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数智分层作业(十三)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45分)1.一定条件下:2NO2(g) N2O4(g) ΔH<0。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误差最小的是( )A.温度0 ℃ 、压强50 kPaB.温度130 ℃ 、压强300 kPaC.温度25 ℃ 、压强100 kPaD.温度130 ℃ 、压强50 kPa2.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2A(g)+B(g) 2C(g) ΔH=-Q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B.升高温度,v(正)减小,v(逆)增大C.增大A浓度的瞬间,v(正)增大,v(逆)不变D.增大A浓度的瞬间,v(正)增大,v(逆)减小3.对于反应:2A(g)+B(g) 2C(g) Δ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将5 mL 0.005 mol·L-1 FeCl3溶液和 5 mL 0.015 mol·L-1 KSCN溶液混合,达到平衡后溶液呈红色。再将混合液等分为5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①:滴加4滴水,振荡实验②:滴加4滴饱和FeCl3溶液,振荡实验③:滴加4滴1 mol·L-1KCl溶液,振荡实验④:滴加4滴1 mol·L-1KSCN溶液,振荡实验⑤:滴加4滴6 mol·L-1NaOH溶液,振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正向移动B.对比实验①和③,为了证明增大反应产物浓度,平衡发生逆向移动C.对比实验①和④,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正向移动D.对比实验①和⑤,为了证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逆向移动5.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X(?) Y(g)+Z(g)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反应吸热 B.平衡常数增大C.反应速率增大 D.X是气态6.(12分)对于以下两个反应,从反应开始进行到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体积不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PCl5(g) PCl3(g)+Cl2(g)再充入PCl5(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PCl5(g)的转化率________,PCl5(g)的百分含量________。(6分)(2)2HI(g) I2(g)+H2(g)再充入HI(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HI(g)的转化率________,HI(g)的百分含量________。(6分)7.下列叙述与图对应的是( )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N2(g)+3H2(g) 2NH3(g),图①表示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动B.由图②可知,p2>p1、T1>T2满足反应:2A(g)+B(g) 2C(g) ΔH<0C.图③为只改变某一条件,化学反应aA(g)+B(g) cC(g)的平衡变化图像,则图像中b、c、d三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最大的是b点D.对于反应2X(g)+3Y(g) 2Z(g) ΔH<0,图④y轴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8.利用I2O5可消除CO污染,反应为I2O5(s)+5CO(g) 5CO2(g)+I2(s)。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的I2O5固体的2 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CO,测得CO2的体积分数φ(CO2)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点时,CO的转化率为80%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恒定,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b点和d点的化学平衡常数:Kb>KdD.反应到达a点时,0~0.5 min反应速率v(CO)=0.6 mol·L-1·min-19.(12分)反应Fe(s)+CO2(g) FeO(s)+CO(g) ΔH1=-a kJ·mol-1,平衡常数为K;测得在不同温度下,K如表:温度/℃ 500 700 900K 1.00 1.47 2.40(1)若500 ℃时进行反应,CO2起始浓度为,则CO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反应中的a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3分)(3)700 ℃反应达到平衡,要使得该平衡向右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字母,下同)。(3分)A.缩小反应容器体积B.通入CO2C.升高温度到900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4)下列图像符合反应的是______(图中φ是混合物中CO的含量,T为温度)。(3分)A. B.C.1/1数智分层作业(十三)1 2 3 4 5 6 7 8D C D B D B B6.(1)正反应 减小 增大 (2)正反应 不变 不变. (2)小于 (3)BC (4)A1.D [测定二氧化氮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使测定结果误差最小,应该使混合气体中 NO2的含量越多越好,为了实现该目的,应该改变条件使平衡尽可能地逆向移动。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可以通过减小压强、升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则选项中,温度高的为 130 ℃,压强低的为 50 kPa,结合二者选D。 ]2.C3.D [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B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C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B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C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达到平衡的时间短,故①④正确。 ]4.B [该可逆反应为Fe3++3SCN- Fe(SCN)3,Fe3+、SCN-的浓度对平衡有影响,而Cl-、K+ 的浓度对平衡无影响。实验①为对照实验,对比实验①和②,②增大Fe3+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A项正确;对比实验①和③,滴加水和滴加KCl溶液效果等同,平衡不发生移动,B项错误;对比实验①和④,④增大SCN-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项正确;对比实验①和⑤,⑤减小Fe3+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D项正确。]5.D [反应2X(?) Y(g)+Z(g)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由于容积一定,根据ρ=可知,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变大,说明X为非气态。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7.B [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N2(g)+3H2(g) 2NH3(g),图①表示在t0时刻v逆、v正都增大,由于v′逆>v′正,所以平衡逆向移动,因此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A错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短。由图②可知:在压强相同都为p2时,温度为T1先达到平衡,说明温度:T1>T2;在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根据图②可知:在温度都为T1时,压强为p2先达到平衡,说明压强:p2>p1;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使C的平衡含量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C的平衡含量减小,因此满足2A(g)+B(g) 2C(g) ΔH<0,B正确;在图③中,在t0时刻之后,v′逆瞬间增大然后逐渐减小,v′正逐渐增大,直至v′逆=v′正,达到平衡状态,因此对应各点的正反应速率最大的是d点,C错误;对于反应2X(g)+3Y(g) 2Z(g) 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Y的平衡含量增大,因此图④y轴不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D错误。]8.B9.(1)若500 ℃时进行反应,CO2起始浓度为,设平衡时CO物质的量浓度为x mol·L-1,则K==1,解得x=1,则CO的平衡浓度为。(2)根据该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向是吸热反应即反应中的a小于0。(3)A.该反应是等体积反应,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B.通入CO2,CO2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B符合题意;C.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到900 ℃,平衡正向移动,故C符合题意;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故D不符合题意。(4)A.根据“先拐先平衡数值大”,则T2>T1,从T1到T2,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混合物中CO的含量增大,故A符合题意;B.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混合物中CO的含量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先拐先平衡数值大”,则T1>T2,从T1到T2,温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混合物中CO的含量降低,故C不符合题意。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数智分层作业13 参考答案.docx 数智分层作业1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