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1《赤壁赋》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赤壁赋
苏 轼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
苏洵、苏辙
三苏
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
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文)
辛弃疾
苏辛(词)
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黄米蔡(书法)
才高八斗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壬戌:干支纪年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配地支,60年一循环)
常见的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例:《赤壁赋》“壬戌之秋”
2.年号纪年法。 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
3.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农历十六日
v.往,去
一会儿
兴起,产生
“嘱”劝人饮酒
白茫茫的水汽
放任
同“凭”,乘
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儿在江上肆意飘荡,越过苍茫旷远的万顷的江面。
越过
旷远的样子
浮,浮行
n-v.唱
太空

脱离人世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补足音节,无实意
细丝
悠远的样子
所思慕的人
使动,使……起舞,使……流泪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2.圣明的君主;3.美好的理想
逆流而上
依,循
船桨
同声相应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容色改变的样子
通“缭”,盘绕、围绕
整理
攻占
本来
斟酒

端正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
n-v向东走
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n-意动,以……为伴,以……为友
片刻
与文中“须臾”同义的词语:
少焉、少顷、未几、俄而、俄顷、既而、旋踵
长存
虚词归纳——“于”
1)介词:①表时间,处所,在、从、到;
②表原因,由于;
③表对象,向、对、对于;
④表被动,被;
⑤表对象,与、跟、同;
⑥表比较,比
2)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凑足音节
揣摩下列“于”的意义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由)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④于是饮酒乐甚(介 词,在)
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被动,被)
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⑦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⑧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介词,在
介词,从,由
表被动,被
介词,在
介词,在
介词,在
介词,在
介词,在
胐fěi:农历初三
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既,已经
朔:农历每月初一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即望:农历每月十四
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多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与之相似的还有樯橹、桂棹等。
成语
1.遗世独立:“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2.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惨凄凉,也形容诗文或言谈哀怨凄切。
3.余音袅袅: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4.不绝如缕: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
5.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此,这里指水


那,指月亮
到底,最终
表假设语气,如果
竟然
通“已”停止
句首发语词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如果
享有
即使
只有
禁止
完、尽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已经 显出白色(明亮)

菜肴和果品
“籍”通“藉”,凌乱
判断下列“乎”的用法。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②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③知不可乎骤得( ) ④而又何羡乎( )⑤相与枕藉乎舟中( )
……的样子

句中停顿助词


【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判断下列“之”的用法。
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②惟江上之清风( )③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④扣舷而歌之( )
代词

取独
助词无实意
(1)动词
①往,到……去
  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②顺
  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赤壁之战》) --万一遇到不顺心的情况,就回来找我。
③如同,好像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④及,赶上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
⑤按照
  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中山狼传》)--东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装进袋子里。

(2)连词
①表假设,假如,如果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②表选择,或者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遇到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3)助词,形容词词尾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
  --君子拉开弓不放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如火如荼:意思是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如(依照)法炮制: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甘之如饴: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读音一:shǔ
(1)名词
①类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②等,辈,一类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
③亲属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与妻书》)--总是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成为夫妻。

(2)动词
①隶属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②管辖,掌管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病)在骨髓里,那就是主管生命的神所掌管的了,(我)就没有什么办法了。
③系,是
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谭嗣同》)--而且营、哨的各级军官,也大多是(荣禄的)老部下。
 读音二:zhǔ
动词
①接连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
②跟随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史记·项羽本纪》)
③连缀,撰写
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④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⑤邀请,劝请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赤壁赋》)
  

(1)名词,险要的地势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过秦论》)
(2)动词
 ①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②坚守,安守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赵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
君子固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3)形容词
①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这样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程度。
②坚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赤壁之战》)--荆州和我国邻近接壤,江山险要坚固。
③坚决,坚持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
(4)副词
①表本来,原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②表确然,确实,实在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这实在是百世难得的际遇啊!
③表让步,固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