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卷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题3分)1.关于反应4CO2+SiH4高温,4CO+2H2O+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是氧化产物 B. SiH4发生还原反应C.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D. 生成1 mol SiO2时,转移8 mol电子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B. 过量通入溶液:C. 二氧化氮溶于水:D. 向氨水中加入盐酸:3.下列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C. D.4.反应:3A(g)+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6 mol·L-1·min-1②v(B)=0.45 mol·L-1·min-1③v(C)=0.015 mol·L-1·min-1④v(D)=0.45 mol·L-1·min-1则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最快的是( )A. ②③ B. ① C. ②④ D. ②5.将一张滤纸剪成四等份,用铜片、锌片、发光二极管、导线在玻璃片上连接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四张滤纸上滴入稀H2SO4直至全部润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锌片为正极 B. 锌片上有气泡,铜片溶解C. 电流都是从锌片经外电路流向铜片 D. 该装置至少有两种形式的能量转换6.科学家已获得了气态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 N—N吸收193 kJ能量,断裂1 mol NN吸收946 kJ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N4和N2互为同素异形体,N4转化为N2属于物理变化C. N4(g)===4N(g)的过程中吸收772 kJ能量 D. 1 mol N4(g)转化为N2(g)时要放出734 kJ能量7.已知正四面体形分子E与线形分子G反应,生成四面体形分子L和直线形分子M。组成E分子中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0,组成G分子的元素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E是一种液态有机物 B. M是一种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C. 干燥的G能漂白湿润的有色物质 D. 上述反应的类型是加成反应8.有机物M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可以刺激乙烯的产生,催促果实成熟,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有机物M的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M的分子式为C14H10O4 B. M分子中含有三个官能团C. 1 mol M 最多可以和3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D. 1 mol M 可以和2 mol NaOH发生反应9.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式为C6H8O6 B. 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C. 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 D. 维生素C有助于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10.高纯硅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工业制备高纯硅的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石英砂的主要成分为,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 反应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 反应①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 、HCl都能在该工业流程中循环利用11.关于下列四个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Ⅰ:铜电极质量增加 B. 装置Ⅱ: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 装置Ⅲ:可充电,属于二次电池 D. 装置Ⅳ:内电路中电子由b极移向a极12.莽草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式为 B. 分子中含有2种含氧官能团C.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 能与酸性溶液、溴水、乙酸、乙醇等反应1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O2-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多孔电极a为负极②a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③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O2-===H2O④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H2+O22H2O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14.如图所示是氮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含氮物质的对应关系图(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可作保护气,在任何条件下均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B. c与水反应可生成b和d,该反应中c只作氧化剂C. 存在e→b→c→d的转化 D. f是一种强碱15.对水样中溶质M的分解速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相同温度下,M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随时间(min)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0~20 min内,Ⅰ中M的平均分解速率为0.015 mol·L-1·min-1 B. 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酸性越强,M的分解速率越快C. 在0~25 min内,Ⅲ中M的分解百分率比Ⅱ大 D. 由于Cu2+存在,Ⅳ中M的分解速率比Ⅰ快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55分)16.化学电池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1)将锌片、铜片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连接,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2)上图所示装置中,Cu片作 (填“正极”或“负极”)。(3)Zn片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4)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 (填序号)。① ② ③(5)常见的锌锰干电池构造示意图如下。已知: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锌筒作负极 b.发生氧化反应17.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标准状况下2.24L的A气体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3.6gH2O。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下列是有机物A~G之间的转化关系:(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F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2)写出B→C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3)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其名称为___________;B+D→E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过程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______。(5)30gD与92g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E,如果实际产率为50%,则得到的E的质量是___________g。(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生成E时,浓硫酸用作催化剂和吸水剂B.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鉴别B、D和E三种物质C.等质量C和E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D.E具有香味,能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E.物质A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两者原理相同(7)工业生产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A与D可发生反应生成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某兴趣小组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向2 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发生反应2A(g)B(g),测得容器内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①图中1~4四个点中,到达平衡状态的是 。②0~4 min内,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mol L-1 min-1。③反应进行到16 min时,A的转化率是 。④上述条件下,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继续加入A B.增大容器体积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充入一定量的Ar(2)恒温恒容的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下列事实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依据的是 (填字母)。a.b.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c.单位时间内,每生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A,同时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B生成d.体系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e.容器内A与B的浓度相等(3)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①mol L-1 min-1 ②mol L-1 s-1③mol L-1 min-1 ④mol L-1 min-1上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19.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制备的方法并利用图1装置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1)装置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 (填序号)。a.烧碱溶液 b.生石灰 c.浓硫酸(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然后应先 (填Ⅰ或Ⅱ)。Ⅰ.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 Ⅱ.加热装置(3)实验中观察到中粉末变红,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 。(4)如果用图2装置制备,反应方程式为 。(5)该小组又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进行性质的研究:①当通入时,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是 。②可用来验证具有漂白性的现象是 。③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的性质:a、当通入一段时间后,可观察中溶液褪色,说明具有 性。b、如要验证还具有另一方面的性质,装置中的药品应为 。A.溶液 B.氯水 C.氢硫酸 D.浓硝酸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2.C3.A4.D5.D6.D7.C8.C9.B10.C11. D12.C13.D14.C15.D二、填空题16.(1)电流表指针偏转 (2)正极 (3)Zn-2e-=Zn2+ (4)③ (5)a17.(1)乙烯 氯原子(2)(3)乙酸乙酯 (4)⑥ ③⑤(5)22(6)ABC(7) 加成反应18.(1)①1、2 ②0.02 ③12% ④AC (2)bd (3)③①②④三、实验题19.(1)b(2)I(3)(4)(5) B中的品红溶液褪色 还原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