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周围的植物” 单元的总结与拓展环节。单元小结梳理植物特点(大小、颜色等 )与需求(阳光、水等 ),构建知识框架;科学阅读《多样的植物》及后续植物图文,拓展植物认知,从常见植物到特殊植物(如含羞草、猪笼草 ),从陆地到水生植物,深化 “植物多样性” 理解,培养科学阅读与观察能力,强化爱护植物的责任意识。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通过单元前 6 课,已认识常见植物及部分特点,但对知识的系统整合、植物多样性的深度认知不足。他们对科学阅读充满好奇,能观察植物外观,但提取关键信息、联系生活解读植物特点的能力较弱。需借助直观图片、趣味互动,帮助学生总结单元知识,拓展植物认知,激发爱护植物情感。核心素养分析(一)科学观念 通过单元小结,明确植物有大小、颜色等特点,需要阳光、水、空气;结合科学阅读,认识植物多样性(陆地 / 水生、开花 / 不开花 ),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完善 “周围植物” 的科学认知体系。 (二)科学思维 在单元知识梳理中,学习 “分类、归纳” 思维,整合植物特点与需求;科学阅读时,提取 “植物多样” 关键信息(如陆地 / 水生、开花 / 不开花 ),锻炼分析、推理能力,如从 “植物需要阳光” 推理 “室内植物要放窗边”。 (三)探究实践 参与单元知识回顾(如 “植物特点大挑战” )、科学阅读互动(圈画关键词、模拟观察 ),掌握 “提取信息、联系生活” 的阅读方法,提升实践操作与信息处理能力。 (四)态度责任 通过总结植物重要性,养成 “爱护植物” 的责任意识;科学阅读了解植物多样性后,增强对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树立保护植物、尊重自然的态度。教学重点系统梳理单元知识,明确植物特点(大小、颜色等 )与需求(阳光、水等 ),构建 “植物认知” 框架。 指导科学阅读,提取 “植物多样性” 关键信息(陆地 / 水生、开花 / 不开花等 ),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植物观察知识结构化,形成 “植物特点 — 需求 — 多样性” 的逻辑关联。 引导学生从科学阅读中深度理解 “植物多样性”,并激发主动观察、爱护植物的行动意识。教具准备单元知识卡片(植物特点、需求的图文卡片,如 “颜色” 配花朵图 )。 科学阅读材料 PPT(含《多样的植物》及特殊植物图文、互动问题 )。 植物观察记录卡(课前让学生记录的常见植物观察内容 )。 模拟体验道具(不同植物叶片、花朵,模拟触摸观察 )。 课堂练习答题卡、植物贴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趣味回顾:展示单元前 6 课 “植物观察” 的简短视频(如种植植物、观察叶片 ),提问:“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哪些植物朋友?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出主题:“这节课我们要给‘周围的植物’单元做‘知识大总结’,还要读有趣的科学故事,发现更多植物秘密!”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兴奋回忆:“认识了绿萝、多肉!绿萝叶子长长的,多肉肉肉的!” 期待新内容,小声交流:“要总结知识,还有科学故事,好期待!” 设计意图 以视频唤醒单元学习记忆,聚焦 “植物” 核心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导入单元小结与阅读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单元知识大梳理(7 分钟) 教师活动 知识卡片展示:依次出示植物特点(大小、颜色等 )、需求(阳光、水等 )的卡片(图文结合,如 “颜色” 配花朵色彩图 ),引导学生回忆:“这些特点和需求,在单元里帮我们认识了植物的哪些秘密?” 关联生活总结:追问 “植物没有这些会怎样?”,串联 “观察植物特点→了解生长需求→爱护植物” 的逻辑,形成单元知识框架:“植物特点(看 / 摸 / 闻 )→生长需求(阳光、水 )→我们要爱护” 。 学生活动 回忆并抢答:“植物有不同颜色、形状,需要阳光和水才能长大!” 思考回答:“没有阳光,植物就长不高,要爱护它们!” 设计意图 用卡片直观梳理知识,通过追问关联生活与爱护意识,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突破 “知识零散” 难点。 (二)探索:科学阅读与观察(12 分钟) 教师活动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 2 组,分别发放《多样的植物》及后续植物阅读材料(PPT 同步展示 ),要求 “圈出让你觉得‘神奇’的植物特点,和小组分享” 。 互动观察: 提供不同植物叶片、花朵(如多肉、绿萝叶片 ),让学生触摸、观察,对应阅读中 “植物多样” 内容,提问 “这些植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有关吗?” 展示特殊植物(含羞草、猪笼草 )图文,引导模拟观察:“含羞草被碰会怎样?猪笼草怎么‘吃饭’?” 引导提炼:巡视小组,引导学生提炼关键信息,如 “植物有陆地和水生的,有的开花有的不开花”“含羞草碰了会闭合,猪笼草能抓虫子” 。 学生活动 分组阅读讨论:“水里的水草和陆地上的树木不一样!”“含羞草碰了真的会害羞,好神奇!” 体验互动:触摸多肉叶片说 “肉肉的,很软”;观察绿萝叶片说 “长长的,适合在水里吗?” 提炼分享:“植物有很多种类,生活在不同地方!”“特殊植物有奇妙特点,要好好观察!” 设计意图 通过 “分组阅读 + 体验互动”,让学生沉浸式理解科学阅读内容,用直观观察突破 “植物多样性抽象” 难点,提升探究实践与信息提取能力。 (三)研讨:知识应用与爱护行动(3 分钟) 教师活动 问题引导:“生活中怎么爱护植物?看到不认识的植物,我们可以怎么做?” 情感升华:展示森林植物美景图,引导 “植物是大自然的宝贝,我们要观察、爱护,让它们好好长大” 。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不摘花、不踩草,给植物浇水!”“不认识的植物可以画下来,问老师!” 共情响应:“植物很重要,要好好爱护!” 设计意图 通过研讨,强化 “爱护植物” 的态度责任,从知识总结延伸到行动意识,落实核心素养中 “态度责任” 的培养。 (四)拓展:“植物小侦探” 挑战(3 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课后任务:“回家当‘植物小侦探’,观察家里 / 小区的植物,用今天学的知识,记录‘植物特点、需求’,明天带记录卡回校分享!” 学生活动 兴奋接受任务:“我要观察家里的绿萝,看它的特点和需要!” 期待分享:“明天告诉同学我发现的植物秘密!” 设计意图 通过 “家庭观察” 任务,巩固知识、强化观察习惯,实现课堂学习向生活延伸,提升主动探索自然的能力。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下列属于植物特点的是( ) A. 会跑 B. 有颜色 C. 会说话 植物生长需要的是( ) A. 石头 B. 阳光 C. 玩具 下列植物生活在水里的是( ) A. 水草 B. 大树 C. 多肉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植物的颜色、形状都是它们的特点。( ) 植物不需要水也能长大。( ) 我们要爱护植物,不随意采摘。( ) 参考答案 选择题:1. B 2. B 3. A 判断题:1. √ 2. × 3. √ 设计意图 通过贴合单元知识与阅读内容的练习,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强化 “植物特点、需求及爱护” 的核心认知,巩固教学重点。四、课堂小结 儿歌总结:“植物朋友真不少,颜色形状各不同;阳光水空气需要,多样植物真奇妙;我们都是小卫士,爱护植物要记牢!”(带领学生拍手念儿歌 ) 回顾重点:“这节课我们总结了植物知识,读了科学故事,知道植物有特点、有需求,要爱护它们,小朋友们要记住哟!” 学生活动 拍手念儿歌,声音响亮,感受知识韵律。 齐声回应:“记住啦,爱护植物,观察它们!” 设计意图 用儿歌简化知识,贴合一年级学生认知,100 字内(含儿歌)强化单元核心内容与爱护态度,实现趣味小结与知识巩固。板书设计周围的植物 —— 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 一、植物知识大集合 特点:大小、颜色、形状、软硬、气味 (配简笔画:花朵、树叶形状 ) 需求:阳光、水、空气 (贴太阳、水滴、空气简笔图 ) 二、科学阅读小发现 多样植物:陆地(树木 )、水生(水草 );开花(兰花 )、不开花(凤尾蕨 ) (贴陆地 / 水生、开花 / 不开花植物对比图 ) 特殊植物:含羞草(碰闭合 )、猪笼草(抓虫子 ) (贴特殊植物简笔画 ) 三、我们的行动 → 爱护植物:不采摘、勤浇水、多观察 → 课后任务:当 “植物小侦探”,记录家里植物!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 知识整合与趣味互动结合:通过卡片梳理、视频回顾,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体系,趣味互动(如植物触摸、特殊植物观察 )让抽象知识具象化,学生参与度高,知识掌握扎实。 科学阅读与自然探索融合:科学阅读环节通过 “体验 + 研讨”,不仅让学生理解植物多样性,更激发主动观察自然的兴趣,多数学生能主动思考 “爱护植物” 的方法,落实态度责任素养。 分层练习与儿歌小结巩固:课堂练习贴合教学重点,检测知识同时强化认知;儿歌小结趣味易记,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实现知识高效巩固。 (二)不足之处 阅读深度挖掘不足:科学阅读中,部分学生仅关注 “植物多样” 表面信息,对 “植物特点与环境适应”(如水草细长适应水流 )深层逻辑理解浅显,未充分引导联系生活深入解读。 特殊植物体验有限:模拟特殊植物观察环节,因道具数量限制,部分学生仅观察图片,对含羞草 “闭合”、猪笼草 “抓虫” 的体验不充分,共情与探索欲激发不够。 知识迁移拓展不足:课后拓展任务虽引导家庭观察,但未设计 “校园植物地图” 等实践延伸,知识向长期观察习惯的迁移不够直接。 (三)教学建议 深化科学阅读引导:下次教学增加 “植物环境适应卡”,阅读时引导学生填写 “植物特点 — 环境” 对应关系(如水草细长→适应水流 ),帮助理解深层逻辑,提升科学思维。 优化体验与道具准备:准备更多特殊植物实物(如含羞草盆栽 )或仿真模型,让每位学生动手触摸、观察 “闭合”“抓虫” 过程,增强体验感与探索欲。 拓展实践任务设计:设计 “校园植物小地图” 实践单,引导学生课后绘制校园植物分布,标注 “植物特点、需求”,促进知识向长期观察习惯迁移,强化自然探索意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周围的植物 —— 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教科版)一年级上《周围的植物 —— 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这些植物在哪里见过?它们长在校园的哪个角落?新知导入探究新知周围的植物植物的特点植物的需要大小 颜色 形状 软硬 气味 阳光 水 空气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植物。我能做到 能做到的打 “√”至少能认识三种植物 可根据实际情况打 “√”,若未做到,可通过多观察身边植物、查阅植物图鉴等方式改进能种活一种植物 可根据实际情况打 “√”,若未做到,可学习植物种植知识,如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合理浇水施肥等改进会画一种植物 可根据实际情况打 “√”,若未做到,可多观察植物形态、学习绘画技巧来改进我们周围到处都有植物,我见过陆地上的树木,也见过水里的水草。有的植物会开花,有的植物不会开花。不会开花的凤尾蕨会开花的兰花含羞草红杉树猪笼草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它真的会害羞吗?课堂练习(一)选择题 下列属于植物特点的是( )A. 会跑 B. 有颜色 C. 会说话植物生长需要的是( )A. 石头 B. 阳光 C. 玩具下列植物生活在水里的是( )A. 水草 B. 大树 C. 多肉BBA(二)判断题 1.植物的颜色、形状都是它们的特点。( )2.植物不需要水也能长大。( )3.我们要爱护植物,不随意采摘。( )√√×课堂总结植物朋友真不少,颜色形状各不同;阳光水空气需要,多样植物真奇妙;我们都是小卫士,爱护植物要记!”“这节课我们总结了植物知识,读了科学故事,知道植物有特点、有需求,要爱护它们,小朋友们要记住哟!板书设计1.7 周围的植物 —— 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一、植物知识大集合特点:大小、颜色、形状、软硬、气味(配简笔画:花朵、树叶形状 )需求:阳光、水、空气(贴太阳、水滴、空气简笔图 )二、科学阅读小发现多样植物:陆地(树木 )、水生(水草 );开花(兰花 )、不开花(凤尾蕨 )(贴陆地 / 水生、开花 / 不开花植物对比图 )特殊植物:含羞草(碰闭合 )、猪笼草(抓虫子 )(贴特殊植物简笔画 )三、我们的行动→ 爱护植物:不采摘、勤浇水、多观察→ 课后任务:当 “植物小侦探”,记录家里植物!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7《周围的植物 —— 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教学课件.pptx 【核心素养】第一单元《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教案含反思.docx 视频素材:单元小结.mp4 视频素材:含羞草的特点.mp4 视频素材:猪笼草怎么吃饭?.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