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2024九上·大埔期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石穿 B.破釜沉舟 C.斩钉截铁 D.死灰复燃
2.(2024九上·大埔期中)保存珍贵文物可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2024九上·大埔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
C.氧气的验满 D.过滤泥沙水
4.(2024九上·大埔期中)下列有关空气或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5.(2024九上·大埔期中)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化学的突出贡献在于(  )
A.发现元素周期律 B.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C.发现空气的组成 D.提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
6.(2024九上·大埔期中)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自行车轮胎充气后鼓起,是由于分子数目增多,压强增大
C.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
D.氧气和液氧能支持燃烧,是由于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7.(2024九上·大埔期中)下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8.(2024九上·大埔期中)下列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A.O2 B.2O C.O2- D.2O2
9.(2024九上·大埔期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铁Fe B.氦气He C.氧化铝AlO D.氯化钙CaCl2
10.(2024九上·大埔期中)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米饭酒曲酿制娘酒 米饭发生了缓慢氧化
B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C 雨后用明矾净化自来水 明矾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较快沉淀
D 活性炭包放入运动鞋中除臭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A.A B.B C.C D.D
11.(2024九上·大埔期中)航天食品“高钙牛奶”中钙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12.(2024九上·大埔期中)核心舱使用了第三代半导体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翼,其中砷元素(As)的化合价为-3,则镓元素(Ga)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13.(2024九上·大埔期中)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避火衣”是由钛合金等材料制成。下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的质子数为22 B.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C.钛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D.钛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
14.(2024九上·大埔期中)中国空间站“天宫”实现了资源的再生利用。下图是某资源再利用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甲和丁都是氧化物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15.(2024九上·大埔期中)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蜡烛燃烧产物有水 B.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A.A B.B C.C D.D
16.(2024九上·大埔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1)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常用的方法是   。
(2)兴趣小组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并用其净化浑浊的河水。
i.活性炭的作用是   。
ii.得到的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i.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ii.该装置得到的淡水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4)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
i.a端是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
ii.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17.(2024九上·大埔期中)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它极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空气首要污染物之一。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是   ,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2)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3)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催化转化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为   。
(4)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是   。
(5)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有利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使用清洁能源 B.焚烧处理垃圾
C.植树造林 D.提倡绿色出行
18.(2024九上·大埔期中)根据下列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
(3)下图是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流程。
i.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ii.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4)如图是学习小组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利用塑料瓶、吸管等生活用品设计简易的供氧器。反应仓可用的药品是   ,加湿仓主要利用了氧气   的物理性质。
19.(2024九上·大埔期中)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催化剂的知识后,想探究氧化铁能否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中起到催化作用。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的催化剂呢?
【猜想假设】
(1)   。
【实验验证】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一 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慢
实验二 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氧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三 将实验二完成后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固体物质为a g    
【实验结论】猜想成立。
【思考交流】
(3)设计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目的是   。
(4)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能完成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补充了以下实验: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实验三得到的固体物质,伸入带火星木条,现象是木条复燃。补充该实验的目的是   。
(5)若猜想成立,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拓展】
(6)把2g的氧化铁与1g二氧化锰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质量分别为a g和b g,两者大小关系是:a   (填“>”、“<”或“=”)b,理由是   。
20.(2024九上·大埔期中)利用氢气(H2)和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N2)可以合成氨气(NH3),下列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
步骤Ⅰ:分离空气获得氮气
方法Ⅰ.将空气液化后再气化。
(1)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化为液态,此过程发生变化属于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将液态空气升温时,氮气首先分离出来,可推断沸点大小是N2________O2(选填“>”、“=”、“<”)。
方法Ⅱ.用分子筛分离。
(2)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是N2________O2(选填“>”、“=”、“<”)。
步骤Ⅱ:合成氨气
(3)合成塔中,氮气(N2)和氢气(H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NH3)。若用“、、”分别表示N2、H2、NH3,用“”表示催化剂,观察下列微观示意图,反应合成氨的微观顺序为________(abc的排列顺序)。
(4)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当容器中氨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氨的含量较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200大气压和300℃ B. 400大气压和300℃
C. 200大气压和500℃ D. 400大气压和500℃
(5)生产中N2、H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NH3。将降温分离出的N2和H2送回合成塔的目的是______。
A. 防止氮气污染空气 B. 充分利用原料
(6)根据上述流程,写出氮气(N2)与氢气(H2)反应生成氨气(NH3)的表达式是________;其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反应。
21.(2024九上·大埔期中)液态甲醇是重要燃料。其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步骤Ⅰ中电解水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
(2)步骤Ⅰ中若电解水产生了400L的氧气,同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   L。
(3)液态甲醇(化学式为CH3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H、O元素的质量比为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滴水石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破釜沉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斩钉截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约为: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其他杂质气体0.03%,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含量进行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 、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先把导管放与水中后,再双手掌紧贴试管外壁观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来判别气密性来解答;
B、根据用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以免污染滴管,从而污染药品来解答;
C、根据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瓶口,观看是否复燃来解答;
D、根据过滤操作中的一帖(滤纸紧贴漏斗)、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体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漏斗、漏斗紧靠滤纸),玻璃棒是引流来解答。
4.【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助燃剂,不能作燃料,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是氧化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氧气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和蓝色固体;氧气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物质反应,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物质和氧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来解答。
5.【答案】C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不符合题意;
B.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故不符合题意;
C.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发现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故符合题意;
D. 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毒品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被缉毒犬嗅到,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轮胎充气后鼓起是由于分子数目增多,压强增大,导致轮胎体积膨胀,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而不是分子体积增大,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D 、氧气和液氧能支持燃烧是由于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成特性是分子在运动且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有质量且很小,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来解答。
7.【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只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不符合。
B: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属于化合物,符合。
C:只有一种分子且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
D:有两种不同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所以选B。
【分析】根据化合物的定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微观上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分析各选项微观粒子构成。
8.【答案】D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O表示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C、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则O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不符合题意;
D、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2O2中前面的2表示2个氧分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上方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方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来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单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
A、铁的化学式为Fe,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氦气的化学式为He,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铝的化学式为,书写错误,符合题意;
D、氯化钙的化学式为,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单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由元素符号表示来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水的净化;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酿酒过程中是米饭和氧气发生了比较缓慢、且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易溶于水,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反生的速度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明矾能沉淀水中的不溶物,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11.【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解答】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则航天食品“高钙牛奶”中钙指的是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
12.【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而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As,As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Ga元素的化合价为0-(-3)=+3。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13.【答案】A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钛的质子数为22,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结构图中,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故钛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国际单位是“一”;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得失电子数来解答。
14.【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根据不同的原子结合成不同的物质,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氢气,丙是甲烷,丁是水,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A、由反应模型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甲为CO2、丁为H2O,均含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属于氧化物,则都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氧化物是由两种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化学变化中分子变成其它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解答。
15.【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干而冷的烧杯内壁会出现小水滴,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在相同条件下,对比加入二氧化锰和不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速率,可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的气压几乎不降低,打开止水夹后,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氧气含量,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烧杯放入倒扣的大烧杯中时,会看到酚酞试液变红的现象,从而能够说明氨气的分子从氨水的烧杯进入到盛有酚酞试液的烧杯,能够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B、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来解答;
C、根据实验室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利用压强差,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没有形成压强差来解答;
D、根据分子在运动,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来解答。
16.【答案】(1)过滤
(2)吸附;混合物
(3)AB;软水
(4)负极;氢、氧两种元素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
(2)i.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ii.该装置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则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
(3)i.水变为水蒸气过程中,分子种类、质量都不变,但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答案为:AB.
ii.该装置是将水蒸发变为水蒸气,再将水蒸气液化,得到的水为纯水,其中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软水。
(4)i.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由图可知,左边试管中收集的气体较多,则为氢气,则a为电源负极。
ii.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分析】(1)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来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来解答;
(3)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变化;生活中常用煮沸降低水的硬度来解答;
(4)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二者的体积比是2:1来解答。
(1)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
(2)i.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ii.该装置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则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
(3)i.水变为水蒸气过程中,分子种类、质量都不变,但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AB。
ii.该装置是将水蒸发变为水蒸气,再将水蒸气液化,得到的水为纯水,其中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软水。
(4)i.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由图可知,左边试管中收集的气体较多,则为氢气,则a为电源负极。
ii.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17.【答案】(1)极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一氧化氮分子
(2)C
(3)
(4)调节心、脑血管等(或心脑血管保护神)
(5)A;C;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物质的微粒性;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化学性质是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由短文可知,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有极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是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则保持一氧化氮化学性质的微粒为一氧化氮分子。
(2)目前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有: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二氧化碳为空气中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答案为:C.
(3)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催化转化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由短文可知,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5)A、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大气,符合题意;
B、焚烧垃圾,会产生污染物,污染大气,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能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绿色出行,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大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软、溶解性、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挥发性等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分子来解答;
(2)根据空气污染物有粉尘、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来解答;
(3)根据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催化转化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4)根据图文可知,一氧化氮可以调节心脑血管的重要生物学作用来解答;
(5)根据爱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来解答。
(1)化学性质是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由短文可知,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有:极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是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则保持一氧化氮化学性质的微粒为一氧化氮分子。
(2)目前挤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二氧化碳为空气中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C。
(3)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催化转化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由短文可知,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5)A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大气,该选项符合题意;
B、焚烧垃圾,会产生污染物,污染大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能保护环境,该选项符合题意;
D、绿色出行,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大气,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CD。
18.【答案】(1)试管
(2)A;;D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不易溶于水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A;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或E;
(3)i.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ii.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是;
(4)反应仓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可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加湿仓主要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选择收集装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解答;
(4)根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加湿仓主要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观察产生氧气的速度来解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或E;
(3)i.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ii.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新增小题
(4)反应仓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可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加湿仓主要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19.【答案】氧化铁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制氧的催化剂;有大量气泡冒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反应前后氧化铁质量不变;对比实验,验证氧化铁是否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证明反应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只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首先猜想氧化铁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制氧的催化剂,然后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氧化铁确实能加快反应速率,但还不能说明它就是催化剂,要想进一步证明,就要设计实验测定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猜想假设:氧化铁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制氧的催化剂;
(2)实验二中的结论是氧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出现的现象应该是大量的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三中将实验二完成后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实验现象是固体物质为a g,实验结论是反应前后氧化铁质量不变;
(3)实验一和实验二不同之处是一个试管内没有加入氧化铁,一个试管内加入氧化铁,设计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目的是对比实验,验证氧化铁是否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4)补充取5mL 5% 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实验三得到的固体物质,伸入带火星木条,现象是木条复燃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反应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5)过氧化氢在氧化铁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6)把2g的氧化铁与1g二氧化锰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质量分别为a g和b g,两者大小关系是:a=b,理由是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只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
【分析】根据不同的催化剂均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速度,但是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氧化铁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来解答。
20.【答案】(1) 物理 <
(2) >
(3) cab
(4) B
(5) B
(6) 化合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说明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2)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能被吸入,而氮气分子不能被吸入,说明氮气分子大于氧气分子;
(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合成氨的过程就是氮气和氢气先分解成氮原子和氢原子,然后重新组合成氨气分子,微观顺序为cab;
(4)当容器中氨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即温度越低、压强越大,氨气含量越高,氨的含量较高的是400大气压和300℃。
故答案为:B.
(5)实际生产中氮气、氢气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氨气。将降温分离出的N2、H2送回合成塔目的是充分利用原料,不是为了防止氮气污染空气,这是因为氮气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故答案为:B.
(6)氮气(N2)与氢气(H2)反应生成氨气(NH3)的表达式是;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制取氧气,氮气分子比氧气分子大;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合反应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反之为化学变化来解答。
21.【答案】(1)
(2)800
(3)32;1:4;37.5%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与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若电解水产生了400L的氧气,同时产生氢气的体积为800L;
(3)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分析】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二者的体积比是2:1;物质的式量是化合物中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质量总和;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与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若电解水产生了400L的氧气,同时产生氢气的体积为800L;
(3)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 / 1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2024九上·大埔期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石穿 B.破釜沉舟 C.斩钉截铁 D.死灰复燃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滴水石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破釜沉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斩钉截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2.(2024九上·大埔期中)保存珍贵文物可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约为: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其他杂质气体0.03%,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含量进行分析。
3.(2024九上·大埔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
C.氧气的验满 D.过滤泥沙水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 、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先把导管放与水中后,再双手掌紧贴试管外壁观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来判别气密性来解答;
B、根据用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以免污染滴管,从而污染药品来解答;
C、根据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瓶口,观看是否复燃来解答;
D、根据过滤操作中的一帖(滤纸紧贴漏斗)、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体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漏斗、漏斗紧靠滤纸),玻璃棒是引流来解答。
4.(2024九上·大埔期中)下列有关空气或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助燃剂,不能作燃料,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是氧化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氧气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和蓝色固体;氧气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物质反应,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物质和氧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来解答。
5.(2024九上·大埔期中)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化学的突出贡献在于(  )
A.发现元素周期律 B.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C.发现空气的组成 D.提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不符合题意;
B.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故不符合题意;
C.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发现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故符合题意;
D. 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6.(2024九上·大埔期中)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自行车轮胎充气后鼓起,是由于分子数目增多,压强增大
C.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
D.氧气和液氧能支持燃烧,是由于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毒品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被缉毒犬嗅到,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轮胎充气后鼓起是由于分子数目增多,压强增大,导致轮胎体积膨胀,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而不是分子体积增大,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D 、氧气和液氧能支持燃烧是由于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成特性是分子在运动且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有质量且很小,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来解答。
7.(2024九上·大埔期中)下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只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不符合。
B: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属于化合物,符合。
C:只有一种分子且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
D:有两种不同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所以选B。
【分析】根据化合物的定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微观上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分析各选项微观粒子构成。
8.(2024九上·大埔期中)下列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A.O2 B.2O C.O2- D.2O2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O表示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C、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则O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不符合题意;
D、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2O2中前面的2表示2个氧分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上方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方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来解答。
9.(2024九上·大埔期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铁Fe B.氦气He C.氧化铝AlO D.氯化钙CaCl2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单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
A、铁的化学式为Fe,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氦气的化学式为He,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铝的化学式为,书写错误,符合题意;
D、氯化钙的化学式为,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单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由元素符号表示来解答。
10.(2024九上·大埔期中)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米饭酒曲酿制娘酒 米饭发生了缓慢氧化
B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C 雨后用明矾净化自来水 明矾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较快沉淀
D 活性炭包放入运动鞋中除臭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水的净化;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酿酒过程中是米饭和氧气发生了比较缓慢、且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易溶于水,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反生的速度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明矾能沉淀水中的不溶物,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11.(2024九上·大埔期中)航天食品“高钙牛奶”中钙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解答】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则航天食品“高钙牛奶”中钙指的是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
12.(2024九上·大埔期中)核心舱使用了第三代半导体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翼,其中砷元素(As)的化合价为-3,则镓元素(Ga)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而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As,As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Ga元素的化合价为0-(-3)=+3。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13.(2024九上·大埔期中)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避火衣”是由钛合金等材料制成。下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的质子数为22 B.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C.钛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D.钛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钛的质子数为22,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结构图中,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故钛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国际单位是“一”;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得失电子数来解答。
14.(2024九上·大埔期中)中国空间站“天宫”实现了资源的再生利用。下图是某资源再利用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甲和丁都是氧化物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根据不同的原子结合成不同的物质,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氢气,丙是甲烷,丁是水,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A、由反应模型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甲为CO2、丁为H2O,均含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属于氧化物,则都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氧化物是由两种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化学变化中分子变成其它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解答。
15.(2024九上·大埔期中)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蜡烛燃烧产物有水 B.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干而冷的烧杯内壁会出现小水滴,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在相同条件下,对比加入二氧化锰和不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速率,可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的气压几乎不降低,打开止水夹后,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氧气含量,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烧杯放入倒扣的大烧杯中时,会看到酚酞试液变红的现象,从而能够说明氨气的分子从氨水的烧杯进入到盛有酚酞试液的烧杯,能够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B、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来解答;
C、根据实验室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利用压强差,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没有形成压强差来解答;
D、根据分子在运动,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来解答。
16.(2024九上·大埔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1)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常用的方法是   。
(2)兴趣小组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并用其净化浑浊的河水。
i.活性炭的作用是   。
ii.得到的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i.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ii.该装置得到的淡水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4)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
i.a端是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
ii.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答案】(1)过滤
(2)吸附;混合物
(3)AB;软水
(4)负极;氢、氧两种元素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
(2)i.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ii.该装置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则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
(3)i.水变为水蒸气过程中,分子种类、质量都不变,但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答案为:AB.
ii.该装置是将水蒸发变为水蒸气,再将水蒸气液化,得到的水为纯水,其中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软水。
(4)i.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由图可知,左边试管中收集的气体较多,则为氢气,则a为电源负极。
ii.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分析】(1)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来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来解答;
(3)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变化;生活中常用煮沸降低水的硬度来解答;
(4)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二者的体积比是2:1来解答。
(1)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
(2)i.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ii.该装置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则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
(3)i.水变为水蒸气过程中,分子种类、质量都不变,但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AB。
ii.该装置是将水蒸发变为水蒸气,再将水蒸气液化,得到的水为纯水,其中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软水。
(4)i.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由图可知,左边试管中收集的气体较多,则为氢气,则a为电源负极。
ii.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17.(2024九上·大埔期中)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它极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空气首要污染物之一。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是   ,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2)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3)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催化转化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为   。
(4)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是   。
(5)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有利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使用清洁能源 B.焚烧处理垃圾
C.植树造林 D.提倡绿色出行
【答案】(1)极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一氧化氮分子
(2)C
(3)
(4)调节心、脑血管等(或心脑血管保护神)
(5)A;C;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物质的微粒性;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化学性质是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由短文可知,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有极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是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则保持一氧化氮化学性质的微粒为一氧化氮分子。
(2)目前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有: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二氧化碳为空气中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答案为:C.
(3)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催化转化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由短文可知,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5)A、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大气,符合题意;
B、焚烧垃圾,会产生污染物,污染大气,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能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绿色出行,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大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软、溶解性、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挥发性等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分子来解答;
(2)根据空气污染物有粉尘、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来解答;
(3)根据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催化转化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4)根据图文可知,一氧化氮可以调节心脑血管的重要生物学作用来解答;
(5)根据爱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来解答。
(1)化学性质是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由短文可知,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有:极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是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则保持一氧化氮化学性质的微粒为一氧化氮分子。
(2)目前挤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二氧化碳为空气中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C。
(3)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催化转化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由短文可知,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5)A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大气,该选项符合题意;
B、焚烧垃圾,会产生污染物,污染大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能保护环境,该选项符合题意;
D、绿色出行,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大气,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CD。
18.(2024九上·大埔期中)根据下列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
(3)下图是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流程。
i.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ii.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4)如图是学习小组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利用塑料瓶、吸管等生活用品设计简易的供氧器。反应仓可用的药品是   ,加湿仓主要利用了氧气   的物理性质。
【答案】(1)试管
(2)A;;D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不易溶于水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A;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或E;
(3)i.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ii.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是;
(4)反应仓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可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加湿仓主要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选择收集装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解答;
(4)根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加湿仓主要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观察产生氧气的速度来解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或E;
(3)i.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ii.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新增小题
(4)反应仓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可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加湿仓主要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19.(2024九上·大埔期中)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催化剂的知识后,想探究氧化铁能否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中起到催化作用。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的催化剂呢?
【猜想假设】
(1)   。
【实验验证】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一 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慢
实验二 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氧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三 将实验二完成后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固体物质为a g    
【实验结论】猜想成立。
【思考交流】
(3)设计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目的是   。
(4)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能完成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补充了以下实验: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实验三得到的固体物质,伸入带火星木条,现象是木条复燃。补充该实验的目的是   。
(5)若猜想成立,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拓展】
(6)把2g的氧化铁与1g二氧化锰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质量分别为a g和b g,两者大小关系是:a   (填“>”、“<”或“=”)b,理由是   。
【答案】氧化铁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制氧的催化剂;有大量气泡冒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反应前后氧化铁质量不变;对比实验,验证氧化铁是否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证明反应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只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首先猜想氧化铁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制氧的催化剂,然后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氧化铁确实能加快反应速率,但还不能说明它就是催化剂,要想进一步证明,就要设计实验测定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猜想假设:氧化铁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制氧的催化剂;
(2)实验二中的结论是氧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出现的现象应该是大量的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三中将实验二完成后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实验现象是固体物质为a g,实验结论是反应前后氧化铁质量不变;
(3)实验一和实验二不同之处是一个试管内没有加入氧化铁,一个试管内加入氧化铁,设计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目的是对比实验,验证氧化铁是否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4)补充取5mL 5% 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实验三得到的固体物质,伸入带火星木条,现象是木条复燃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反应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5)过氧化氢在氧化铁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6)把2g的氧化铁与1g二氧化锰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质量分别为a g和b g,两者大小关系是:a=b,理由是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只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
【分析】根据不同的催化剂均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速度,但是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氧化铁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来解答。
20.(2024九上·大埔期中)利用氢气(H2)和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N2)可以合成氨气(NH3),下列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
步骤Ⅰ:分离空气获得氮气
方法Ⅰ.将空气液化后再气化。
(1)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化为液态,此过程发生变化属于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将液态空气升温时,氮气首先分离出来,可推断沸点大小是N2________O2(选填“>”、“=”、“<”)。
方法Ⅱ.用分子筛分离。
(2)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是N2________O2(选填“>”、“=”、“<”)。
步骤Ⅱ:合成氨气
(3)合成塔中,氮气(N2)和氢气(H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NH3)。若用“、、”分别表示N2、H2、NH3,用“”表示催化剂,观察下列微观示意图,反应合成氨的微观顺序为________(abc的排列顺序)。
(4)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当容器中氨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氨的含量较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200大气压和300℃ B. 400大气压和300℃
C. 200大气压和500℃ D. 400大气压和500℃
(5)生产中N2、H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NH3。将降温分离出的N2和H2送回合成塔的目的是______。
A. 防止氮气污染空气 B. 充分利用原料
(6)根据上述流程,写出氮气(N2)与氢气(H2)反应生成氨气(NH3)的表达式是________;其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反应。
【答案】(1) 物理 <
(2) >
(3) cab
(4) B
(5) B
(6) 化合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说明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2)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能被吸入,而氮气分子不能被吸入,说明氮气分子大于氧气分子;
(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合成氨的过程就是氮气和氢气先分解成氮原子和氢原子,然后重新组合成氨气分子,微观顺序为cab;
(4)当容器中氨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即温度越低、压强越大,氨气含量越高,氨的含量较高的是400大气压和300℃。
故答案为:B.
(5)实际生产中氮气、氢气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氨气。将降温分离出的N2、H2送回合成塔目的是充分利用原料,不是为了防止氮气污染空气,这是因为氮气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故答案为:B.
(6)氮气(N2)与氢气(H2)反应生成氨气(NH3)的表达式是;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制取氧气,氮气分子比氧气分子大;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合反应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反之为化学变化来解答。
21.(2024九上·大埔期中)液态甲醇是重要燃料。其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步骤Ⅰ中电解水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
(2)步骤Ⅰ中若电解水产生了400L的氧气,同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   L。
(3)液态甲醇(化学式为CH3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H、O元素的质量比为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
(2)800
(3)32;1:4;37.5%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与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若电解水产生了400L的氧气,同时产生氢气的体积为800L;
(3)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分析】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二者的体积比是2:1;物质的式量是化合物中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质量总和;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与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若电解水产生了400L的氧气,同时产生氢气的体积为800L;
(3)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