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我们自己” 单元的开篇课,聚焦 “认识身体结构与功能” 这一核心主题,是学生建立 “自我认知” 与 “生命科学初步观念” 的起始课。教材以 “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 为切入点,通过 “观察身体部位 — 体验部位功能 — 梳理身体结构 — 联系生活应用” 的逻辑链,引导学生从 “直观认识身体” 转向 “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认识 “身体有头、颈、躯干、四肢等主要部位,不同部位有不同功能”,初步建立 “身体各部位协同工作” 的科学观念。教材注重贴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以 “互动游戏、亲身体验” 为主,避免复杂术语,为后续学习 “身体的感觉器官”“身体运动的秘密” 奠定基础,是连接 “自我感知” 与 “科学认知身体” 的关键纽带。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以下基础与认知特点: 已有经验:能说出 “头、手、脚” 等常见身体部位名称,知道 “用手写字、用脚走路” 等简单功能,但对 “身体的整体结构(如躯干、颈)” 认知模糊,且未系统梳理 “部位与功能的对应关系”; 认知特点:以具象思维为主,对 “动手摸、动身体” 等体验式活动兴趣浓厚,注意力易被动态游戏吸引,但对 “身体部位的协同作用” 理解较困难,需借助具体活动感知; 学习能力:能跟随指令做简单身体动作(如举手、弯腰),会用简单词语描述身体部位,但语言表达不够完整,且缺乏 “从整体到局部” 的观察意识,需教师引导梳理身体结构。核心素养分析1.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与体验,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头、颈、躯干、四肢),知道不同部位有不同功能(如头能思考、看东西,手能拿东西,脚能走路),初步建立 “身体各部位协同工作” 的科学观念。 2. 科学思维 通过 “匹配身体部位与功能”(如 “用手 — 拿东西”“用脚 — 走路”),学习 “一一对应” 的思维方法;通过 “体验身体活动(如跳绳)”,能简单说出 “需要手、脚、躯干一起动”,培养初步的 “整体与局部” 关联思维。 3. 探究实践 能参与 “摸身体部位”“体验部位功能” 等活动,学习 “按‘头→颈→躯干→四肢’的顺序观察身体”“用动作展示部位功能” 的方法,提升 “观察身体、描述功能” 的探究实践能力。 4. 态度责任 感受 “身体各部位协同工作能完成很多事情”,体会身体的神奇;在活动中养成 “爱护身体、正确使用身体部位” 的意识(如 “不用手揉眼睛”“坐端正保护脊柱”),增强对自身身体的关注与爱护。教学重点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头、颈、躯干、四肢),能准确指出对应的身体位置; 知道不同身体部位的简单功能(如头能看、听、想,手能拿、抓,脚能走、跳)。教学难点理解 “躯干、颈” 等抽象部位的位置(如区分 “躯干” 与 “四肢”),突破 “只认手脚,不认躯干” 的认知误区; 初步感知 “身体各部位协同工作”(如 “跳绳需要手甩绳、脚跳跃、躯干保持平衡”),理解 “单一部位无法完成复杂动作”。教具准备身体结构卡通图(标注头、颈、躯干、四肢)、身体部位功能图片(如 “手拿笔”“脚走路”)、PPT 课件(动态展示身体活动:跳绳、画画)、“身体部位卡片”(印有头、颈、躯干、四肢图案) 每人 1 张 “身体轮廓图”(空白,用于标注部位)、彩色蜡笔、小道具(如铅笔、小球,用于体验手的功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玩互动游戏:“听指令做动作”—— 说 “举起你的手”“抬起你的脚”“点点头”“扭扭腰”,观察学生动作,提问:“我们刚才动了身体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能帮我们做什么呢?” 引导聚焦主题:当学生说出 “手、脚、头” 时,追问:“我们的身体除了这些地方,还有哪些部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自己的身体,探索身体的小秘密!” 板书课题:用彩色粉笔写课题 ——《我们自己 —— 我们的身体》,带领学生念 2 遍,强调 “今天要当‘身体小侦探’,找身体的部位和它们的作用”。 学生活动 兴奋参与游戏,跟着指令做动作:举手、抬脚、点头、扭腰; 分享身体部位:“动了手、脚、头、腰!”“用手能举起来,用脚能抬起来!”; 跟着教师念课题,对 “探索身体秘密” 充满兴趣,有的学生开始摸自己的身体部位。 设计意图 用 “身体互动游戏” 直观唤醒学生对身体部位的感知,激发探究兴趣;自然引出 “身体部位与功能” 的核心问题,为后续学习铺垫。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5 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身体结构卡通图:指着图中的部位,边摸自己的身体边说:“我们的身体像一座小房子,有四个主要部分 —— 最上面的是‘头’(摸头),头下面细细的是‘颈’(摸脖子),颈下面宽宽的是‘躯干’(摸肚子和后背),躯干两边和下面长着‘四肢’(举手臂、抬腿脚,说 “手臂和腿都是四肢”)。” 带领学生认部位:“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摸自己的部位,边摸边说 —— 头、颈、躯干、四肢!”(纠正错误:如学生把 “躯干” 说成 “肚子”,补充 “躯干包括肚子、后背和腰,是身体的中间部分”) 聚焦核心问题:“我们认识了身体的主要部位,那每个部位都能帮我们做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体验它们的功能吧!” 学生活动 看着卡通图,跟着教师摸自己的身体,大声说部位名称:“头、颈、躯干、四肢!”; 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有的学生摸完躯干后说 “原来肚子和后背都是躯干呀!”; 带着疑问期待体验活动,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尝试用手拿起桌上的铅笔。 设计意图 通过 “卡通图 + 自身触摸”,让学生直观认识身体主要部位,突破 “躯干、颈” 的认知难点;聚焦 “部位功能”,为后续探索环节明确目标。 (二)探索:体验身体部位的功能(12 分钟) 教师活动 分组体验活动:将学生分成 4 人一组,发放小道具(铅笔、小球),布置 4 个体验任务,每组轮流完成: 任务 1(头的功能):“用眼睛看桌上的小球是什么颜色,用耳朵听同学说的话,用脑子想‘小球怎么拿起来’—— 这些都是头能做的事!” 任务 2(颈的功能):“试着转动脖子,看看能不能看到身后的同学 —— 颈能帮助头转动,让我们看到更多地方!” 任务 3(躯干的功能):“双手叉腰,慢慢弯腰、站直 —— 躯干能帮助我们做弯腰、转身的动作,保持身体平衡!” 任务 4(四肢的功能):“用手拿起铅笔和小球,用脚在原地跳一跳 —— 手能拿东西,脚能走路、跳跃!” 示范与指导:在各组间走动,示范正确动作(如 “转动脖子时要慢,不要太快”“弯腰时膝盖不要弯”),帮助学生理解功能:“大家看,用手拿起小球,是不是需要手指和手臂一起动?这就是四肢的作用!” 记录功能:发放 “身体轮廓图”,说:“请大家在图上找到头、颈、躯干、四肢,用简单符号画出它们的功能(如在手上画 “拿笔”,在脚上画 “跳”)。” 学生活动 积极参与体验:在任务 1 中,学生兴奋地说 “小球是红色的!”“我听到同学说‘加油’!”;在任务 4 中,学生用手熟练拿起铅笔,用脚开心地跳跃; 完成轮廓图:在教师指导下,在身体轮廓图的 “手” 旁画小铅笔,“脚” 旁画小跳棋,“头” 旁画眼睛,简单记录部位功能; 小组交流:和同桌分享自己的发现,如 “我的头能看东西,手能拿铅笔!”“颈能转,看到后面的小明!”。 设计意图 通过 “分组体验任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身体部位的功能,突破 “功能抽象” 的难点;“轮廓图记录” 帮助学生梳理 “部位与功能” 的对应关系,提升探究实践能力;小组交流锻炼语言表达,落实科学观念目标。 (三)研讨:身体部位怎么协同工作?(5 分钟) 教师活动 邀请学生分享:请 2-3 名学生展示 “身体轮廓图”,说:“请你告诉大家,你画了哪些身体部位的功能?我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需要多个部位一起动呢?”(如学生说 “用手拿东西”,追问 “拿东西时,除了手,还需要头看哪里有东西,对不对?”) 引导体验协同:播放 “跳绳” 的动态图片,说:“大家一起试着做跳绳的动作(不用绳,模拟)—— 跳绳时,需要手甩绳、脚跳跃、躯干保持平衡,头看着前方,是不是多个部位一起工作呀?” 总结核心观点:“我们的身体有头、颈、躯干、四肢四个主要部位,每个部位都有自己的功能;做很多事情(如跳绳、画画、走路)时,需要多个部位协同工作,少了哪个都不行,所以我们要爱护身体的每个部位!” 学生活动 上台分享:拿着轮廓图说 “我画了手能拿笔,脚能跳,头能看!”,其他同学认真听,点头表示同意; 模拟跳绳动作:兴奋地甩动手臂、跳跃,有的学生说 “我跳的时候,腰也要动!”; 跟着教师念:“身体部位要一起工作,我们要爱护它们!” 设计意图 通过 “分享与模拟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 “身体部位的协同作用”,突破难点;总结 “部位功能与协同工作”,落实科学观念,同时渗透 “爱护身体” 的意识。 (四)拓展:爱护我们的身体(3 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生活场景图:播放 “坐端正写字”“用手揉眼睛”“跑步时穿鞋” 的图片,提问:“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爱护身体部位?”(引导学生说出 “坐端正保护脊柱(躯干)”“不用手揉眼睛(保护头部的眼睛)”“穿鞋保护脚(四肢)”) 布置小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身体小检查’—— 看看自己有没有正确爱护身体(如坐端正、勤洗手),明天来分享你的爱护方法!” 学生活动 判断场景对错:“用手揉眼睛不对,会把眼睛弄疼!”“坐端正写字对,能保护腰!”; 记录小任务:有的学生小声说 “我要回家坐端正看书,保护我的躯干!”,期待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检查。 设计意图 将 “爱护身体” 与生活场景结合,让学生体会科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 “家庭小任务”,延伸课堂学习,培养 “主动爱护身体” 的习惯,落实态度责任素养。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下列哪个不是身体的主要部位?( ) A. 头 B. 书包 C. 四肢 我们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拿东西?( ) A. 手(四肢的一部分) B. 脚(四肢的一部分) C. 颈 跳绳时,不需要用到的身体部位是?( ) A. 头 B. 桌子 C. 脚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我们的身体有头、颈、躯干、四肢四个主要部位。( ) 只用脚就能完成跳绳的动作,不需要其他部位帮忙。( ) 我们要爱护身体,不用手揉眼睛,坐端正保护躯干。( ) 参考答案 选择题:1. B 2. A 3. B 判断题:1. √ 2. × 3. √ 设计意图 题目紧密围绕 “身体部位名称、功能、协同作用” 设计,选项简单直观,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既能检测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强化 “爱护身体” 的意识。四、课堂小结 用儿歌总结:“小身体,真神奇,四个部位要牢记;头看听,颈转动,躯干弯腰真轻松;四肢动,能拿跳,协同工作本领高;爱身体,好习惯,健康成长乐无边!”(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念:摸头、转颈、弯腰、举手抬脚) 提问回顾:“今天我们认识了身体的哪些主要部位?每个部位能帮我们做什么?” 学生活动 跟着教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动作活泼,兴趣浓厚; 齐声回答:“认识了头、颈、躯干、四肢!头能看,手能拿,脚能跳!” 设计意图 用 “儿歌 + 动作” 的形式总结,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动、爱模仿的特点,帮助学生快速记忆 “身体部位与功能”;小结字数约 90 字,简洁易懂,贴合学生认知,同时强化 “爱护身体” 的要求。板书设计2.1 我们自己 —— 我们的身体 一、身体的主要部位(贴卡通身体图,标注部位) 头:看、听、想(贴 “眼睛、耳朵” 小图标) 颈:转动头部(贴 “转动箭头” 小图标) 躯干:弯腰、保持平衡(贴 “弯腰” 小图标) 四肢:手(拿、抓)、脚(走、跳)(贴 “手拿笔、脚跳跃” 小图标) 二、身体的小秘密 协同工作:跳绳→手 + 脚 + 躯干 + 头一起动 三、爱护身体(贴彩色标语) 坐端正 不揉眼 勤洗手 爱身体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 导入环节用 “听指令做动作” 游戏,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能主动联系自身动作,说出身体部位,课堂开场氛围活跃; 探索环节采用 “分组体验任务”,让学生在 “摸、动、做” 中直观理解部位功能,尤其是 “躯干弯腰”“颈转动” 的体验,有效突破 “抽象部位认知” 的难点,学生参与度高; 课堂小结用 “儿歌 + 动作”,朗朗上口,学生边做边念,能快速记住身体部位与功能,同时渗透 “爱护身体” 意识,落实态度责任素养。 2.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对 “躯干” 的认知仍模糊,在轮廓图记录时,有的学生将 “躯干” 画成 “肚子”,未包含后背和腰,说明对 “躯干是身体中间部分” 的讲解不够细致; 小组体验活动中,少数学生过于兴奋,出现 “追逐、大声喧哗” 的情况,教师维持秩序花费较多时间,导致部分小组未能充分体验所有任务; 对 “身体部位协同工作” 的引导较浅,仅通过 “跳绳模拟” 简单感知,学生未能深入理解 “多个部位缺一不可”,如有的学生认为 “只用手和脚就能跳绳,不用躯干”。 3. 教学建议 后续教学中,可增加 “身体部位拼图游戏”,将 “头、颈、躯干、四肢” 的卡片打乱,让学生拼出完整身体图,在拼图中明确 “躯干包含肚子、后背和腰”,加深对部位的认知; 分组前明确 “小组规则”(如 “轮流体验,小声交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2.1《我们自己 —— 我们的身体》(教科版)一年级上在生活中,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可以帮助我们感觉周围的事物。它们就是感觉器官。2.1《我们自己 —— 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包括头、颈、躯干、四肢这些部分,各部分相互配合,让我们能活动、做各种事。我们的身体包括哪些部分?我听到咕噜的声音。我听到呼吸的声音。摸骨头1 做一做,认识我们的身体。让光透过手指。2.观察我们的身体,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被遮住的一半和露出的一半是一样的。我的身体身体从上到下有头、颈、躯干、四肢。我们身体能直立行走,手更灵活,还会用语言交流,和小猫、小狗不同。1.我们的身体从上到下有哪几部分?2.与小猫、小狗相比,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不同?若想了解身体内部模样,阅读科普书是很不错的办法,能帮我们知晓身体内部构造等知识。1.想知道我们身体内部是什么样的吗?2.阅读科普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课堂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是身体的主要部位?( )A. 头 B. 书包 C. 四肢2.我们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拿东西?( )A. 手(四肢的一部分) B. 脚(四肢的一部分) C. 颈3.跳绳时,不需要用到的身体部位是?( )A. 头 B. 桌子 C. 脚BBA(二)判断题 1.我们的身体有头、颈、躯干、四肢四个主要部位。( )2.只用脚就能完成跳绳的动作,不需要其他部位帮忙。( )3.我们要爱护身体,不用手揉眼睛,坐端正保护躯干。( )√×√课堂总结小身体,真神奇,四个部位要牢记;头看听,颈转动,躯干弯腰真轻松;四肢动,能拿跳,协同工作本领高;爱身体,好习惯,健康成长乐无边!”“今天我们认识了身体的哪些主要部位?每个部位能帮我们做什么?”板书设计2.1 我们自己 —— 我们的身体一、身体的主要部位(贴卡通身体图,标注部位)头:看、听、想(贴 “眼睛、耳朵” 小图标)颈:转动头部(贴 “转动箭头” 小图标)躯干:弯腰、保持平衡(贴 “弯腰” 小图标)四肢:手(拿、抓)、脚(走、跳)(贴 “手拿笔、脚跳跃” 小图标)二、身体的小秘密协同工作:跳绳→手 + 脚 + 躯干 + 头一起动三、爱护身体(贴彩色标语)坐端正 不揉眼 勤洗手 爱身体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我们自己 —— 我们的身体》教学课件.pptx 【核心素养】2.1《我们的身体》教案含反思.docx 视频素材:听指令游戏。.mp4 视频素材:认识我们的身体.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