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河流与湖泊》课件(24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9《 河流与湖泊》课件(24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9 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识别河流、湖泊等陆地表面常见水体类型,说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2.能分析形成河流和湖泊的条件,学会制作模型并探究河流和湖泊的成因。
3.感受水库和运河功能,体验运河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及成因。
【教学难点】
制作并运用模型解释它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视频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谈话:同学们,水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之一,人们的衣食住行、绿化保洁、发电、畜牧业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的帮助。你知道地球上的水体有哪些类型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
2.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中的
---河流与湖泊。(板书:河流与湖泊)
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提问,引起学生探究“水体”的兴趣,有效集中了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引发学生足够的探究兴趣。]
一、认识陆地表面常见的水体及特征
1、师出示图片提问:下图中,哪个是河流?哪个是湖泊?哪个是池塘?哪个是水库?
生:观察、思考、交流、汇报:
2、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河流的河道比较长,水从上游来,流向下游;湖泊面积很大,池塘面积比较小,水的流向不明显,水库有大有小,有深有浅,都有一道坝。
3、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水体呢?
生:思考、交流、汇报:小溪、大海、山涧、瀑布等。
4、师:这些水体有什么特征呢?
生:思考、交流、汇报:
师小结:
(1)自然界中,水体的类型较多:如江、河、湖、海、池塘、小溪、山涧、水库等。
(2)各类水体的特点也有不同: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有的是天然形成的,有的是人工建造的;有的是静态水体,有的是动态水体。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分享居住地附近的水体名称及特点,能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还能为认识水体的成因打下基础。]
二、探究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形成的原因。
1、师:出示图片提问,自然界中的河流与湖泊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思考、交流、猜测:应该与地形、降水有关。
2、制作河流与湖泊模型。
师提供制作材料:
师: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河流与湖泊的模型?
生:思考、交流、汇报:
3、用模型解释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是如何形成的。
(1)师:河流是如何形成的?
生:河流的形成依赖“水源补给”和“地形引导”,水源在地势较高处汇聚,形成细小的溪流,溪流由高到低流动,不断汇合其他溪流,水量逐渐增大,河道逐渐加宽加深,最终形成主干河流。
(2)师:湖泊是如何形成的?
生:湖泊是“洼地积水”的结果。地壳运动、火山口塌陷、泥沙堆积成堤坝等形成洼地,积水后形成湖泊。
(3)师:河流与湖泊的水源来自哪里?
生:思考、交流、汇报:
师小结:河流与湖泊的水源主要来自雨水、溪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泉水等。寒冷的高山地区常年被积雪覆盖,积雪年复一年地堆积、压实,形成了壮观的冰川。冰川是冻结起来的淡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也是河流与湖泊的重要水源。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个简单的地表模型来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使学生能够对各种水体的特征及形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地形、降水与河流、湖泊的联系,还能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水库和运河的用途
1、师:许多地区都建有水库,你认为这些水库可能有哪些用途?
生:思考、猜测
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说说水库有哪些用途。
师生小结:
1.防洪:在汛期拦蓄上游洪水,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
2.供水:为周边城市、乡镇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3.发电:利用水库蓄水形成的水位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4.航运:通过水库调节下游河道水位,改善航道水深和水流条件,让船舶能更安全、高效地通行。
5.调节区域气候,改善周边植被生长环境,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
2、阅读资料,说说我国大运河的用途
[设计意图:交流水库的用途,认识中国大运河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感受人的创造性,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1.知道了陆地表面常见的水体及其特征。
2.学会了制作河流与湖泊模型,并探究出了河流和湖泊的成因。
3.知道了水库和运河的功能。
六:课后作业
一、填空题
1.河流、( )、池塘、( )是地表常见的水体。湖泊、池塘、水库属于( )水体,河流属于( )水体。水库是( )湖泊。
2.大运河给人们带来了( )的便利,促进了( )和( )的发展。
3.冰川是冻结起来的( ),是地球上( )的水体,也是河流与湖泊的重要水源。
4.水库的用途有:( )、( )、( )、( )等。
二、判断题。
1.2014年,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2.地球上只有天然形成的水域,没有人工形成的水域。( )
3.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多的河流。( )
4.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被称为“母亲河”。( )
5、寒冷的高山地区常年被积雪覆盖,积雪年复一年地堆积、压实,形成了壮观的冰川。( )
6、我国的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运河。( )
【板书设计】
9、河流与湖泊(共25张PPT)
新课导入
同学们,水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之一,人们的衣食住行、绿化保洁、发电、畜牧业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的帮助。你知道地球上的水体有哪些类型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体》中的
---河流与湖泊。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体
9.河流与湖泊
1.能识别河流、湖泊等陆地表面常见水体类型,说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2.能分析形成河流和湖泊的条件,学会制作模型并探究河流和湖泊的成因。
3.感受水库和运河功能,体验运河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学习目标
一、认识陆地表面常见的水体及特征
1、下图中,哪个是河流?哪个是湖泊?哪个是池塘?哪个是水库?
河流
池塘
湖泊
水库
一、认识陆地表面常见的水体及特征
2、它们有什么不同?
河流的河道比较长,水从上游来,流向下游;湖泊面积很大,水面平静;池塘面积比较小,水的流向不明显,水库有大有小,有深有浅,都有人建造的堤坝。
3、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水体呢?
一、认识陆地表面常见的水体及特征
小溪
瀑布
山涧
大海
水体名称 水域面积 蓄水量 形成方式
江 河 湖 海
池塘 小溪 山涧
水库
4、这些水体有什么特征呢?


有大有小


有多有少
一般是天然形成
人工建造
一般是天然形成
一、认识陆地表面常见的水体及特征
自然界中,水体的类型较多:如江、河、湖、海、池塘、小溪、山涧、水库等。
各类水体的特点也有不同: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有的是天然形成的,有的是人工建造的;有的是静水水体(湖泊、池塘、水库),有的是流动水体(河流)。
水体类型
水体特点
一、认识陆地表面常见的水体及特征
1、自然界中的河流与湖泊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探究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形成的原因。
思考、猜测:
应该与地形、降水有关。
2、制作河流与湖泊模型。
制作材料:
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河流与湖泊的模型?
二、探究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形成的原因。
太空沙
塑料盆
洒水壶
二、探究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形成的原因。
2、制作河流与湖泊模型。
把河道和湖泊建在凹地。
让河道上游地势高,下游地势低。
用下大雨和下小雨来控制。
我的想法
二、探究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形成的原因。
2、制作河流与湖泊模型。
(1)用太空沙在盆里塑造一条河道和一块湖泊凹地。
(2)在模拟地形上空降水,观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制作方法:
3、用模型解释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是如何形成的。
二、探究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形成的原因。
河流的形成依赖“水源补给”和“地形引导”,水源在地势较高处汇聚,形成细小的溪流,溪流由高到低流动,不断汇合其他溪流,水量逐渐增大,河道逐渐加宽加深,最终形成主干河流。
(1)河流是如何形成的
3、用模型解释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是如何形成的。
二、探究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形成的原因。
湖泊是“洼地积水”的结果。地壳运动、火山口塌陷、泥沙堆积成堤坝等形成洼地,积水后形成湖泊。
(2)湖泊是如何形成的
3、用模型解释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是如何形成的。
二、探究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形成的原因。
(3)河流与湖泊的水源来自哪里?
3、用模型解释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是如何形成的。
二、探究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形成的原因。
(3)河流与湖泊的水源来自哪里?
3、用模型解释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是如何形成的。
二、探究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形成的原因。
(3)河流与湖泊的水源来自哪里?
河流与湖泊的水源主要来自雨水、溪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泉水等。寒冷的高山地区常年被积雪覆盖,积雪年复一年地堆积、压实,形成了壮观的冰川。冰川是冻结起来的淡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也是河流与湖泊的重要水源。
1、许多地区都建有水库,你认为这些水库可能有哪些用途?
三、水库和运河的用途
思考、猜一猜:
观看视频,说说水库有哪些用途。
三、水库和运河的用途
三、水库和运河的用途
水库有哪些用途?
1.防洪:在汛期拦蓄上游洪水,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
2.供水:为周边城市、乡镇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3.发电:利用水库蓄水形成的水位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4.航运:通过水库调节下游河道水位,改善航道水深和水流条件,让船舶能更安全、高效地通行。
5.调节区域气候,改善周边植被生长环境,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
2、阅读资料,说说我国大运河的用途
三、水库和运河的用途
中国大运河
人工开凿的可以通航的河流叫运河。2014年,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战国时期,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部分组成,绵延3200千米左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运河。2500多年来,大运河给人们带来了运输的便利,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课堂小结
1.知道了陆地表面常见的水体及其特征。
2.学会了制作河流与湖泊模型,并探究出了河流和湖泊的成因。
3.知道了水库和运河的功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一、填空题
1.河流、( )、池塘、( )是地表常见的水体。湖泊、池塘、水库属于( )水体,河流属于( )水体。水库是( )湖泊。
2.大运河给人们带来了( )的便利,促进了( )和( )的发展。
3.冰川是冻结起来的( ),是地球上( )的水体,也是河流与湖泊的重要水源。
4.水库的用途有:( )、( )、( )、( )等。
湖泊
水库
防洪
静水
流动
运输
人造
农业
供水
商业
淡水
重要
发电
船运
课后作业
二、判断题。
1.2014年,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2.地球上只有天然形成的水域,没有人工形成的水域。( )
3.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多的河流。( )
4.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被称为“母亲河”。( )
5、寒冷的高山地区常年被积雪覆盖,积雪年复一年地堆积、压实,形成了壮观的冰川。( )
6、我国的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运河。( )


×



课 程 结 束
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