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南山实验学校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南山实验学校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资源简介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南山实验学校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4九上·会东期中)四天文脉传四方,劳动课程中笔墨纸砚的制作,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竹作笔杆毛为毫
B.松木烧炭集成墨
C.浆压薄片晾成纸
D.开石磨光成砚台
2.(2024九上·会东期中)“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
B.氢气具有可燃性——作高能燃料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消毒剂
D.氧气具有助燃性——作火箭的助推剂
3.(2024九上·会东期中)规范的操作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合作滴加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速溶解
D.加热液体
4.(2024九上·会东期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通电分解水──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B.花香四溢──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食物变质--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间隔变大
5.(2024九上·会东期中)《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的根、皮、枝、叶等有清热解毒功效,其有效成分为水杨酸(C7H6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杨酸由水杨酸分子构成
B.一个水杨酸分子由16个原子构成
C.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水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3
6.(2024九上·会东期中)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B.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D.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7.(2024九上·会东期中)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2 16.8 0.8 0.1
反应后的质量/g x 8.4 3.0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8.5
B.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1
C.乙一定是化合物
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22:9
8.(2024九上·会东期中)鉴别常见的下列各组物质,现象与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鉴别的物质 操作 现象与结论
A 软水和硬水 滴加等量肥皂水并振荡 泡沫多的是软水
B 空气和氮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氮气
C 水和双氧水 加入等量二氧化锰 立即产生气泡的是双氧水
D 二氧化碳和氧气 滴加等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9.(2024九上·会东期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B.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点燃红磷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每空1分,方程式2分,计算题5分)
10.(2024九上·会东期中)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硝酸根离子   ;
(2)保持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   ;
(4)标出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
11.(2024九上·会东期中)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有   种元素,与A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化学符号)。
12.(2024九上·会东期中)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中,我们用到了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2024九上·会东期中)已知A、B、C、D四种物质中,B是空气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一种气体,C是一种无色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其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C→B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A→B的转化有多种方法。若A是暗紫色固体,则实验中,试管里加入少量A,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
(3)黄色固体D在B中燃烧,反应时发出   色火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2024九上·会东期中)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请从上述装置中选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氧气的一组发生和收集装置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利用F装置收集CO2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
15.(2024九上·会东期中)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C. 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进行相应探究。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2)填写下表: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中有极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 ________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3)步骤①③对比可以说明________。
【任务三】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分别取10mL5%过氧化氢溶液、1g二氧化锰、1g氧化铜,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完全接触,测得相同条件下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
(4)对比分析图2中的 ________(填字母)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5)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 ________。
16.(2024九上·会东期中)兴趣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竹作笔杆羊毛为毫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松木烧炭集成墨,有新物质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浆压薄片晾千成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开石磨光做成砚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以作保护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氢气具有可燃性,热值高,可作高能燃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作火箭的助推剂,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取用试剂需独立完成,不能两人合作,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导管放入水中,手握试管,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符合题意;
C、不能在量筒中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D、加热试管内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A、根据化学实验的操作要求分析;
B、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步骤分析;
C、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药品的用量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通电分解水是化学变化,发生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符合题意;
C、食物变质是因为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以及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水杨酸由水杨酸分子构成,A正确;
B、一个水杨酸分子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共16个原子构成,B正确;
C、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正确;
D、水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解答.
6.【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A、电解水正极产生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气体为氢气,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即为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2:16=1:8 ,不符合题意;
B、 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
C、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不符合题意;
D、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元素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论个数,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为原子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x=8.5,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2g:0.9g=22:9,符合题意;
C、反应为乙生成甲、丙、丁,则乙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若丙、丁之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则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
8.【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硬水与软水;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滴加等量肥皂水并振荡 ,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且有浮漂的为硬水,不符合题意;
B、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氮气和空气中带火星木条都不会复燃,符合题意;
C、 加入等量二氧化锰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使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有气泡产生,水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滴加等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硬水中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少,软水中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多分析;
B、根据氮气和空气中都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分析;
C、根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使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水则不能反应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分解,氧气质量需加热一段时间后开始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点燃红磷,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且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会因温度升高先增大,然后温度恢复再减小,且因氧气的消耗,最终小于原始值,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质量随过氧化氢溶液的增加不断增加,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则氧气质量从0点起增加,至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10.【答案】(1)
(2)P2O5
(3)Al2O3
(4)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解答】(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2)保持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五氧化二磷分子,其化学式为:P2O5;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形成的氧化物是三氧化二铝,其化学式为:Al2O3;
(4)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分析】(1)根据离子符号书写方法分析;
(2)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分析;
(3)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及氧化铝化学式书写分析;
(4)根据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分析。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2)保持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五氧化二磷分子,其化学式为:P2O5;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形成的氧化物是三氧化二铝,其化学式为:Al2O3;
(4)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11.【答案】3;Cl;Cl﹣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A是氟元素,B是钠元素,C是氯元素,D是氯离子,故共有3种元素;A和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与A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Cl;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即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即Cl-。
【分析】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的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分析。
12.【答案】Na2CO3+2HCl=2NaCl+H2O+CO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分析】根据题中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由方程式书写步骤写出反应方程式分析。
13.【答案】(1)2H2O2H2↑+O2↑
(2)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蓝紫;S+O2SO2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A、B、C、D四种物质中,B是空气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一种气体,则B是氧气;C是一种无色液体,能和氧气相互转化,则C是水,C→B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2)若A是暗紫色固体,则A是高锰酸钾,实验中,试管里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黄色固体D能和氧气反应,则D是硫,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分析】根据氧气是空气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水常温为液体,氧气和氢气点燃生成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高锰酸钾为暗紫色固体,硫为黄色固体,推导出各物质,然后结合高锰酸钾制氧气注意事项、硫燃烧现象及方程式书写解答。
(1)由分析可知,C→B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2)A→B的转化有多种方法。若A是暗紫色固体,则A是高锰酸钾,实验中,试管里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黄色固体D能和氧气反应,则D是硫,硫在B(氧气)中燃烧,反应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14.【答案】(1)长颈漏斗
(2)BC;
(3)a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B,若想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则收集装置选排水法收集装置,即装置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F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口通入;
(4)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及装置特点,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其中排水法收集得较纯净分析;
(3)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4)根据万用瓶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长导管进气,验满需在短导管口处检验分析。
(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B,若想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则收集装置选排水法收集装置,即装置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F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口通入,故填:a;
(4)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15.【答案】(1) B
(2) 0.2g 产生大量气泡
(3) 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4) b、d
(5) 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产量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A、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也能发生,如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也能分解生成氧气,但是分解速率很慢,不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C、用作催化剂的物质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如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也是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结论为:氧化铜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步骤⑥: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0.2g;步骤⑦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步骤①中未加入氧化铜,试管中有极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③中加入了氧化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步骤①③对比可以说明: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对比分析图2中的ac点(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不同)或bd点(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不同),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5)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这两个反应过氧化氢的浓度和体积相同,生成气体的质量相同,故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
【分析】(1)根据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反应的发生或生成物的质量,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分析;
(2)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分析;
(3)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确定实验目的分析;
(4)根据图像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
(5)根据催化剂不影响生成物质量分析。
16.【答案】(1)4.8
(2)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10.2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0.2g。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8g。
【分析】根据图像确定生成氧气质量,再由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生成水、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图像,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8g。
(2)根据(1)的分析,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8g,据此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详见答案。
1 / 1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南山实验学校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4九上·会东期中)四天文脉传四方,劳动课程中笔墨纸砚的制作,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竹作笔杆毛为毫
B.松木烧炭集成墨
C.浆压薄片晾成纸
D.开石磨光成砚台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竹作笔杆羊毛为毫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松木烧炭集成墨,有新物质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浆压薄片晾千成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开石磨光做成砚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24九上·会东期中)“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
B.氢气具有可燃性——作高能燃料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消毒剂
D.氧气具有助燃性——作火箭的助推剂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以作保护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氢气具有可燃性,热值高,可作高能燃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作火箭的助推剂,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3.(2024九上·会东期中)规范的操作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合作滴加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速溶解
D.加热液体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取用试剂需独立完成,不能两人合作,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导管放入水中,手握试管,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符合题意;
C、不能在量筒中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D、加热试管内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A、根据化学实验的操作要求分析;
B、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步骤分析;
C、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药品的用量分析。
4.(2024九上·会东期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通电分解水──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B.花香四溢──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食物变质--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间隔变大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通电分解水是化学变化,发生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符合题意;
C、食物变质是因为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以及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分析。
5.(2024九上·会东期中)《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的根、皮、枝、叶等有清热解毒功效,其有效成分为水杨酸(C7H6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杨酸由水杨酸分子构成
B.一个水杨酸分子由16个原子构成
C.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水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3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水杨酸由水杨酸分子构成,A正确;
B、一个水杨酸分子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共16个原子构成,B正确;
C、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正确;
D、水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解答.
6.(2024九上·会东期中)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B.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D.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A、电解水正极产生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气体为氢气,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即为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2:16=1:8 ,不符合题意;
B、 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
C、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不符合题意;
D、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元素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论个数,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为原子分析。
7.(2024九上·会东期中)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2 16.8 0.8 0.1
反应后的质量/g x 8.4 3.0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8.5
B.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1
C.乙一定是化合物
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22:9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x=8.5,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2g:0.9g=22:9,符合题意;
C、反应为乙生成甲、丙、丁,则乙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若丙、丁之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则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
8.(2024九上·会东期中)鉴别常见的下列各组物质,现象与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鉴别的物质 操作 现象与结论
A 软水和硬水 滴加等量肥皂水并振荡 泡沫多的是软水
B 空气和氮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氮气
C 水和双氧水 加入等量二氧化锰 立即产生气泡的是双氧水
D 二氧化碳和氧气 滴加等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硬水与软水;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滴加等量肥皂水并振荡 ,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且有浮漂的为硬水,不符合题意;
B、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氮气和空气中带火星木条都不会复燃,符合题意;
C、 加入等量二氧化锰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使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有气泡产生,水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滴加等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硬水中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少,软水中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多分析;
B、根据氮气和空气中都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分析;
C、根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使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水则不能反应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分析。
9.(2024九上·会东期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B.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点燃红磷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分解,氧气质量需加热一段时间后开始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点燃红磷,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且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会因温度升高先增大,然后温度恢复再减小,且因氧气的消耗,最终小于原始值,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质量随过氧化氢溶液的增加不断增加,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则氧气质量从0点起增加,至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每空1分,方程式2分,计算题5分)
10.(2024九上·会东期中)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硝酸根离子   ;
(2)保持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   ;
(4)标出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1)
(2)P2O5
(3)Al2O3
(4)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解答】(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2)保持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五氧化二磷分子,其化学式为:P2O5;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形成的氧化物是三氧化二铝,其化学式为:Al2O3;
(4)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分析】(1)根据离子符号书写方法分析;
(2)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分析;
(3)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及氧化铝化学式书写分析;
(4)根据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分析。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2)保持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五氧化二磷分子,其化学式为:P2O5;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形成的氧化物是三氧化二铝,其化学式为:Al2O3;
(4)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11.(2024九上·会东期中)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有   种元素,与A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化学符号)。
【答案】3;Cl;Cl﹣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A是氟元素,B是钠元素,C是氯元素,D是氯离子,故共有3种元素;A和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与A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Cl;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即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即Cl-。
【分析】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的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分析。
12.(2024九上·会东期中)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中,我们用到了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Na2CO3+2HCl=2NaCl+H2O+CO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分析】根据题中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由方程式书写步骤写出反应方程式分析。
13.(2024九上·会东期中)已知A、B、C、D四种物质中,B是空气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一种气体,C是一种无色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其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C→B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A→B的转化有多种方法。若A是暗紫色固体,则实验中,试管里加入少量A,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
(3)黄色固体D在B中燃烧,反应时发出   色火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2H2O2H2↑+O2↑
(2)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蓝紫;S+O2SO2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A、B、C、D四种物质中,B是空气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一种气体,则B是氧气;C是一种无色液体,能和氧气相互转化,则C是水,C→B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2)若A是暗紫色固体,则A是高锰酸钾,实验中,试管里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黄色固体D能和氧气反应,则D是硫,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分析】根据氧气是空气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水常温为液体,氧气和氢气点燃生成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高锰酸钾为暗紫色固体,硫为黄色固体,推导出各物质,然后结合高锰酸钾制氧气注意事项、硫燃烧现象及方程式书写解答。
(1)由分析可知,C→B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2)A→B的转化有多种方法。若A是暗紫色固体,则A是高锰酸钾,实验中,试管里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黄色固体D能和氧气反应,则D是硫,硫在B(氧气)中燃烧,反应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14.(2024九上·会东期中)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请从上述装置中选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氧气的一组发生和收集装置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利用F装置收集CO2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
【答案】(1)长颈漏斗
(2)BC;
(3)a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B,若想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则收集装置选排水法收集装置,即装置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F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口通入;
(4)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及装置特点,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其中排水法收集得较纯净分析;
(3)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4)根据万用瓶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长导管进气,验满需在短导管口处检验分析。
(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B,若想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则收集装置选排水法收集装置,即装置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F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口通入,故填:a;
(4)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15.(2024九上·会东期中)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C. 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进行相应探究。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2)填写下表: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中有极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 ________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3)步骤①③对比可以说明________。
【任务三】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分别取10mL5%过氧化氢溶液、1g二氧化锰、1g氧化铜,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完全接触,测得相同条件下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
(4)对比分析图2中的 ________(填字母)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5)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 ________。
【答案】(1) B
(2) 0.2g 产生大量气泡
(3) 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4) b、d
(5) 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产量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A、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也能发生,如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也能分解生成氧气,但是分解速率很慢,不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C、用作催化剂的物质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如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也是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结论为:氧化铜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步骤⑥: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0.2g;步骤⑦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步骤①中未加入氧化铜,试管中有极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③中加入了氧化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步骤①③对比可以说明: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对比分析图2中的ac点(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不同)或bd点(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不同),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5)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这两个反应过氧化氢的浓度和体积相同,生成气体的质量相同,故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
【分析】(1)根据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反应的发生或生成物的质量,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分析;
(2)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分析;
(3)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确定实验目的分析;
(4)根据图像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
(5)根据催化剂不影响生成物质量分析。
16.(2024九上·会东期中)兴趣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1)4.8
(2)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10.2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0.2g。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8g。
【分析】根据图像确定生成氧气质量,再由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生成水、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图像,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8g。
(2)根据(1)的分析,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8g,据此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详见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