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巢湖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注意: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1.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这一规定确认了A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B.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C.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D. 我国的国家性质2. 在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十分广泛。下列举措能体现人权保护的是( )①国家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③破坏文物或名胜古迹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④河南省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3. 2025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体现了( )A. 国家权力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负责B.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公民的宪法原则C. 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一般地位D. 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4. 下图选项中①②内容依次填写正确的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B. 人民代表大会;组成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D.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5. 下列能体现小明具有较强宪法意识的有( )①小明积极参加宪法讲座,并创作歌谣宣传宪法精神②小明和同学发生矛盾,在网上发帖污蔑同学是小偷③在超市购物时,为证明自己没有偷东西小明主动让保安搜身④发现河流污染严重,小明与同学开展调查并将建议发到市长信箱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6. 公交车上失主发现手机被偷后,要求对全体乘客进行搜身,乘客小强表示反对。因为失主对乘客进行搜身侵犯了乘客的( )A. 住宅不受侵犯 B. 宗教信仰自由C. 人身自由 D. 监督权7. 下图漫画中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A. 隐私权 B. 肖像权 C. 财产权 D. 荣誉权8. 近日,民政部、财政部印发通知,对组织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中央财政专门为此下达了相关预算资金。这一做法( )A. 保障我国公民享有物质帮助权 B. 说明了困难老人是国家的主人C. 有利于保障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D. 是我国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9. 市民张某20年来资助1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累计资助近20万元。张某捐资助学,行使了个人合法财产的A. 占有权 B. 使用权 C. 处分权 D. 收益权10. 冯某租住贾某房屋期间,双方就谁承担屋内水管破裂维修费用的问题争执不下。经街道办工作人员疏导劝说,双方达成了协议。这种解决纠纷的方式是( )A. 诉讼 B. 调解 C. 仲裁 D. 和解11. 李某开了一家餐馆,当年县税务局几次通知其申报纳税,但李某拒不申报。年底,县税务局稽查核定该餐馆欠缴税款5万元,作出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的决定。李某的事例说明( )A. 我们要正确行使依法纳税的权利B. 任何偷逃税款的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C.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D. 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尽量不做1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最主要的构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体部分。宪法规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包括(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3. 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下列收入直接体现按劳分配的是( )A. 爷爷将房屋出租获得的租金B. 爸爸任外企高管获得奖金C. 外公在银行存款获得利息D. 妈妈在国企上班获得的工资14. 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该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材料表明( )A.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B.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决定权C.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D.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15. 2025年4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四十七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25年4月30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这体现国家主席行使的职权是( )A. 任免权 B. 公布法律、发布命令C. 外事权 D. 授予荣誉权16. 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在学习完“国家行政机关”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观点你认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②行政机关可根据领导需要及时增设或撤销③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④行政机关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17. 我国的国家机关是根据宪法建立起来的。以下是对我国某一国家机关的具体描述,你认为它描述的国家机关应该是( )☆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依法享有监督、调查、处置的职权A. 监察机关 B. 行政机关C. 权力机关 D. 司法机关18. 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检察院是( )A 国家权力机关 B. 国家法律监督机关C. 国家行政机关 D. 国家监察机关19. 2024年11月30日,“网红”孟某斌在三亚后海进行户外直播时,为博取眼球,公然做出多次低俗恶劣行为,扰乱社会秩序。属地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孟某斌处以行政拘留10日处罚,涉事账号已被封禁。这个案例警示我们( )①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②遇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援助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④恪守道德和法律,合理利用网络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0. 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践行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下列事例与“践行平等”相符合的是( )①开展专项维修整治盲道行动,守护盲人出行②某餐厅禁止环卫工人入内用餐③国家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的建设力度④公交车上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21. 【维护宪法权威正确行使职权】观察漫画,回答问题。(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是什么 (2)实现从漫画一到漫画二的转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职权 22. 【认识国家机构 坚持党的领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四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11月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2024年11月8日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学前教育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1)材料一中出现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发布国家主席令,国家主席行使了什么职权?是如何行使职权的?(2)材料二中“学前教育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请说出这一规定的依据。23. 【以案说法与法同行】分析案例,完成下列要求。基本案情:王某系某小区02室业主,储某系03室业主。两室入户门相隔距离60厘米左右,储某安装的可视门铃摄像头,其监控范围覆盖了02室入户门前的走道区域。王某认为该摄像头能够监控其个人隐私,影响其生活,即报警要求拆除。经公安机关及物业调解,双方协调未果,王某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储某拆除该摄像头。法庭审判:一审:储某安装可视门铃摄像头的初衷虽出于保护自身安全,并无意窥探他人隐私,但可视门铃摄像头所具有的录像和存储视频的功能已对王某的合法权益构成现实妨碍。故王某主张拆除该可视门铃摄像头,于法有据,法院予以支持。二审:储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法院二审认为,储某在其入户门上安装可视门铃摄像头,未能尽到妥善注意义务,导致其行为超出了合理限度,具有过错,构成对王某的侵权。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1)储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2)结合案例,运用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分析储某败诉的原因。(3)结合法庭审判,请从“做守法的公民”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24. 【关注安徽热爱家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誓言铭记初心,使命担在肩。2025年1月6日下午,巢湖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胜利闭幕。新当选的巢湖市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委员进行了宪法宣誓。(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何意义?材料二 2025年1月21日下午,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安徽大剧院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明伦作的《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从这则材料中你能得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材料三 安徽始终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摆在重要位置。2025年3月18日,在2025徽商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徽商大会将举办项目签约、基金启动和专场对接会等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引全球商机汇流江淮,撬动民营经济从创新变量、开放变量向发展增量迈进。(3)对于材料三中的民营经济属于哪种所有制经济,政府对其的政策是什么?材料四 2025年3月,全省“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环保举报770件,环比上升30.3%,其中电话举报67件,微信举报555件,网络举报91件,来信来访等举报57件。(4)开通“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保障了公民的哪一项政治权利?这一权利的行使有何意义?25. 【践行价值取向弘扬法治精神】某校举办了以“认识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情景体验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为了探究平等的含义,活动小组搜集到一些情景素材,节选如下:A.公交车、银行、车站、机场等一些公共场所都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座,旨在保护和关爱弱势群体。B.某公司深入贯彻劳动法律法规,在工资待遇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1)说说A、B情景素材体现的平等含义分别是什么。思考领悟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平等的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促进公平、维护正义、打击邪恶、扫除不公。为了帮助同学们树立平等意识,校团委开展了以“平等的脚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2)平等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请你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怎样追求平等?收集资料小张同学收集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3)请结合“公平正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言献策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为了倡导同学们从小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决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4)请你帮同学们列出倡议提纲。安徽省巢湖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注意: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A【18题答案】【答案】B【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21题答案】【答案】(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等等。(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等等。【22题答案】【答案】(1)国家权力机关。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的职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2)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是领导一切的;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等。【23题答案】【答案】(1)民事违法行为。(2)储某安装可视门铃摄像头,行使了公民保护自身住宅安全的权利,但侵犯了邻居王某的隐私权,没有履行尊重他人隐私的义务;权利义务相统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3)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要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24题答案】【答案】(1)有利于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促使其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利;有利于营造学习宪法、热爱宪法、捍卫宪法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推进依宪治国,依宪施政;有利于培育和弘扬宪法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监督权。意义: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25题答案】【答案】(1)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同等情况同等对待。(2)追求平等,就要反对特权;追求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追求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3)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4)面对非正义行,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与非正义行为作斗争要讲究策略,做到见义“智”为;要增强正义感,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