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学 校:学 科 组:任 课 教 师:学 期: 2025-2026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概况一、教材综述 二、教学措施 备注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周围的植物”“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 1.“周围的植物”单元:本单元以观察、 记录、 交流能力为培养重点, 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与思维发展。通过各类观察活动,让学生知道描述植物的方法, 认识到植物的需要。通过对生活中植物的用途的了解, 真切感受到植物, 作为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美的享受。同时通过单元小结、科学阅读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板块的插图和文字认识更多周围的植物, 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 2.“我们自己”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了解了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 知道眼、耳、 鼻、 舌、 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本单元还帮助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变化, 推测未来的身体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身体的生长, 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 了解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 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1.“周围的植物”单元 (1)科学观念 ①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认识一些植物的外部特征。 ②知道植物具有很多特点, 能识别植物之间的异同。 ③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环境, 认识到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特征不同。 ④知道几种常见植物的名称。 ⑤知道植物需要水、 阳光、 空气等条件, 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出现的变化。 (2)科学思维 ①通过回忆、交流、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比较一些植物,认识到植物是各种各样的。 ②通过对植物特点的比较、 分析, 能概括出植物特点, 尝试描述观察到的 信息。 ③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不同环境下的植物, 分析植物的不同之处。 ④通过观察和画 “像” 记录, 能分析植物与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 ⑤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搜集证据, 体会植物在不断地生长变化。 (3)探究实践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 ②观察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环境。 ③学会用画图的方式真实地记录植物的主要特征。 ④在实地观察中, 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植物的问题。 (4)态度责任 ①能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植物的信息。 ②激发了解植物的兴趣, 培养爱护植物、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我们自己”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①通过观察身体的外部,知道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 颈、 躯干和四肢, 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运用耳听、透光看、手摸等方式探知身体的内部,初步认识到身体内部有骨骼、肌肉、心脏等。 ②知道从出生到现在, 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地变化, 有些变化能够说明我们在生长。 ③知道眼、 耳、 鼻、 舌、 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变化等。 ④理解每种感觉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局限性。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 学会简单的保护方法。 ⑤认识到自己在未来会持续成长, 同时也理解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发育 过程。 (2)科学思维 ①能够运用耳听、 手摸、 眼看等方式收集信息, 据此推测身体的内部结构。 ②通过比较衣服、 外貌和牙齿等方面的差异, 可以察觉到我们身体的变化, 意识到自己正在成长。 ③通过观察与比较, 能逐渐有意识地关注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④通过对哥哥、 姐姐们身体生长情况的了解, 能够推测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情况。 (3)探究实践 ①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 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②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 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③在多次 “抓尺子” 的游戏活动中, 用表格记录、 画图记录的方式记录游戏中的发现。 ④在闻味辨物的活动中, 能恰当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和比较, 区分布袋里的物品。 ⑤能够恰当地运用感觉器官进行反复观察, 通过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中的发现。 ⑥在制作 “时间胶囊” 的过程中, 能够选择适合放入其中的身体信息, 并获取相关数据。 (4)态度责任 ①能够如实将自己观察到的身体特征记录下来, 养成认真、 细致记录的习惯。 ②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 倾听他人的意见。 ③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④认识到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学会简单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是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1 8.25-9.1 编写教学计划、备课2 9.2-9.6 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3 9.9-9.13 1我们知道的植物4 9.16-9.20 2观察植物5 9.23-9.27 3植物长在哪里6 9.30 机动7 10.1-10.7 国庆节放假8 10.8-10.11 4给植物画张“像”9 10.14-10.18 5植物的变化10 10.21-10.25 6校园里的植物11 10.28-11.1 单元小结12 11.4-11.8 机动13 11.11-11.15 1我们的身体14 11.18-11.22 2发现生长15 11.25-11.29 3游戏中的观察16 12.2-12.6 4气味告诉我们17 12.9-12.13 5通过感官来发现18 12.16-12.20 6观察与比较19 12.23-12.27 7做个“时间胶囊”20 12.30-1.3 单元小结21 1.6-1.10 机动22 1.13-1.17 总结评价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