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2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课件)-初中生物苏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共18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4.2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课件)-初中生物苏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共18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探究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说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分析并说明肺泡与血液之间、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气体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向和过程;
3、解释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及在组织细胞处的释放。
日常生活中,我们无需考虑如何获得足够氧气的问题。但在剧烈运动的时候,我们会急促喘气或感到呼吸困难。潜水员潜入水底工作时,还需要携带气瓶。
气瓶可以为潜水员提供什么帮助
氧气进入人体肺泡后,是如何进入血液的,又是怎样进入身体各处的组织细胞的
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空气的组成
人体所需的氧气来自空气。
空气中不仅有氧气,还有氮气和二氧化碳等。
实验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目的: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器材:烧杯,吸管,洗耳球,澄清石灰水等。
步骤:
(1)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烧杯,通过吸管向石灰水里连续吹气多次。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此可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该实验的不足之处?
气体成分 吸入气 呼出气
氧 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4% 4%
氮 气 78% 78%
水 蒸 气 0.03% 4%
人体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结果。
思考
向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水被染成红色;在厨房烧莱,香味能飘散到其他房间。这些都是分子扩散的结果。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内的交换与分子扩散有关吗
肺动脉
肺静脉
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
静脉血
动脉血
CO2
肺泡
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氧气
二氧化碳
O2
静脉血
动脉血
CO2
O2
静脉
动脉
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组织处毛细血管
氧气
二氧化碳
外界和肺泡的气体交换
肺静脉
肺动脉
静脉
动脉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小资料
血液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其中仅有约1.5%的氧气以物理溶解的形式运输,其余约98.5%的氧气都以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化学结合是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它们结合的速度很快。该过程可逆,氧气被释放的速度也很快。
进入组织细胞的氧气参与细胞中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生能量,供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并维持正常的体温。如果停止呼吸,人体的生命活动将无法进行。
一、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扩散
(1)氧气扩散进血液(2)二氧化碳扩散进肺泡
2、交换过程:
3、交换结果:静脉血变动脉血
二、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扩散
(1)氧气扩散进组织细胞(2)二氧化碳扩散进血液
2、交换过程:
3、交换结果:动脉血变静脉血
肺泡
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氧气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组织处毛细血管
氧气
二氧化碳
1、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血液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变为动脉血 B、变为静脉血
C、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D、没有变化
2、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B、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C、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
A
C
3、如图为人体内肺部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内流动脉血
B、②内流静脉血
C、X为氧气
D、X为二氧化碳气体
4、某新冠感染重症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满足氧气供应,氧气最终被利用的部位是( )
A、毛细血管 B、肺泡
C、气管 D、组织细胞
C
D
5、如图是表示人体呼吸全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完成过程②④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B、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程③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C、人体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D、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
课外阅读
煤气中毒
燃料
氧气充足
燃烧完全
氧气不足
燃烧不充全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大200倍,而且不易分离,使氧气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血液中缺氧,进而全身缺氧。
课外阅读
煤气中毒的救护措施
1、立即打开窗,流通空气,将病人迅速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松解衣扣使呼吸通畅,注意保暖。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对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应充分给与氧气吸入。
4、对严重中毒者,应通知急救中心后就地抢救,及时进行体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5、争取尽早对患者进行高压氧舱治疗,以减少后遗症。
本 课 结 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