那么不甘心,可还是失去了传播花粉、孕育种子、繁衍(yǎn)后代的机会。
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1.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示看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2.初到草原时,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3.文中说“我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指的是( )
A.“我”来到草原旅游。
B.“我”折了一枝花,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C.“我”爱美,折花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
D.我”爱美,折花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
4.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你对文中“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参考答案
1.眺望 端详 打量
2.初到草原时,作者目光所及是一片辽阔,所以感到有些茫然。
3.B
4.拟人 这样描写,能将小野花彰显着蓬勃的生命之美描写得更加形象生动。
5.对待真爱,我们要学会放手,学会尊重,学会珍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