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泸州市田家炳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泸州市田家炳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资源简介

四川省泸州市田家炳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8分)
1.(2024九上·泸州期中)下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对着玻璃片呼气
B.灯泡通电发光
C.湿衣服晾干
D.蜡烛燃烧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对着玻璃片呼气,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灯泡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湿衣服晾干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24九上·泸州期中)每种物质的结构都是独一无二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铁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钠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铁是由铁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是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由原子 构成,氧气、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氯化钠、氢氧化钠等由离子构成分析。
3.(2024九上·泸州期中)下列做法不符合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求的是
A.夜间焚烧农作物秸秆 B.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
C.废旧塑料、金属分类回收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夜间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符合要求;
B、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不符合要求;
C、废旧塑料、金属分类回收,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不符合要求;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和土壤污染,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水、空气、环境等污染原因分析,由此确定各做法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4.(2024九上·泸州期中)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图示中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中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图示中物质由两种不同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图示中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同种分子构成同种物质,不同种分子构成不同种物质分析。
5.(2024九上·泸州期中)钛合金是高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撑材料。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下列关于钛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2 B.核外电子数为22
C.元素符号为Ti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2,不符合题意;
C、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右上角字母表示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Ti,不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单位是“1”,不是“g”,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上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分析。
6.(2024九上·泸州期中)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水沸腾时,掀开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50mL的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98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水沸腾时,掀开壶盖,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大小不变,符合题意;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是由于分子的不断运动,太阳底下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可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不符合题意;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D.50mL的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98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水分子和乙醇分子彼此进入了间隙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且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分子间存在间隔。
7.(2024九上·泸州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干冰 B.高锰酸钾、氯酸钾
C.液氧、河水 D.过氧化氢、冰水混合物
【答案】C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洁净的空气由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干冰中只含有CO2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和氯酸钾都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液氧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河水中含有水、泥沙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和冰水混合物中都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中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物质分析。
8.(2024九上·泸州期中)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有氧化物生成
B.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4种物质
C.反应物中,化合物与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保持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生成物为CH3OH,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三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C、反应物甲烷属于化合物,氧气属于单质,反应物中化合物与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B、根据图示中分子种类确定物质种类分析;
C、根据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由此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9.(2024九上·泸州期中)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设备,该设备发生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持甲烷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CH4分子
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过程中,CH4与H2质量之比为1:2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保持甲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甲烷分子,不符合题意;
B、液态锡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下生成氢气和碳单质,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过程中,CH4与H2质量之比为16:4=4:1,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C、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
D、根据图示确定反应方程式,由方程式确定物质质量比分析。
10.(2024九上·泸州期中)下列有关氧气的制取、收集、验满、性质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A.制取 B.收集
C.验满 D.性质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物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可选择图示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不符合题意;
B、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不符合题意;
C、验满氧气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不是伸入集气瓶中,符合题意;
D、硫燃烧实验应在瓶底放一些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选择分析;
B、根据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分析;
C、根据验满氧气要在瓶口处检验分析;
D、根据硫燃烧要在瓶底加水吸收生成二氧化硫分析。
11.(2024九上·泸州期中)某同学误将少量的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t3只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 B.t1时刻开始有氧气生成
C.c是氧气 D.d是锰酸钾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中先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共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B、 将少量的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先进行分解,高锰酸钾为反应物,质量随反应发生而减小,b代表高锰酸钾,则t1时刻开始有氧气生成 ,符合题意;
C、反应物随反应的发生而减小,生成物随反应的发生而增大,b表示高锰酸钾,则d表示氧气,a表示氯酸钾,则c表示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D、锰酸钾在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质量保持不变,t3时刻高锰酸钾完全反应,d在t4时刻后保持不变,则d表示氧气,不是锰酸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将少量的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 先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物随反应的发生而减小,生成物随反应的发生而增大,结合各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
12.(2024九上·泸州期中)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B.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参加反应的和的粒子数之比为3:1
D.生成物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符合题意;
B、化学式为NH3,N、H元素的质量比为14:(1×3)=14:3,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N2)和(H2)的粒子数之比为1:3,不符合题意;
D、生成物为,由分子构成,1个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由方程式确定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的关系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C、根据方程式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13.(2024九上·泸州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答案】C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如酒精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B、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是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
D、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分析。
14.(2024九上·泸州期中)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几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图中 a、b、c、d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a=45% B.b=34% C.c=8% D.d=10%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则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比即为物质的质量变化比,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16%=54%,甲是反应物;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58%-16%-10%=16%,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6%-10%=6%,乙是生成物;反应前的丙质量分数为10%,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58%-10%=48%,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54%: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3%时,增加了13%-10%=3%,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27%,则a=70%-27%=43%,不符合题意;
B、生成的乙和丙质量比=6%:48%,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3%时,增加了13%-10%=3%,丙增加了24%,则b=24%+10%=34%,符合题意;
C、丁的质量分数不变,c=10%,不符合题意;
D、d=16%,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则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比即为物质的质量变化比,结合反应前、中、后所给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值分析。
二、填空与简答(共24分)
15.(2024九上·泸州期中)从Na、C、H、O、N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3个钠原子   ;
②3个氧分子   ;
③硝酸根离子   ;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②溶于水放热使温度显著升高的物质是   。
【答案】(1)3Na;3O2;
(2)CO2;NaOH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①元素符号从微观上表示1个原子,则钠原子的符号为Na,表示多个原子时,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前面写出原子数目即可,故3个钠原子的符号写为3Na。
②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分子的符号写为O2,表示多个分子时,在相应的分子符号前面写出分子数目即可,故3个氧分子的符号写为3O2。
③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电荷数为1时省略不写,1个硝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硝酸根离子的符号写为:。
(2)①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故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写为CO2。
②溶于水放热使温度显著升高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系数,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系数,离子符号需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分析;
(2)根据化合物化学式书写遵循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分析。
(1)①元素符号从微观上表示1个原子,则钠原子的符号为Na,表示多个原子时,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前面写出原子数目即可,故3个钠原子的符号写为3Na。
②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分子的符号写为O2,表示多个分子时,在相应的分子符号前面写出分子数目即可,故3个氧分子的符号写为3O2。
③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电荷数为1时省略不写,1个硝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硝酸根离子的符号写为:。
(2)①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故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写为CO2。
②溶于水放热使温度显著升高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故填NaOH。
16.(2024九上·泸州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族 周期 I A II 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3 Li 锂 6.941 4 Be 铍 9.012 5 B 硼 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3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氟元素的一条信息:   。
(2)写出该结构简图的微粒符号   。
(3)第13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Be和Mg
B C和Ne
C Al和Si
D F和Cl
【答案】元素符号F或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Mg2+;AlCl3;AD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氟元素的信息为元素符号F或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2)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得到的,为镁离子,故微粒符号Mg2+。
(3)第13号元素是铝元素,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则第13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铝,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化学式是AlCl3。
(4)A、Be和Mg属于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A正确;
B、C和Ne不属于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B不正确;
C、Al属于金属元素,Si是非金属元素,Al和Si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不正确;
D、F和Cl属于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及元素排列规律分析;
(2)根据镁离子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及镁离子符号书写分析;
(3)根据铝和氯元素质子数及化合价分析;
(4)根据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析。
17.(2024九上·泸州期中)2019 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对铟、铱、锗的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杰出贡献。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请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硫原子与硫离子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3)黑火药爆炸的反应是S+3C+2KNO3X+CO2↑+N2↑,X的化学式为    。
(4)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属于   (“金属材料”“合成材料”)
【答案】(1)72.63
(2);不同
(3)K2S
(4)金属材料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在元素名称的正下方,由题干可知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
(2)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6,结构示意图为;硫原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硫原子在反应中易得电子,而硫离子最外层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在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不同。
(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硫、碳、钾、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3、2、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硫、碳、钾、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3、0、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钾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故X的化学式为K2S;
(4)纯金属与合金统称为金属材料,故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2)根据硫原子质子数=电子数=16,硫原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4)根据合金和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分析。
(1)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在元素名称的正下方,由题干可知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
(2)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6,结构示意图为;硫原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硫原子在反应中易得电子,而硫离子最外层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在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不同。
(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硫、碳、钾、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3、2、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硫、碳、钾、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3、0、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钾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故X的化学式为K2S;
(4)纯金属与合金统称为金属材料,故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三、填空与简答(共24分)
18.(2024九上·泸州期中)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
(1)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C粒子的符号为   ;
(2)由B和D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从图E的数值中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答案】AD;O2﹣;AlCl3;原子序数为58等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A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C是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得到的,x=8,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为氧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2-;
(2)B和D两元素分别是铝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铝,其化学式为AlCl3;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8,表示原子序数为58;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0(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氧离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及氧离子符号书写分析;
(2)根据氯化铝的化学式书写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分析。
19.(2024九上·泸州期中)水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非常重要。
(1)图①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2)某同学要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②)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蓬松棉的作用是   。
(3)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
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B.使用节水龙头
C.用不间断的水流冲洗碗筷 D.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
【答案】(1)1
(2)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
(3)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试管1与负极相连,故试管1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2)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
(3)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B、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C、用不间断的水流冲洗碗筷,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符合题意;
D、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分析;
(2)根据 简易净水器的过滤原理分析;
(3)根据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分析。
(1)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试管1与负极相连,故试管1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2)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
(3)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B、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C、用不间断的水流冲洗碗筷,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符合题意;
D、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024九上·泸州期中)焚烧垃圾发电时,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噁英(C12H4O2Cl4)
(1)二噁英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
(2)二噁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答案】(1)四;72:71
(2)二噁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4+16×2+35.5×4=322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化学式可知,二噁英由C、H、O、Cl四种元素组成;二噁英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35.5×4)=72:71;
【分析】(1)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1)由化学式可知,二噁英由C、H、O、Cl四种元素组成;
二噁英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35.5×4)=72:71;
(2)见答案。
四、实验题(共13分)
21.(2024九上·泸州期中)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常用装置和仪器。
(1)写出仪器b名称:   。
(2)实验室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利用排水法制取氧气,除棉花外,还要选择上图的仪器有   (填标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过程中,当观察到   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用该方法收集到的气体中发现混有空气,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点)
(4)排水法收集氧气,选择玻璃片   (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好集气瓶,再将集气瓶正放实验台上。
(5)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粉末对同浓度同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效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得知,过氧化氢在   (填“氧化铜”或“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更快,该物质对产物质量有无影响   。(填“有”或”“无”)
【答案】(1)锥形瓶
(2)acefij;
(3)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内未装满水
(4)磨砂面
(5)二氧化锰;无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b为锥形瓶;
(2)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需要a试管、f铁架台、i带单孔塞导管、j酒精灯;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需要的仪器为c集气瓶、e水槽;故除棉花外,还需要的仪器有acefij;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3)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过程中,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若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此时的氧气中混有空气,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中混有空气;或集气瓶内未装满水,集气瓶内混有空气,导致收集到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4)排水法收集氧气,选择玻璃片磨砂面盖好集气瓶,这样形成的密封装置密封效果更好;
(5)图中得知,在t1时刻,使用二氧化锰产生的氧气量大于使用氧化铜产生的氧气量,所以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更快;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故该物质对产物质量有无影响。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及装置特点分析;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证明已满,开始冒出气泡为装置内空气分析;
(4)根据玻璃片的使用方法分析;
(5)根据图像中相同时间产生氧气体积多少或相等体积氧气所需时间的多少来确定反应速率及催化剂不影响生成物质量分析。
(1)b为锥形瓶;
(2)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需要a试管、f铁架台、i带单孔塞导管、j酒精灯;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需要的仪器为c集气瓶、e水槽;故除棉花外,还需要的仪器有acefij;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3)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过程中,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若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此时的氧气中混有空气,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中混有空气;或集气瓶内未装满水,集气瓶内混有空气,导致收集到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4)排水法收集氧气,选择玻璃片磨砂面盖好集气瓶,这样形成的密封装置密封效果更好;
(5)图中得知,在t1时刻,使用二氧化锰产生的氧气量大于使用氧化铜产生的氧气量,所以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更快;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故该物质对产物质量有无影响。
22.(2024九上·泸州期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近年来钢铁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钢铁厂常用铁矿石与焦炭、石灰石、空气为原料炼铁,以满足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
Ⅰ、铁制品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1)下列不属于铁合金的是   (可多选)。
A.Fe(OH)3 B.生铁 C.不锈钢 D.磁铁矿
(2)铁制品的锈蚀过程较为复杂,第一步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
Ⅱ、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为钢铁厂炼铁的常用原料
(3)200g含Fe2O3 80%的赤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
(4)若炼制的生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酸。取该生铁样品粉末11.6克,分5次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共250克。反应过程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8.8 a 3.2 0.4 0.2
①a的数据为   。
②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答案】AD;H2O;112g;6;解: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x=7.3%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Ⅰ、(1)A、氢氧化铁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属于铁合金,符合题意;
B、生铁是铁的合金,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不符合题意;
D、磁铁矿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不属于铁合金,符合题意。
故选AD;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Fe、O、H的个数分别是2、2、0,生成物中含Fe、O、H的个数分别是2、4、4,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O、4个H,故X的化学式为:H2O;
Ⅱ、(3)200g含Fe2O3 80%的赤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4)①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50g稀盐酸,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为:11.6g-8.8g=2.8g,第四次加入50g稀盐酸,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为:3.2g-0.4g=2.8g,故每加入50g稀盐酸,消耗铁的质量为2.8g,故a=8.8-2.8=6;
【分析】(1)根据合金是金属与非金属或金属混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表中数据确定50g稀硫酸完全反应固体减少的质量确定a的值,减少的固体质量为参加反应铁的质量,利用铁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中溶质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1 / 1四川省泸州市田家炳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8分)
1.(2024九上·泸州期中)下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对着玻璃片呼气
B.灯泡通电发光
C.湿衣服晾干
D.蜡烛燃烧
2.(2024九上·泸州期中)每种物质的结构都是独一无二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铁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钠
3.(2024九上·泸州期中)下列做法不符合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求的是
A.夜间焚烧农作物秸秆 B.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
C.废旧塑料、金属分类回收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4.(2024九上·泸州期中)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5.(2024九上·泸州期中)钛合金是高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撑材料。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下列关于钛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2 B.核外电子数为22
C.元素符号为Ti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6.(2024九上·泸州期中)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水沸腾时,掀开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50mL的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98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7.(2024九上·泸州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干冰 B.高锰酸钾、氯酸钾
C.液氧、河水 D.过氧化氢、冰水混合物
8.(2024九上·泸州期中)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有氧化物生成
B.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4种物质
C.反应物中,化合物与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保持不变
9.(2024九上·泸州期中)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设备,该设备发生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持甲烷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CH4分子
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过程中,CH4与H2质量之比为1:2
10.(2024九上·泸州期中)下列有关氧气的制取、收集、验满、性质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A.制取 B.收集
C.验满 D.性质
11.(2024九上·泸州期中)某同学误将少量的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t3只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 B.t1时刻开始有氧气生成
C.c是氧气 D.d是锰酸钾
12.(2024九上·泸州期中)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B.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参加反应的和的粒子数之比为3:1
D.生成物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13.(2024九上·泸州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14.(2024九上·泸州期中)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几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图中 a、b、c、d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a=45% B.b=34% C.c=8% D.d=10%
二、填空与简答(共24分)
15.(2024九上·泸州期中)从Na、C、H、O、N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3个钠原子   ;
②3个氧分子   ;
③硝酸根离子   ;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②溶于水放热使温度显著升高的物质是   。
16.(2024九上·泸州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族 周期 I A II 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3 Li 锂 6.941 4 Be 铍 9.012 5 B 硼 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3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氟元素的一条信息:   。
(2)写出该结构简图的微粒符号   。
(3)第13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Be和Mg
B C和Ne
C Al和Si
D F和Cl
17.(2024九上·泸州期中)2019 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对铟、铱、锗的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杰出贡献。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请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硫原子与硫离子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3)黑火药爆炸的反应是S+3C+2KNO3X+CO2↑+N2↑,X的化学式为    。
(4)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属于   (“金属材料”“合成材料”)
三、填空与简答(共24分)
18.(2024九上·泸州期中)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
(1)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C粒子的符号为   ;
(2)由B和D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从图E的数值中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19.(2024九上·泸州期中)水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非常重要。
(1)图①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2)某同学要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②)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蓬松棉的作用是   。
(3)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
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B.使用节水龙头
C.用不间断的水流冲洗碗筷 D.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
20.(2024九上·泸州期中)焚烧垃圾发电时,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噁英(C12H4O2Cl4)
(1)二噁英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
(2)二噁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四、实验题(共13分)
21.(2024九上·泸州期中)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常用装置和仪器。
(1)写出仪器b名称:   。
(2)实验室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利用排水法制取氧气,除棉花外,还要选择上图的仪器有   (填标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过程中,当观察到   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用该方法收集到的气体中发现混有空气,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点)
(4)排水法收集氧气,选择玻璃片   (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好集气瓶,再将集气瓶正放实验台上。
(5)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粉末对同浓度同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效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得知,过氧化氢在   (填“氧化铜”或“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更快,该物质对产物质量有无影响   。(填“有”或”“无”)
22.(2024九上·泸州期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近年来钢铁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钢铁厂常用铁矿石与焦炭、石灰石、空气为原料炼铁,以满足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
Ⅰ、铁制品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1)下列不属于铁合金的是   (可多选)。
A.Fe(OH)3 B.生铁 C.不锈钢 D.磁铁矿
(2)铁制品的锈蚀过程较为复杂,第一步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
Ⅱ、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为钢铁厂炼铁的常用原料
(3)200g含Fe2O3 80%的赤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
(4)若炼制的生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酸。取该生铁样品粉末11.6克,分5次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共250克。反应过程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8.8 a 3.2 0.4 0.2
①a的数据为   。
②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对着玻璃片呼气,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灯泡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湿衣服晾干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铁是由铁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是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由原子 构成,氧气、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氯化钠、氢氧化钠等由离子构成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夜间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符合要求;
B、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不符合要求;
C、废旧塑料、金属分类回收,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不符合要求;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和土壤污染,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水、空气、环境等污染原因分析,由此确定各做法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4.【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图示中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中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图示中物质由两种不同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图示中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同种分子构成同种物质,不同种分子构成不同种物质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2,不符合题意;
C、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右上角字母表示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Ti,不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单位是“1”,不是“g”,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上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水沸腾时,掀开壶盖,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大小不变,符合题意;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是由于分子的不断运动,太阳底下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可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不符合题意;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D.50mL的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98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水分子和乙醇分子彼此进入了间隙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且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分子间存在间隔。
7.【答案】C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洁净的空气由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干冰中只含有CO2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和氯酸钾都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液氧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河水中含有水、泥沙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和冰水混合物中都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中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物质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生成物为CH3OH,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三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C、反应物甲烷属于化合物,氧气属于单质,反应物中化合物与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B、根据图示中分子种类确定物质种类分析;
C、根据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由此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保持甲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甲烷分子,不符合题意;
B、液态锡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下生成氢气和碳单质,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过程中,CH4与H2质量之比为16:4=4:1,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C、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
D、根据图示确定反应方程式,由方程式确定物质质量比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物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可选择图示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不符合题意;
B、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不符合题意;
C、验满氧气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不是伸入集气瓶中,符合题意;
D、硫燃烧实验应在瓶底放一些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选择分析;
B、根据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分析;
C、根据验满氧气要在瓶口处检验分析;
D、根据硫燃烧要在瓶底加水吸收生成二氧化硫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中先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共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B、 将少量的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先进行分解,高锰酸钾为反应物,质量随反应发生而减小,b代表高锰酸钾,则t1时刻开始有氧气生成 ,符合题意;
C、反应物随反应的发生而减小,生成物随反应的发生而增大,b表示高锰酸钾,则d表示氧气,a表示氯酸钾,则c表示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D、锰酸钾在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质量保持不变,t3时刻高锰酸钾完全反应,d在t4时刻后保持不变,则d表示氧气,不是锰酸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将少量的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 先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物随反应的发生而减小,生成物随反应的发生而增大,结合各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
12.【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符合题意;
B、化学式为NH3,N、H元素的质量比为14:(1×3)=14:3,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N2)和(H2)的粒子数之比为1:3,不符合题意;
D、生成物为,由分子构成,1个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由方程式确定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的关系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C、根据方程式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如酒精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B、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是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
D、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则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比即为物质的质量变化比,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16%=54%,甲是反应物;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58%-16%-10%=16%,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6%-10%=6%,乙是生成物;反应前的丙质量分数为10%,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58%-10%=48%,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54%: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3%时,增加了13%-10%=3%,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27%,则a=70%-27%=43%,不符合题意;
B、生成的乙和丙质量比=6%:48%,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3%时,增加了13%-10%=3%,丙增加了24%,则b=24%+10%=34%,符合题意;
C、丁的质量分数不变,c=10%,不符合题意;
D、d=16%,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则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比即为物质的质量变化比,结合反应前、中、后所给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值分析。
15.【答案】(1)3Na;3O2;
(2)CO2;NaOH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①元素符号从微观上表示1个原子,则钠原子的符号为Na,表示多个原子时,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前面写出原子数目即可,故3个钠原子的符号写为3Na。
②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分子的符号写为O2,表示多个分子时,在相应的分子符号前面写出分子数目即可,故3个氧分子的符号写为3O2。
③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电荷数为1时省略不写,1个硝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硝酸根离子的符号写为:。
(2)①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故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写为CO2。
②溶于水放热使温度显著升高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系数,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系数,离子符号需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分析;
(2)根据化合物化学式书写遵循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分析。
(1)①元素符号从微观上表示1个原子,则钠原子的符号为Na,表示多个原子时,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前面写出原子数目即可,故3个钠原子的符号写为3Na。
②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分子的符号写为O2,表示多个分子时,在相应的分子符号前面写出分子数目即可,故3个氧分子的符号写为3O2。
③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电荷数为1时省略不写,1个硝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硝酸根离子的符号写为:。
(2)①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故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写为CO2。
②溶于水放热使温度显著升高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故填NaOH。
16.【答案】元素符号F或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Mg2+;AlCl3;AD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氟元素的信息为元素符号F或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2)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得到的,为镁离子,故微粒符号Mg2+。
(3)第13号元素是铝元素,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则第13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铝,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化学式是AlCl3。
(4)A、Be和Mg属于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A正确;
B、C和Ne不属于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B不正确;
C、Al属于金属元素,Si是非金属元素,Al和Si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不正确;
D、F和Cl属于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及元素排列规律分析;
(2)根据镁离子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及镁离子符号书写分析;
(3)根据铝和氯元素质子数及化合价分析;
(4)根据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析。
17.【答案】(1)72.63
(2);不同
(3)K2S
(4)金属材料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在元素名称的正下方,由题干可知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
(2)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6,结构示意图为;硫原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硫原子在反应中易得电子,而硫离子最外层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在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不同。
(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硫、碳、钾、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3、2、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硫、碳、钾、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3、0、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钾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故X的化学式为K2S;
(4)纯金属与合金统称为金属材料,故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2)根据硫原子质子数=电子数=16,硫原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4)根据合金和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分析。
(1)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在元素名称的正下方,由题干可知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
(2)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6,结构示意图为;硫原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硫原子在反应中易得电子,而硫离子最外层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在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不同。
(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硫、碳、钾、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3、2、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硫、碳、钾、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3、0、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钾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故X的化学式为K2S;
(4)纯金属与合金统称为金属材料,故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18.【答案】AD;O2﹣;AlCl3;原子序数为58等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A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C是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得到的,x=8,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为氧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2-;
(2)B和D两元素分别是铝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铝,其化学式为AlCl3;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8,表示原子序数为58;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0(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氧离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及氧离子符号书写分析;
(2)根据氯化铝的化学式书写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分析。
19.【答案】(1)1
(2)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
(3)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试管1与负极相连,故试管1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2)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
(3)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B、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C、用不间断的水流冲洗碗筷,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符合题意;
D、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分析;
(2)根据 简易净水器的过滤原理分析;
(3)根据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分析。
(1)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试管1与负极相连,故试管1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2)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
(3)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B、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C、用不间断的水流冲洗碗筷,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符合题意;
D、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答案】(1)四;72:71
(2)二噁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4+16×2+35.5×4=322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化学式可知,二噁英由C、H、O、Cl四种元素组成;二噁英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35.5×4)=72:71;
【分析】(1)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1)由化学式可知,二噁英由C、H、O、Cl四种元素组成;
二噁英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35.5×4)=72:71;
(2)见答案。
21.【答案】(1)锥形瓶
(2)acefij;
(3)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内未装满水
(4)磨砂面
(5)二氧化锰;无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b为锥形瓶;
(2)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需要a试管、f铁架台、i带单孔塞导管、j酒精灯;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需要的仪器为c集气瓶、e水槽;故除棉花外,还需要的仪器有acefij;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3)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过程中,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若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此时的氧气中混有空气,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中混有空气;或集气瓶内未装满水,集气瓶内混有空气,导致收集到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4)排水法收集氧气,选择玻璃片磨砂面盖好集气瓶,这样形成的密封装置密封效果更好;
(5)图中得知,在t1时刻,使用二氧化锰产生的氧气量大于使用氧化铜产生的氧气量,所以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更快;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故该物质对产物质量有无影响。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及装置特点分析;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证明已满,开始冒出气泡为装置内空气分析;
(4)根据玻璃片的使用方法分析;
(5)根据图像中相同时间产生氧气体积多少或相等体积氧气所需时间的多少来确定反应速率及催化剂不影响生成物质量分析。
(1)b为锥形瓶;
(2)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需要a试管、f铁架台、i带单孔塞导管、j酒精灯;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需要的仪器为c集气瓶、e水槽;故除棉花外,还需要的仪器有acefij;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3)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过程中,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若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此时的氧气中混有空气,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中混有空气;或集气瓶内未装满水,集气瓶内混有空气,导致收集到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4)排水法收集氧气,选择玻璃片磨砂面盖好集气瓶,这样形成的密封装置密封效果更好;
(5)图中得知,在t1时刻,使用二氧化锰产生的氧气量大于使用氧化铜产生的氧气量,所以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更快;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故该物质对产物质量有无影响。
22.【答案】AD;H2O;112g;6;解: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x=7.3%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Ⅰ、(1)A、氢氧化铁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属于铁合金,符合题意;
B、生铁是铁的合金,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不符合题意;
D、磁铁矿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不属于铁合金,符合题意。
故选AD;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Fe、O、H的个数分别是2、2、0,生成物中含Fe、O、H的个数分别是2、4、4,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O、4个H,故X的化学式为:H2O;
Ⅱ、(3)200g含Fe2O3 80%的赤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4)①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50g稀盐酸,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为:11.6g-8.8g=2.8g,第四次加入50g稀盐酸,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为:3.2g-0.4g=2.8g,故每加入50g稀盐酸,消耗铁的质量为2.8g,故a=8.8-2.8=6;
【分析】(1)根据合金是金属与非金属或金属混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表中数据确定50g稀硫酸完全反应固体减少的质量确定a的值,减少的固体质量为参加反应铁的质量,利用铁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中溶质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