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共75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共75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75张PPT)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人类社会发展角度)
综合探究二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历史角度)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产生原因:
生产力状况:
生产关系的特点:
封建剥削的基础和主要方式: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生产力发展
地主占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地主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
决定
(人身依附的绳索)
(看不见的锁链)
产生:
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受雇于资本家;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原因、途径、标志、意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内容、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性质、地位、影响、结论
剥削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剥削方式:收取地租等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条件:
(人+资本)
1
先导及核心概念学习
PART 01 先导
国内
现状
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思考:中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那么它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性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多样性是指有些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能跨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向前发展。
人类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其中人类社会形态主要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作用下更替的。
PART 01 核心概念学习
国内
现状
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
(1)含义: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同理包括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
(2)构成: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
A.劳动工具:即生产工具,同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怎么改造)
B.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界存在的资源以及经过人们加工改造的原材料。(改造什么)
C.劳动者:生产中起主导作用。(谁来改造)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不同社会形态中各自典型的生产工具
不同社会形态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PART 01 核心概念学习
国内
现状
2.生产关系
(1)含义: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内容:
A.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有、私有?
B.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剥削还是平等?
C.产品如何分配:平均、按劳、按需?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其他两个方面的内容。
(1)含义: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内容:
A.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有、私有?
C.产品如何分配:平均、按劳、按需?
PART 01 核心概念学习
国内
现状
拓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的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化迟早引发生产关系变化。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时候起促进、推动作用,反之,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之时就会起阻碍作用,进而引发改革。
PART 01 核心概念学习
国内
现状
地主占有土地、技术工人、土地、按劳分配、机器、雇佣关系
以上哪些属于生产力、哪些属于生产关系?
生产力:技术工人、机器、土地
生产关系:地主占有土地、按劳分配、雇佣关系
PART 01 核心概念学习
国内
现状
3.经济基础
(1)含义:占统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如:在封建社会,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综合就是当时的经济基础。
4.上层建筑
(1)含义: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设施。
(2)注意: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一致。如,封建制生产关系产生封建制国家和封建思想。
Part 02
人类社会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
2
人类社会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
一、人类社会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
(一)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
总的来说,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主要使用打制石器)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一、人类社会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
(二)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共同劳动(劳动方式)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一、人类社会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
(三)原始社会的社会制度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1. 氏族的管理方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1)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
(2)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
2. 氏族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一、人类社会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
生产力:非常低
旧石器时代:采集天然食物
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生产关系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按血缘关系结成氏族,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决 定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一、人类社会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
(四)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解体
1. 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2.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最早生产工具和牲畜归家庭私有,后来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3. 原始社会的解体: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原始社会逐步解体
土地私有,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四)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解体
一、人类社会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
小试牛刀
某校开展了一次有关“原始社会生存状况”的研讨,假如你参加此次研讨活动,你认为在原始社会早中期能欧看见的生活状况有()
①人们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相关劳作
②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
③个体劳动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④氏族长拥有高度集中的管理权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小试牛刀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漫长的原始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解体,被奴隶社会所取代。以下符合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历史情景的是()
①一位奴隶主手捧青铜器举行祭天仪式
②一个原始人用小篆把氏族长的话记录下来
③原始人把采集的果实平分给大家,共享快乐
④一个奴隶说:“家里的老婆孩子等着我回家收庄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小试牛刀
议一议:有人把原始社会描绘成尽善尽美的理想社会,你同意吗?为什么?
原始人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非常困难,处于野蛮状态,在饥饿趋势下曾出现过人吃人的现象。
列宁:“过去从没有过什么黄金时代,原始人完全被生存的困难、同自然斗争的困难所压倒。”
3
奴隶社会
二、奴隶社会
(一)奴隶社会的产生(阶级的出现)
1. 阶级: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2. 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在一个社会中,会存在不同阶级。其中一个阶级由于经济上有主导地位从而有社会地位,因而位居其他阶级之上,被称为统治阶级;其他阶级则被统称为被统治阶级。
二、奴隶社会
(二)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特点
(1)金属工具的普遍使用;
(2)出现城乡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2.生产关系的特点
(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二、奴隶社会
(三)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1.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最早的国家—奴隶制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目的 奴隶主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标志 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意义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注意 A.先有阶级,后有国家。
B.阶级和国家都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二、奴隶社会
(四)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普遍使用金属工具,大量使用奴隶进行协作劳动,出现城乡分离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这都有助于生产发展和文化繁荣。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促使奴隶制走向瓦解。
由此可见,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区别 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阶级社会,也是人类文明的开端
生产力发展状况 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 金属工具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生产关系状况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存在阶级和阶级剥削,奴隶主处于剥削者地位,奴隶处于被剥削者地位,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占有奴隶全部劳动成果,奴隶只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上层建筑 氏族制度,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奴隶主阶级建立军队、法庭、监狱
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
主要矛盾 人与自然的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
对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小试牛刀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对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
②私有制的出现巩固了当时的生产关系
③私有制的产生最终导致原始社会的解体
④生产工具和牲畜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小试牛刀
思考:描述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并讨论这种关系是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1. 奴隶主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处于被剥削地位,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只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2.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小试牛刀
思考:对比分析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指出两种社会形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的差异。
1. 从生产力角度看:原始社会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奴隶社会金属工具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2.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关系;奴隶社会,伴随私有制的产生,产生了阶级,奴隶主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奴隶处于被被剥削者的地位。
4
封建社会
一位开明奴隶主新贵族的蝴蝶效应
春秋后期,有一位开明的奴隶主,承蒙先祖受封的上千亩公田,役使奴隶1000,纳贡上干斗,剩余自享受。后来,大量普及铁器牛耕效率高,千亩公田奴隶300可完成。剩余奴隶700何置?驱之开垦荒地据己有,种植收益不纳贡也归己。于是留奴隶少余耕公田,其余全部去垦荒变私田种植归己有。再后来,他发现将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允许其自耕收取地租,既能缓和奴隶反抗,还能调动其生产积极性,自己还收租到手软。于是许多开明奴隶主也学习推广,社会出现“公田则迟”“分地则速”。但普天之下皆王土,私田随时可能受惩处,使经济富裕的开明奴隶主新贵诉求政治法律上私田合法;同时,这导致国家受贡少而难运作。此种情况当时各诸侯国普遍存在,何以破之?于是变法革制,如鲁国之初税亩、秦之商鞅变法等。
探究活动1:根据小故事,结合教材和史实,论述奴隶社会是如何演进到封建社会的?
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
夏、商、周都是奴隶社会形态。西周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生产工具改进(铁犁牛耕)
奴隶自己开垦荒地,占有土地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开始确立
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三、封建社会
三、封建社会
(一)封建社会的形成
新式生产工具(铁制工具、牛耕技术、水磨、轮犁等。)
生产力
提高
奴隶反抗斗争越来越多,他们破坏劳动工具,造成新式工具无法广泛使用
(旧的生产关系)
战争频繁、田地荒芜、城市萧条
阻 碍
开明的奴隶主
改变剥削方式
释放奴隶
把土地分为小块交给破产的平民或者奴隶耕种
缴纳地租,承担劳役
新的生产关系
适合并促进
新式生产工具(铁制工具、牛耕技术、水磨、轮犁等。)
奴隶反抗斗争越来越多,他们破坏劳动工具,造成新式工具无法广泛使用
(旧的生产关系)
开明的奴隶主
改变剥削方式
三、封建社会
(一)封建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
铁制农具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显著进步;水利事业较大发展;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决定
(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封建社会确立)
1.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所有制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可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2. 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农民相对于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3. 产品分配方式: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劳动成果除了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三、封建社会
(三)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作用
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解放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主要表现
相关链接:
铁制农具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进步;
水利事业发展,手工业发展;
商业和城市发展起来。
三、封建社会
(四)封建剥削的基础和主要方式
1. 剥削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2. 剥削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追农民交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人身依附的绳索——封建社会
三、封建社会
(五)封建制国家的显著特征
1.制度特点: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国家,其显著特点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2.思想统治:地主阶级通过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三、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知识总结
1.经济剥削:
(1)基础: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2)方式: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追农民交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2.政治压迫: 封建国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3.思想钳制: 地主阶级还通过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三、封建社会
(六)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阶级对立: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表现形式:抗租抗税运动(小规模)、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大规模)等。
思考:农民起义是否必然导致新的社会形态出现?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封建社会制度必将走向没落。
但农民起义不可能建立起一种比封建制更进步的社会制度。
只有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封建制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封建社会才会走向灭亡。
三、封建社会
(七)封建社会的衰亡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一个新的社会即将来临。
小试牛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中反映的农民生存状况的根源是()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确立
D.封建迷信思想的散布
B
5
资本主义社会
四、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产生
城市经济
小生产者之间激烈的竞争
早期工业资本家
雇佣工人
条件较好的作坊主商人和高利贷者
无力还债的作坊
封建小农经济
(旧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新的生产关系)
(手工工场的出现)
取代
封建社会后期
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 碍
四、资本主义社会
(一)资本主义的产生
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特点
1.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2.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3.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产品分配方式)
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五、资本主义社会
五、资本主义社会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出卖劳动力的人+资本
1. 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2. 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思考:“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积极
消极
VS
(四)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2.途径: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3.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五、资本主义社会
五、资本主义社会
(五)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产无线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经济危机
五、资本主义社会
(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
生产相对过剩。 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相对过剩≠绝对过剩)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五、资本主义社会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的主要表现 随着机器大规模使用与社会分工的细化,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私人占有制的主要表现 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产品也归资本家私人所有,产品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概念解析
生产社会化
生产资料:
生产过程:
产品交换:
资本家私人占有
按照社会需要管理调节控制
资本家管理
劳动者共同占有
资本家私人占有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劳动者共同所有
概念解析
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VS基本矛盾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没有灭亡?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四、资本主义社会
(七)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内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3.性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4.地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5.影响:资产阶级所采取的各种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6.结论: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形态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主要矛盾
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产品如何分配 原始社会 低下。采集天然食物—原始畜牧业、农业 共同所有 平等互助 平均分配 氏族、部落 需求与生产力低下之间的矛盾
奴隶社会 发展。金属工具、城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剥削与被剥削。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阶级。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封建社会 发展。铁制农具、耕作技术、水利事业、手工业、冶铁业、商业、城市 地主占有绝大部份土地 剥削与被剥削。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利用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君权神授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 巨大飞跃。工业革命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工人被资本家雇佣后,受资本家剥削 资本家获得大量剩余价值,工人得到工资 科学、教育、文化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易错易混
1.地租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基础。 (  )
提示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2.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是绝对过剩。 (  )
提示 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是一种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3.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



小试牛刀
思考:资产阶级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其真实目的是什么?
是一种手段,让工人为资本家劳动的手段。看似自由,实际上被看不见的锁链捆绑住。
PART 05 看不见的枷锁——资本主义社会
几个相关概念: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社会产品。
商品经济: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后,发展到主要由市场调配时,商品经济便发展到了市场经济。
PART 05 看不见的枷锁——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形式之一:手工工厂中的学徒关系变为雇佣关系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城市经济。
在欧洲,城市是由商人和手工业者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建立起来的。
城市经济的基础:商业和手工业。
为保护手工业者生产和城市的稳定,形成了行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少部分工厂主扩大设备在竞争中获胜,成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多数作坊则衰败,最终沦为雇佣工人。
PART 05 看不见的枷锁——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形式之一:商人高利贷者成为资本家,作坊主变为雇佣工人。
工厂手工业、制造业的发展
一些商人、高利贷者,一些大商人转变为包买商。不仅包销小生产者的全部商品,还给他们提供原料和设备,割断了生产者与销售市场、原料市场的联系,逐渐控制商品生产者。
随着商人入侵手工业领域,小生产者沦为商人,高利贷者成为债务人,一旦没有能力偿还,就不得不交出自己的作坊来抵债。此时,作坊主丧失独立的生产者身份,其帮工和学徒成为商人和高利贷者 的雇佣工人。
小试牛刀
1.“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导致农夫犹饿死的决定性因素是()
A.劳动工具简陋
B.绝大部分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
C.生产力水平低下
D.地主和农民之间存在雇佣关系
B
小试牛刀
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克莱尔在诗作《追思》中描述道:“圈地就像拿破仑一样,摧毁一切,铲平每片草丛、树林,推平每一座山丘。”圈占公有荒地的行为大规模破坏了生态系统,同时,地主撕毁租约,暴力驱赶佃农,导致农民流离失所。这表明()
①资本的原始积累充满着血腥和暴力
②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生产资料,成为无产者
③破坏生态环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必备条件
④资本原始积累导致生态被破坏,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小试牛刀
3.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刺激社会消费
B.缓和社会矛盾
C.改善劳资关系
D.美化政府形象
B
小试牛刀
4.马克思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线的手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看不见的线是指()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剩余价值
C.工人拥有人生自由
D.工业革命的完成
B
小试牛刀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这样唱:“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下面哪位哲学家会比较喜欢这首歌( )。
A: 普罗塔哥拉
B: 苏格拉底
C: 彼特拉克
D: 马丁·路德
A
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彼特拉克主张人学代替神学;柏拉图主张理念论
小试牛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这是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形象描述。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新的梦想出发。
材料二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邓小平南方谈话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分析新中国与前面两种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试牛刀
(1)分析新中国与前面两种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何不同?
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小试牛刀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的基本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③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