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通州区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
2025年4月

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10页。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题答案一徘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照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谛将答愿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一项。
某中学开展“测查人口状况,谋求人地协诩”的地理学科实践活动。读图1“该校学生搜集制
作的俄罗斯人口资邦卡片”,完成1~5题。
调查人口状况,谋求人地协调
依罗斯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横跨亚欧两洲,地形自西向东
依次为东耿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罗斯目前最多能养活3亿至5亿人口,适宜人口在1.5亿至2亿之问。
2024年人口总盘为146亿
人口图收
人/干米
田3100
S0-100
四10-50

-H0
入、可度.
网d
图1
1.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特点是
A全国整体人口密度大
B.平原地区人口稀少,高原、山地人口密集
C.东部、南部人口密集
.欧洲部分人口密度大,中纬度大于高纬度
2.影响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紫是
A.经济水平
B.地形分布
C.土壤类型
D.河流流向
3.俄罗斯
A资源环境承载力约为1.46亿人口
B.目前人口数量已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人口容量约为3亿至5亿之间
D.人口合理容量等同于其环境人口容量
高一地理试卷第1页(共10页)
1,与我国相比,俄罗斯资源环境承饿力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国土面积相对狭小
3气侯条件较为恶劣
C.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5,为提高区城资源环境承载力,俄罗斯应
店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粮食生产
B.深化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C控制人口增长,降低消费水平
D.加大科技投入,开采传统能源
读图2“2000年和2020年全国县城老龄化类型变化图”,完成6~10题。
2000年
2020年
而年轻型牡会画成年型牡会四老龄化社会■老龄社会■超老龄杜会 无数据一胡换战
图2
6.2000年各地区的人口老龄化
A,全国所有县城均未进入超老龄社会
B年轻型社会的县域集中分布在西藏
C.老龄化社会的县域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西地区
D.胡焕庙线以东地区老龄化程度均高于其以西地区
7.图示期间
A胡焕庯线以西地区老龄化程度波动最大B.胡焕庙疳线以东地区老龄化程度有所减轻
·胡焕庸线以东地区老龄化程度快速加重D,胡焕府线两侧的老龄化大致呈相反趋势
8.导致图示期间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老龄化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人口出生率差异
自然环境条件
D.政府政策的导向
9.2020年某省级行政区已进入超老龄社会。推测该行政区的名称及其针对人口问题的措施是
A.黑龙江省,大量引入劳动力平衡人口结构B.青海省,应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C北京市,应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D.海南省,需鼓励生育以缓解劳动力短缺
10.制作该图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为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AI技术
高一地理试卷第2页(共10页)北京市通州区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60 分,每题 2 分)
1-5:D B C B B
6-10:A C A C B
11-15:C C D C B
16-20:D B A A A
21-25:B D B A D
26-30:C A A C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40 分)
31. (10 分)
(1) 人口迁移(1 分)
(2) ①清末战乱,为躲避战乱;②沙皇政府提供土地和免税优惠,吸引定居;③楚河中游地
区有适宜农业发展的土地;④沿古丝绸之路迁移,路线相对便利。(4 分,每点 1 分)
(3) ①利用回民发展农业,提高当地农业生产力;②开发楚河中游地区,增加土地利用率;
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税收(10 年后)。(3 分,每点 1 分)
(4) ①东干族保留陕西方言和传统手艺,促进陕西文化的传承与传播;②成为陕西与中亚文
化交流的桥梁,扩大陕西文化的影响力。(2 分,每点 1 分)
32. (10 分)
(1) 绘图:(略,需绘制折线图或柱状图,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城市土地面积)
变化特征:1990-2020 年拉萨市城市土地面积持续扩大,2000-2010 年扩张速度较快。(3 分,
绘图 1 分,特征 2 分)
(2) ①坡顶设计:当地降水较多,坡顶利于排水;②临水布局:靠近运河,便于取水和交通,
适应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4 分,每点 2 分)
(3) ①缩短通勤时间,加强与中心城市的联系;②提升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③促进
产业协同发展,带动经济增长。(3 分,每点 1 分)
33. (10 分)
(1) ①气候: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日均日照 8.7h),符合桑树喜高温、喜光习性;②地形:
平山平丘地区,地形平坦,便于种植和管理;③劳动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充足劳
动力;④土壤:土壤适应性广,适宜桑树生长。(5 分,每点 1 分,答出 4 点即可)
(2) ①点塘草木灰:冬季升温保暖,防止蚕结茧延迟;②搭遮阴篷:夏季降温,避免蚕吐丝
快、茧层薄。(2 分,每点 1 分)
(3) ①延长产业链,发展桑蚕深加工(如丝绸制品、蚕蛹食品);②加强科技投入,培育优质
桑蚕品种;③发展生态旅游,打造“桑蚕+旅游”融合产业。(3 分,每点 1 分)
34. (10 分)
(1) ①以环岛公路(旅游公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②连接主要城市和市县;③串联自然
保护区和旅游景点。(3 分,每点 1 分)
(2) ①串联多个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②途经 9 个市县,加强区域联系;
③完善海南交通网络,提升运输能力。(3 分,每点 1 分)
(3) 环境问题:①山区植被破坏;②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③水土流失。(2 分,答出 2 点
即可)
应对措施:(以“山区植被破坏”为例)①采用桥隧结合方式,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②施
工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③划定生态保护区,避开核心生态区域。(2 分,针对所选问题提
出合理措施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