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未来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测评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新未来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测评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新未来2025一2026学年高三年级9月联合测评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5年9月4日7:50一10:20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主持人:本次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下发的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指
导性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了新时代,语言生活在新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
字推广普及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意见》呈现出哪些亮点和创新点?
王锋:一是强调了党对语言文字事业的领导。在阐述语言文字事业的定位和作用
时,指出语言文字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服务大局”和“服务人民”的统一,进一步强化了语言服务和语言能力
建设目标。三是提出了“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的新理念,有利于重视客观存在的语言矛
盾和语言竞争问题,妥善处理各类语言文字关系。四是明确提出语言文字事业的目标是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五是面向未来,着眼于信
息化发展,明确了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在国家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王灿龙:《意见》是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除了确立指导思想、明
确基本原则、提出工作目标之外,还做了政策上的谋划与要求、工作上的部署与安排,有许
多亮点和创新点,催人奋进。当今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迅速发展,并
且已经融入国家的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语言文字在其中粉演着不可
或缺的重要角色。《意见》强调要推动语言文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深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可
度融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意识,这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意见》是今后很长一
个时期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定盘星和指南针,能很好地确保语言文字的教学、科学研究及
其社会规范服务和国际交流等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李艳:《意见》要求:“加强语言产业规划研究。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营相结合,发
展语言智能、语言教育、语言翻译、语言创意等语言产业。”我们还看到,语言资源、语言能
力、语言服务、语言技术、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智库、语言治理等“语言生活”术语在文
件中得以充分体现。语言经济生活无疑是社会语言生活面貌的重要方面,与语言政治生
活、语言文化生活等共同构成社会语言生活的整体图景。
主持人:《意见》主要目标中提出,到2025年的目标是“普通话在全国普及率达到
85%”。那么,在大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应如何兼顾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方言的
濒危消失问题?
王灿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的是汉语普通话和简化汉字,它们具有法定地位。义务
教育阶段全国范围内使用语文、政治、历史“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
学,是宪法赋予的使命,也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法治理念。关于有些方言与民族语言
的濒危消亡这个问题,要科学辩证地看待。任何语言(包括方言)都处在动态变化过程中,
其发展演变的路径和方向不会一成不变,而且语言总是因人而在,因使用而活。因此,最终
决定语言命运的是它能否便捷高效地满足社会人群的客观需要以及使用该语言的新生代
对这种语言的自主认同和习得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受自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或
发展兴盛,或萎缩消亡,都是正常现象。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人类语言发展的总体趋势就
是语种在减少。对于我国有些方言和民族语言濒危消亡的问题,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
国家在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字的同时,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方言与民族语言及其
文字,比如2015年启动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就持续做了不少这方面的相关工作。
李艳:普通话是56个民族的共同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广普及,同时要保护语言的
多样性也就是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汉语各地方言和各少数民族语言,处理好普通话、方言、
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这里有两大任务,既要注意消除语
言冲突,主体与多样相统一,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又要注意挽救语言濒危,雏护语言
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好、传承好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利芳:《意见》明确提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传承弘
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其中内蕴了深刻的科学的发展的语言观,包
含着对我们国家语言生活、语言文化的整体观照,且持有非常自觉的语言资源意识,尤其强
调语言文字之于文化软实力提升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传承弘扬中华
优秀语言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普通话的普及率提升与科学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都是这个工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的协同健康发展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新时代语言文字
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河南省新未来2025一2026学年高三年级9月联合测评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多维细目表
题号
10
11
12
15
18
到‘建设完善国家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网络中
国语言文字博物馆?等,其实已经对这个问题提
答案
D
D
B
BFG
供了非常高端的解决方案”及“保护好、传承好语
1.D
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述可知,这些措施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
在系统保护语言文化遗产,故可填“系统保护语
解和分析的能力。
言类文化遗产”。
【解题思路】D项,偷换概念。根据原文“义务教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处给1分,共3分。意思答
育阶段全国范围内使用语文、政治、历史‘三科
对即可。字数不符合要求不给分。如有其他答
统编教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学,是
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宪法赋予的使命,也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法
4.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需要推广普及,以维护安定
治理念”可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三
团结,而方言、民族语言及其文字需要保护以传
科”教学是宪法赋予的使命,体现各民族平等的
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
法治理念,并非各民族的法治要求。故选D。
活”理念有助于妥善处理客观存在的语言之间的
【评分参考】选对得满分3分。
矛盾与竞争。②普通话的普及率提升与科学保
2.D
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是传承弘扬中华
【命题意图】本随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
优秀语言文化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和
析和评价的能力。
谐健康语言生活能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筑牢
【解题思路】D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李利芳谈
民族共同体意识。
到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是一个系统工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
程,普通话的普及率提升与科学保护方言和少数
括要点的能力。
民族语言文字都是这个工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解题思路】根据王锋所述“提出了‘构建和谐健
二者的协同健康发展…”,可知二者是“协同”
康语言生活’的新理念,有利于重视客观存在的
关系而非“相互对立”。故选D。
语言矛盾和语言竞争问题,妥善处理各类语言文
【评分参考】选对得满分3分。
字关系”,以及李艳强调的“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广
3.(示例)①又要维护语言文化多样性②新生代
普及,同时要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也就是文化的多
对其缺乏认同与习得③系统保护语言类文化
样性,传承汉语各地方言和各少数民族语言,处
遗产
理好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构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相关内容进
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保护好、传承好语言类
行情境补写的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看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解题思路】①处,结合材料中李艳“普通话是56
的推广普及与方言、民族语言及其文字的保护之
个民族的共同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广普及,同
间存在需要协调的关系,而“构建和谐健康语言
时要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也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分
生活”的理念正是为了妥善处理这些客观存在的
析,空处应该对应推广普通话与保护语言多样性
语言矛盾与竞争,由此可归纳第①点。从李利芳
的平衡关系,可填“又要雏护语言文化多样性”。
“强调语言文字之于文化软实力提升与铸牢中华
②处,结合王灿龙“最终决定语言命运的是它能
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传承弘扬中华优
否便捷高效地满足社会人群的客观需要以及使
秀语言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普通话的普及率提
用该语言的新生代对这种语言的自主认同和习
升与科学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是这
得情况”分析,空处应该对应语言濒危的主观因
个工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等表述中能够得知,
素,可填“新生代对其缺乏认同与习得”。③处,
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是系统工程的必然要求,
结合李利芳“《意见》在‘保护开发语言资源’中提
且能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