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家的意味》 教案(表格式)+课件(共23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家的意味》 教案(表格式)+课件(共23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课题 家的意味 单元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分析 本框题是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的第一框,聚焦 “家” 这一与学生成长紧密相关的主题,是学生理解家庭、感悟亲情、培养家庭责任感的重要内容。首先明确“家庭的内涵”和“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帮助学生认识家庭的组成方式;再通 “家的重要性”个人成长、家庭传承、社会发展三个层面,阐释家对个人心灵、人生起步、血脉延续及社会稳定的意义;最后落脚于 家风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优良家风对个人和家庭的积极影响。
学情 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 “家” 有直观的生活体验,但对家庭的内涵、家风的意义等缺乏系统认识。学生每天生活在家庭中,熟悉父母的养育、家人的互动,但可能认为 “家” 是理所当然的存在,较少思考 “家为何重要”“家风如何影响自己” 等问题。初中生渴望得到家庭的关爱与理解,同时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感悟家庭的温暖、认同优良家风,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家庭情感和人生态度。
核心 素养 目标 健全人格:体会家是心灵的港湾,感受亲情对个人心灵的滋养,学会在家庭中获得情感支持,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道德修养:理解家风对个人的影响,认同优良家风的价值,愿意学习和传承向上向善的家风,提升自身道德品质。 责任意识: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家庭的哺育支持,主动承担家庭中的小责任,传承家庭血脉与家风。
重点 家的重要性
难点 理解优良家风的作用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 新课 家之追问 《呐喊》: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 鲁迅用”铁屋子“比喻什么?你联想到哪些家庭现象?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追问:家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一起走进《家的意味》。
讲授 新课 总议题:鲁迅笔下的“家”藏着怎样的意味? 分议题1:家之“形”——家庭的内涵、家庭关系的确立 分议题2:家之“味”——家的重要性 分议题1:家之“形”——家庭的内涵、家庭关系的确立 你对鲁迅的家庭状况了解多少? 朱安——第一任妻子 许广平——第二任妻子 【提醒:许广平式第二任妻子,鲁迅与朱安的婚姻虽受封建礼法束缚,但他与许广平的结合是基于真挚情感的自主选择。在课中不再提,只提有过两位妻子】 兄弟:周作人(二弟)、周建人(三弟) 周伯宜(父亲) 鲁瑞(母亲) 周海婴(儿子) 说说家庭的内涵是什么?家庭关系确立有哪些情形? 笔记:1、家庭的内涵(P27)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相关链接:家庭关系的确立的四种情形(P27) 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男女结婚成家; ②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 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 ④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 分议题2:家之“味”——家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家对我们而言,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议学情境:在这片园子里,鲁迅与自然亲密接触,听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翻开断砖探寻蜈蚣、斑蝥的踪迹,试图寻觅人形何首乌,还能品尝到酸甜的覆盆子。这里承载着他童年的欢乐与好奇,是他成长的摇篮。 议学情境: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便是书房,中间挂着写有“三味书屋”的匾额,下面画着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鲁迅在这里跟随方正、质朴且博学的寿镜吾先生学习。先生虽有时严厉,可也有着和蔼的一面。鲁迅对先生充满恭敬,他在书屋里读书、习字、对课,在知识的海洋里开始探索。 思考:对鲁迅来说家是什么? 小结: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 鲁迅——“弃医从文——原因1:在日本留学时,看到国人对同胞被日军杀害的麻木神情后,毅然放弃医学。 ——原因2:鲁迅的父亲 议学情境:父亲被顽疾缠身时,鲁迅曾满怀希望地奔波于各种 “名医” 之间。那些医生看似胸有成竹,开出的药方却荒诞离奇 —— 蟋蟀要 “原配”,平地木须带叶,甚至需用经霜三年的甘蔗。他们在诊金上锱铢必较,面对病情恶化却推诿塞责。父亲在一次次无效的治疗中逐渐衰弱,最终在痛苦中离世。 当父亲弥留之际,周围的人强令他大声呼喊父亲,他虽明知这无济于事,却还是照做了。多年后他回忆起这一幕,仍充满愧疚:“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思考:假如你是鲁迅,你会如何让看待这个旧医和这种封建礼教? 提示:旧医虚伪无能,会让人对传统医学体系产生深深的怀疑,而那些看似 “尽孝” 的仪式,实则是对临终者的打扰,是对人性的漠视。 小结:②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 鲁迅:出生于绍兴的书香门第,家族虽历经变故,但 “重视教育、坚守气节” 的家风从未褪色。 思考:是什么力量使鲁迅最终走向“弃医从文” 这“无形的力量”是什么?“无形的力量”是如何影响鲁迅的? 提示:家风。这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他对世界的认知,指引着他的人生方向,让他在动荡的时代里,成为照亮黑暗的 “炬火”—— 这恰是优良家风 “引导人向上向善” 的生动写照。 学生活动:“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古训曾如金科玉律,悬在多少家庭的厅堂。但鲁迅先生却在《风筝》里忏悔:为毁坏弟弟的玩具终生愧疚;《父亲的病》中,他更因父亲临终时的'叫魂'痛悔不已。亲情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简答题,请你在邮箱投递那些让你“困惑”的家规,在星光瓶存下你珍视的“家风微光”。 小结: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 《祝福》祥林嫂 鲁四老爷身为秀才,供奉着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的匾额,却张口闭口 “异端”“谬种”,将封建礼教视作不可逾越的天条。鲁四婶对祥林嫂的态度,从 “手脚麻利” 时的暂时接纳,到听闻其改嫁、丧子后嫌 “不吉利” 的驱逐,处处透着功利与冷漠。 思考:(1)从鲁家对祥林嫂的态度,你能感受到鲁镇社会风貌是怎么样的吗? (2)他们对祥林嫂的这种冷漠和苛刻,会不会影响镇上其他人对祥林嫂的态度呢? (3)如果一个家庭里充满了尊重和温暖,又会给社会带来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笔记:2、★家的重要性(P27-P29) 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②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家风的作用) 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课堂 小结
课堂 练习 1.自古以来游子总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心里惦记着“临行密密缝”的母亲,满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家是生命的居所和心灵的港湾 B.我们要与父母加强沟通增进感情 C.我们总是长大后才理解父母的爱 D.我们离开父母之后感觉失落不安 答案:A。题干中 “思故乡”“惦记母亲”“思亲” 等诗句,体现了对家的眷恋,反映出家是生命的居所和心灵的港湾,A 符合题意;B 强调与父母沟通,题干未体现;C 说法绝对,并非长大后才理解父母的爱;D 仅描述表面情绪,未触及家的本质内涵。 2.春节是我国一年中非常重要的节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一年中最让人看重的年夜饭也出现了饭店订餐、外出旅行聚餐等多种新形式。年夜饭透出的不仅是食物的香气,更是幸福团圆的味道,凝聚着浓浓的亲情之爱。对此,同学们发表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小华:年夜饭寄托着每个人内心深处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②小敏: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③小智: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④小辉:只有存在血缘关系,才可能产生最为美好的亲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年夜饭的核心是 “幸福团圆”“亲情之爱”。①体现了年夜饭承载的亲情,②强调家与亲情的关系,③说明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均正确;④错误,亲情并非只存在于血缘关系中,收养、再婚等家庭中也能产生美好亲情。 3.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白人弃婴被中国夫妇收养,成地质科学家,坚守新疆60年。李忆祖用一生反哺养育他的祖国,可谓一个大写的中国人!他的家庭是( ) A.由婚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B.由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C.由继子女与继父母组成的新的家庭 D.随父亲或母亲再婚确立的家庭关系 答案:B。题干中 “白人弃婴被中国夫妇收养” 明确体现了家庭是由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B 符合题意;A(婚姻关系)、C(继子女与继父母)、D(再婚家庭)均与题意不符。 4.航天英雄王亚平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每当她遇到压力和困惑时,总会得到家人的呵护和疏导。家人全心全意的支持,助力了她的飞行事业。王亚平的家庭故事说明( ) A.家庭和谐就能成就英雄 B.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 C.角色不同,责任相同,要勇于承担家庭责任 D.包容接纳家庭成员的缺点 答案:B。王亚平在家庭支持下克服困难、投身航天事业,说明亲情能激励人奋斗拼搏,B 正确;A “就能” 说法绝对;C 错误,角色不同,责任不同;D 题干未涉及 “包容缺点”。 5.父母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经常起早贪黑、任劳任怨﹑默默付出,懂事的小海也想为家出一份力。对此,他正确的做法是( ) ①帮助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②为父母煮一顿热腾腾的饭菜 ③为父母倒杯茶,给父母捶捶背 ④放弃学业,与父母同甘共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①②③都是未成年人可以为家庭分担的力所能及的事;④错误,放弃学业不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也不是正确的家庭责任承担方式。 6.“芳室芝兰茂,春风桃李香。”家庭留给我们多少温馨的记忆!一般而言,家庭是由下列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 ①婚姻关系 ②血缘关系 ③收养关系 ④地域关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①②③正确;地域关系不属于家庭关系的构成要素,④排除。(共23张PPT)
家之追问
《呐喊》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
鲁迅用”铁屋子“比喻什么?你联想到哪些家庭现象?
家的意味
鲁迅笔下的“家”藏着怎样的意味?
02 家之“味”——家的重要性
鲁迅笔下的“家”藏着怎样的意味?
01 家之“形”——家庭的内涵、家庭关系的确立
议题目录
家之“形”
——家庭的内涵、家庭关系的确立
PART 01
你对鲁迅的家庭状况了解多少?
朱安(第一任妻子)
许广平(第二任妻子)
周作人(二弟)
周建人(三弟)
周伯宜(父亲)
鲁瑞(母亲)
周海婴(儿子)
说说家庭的内涵是什么?家庭关系确立有哪些情形?
1、家庭的内涵(P27)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知识小结
相关链接:家庭关系的确立的四种情形(P27)
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男女结婚成家;
②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
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
④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
家之“味”
——家的重要性
PART 02
家是什么?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家对我们而言,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百草园
在这片园子里,鲁迅与自然亲密接触,听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翻开断砖探寻蜈蚣、斑蝥的踪迹,试图寻觅人形何首乌,还能品尝到酸甜的覆盆子。这里承载着他童年的欢乐与好奇,是他成长的摇篮。
三味书屋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便是书房,中间挂着写有“三味书屋”的匾额,下面画着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鲁迅在这里跟随方正、质朴且博学的寿镜吾先生学习。先生虽有时严厉,可也有着和蔼的一面。鲁迅对先生充满恭敬,他在书屋里读书、习字、对课,在知识的海洋里开始探索。
对鲁迅来说家是什么?
小结: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
鲁迅“弃医从文”
原因1:
在日本留学时,看到国人对同胞被日军杀害的麻木神情后,毅然放弃医学。
原因2:
鲁迅的父亲
《父亲的病》
父亲被顽疾缠身时,鲁迅曾满怀希望地奔波于各种 “名医” 之间。那些医生看似胸有成竹,开出的药方却荒诞离奇 —— 蟋蟀要 “原配”,平地木须带叶,甚至需用经霜三年的甘蔗。他们在诊金上锱铢必较,面对病情恶化却推诿塞责。父亲在一次次无效的治疗中逐渐衰弱,最终在痛苦中离世。
当父亲弥留之际,周围的人强令他大声呼喊父亲,他虽明知这无济于事,却还是照做了。多年后他回忆起这一幕,仍充满愧疚:“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假如你是鲁迅,你会如何让看待这个旧医和这种封建礼教?
提示:旧医虚伪无能,会让人对传统医学体系产生深深的怀疑,而那些看似 “尽孝” 的仪式,实则是对临终者的打扰,是对人性的漠视。
小结:②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
“重视教育、坚守气节”
父亲周伯宜:虽仕途受挫,却始终督促子女读书求知
祖父周福清:翰林出身,对子孙的学业有着严苛要求
三味书屋
南京学堂
远赴日本留学
是什么力量使鲁迅最终走向“弃医从文” 这“无形的力量”是什么?“无形的力量”是如何影响鲁迅的?
学生活动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古训曾如金科玉律,悬在多少家庭的厅堂。但鲁迅先生却在《风筝》里忏悔:为毁坏弟弟的玩具终生愧疚;《父亲的病》中,他更因父亲临终时的'叫魂'痛悔不已。亲情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简答题,请你在邮箱投递那些让你“困惑”的家规,在星光瓶存下你珍视的“家风微光”。
小结: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
鲁四老爷身为秀才,供奉着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的匾额,却张口闭口 “异端”“谬种”,将封建礼教视作不可逾越的天条。鲁四婶对祥林嫂的态度,从 “手脚麻利” 时的暂时接纳,到听闻其改嫁、丧子后嫌 “不吉利” 的驱逐,处处透着功利与冷漠。
①从鲁家对祥林嫂的态度,你能感受到鲁镇社会风貌是怎么样的吗?
②他们对祥林嫂的这种冷漠和苛刻,会不会影响镇上其他人对祥林嫂的态度呢?
③如果一个家庭里充满了尊重和温暖,又会给社会带来什么不一样呢?
小组讨论
小结: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2、★家的重要性(P27-P29)
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②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家风的作用)
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知识小结
课堂小结
家的意味
1、家庭的内涵
2、家的重要性
①修身之所
②家风
③血脉传承
④社会细胞
课时训练
1.自古以来游子总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心里惦记着“临行密密缝”的母亲,满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家是生命的居所和心灵的港湾
B.我们要与父母加强沟通增进感情
C.我们总是长大后才理解父母的爱
D.我们离开父母之后感觉失落不安
答案:A。题干中 “思故乡”“惦记母亲”“思亲” 等诗句,体现了对家的眷恋,反映出家是生命的居所和心灵的港湾,A 符合题意;B 强调与父母沟通,题干未体现;C 说法绝对,并非长大后才理解父母的爱;D 仅描述表面情绪,未触及家的本质内涵。
课时训练
2.春节是我国一年中非常重要的节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一年中最让人看重的年夜饭也出现了饭店订餐、外出旅行聚餐等多种新形式。年夜饭透出的不仅是食物的香气,更是幸福团圆的味道,凝聚着浓浓的亲情之爱。对此,同学们发表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小华:年夜饭寄托着每个人内心深处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②小敏: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③小智: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④小辉:只有存在血缘关系,才可能产生最为美好的亲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年夜饭的核心是 “幸福团圆”“亲情之爱”。①体现了年夜饭承载的亲情,②强调家与亲情的关系,③说明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均正确;④错误,亲情并非只存在于血缘关系中,收养、再婚等家庭中也能产生美好亲情。
课时训练
3.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白人弃婴被中国夫妇收养,成地质科学家,坚守新疆60年。李忆祖用一生反哺养育他的祖国,可谓一个大写的中国人!他的家庭是( )
A.由婚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B.由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C.由继子女与继父母组成的新的家庭
D.随父亲或母亲再婚确立的家庭关系
答案:B。题干中 “白人弃婴被中国夫妇收养” 明确体现了家庭是由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B 符合题意;A(婚姻关系)、C(继子女与继父母)、D(再婚家庭)均与题意不符。
课时训练
4.航天英雄王亚平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每当她遇到压力和困惑时,总会得到家人的呵护和疏导。家人全心全意的支持,助力了她的飞行事业。王亚平的家庭故事说明( )
A.家庭和谐就能成就英雄
B.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
C.角色不同,责任相同,要勇于承担家庭责任
D.包容接纳家庭成员的缺点
答案:B。王亚平在家庭支持下克服困难、投身航天事业,说明亲情能激励人奋斗拼搏,B 正确;A “就能” 说法绝对;C 错误,角色不同,责任不同;D 题干未涉及 “包容缺点”。
课时训练
5.父母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经常起早贪黑、任劳任怨﹑默默付出,懂事的小海也想为家出一份力。对此,他正确的做法是( )
①帮助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②为父母煮一顿热腾腾的饭菜
③为父母倒杯茶,给父母捶捶背
④放弃学业,与父母同甘共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①②③都是未成年人可以为家庭分担的力所能及的事;④错误,放弃学业不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也不是正确的家庭责任承担方式。
课时训练
6.“芳室芝兰茂,春风桃李香。”家庭留给我们多少温馨的记忆!一般而言,家庭是由下列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
①婚姻关系 ②血缘关系 ③收养关系 ④地域关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①②③正确;地域关系不属于家庭关系的构成要素,④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