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全册复习 素能测评满分:60分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 宿迁是美酒之都,下列酿酒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粮食浸泡 B. 酒曲发酵 C. 蒸馏提纯 D. 装瓶密封2.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氢气有可燃性,可作高能燃料B.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D.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生产烟花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 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 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5.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 净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C. 天然淡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矿物质和细菌 D. 水电解时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6.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2个氢原子:H2 B. 铵根离子:NH3C. 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P2O5 D. 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7. 布洛芬(化学式为C13H18O2)为解热镇痛类药,有镇痛、抗炎作用,可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布洛芬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B. 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33个原子C. 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6g D. 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8. 化学课程培养核心素养,体现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观念: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B. 科学思维: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C. 科学探究与实践:可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D. 科学态度与责任: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9. 图像能直观地体现出化学变化中的各种变化关系。下列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 )10.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 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A 除去氯化钾中的氯酸钾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加热B 鉴别CO2和N2 用燃着的木条,观察火焰是否熄灭C 鉴别CuSO4固体和NaCl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观察颜色D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 通过足量灼热的木炭二、 填空、简答题(共13分)11. (5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指导着农耕生产和生活。(1) 立春——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乙酸苯甲酯(C9H10O2)是一种具有茉莉花香味的物质,乙酸苯甲酯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物。 (2) 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属于混合物,可在净化后作饮用水。ClO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X2ClO2+2NaCl,则X的化学式为 。 (3) 夏至——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杨梅的营养价值比较丰富,含有一定的维生素C,钙离子、铁离子等矿物质,请写出钙离子的符号: 。 (4) 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为促进小麦生长,需追加肥料KNO3,请标出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5) 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试计算17.6g维生素C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 12. (8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图乙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① 图乙中n的值为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② 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 。 (2) 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丙所示为碳元素的价类图。① A的物质类别是 。 ② D物质在常温下易分解生成B,D的化学式为 。 (3) 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丁。① 以上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② 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三、 实验、探究题(共15分)13. (8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 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不考虑棉花)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束后应 (填字母)。 a. 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b. 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3) 实验室若选用C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G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 乙炔(C2H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非常剧烈,且会放出大量的热。为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 (填装置字母)装置作为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装置字母)装置收集乙炔气体。 14. (7分)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为此某小组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吸收、转化以及低碳措施产生兴趣,开启“低碳行动”项目化学习探究之旅。任务一:探究家庭中二氧化碳的来源。【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走进厨房,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分别收集了燃气灶炒菜前后灶台旁的气体。设计如图甲实验,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水柱的移动情况。【实验现象】 (1) 红墨水水柱向 (填“左”或“右”)边移动。 【实验结论】 炒菜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说明燃气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任务二:实验室模拟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装置测量了反应前后圆底烧瓶内压强的变化。步骤1:某同学检验了图乙中装置的气密性,得到如右侧图像,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步骤2:两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水和澄清石灰水,连接好装置和压力传感器。打开活塞1和活塞2,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1,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像情况如图丙所示。(2) 步骤1中该同学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是打开活塞1和活塞2, (填“推”或“拉”)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后停止。 (3) 图丙中,表示注入的是澄清石灰水的是曲线 (填“Ⅰ”或“Ⅱ”)。 (4) 图丙中,AB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 。 任务三:制定低碳行动方案。(5) 通过该项目的探究,小组同学对低碳行动有了新的认识,请将下表补充完整。低碳途径 低碳行动具体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举出一种具体做法: 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 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 二氧化碳的转化和封存 二氧化碳与氨气(NH3)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 推理、计算题(共12分)15. (6分)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可用于制备碳材料和高纯H2,其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 “反应器”中,高温催化分解天然气可生成C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流程中,可回收利用的气体是 。 (3) “积碳”:制备过程中,催化剂表面堆积较多的含碳物质。“积碳”会降低反应速率,其本质原因是 。 (4) “消碳”:除去催化剂表面堆积的含碳物质。高温时,将“积碳”的催化剂置于CO2气流中可除去C,生成CO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5) 不同催化剂的相关参数如下表,分析可知,最合适的催化剂为 (填序号)。 催化剂序号 最佳反应温度/℃ 最佳反应温度下的使用寿命/h 积碳量/mga 500 90 250b 600 80 585c 760 2 1916. (6分)实验室有一包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现取该混合物10g于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图中的实验过程及数据进行计算。(提示: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1) 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 。 (2) 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3)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第16题一、 1. B 2. B 3. C 4. C 5. A 6. C 7. B 8. B9. B 解析: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反应结束,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A错误。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氧化汞,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B正确。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固体,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钾,故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待氯化钾溶液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变化,C错误。一定质量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从0开始增加,至完全反应后不再发生改变,D错误。故本题选B。10. C二、 11. (1) 不属于 (2) Cl2 (3) Ca2+ (4) KO3 (5) 0.8 解析:(5) 17.6g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17.6g×=0.8g。12. (1) ① 6 78.96 ② 四 Na2Se (2) ① 单质 ② H2CO3 (3) ① bc ② 14∶3三、 13. (1) 试管 (2) 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a (3)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aCO3+2HClCaCl2+H2O+CO2↑ a (4) B F(或E;或G)14. (1) 左 (2) 拉 (3) Ⅱ (4) 将注射器里的液体全部注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气体被压缩,压强迅速增大 (5) 使用新能源(合理答案均可) 光合 CO2+2NH3CO(NH2)2+H2O 解析:(1) 燃气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故右侧瓶内二氧化碳含量高,放在阳光下照射,右侧瓶内温度高于左侧瓶内,右侧瓶内压强高于左侧瓶内,故红墨水水柱向左边移动。(2) 由图乙中图像可知,压强先变小,说明该同学进行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是打开活塞1和活塞2,拉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后停止。(3) 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气体体积比在澄清石灰水中少,故注入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气体减少多,压强减小幅度大,因此曲线Ⅱ是表示注入澄清石灰水的瓶内压强变化曲线。(4) 实验中迅速将注射器里的液体全部注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气体被压缩,压强迅速增大,即AB段压强上升。四、 15. (1) CH4C+2H2 (2) CH4 (3) 含碳物质隔开了甲烷和催化剂 (4) CO2+C2CO 化合反应 (5) a 解析:(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2H2。(2) 分析该流程图可知,该流程中,可回收利用的气体是CH4。(3) “积碳”会降低反应速率,是因为含碳物质隔开了甲烷和催化剂。(4) 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5)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催化剂a的最佳反应温度最低,最佳反应温度下的使用寿命最长,积碳量适中,是最合适的催化剂。16. (1) 5.6g (2) 0.2g (3) 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H2SO4的质量为x。+FeSO4+H2↑= x=9.8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