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设计课 题 3.1《世界的地形》 时 间 编 号设 计 者 李玉晓 执 教 者【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在地图中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区域认知)2.通过图文资料观察世界地形分布大势,感受自然地表的形态,树立全球观与世界观。(人地协调)3.运用图文资料,能说出世界著名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综合思维)4.在日常生活中实地考察,区别山地、丘陵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地理实践力)【学习重点】陆地地形的分布特征;大洲的地形分布特征;海底地形的类型。【学习难点】大洲的地形分布特征的描述。【教学设计】本课在《课标》中的要求是①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像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②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世界的地形》是教材增加的一节内容,本节内容共分为两部分“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在之前的教材中,有涉及世界地形的相关知识,但是通常只见陆地部分,现在增加了海底地形的内容。而且对于陆地不同地形类型的分布大势,新教材进行专门讲解。根据具体内容,本节设置了两个学程,一讲陆地地形,二讲海底地形。一、教学导入 1.导入: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山高与海深相差悬殊,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你知道在地球上是山更高还是海更深吗?复习之前所学的陆地地形,回忆每种地形类型的海拔高度和地表起伏特点。从而引入世界地形的分布。 2.出示学习目标。二、学程设置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在地图中指出陆地主要地形的分布及特征。 第一步:自学探究 (5分钟) 1、阅读课本52、53页图文资料,结合课本附页世界地形图,说出世界的陆地地形的分布特征,2.探究各大洲的地形分布特征在课本上圈画相应的知识点并识记。 第二步:互学讨论 (3分钟) 1.有序交流。四人小组组长主持,D生先说,依次补充。 2.归纳总结。组长主持,优者总结,综合归纳。 第三步:展学交互 1.四人小组上台展示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 通过图文资料,自主学习,能根据地形图说出五种陆地地形类型的分布特征,归纳各大洲的地形分布特点,训练学生根据图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主问题1预设答案 1.陆地五种基本地形:高原的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的海拔也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平原的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丘陵的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2. 从世界地图中可以查到到哪些关于地形的信息? 山地分布醒目,且呈条带状分布;多高大绵长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构成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构成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高原分布较广; 高原的分布面积很广。世界地图中,有许多高原,例如伊朗高原、青藏高原、东非高原、巴西高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大多由河流冲积而成; 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大多由河流冲积而成。例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平原是由长江冲积形成的,巴西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由亚马孙河冲积形成的。 2.从大洲角度概括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亚洲的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周边。欧洲的地形以平原、山脉为主。非洲以高原为主。北美洲的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南美洲的地形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 学本评价及其他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在地图中指出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 第一步:自学探究 (5分钟) 1、阅读课本54、55页图文资料,结合课本附页世界地形图,说出海底地形的特征及海底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在课本上圈画相应的知识点并识记。 第二步:互学讨论 (3分钟) 1.有序交流。同桌对学。 2.归纳总结。组长主持,优者总结,综合归纳。 第三步:展学交互 1. 举手,上台展示,指出海底地形的分布。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 通过图文资料,自主学习,能根据地形图说出海底的五大地形类型及分布特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在讲授过程中海底地形结合地图逐个讲解,图文结合生动形象,并加入海底地形的特征,利于理解与掌握,补充马里亚纳海沟的资料,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主问题2预设答案 1.从海底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大致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其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2.海底地形的特点: 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m以内。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值几千米。 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万多米。 洋中脊: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中脊顶部水深一般2000—3000米。 洋盆: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洋盆深度为海底4000—6000米。三、教学总结 (陆间海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四大洋海陆分布大洲和大洋无论怎样划分,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名称海洋对人类的意义亚欧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按教学板书总结。作业设计: 1. 完成周清基本习题 2. 用超轻粘土塑造陆地地形或海底地形模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