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敬业与乐业》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敬业与乐业》知识点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敬业与乐业》知识点
一、作品梗概
本文是1922年8月14日梁启超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发表演说时的演讲稿。当时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蔑视体力劳动,追求出人头地、显亲扬名的人生目标。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说,对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有着积极意义。
“敬业与乐业”是并列短语。敬业就是有责任心,是对学业和工作的态度;乐业就是乐意去做某件事,并能从中感受到趣味。文题不仅揭示了作者论述的中心论题,也表明本文将围绕“敬业”与“乐业”及其相互关系来展开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 - 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维新变法运动,并称“康梁”。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其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三、字音词义
精微:精深微妙。
旁骛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秘诀jué: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羡慕xiàn mù: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亵渎xiè dú:轻慢,不尊敬。
妄wàng想:①狂妄地打算;②不能实现的打算。
杜绝:制止,消灭(坏事)。
敬业乐群: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谈不到正经的事情。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四、主题概述
这篇演讲稿针对听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希望青年学生能够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五、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敬业乐业。
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六、鉴赏品读
1.思考:演讲稿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
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和演讲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讲的中心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作者引用孔子言论和百丈禅师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引用孔子的言论证明“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引用百丈禅师的例子有效地说明了人要不断地劳作,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作者是怎样阐述什么叫“敬”的?
第⑥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4.作者是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的?
第⑦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做阐述,再举“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论证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5.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性,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作者在前面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⑧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6.结合全文,说说结尾处“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中的“如此”指什么?
第一,应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第二,对于所做的事情应该生出敬意,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积极投入地把它做好;第三,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能一味叫苦,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七、教材课后习题
一: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作者提出的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
二: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1)举例论证:举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和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正反对比论证:在论述“要敬业”这个分论点时,既从正面说了“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又从反面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3)道理论证:文巾引用孔子、朱熹、庄子、曾文止等人的话,都属于道理论证。
(4)比喻论证:“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白然会发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如第6段中,“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因白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作者用关联词“总之”对“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的问题进行总结,推进论证的进程,之后用关联词“至于”,把话题转换到具体做什么工作,要看个人的才能,这是对前而提到的“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补充。
文中运用了不少设问句,如第7段开头的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决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这里将文章的论述点从第6段对“业”可敬原因的讨论,转换到怎样做才是“敬业”上,对“要敬业”这个分论点的阐述起到了推进作用。
四: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
示例一:有一份职业,才能求得自己和家人的生存:有一份职业,才能充实生活,不至于游手好闲,空虚度日,才能拥有尊严;有一份职业,才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发挥潜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示例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从事哪行业,只要用心做,都会做出成绩,趣味自然由此而生。例如,2017年,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寻找身边的中国工匠”活动中,八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佼佼者被授予“创新大工匠”称号,其中有焊工、品酒师、印刷工、锁匠等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一直在不断提高白己的技艺,并从中获得享受。
五: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示例:我赞成这个观点。大家同是为大众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我们都应该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将全部的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心无旁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