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2024】科学 八上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5·金华模拟)盛夏时节,常听见声声蝉鸣。当我们在房间内休息时,为减轻窗外蝉鸣的影响,下列方法一定没有效果的是()A.带上隔音耳罩,在人耳处减小噪声B.在窗户缝隙加装隔音棉并关上窗C.安装双层真空玻璃阻隔窗外声音传入D.打开门窗,让噪声直接穿过房间【答案】D【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方式:在声源处减弱、正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A、带上耳机,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可知是有效的方式,故A不符合题意;B、在窗户缝隙加装隔音棉并关上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知是有效的方式,故B不符合题意;C、安装双层真空玻璃阻隔窗外声音传入,原理是真空不能传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知是有效的方式,故C不符合题意;D、打开窗户,声音由空气传播进房间,不能减轻窗外蝉鸣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如图所示,在“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特定排列的横向凹槽,当汽车以指定速度行驶时,会发出动听的音乐,既能够引导驾驶员减速,又能增加旅途的乐趣。下列关于汽车在“音乐公路”上行驶时发出音乐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声主要是由路面振动产生的B.凹槽越深,音乐声的音调越高C.凹槽的间距越小,音乐声的音调越高D.汽车行驶得越快,音乐声传播的速度越快【答案】C【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解答】A、音乐声主要是由轮胎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凹槽越深,振动幅度越大,音乐声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凹槽的间距越小,振动频率越快,音乐声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D、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可知改变行驶的速度,音乐声传播的速度不会改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C。3.(2025八下·慈溪期中)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 错误的是(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的传播存在回声现象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具有的能量【答案】B【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具体描述如下:音调:取决于发声体的频率,频率高则音调高。响度: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也与人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自身因素有关,波形的细节不同。【解答】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的传播存在回声现象,A 正确;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色,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B错误;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正确;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具有的能量,D正确;故答案为:B4.如图所示为一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该驱蚊器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来干扰蚊蝇的感觉和行为,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下列对于该驱蚊器使用分析,正确的是( )A.该驱蚊器可以在真空环境中使用B.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C.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声音响度一定增大D.该驱蚊器发声时,离开驱蚊器的距离越远,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答案】B【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物体振动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振动幅度越大、与声源间的距离越近,声音的响度越大。【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可知该驱蚊器不能在真空环境下使用,故A错误;B、人挺不到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说明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故B正确;C、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声音的音调一定增大,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故C错误;D、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与距离声源远近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B。5.(2025八下·余姚期末) 近年来,由于国产动画的崛起,配音演员这个职业也因此备受关注。优秀的配音演员可以通过声音塑造不同角色,这体现了声音的多种特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动画片中角色声音的音调越高,表示声带振动频率越快B.用不同方言配音同一角色时,改变的是声音的传播速度C.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这是由发声体振动幅度决定的D.配音演员模仿老人低沉的声音时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答案】A【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大小与声音振动幅度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形状等有关。【解答】A、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故A正确;B、用不同方言配音同一角色时,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色,故B错误;C、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这是由发声体的形状决定的,振动幅度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配音演员模仿老人低沉的声音时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低,故D错误。故答案为:A。6.在某次音乐会上,一男低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时,有一女高音歌唱家在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A.B.C.D.【答案】C【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解答】男低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低音指音调低,即频率低;放声歌唱,指响度大,则振幅大;女高音歌唱家在轻声伴唱,高音指音调高,即频率高;轻声伴唱,指响度小,则振幅小,据此可知,B图能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声音特征。故答案为:B。7.(2025八下·慈溪月考)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答案】D【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判断。【解答】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A错误;B.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吸音材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8.(2025八下·慈溪期末)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达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A.把罩内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 D.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比较声音的变化和鼓面上纸屑的跳动情况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解答】A、探究的是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A错误;B、细管不断被减短,空气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动频率的有关,故B错误;C、探究的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鼓面振动幅度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可用于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正确。故答案为:D。9.(2025八下·镇海区期末)宋代诗人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噌吆如钟鼓不绝”,下列对“钟鼓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游人根据音色区分钟声和鼓声B.钟声是由钟内部空气振动产生的C.“钟鼓不绝”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钟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答案】A【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解答】A、不同物体由于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等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钟声和鼓声是由不同物体发出的,游人可根据音色区分钟声和鼓声,故A正确。B、钟声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而不是钟内部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钟鼓不绝”是因为钟鼓持续振动发声,且声音能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到人耳,故C错误。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而3×108m/s 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2025八下·鄞州期末)如图是某地颇具特色的“音乐公路”。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每个凹槽的间距不同,汽车驶过时会改变槽内空气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答案】B【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形状、材质等因素有关。【解答】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可知空气振动频率不同,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B。11.(2025八下·浙江期中)未来我国有望实现宇航员登月。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不能直接面对面交谈,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原因是( )A.只能传递次声波 B.真空不能传声C.只能传递超声波 D.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答案】B【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超出人耳可听范围。常用于医学影像、清洗、焊接等领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同样超出人耳可听范围。常见于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爆发等。人耳的频率范围在20赫兹-20000赫兹之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或者液体或者气体;【解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传声;故答案为:B12.(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是小科探究“看”到声音的小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科对着另一纸杯口用笛子吹奏梁祝(笛子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小组同学说小科吹错了一个音,指的是音调不对【答案】D【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主要由声源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指声音的特征,受声源材料和结构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声源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解答】A. 在月球上进行实验,笛子吹奏的声音无法传播,不能引起胶膜振动,也就看不到光电的晃动,A错误;B. 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不是传递信息,B错误;C.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棉线这种固体介质实现的,而不是空气,C错误;D. 小组同学说小科吹错了一个音,指的是音调不对 ,因为通过改变空气柱长度来改变音调,D正确;故答案为:D13.(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制作短视频时,利用AI配音可以大大提高视频的质量和吸引力,让观众沉没其中。只要作者输入文本,AI配音就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某个明星的声音生成音频,这其实是模仿该明星声音的( )A.音调 B.频率 C.音色 D.响度【答案】C【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赫兹),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音色: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调。由于不同对象材料的特点,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音色本身就是抽象的东西,但波形就是把这种抽象和直观的性能。【解答】 只要作者输入文本,AI配音就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某个明星的声音生成音频,这其实是模仿该明星声音的音色,及声音的特色;故答案为:C14.(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甲、乙、丙、丁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B.乙、丙声音音色和音调均相同C.乙、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D.丁声音是一种噪声【答案】B【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 A.由图可知,甲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最小,说明振幅最小,所以甲声音的响度最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乙、丙振动的次数不同,即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不相同;二者的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乙和丙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D.甲、乙、丙的振动有规律,丁的振动无规律,因此甲、乙、丙声音为乐音,丁声音为噪声,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5.(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在医院中医生用B 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以后,再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关于这两次声音的利用例子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两次都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C.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第二次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D.第一次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答案】C【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声音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医生用B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信息;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16.(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为某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火焰琴"的琴声是由塑料管内空气柱 产生的。实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传到隔壁上课班级,这些声音对于隔壁班级而言是 (选填"噪声"或"乐音")。【答案】振动;噪声【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或者是液体或者是气体; 噪音的科学定义是噪声,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所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解答】 如图所示为某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火焰琴"的琴声是由塑料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实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传到隔壁上课班级,这些声音对于隔壁班级而言是噪音;故答案为:振动;噪声;17.口琴是用嘴吹气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通过时,灵活的金属簧片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为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铜片较薄、较短,而C 区的铜片较长、较厚。(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口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填“快”或“慢”),图中低音区为 区。【答案】(1)响度(2)慢;C【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2)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解答】(1)用不同力道吹气,金属片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慢,声音的音调低,属于图中的低音区。18.(2025八上·宁波期末)如图1所示的是手机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可用来呈现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下同)。如图2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甲、乙两种声音的 不同,甲、丙两种声音的 不同。【答案】响度;音色;音调【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通过观察波形图中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和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可比较它们的音调和响度。通过观察波形的特点可辨别音色【解答】 由图可知,显示的是40dB,dB是响度的单位,所以用来呈现声音的响度大小;由图可知,甲、乙两种声音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甲、丙两种声音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响度相同,同时波形特点相同,音色相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19.(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卢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1s接收到回声,则障碍物距汽车为 m;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音能传递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答案】超声波;1.7;信息【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超声波指频率高于20000Hz;根据s=vt计算路程;声音能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 (1)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如利用回声定位制造的倒车雷达,故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传递信息来工作的;(2)由题知,超声波到达障碍物所用的时间;又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所以障碍物距汽车的距离:s=vt=340m/s×0.005s=1.7m;(3)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0.(2025八下·慈溪期中)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刻有一条条凹槽,每条凹槽就像一个音符,可以把整条路面看成是一张留声机的碟片,而汽车的轮胎就像是唱针,每当汽车驶过这段路面时,一段完整的音乐就奏响了,音乐声是由轮胎的 产生的,音乐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目的是使轮胎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音色”)不同。【答案】振动;空气;音调【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1、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赫兹),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音色: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调。由于不同对象材料的特点,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音色本身就是抽象的东西。【解答】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刻有一条条凹槽,每条凹槽就像一个音符,可以把整条路面看成是一张留声机的碟片,而汽车的轮胎就像是唱针,每当汽车驶过这段路面时,一段完整的音乐就奏响了,音乐声是由轮胎的 振动产生的,音乐声是通过 空气传入人耳的,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可以使其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目的是使轮胎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调21.(2025八下·余姚期中)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从钢琴和长笛等乐器中发出有规律的、悦耳的声音叫做 。如图所示,蝙蝠是靠 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答案】大;乐音;超声波【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2)听起来让人烦躁的声音叫噪音,听起来赏心悦目的声音叫乐音;(3)根据超声波的应用解答。【解答】(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2)从钢琴和长笛等乐器中发出有规律的、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3)如图所示,蝙蝠是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22.小科家最近交付的高层精装修房临近马路,为了测试噪声的响度,进行了实验。小科购买了声音测试仪进行测试。声音响度用声强级单位为分贝表示,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小科研究的问题是 。小科应控制的变量是 (写出其中一个)。【答案】噪声的响度与楼层有什么关系;在同一时间测量【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解答】由图乙可知,横轴是楼层的高度,纵轴是噪声响度,所以它研究的是噪声的响度与楼层有什么关系?小科探究噪声的响度与楼层有什么关系,应控制的变量是同一时间,同一楼层。三、实验与探究题23. 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a)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a=c=d(1)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2)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 进行研究,此选择 (填“可行”或“不可行”)。(3)如图(b)所示是几次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的波形(时间相等),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图 。【答案】(1)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2)不可行(3)甲、乙【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的主观属性,即音量(响度)、音调、音色(也称音品) 之一。表示人的听觉分辨一个声音的调子高低的程度。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同时也与声音强度有关。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声强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强度增加而上升。【解答】(1) 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2)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 进行研究,此选择不可行,因为存在粗细和材料两个变量;(3) 如图(b)所示是几次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的波形(时间相等),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图 甲和乙,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用频率表示,频率是指声音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故答案为:(1) 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2)不可行(3)甲、乙24.小科制作了一个简易竹筒鼓,如图所示,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制作步骤:A.用竹筒作为鼓体,选择其中一端作为鼓面。B.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竹筒的鼓面端口,并用胶带固定。C.将两条橡皮筋分别沿竹筒的长轴方向拉紧,使塑料薄膜保持绷紧状态。D.使用小木棒作为鼓槌,击打鼓面,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与传播原理:项目 原理描述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塑料薄膜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这种介质进行传播(2)小科先后用不同的力度击打竹筒鼓,发现鼓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原因是 。(3)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会马上停止,在防止噪声的措施中,与该操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填字母)。A.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B.城市街道禁止鸣笛C.道路上设置隔声板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答案】(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2)鼓面振动幅度不同,导致响度不同(3)B【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进行分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2)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3)减弱噪声的方式: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即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在振动。(2)小科先后用不同的力度击打竹筒鼓,竹筒鼓振动的幅度不同,发现鼓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3)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会马上停止,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城市街道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CD、道路上设置隔声板和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D错误。故答案为:B。25.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琴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他们选择了四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①、②、③、④,分别在各玻璃杯中装入不等量的水,如图甲所示;他们拿金属棒用相同的力敲击四只玻璃杯的杯口,发现不同的玻璃杯发出的声音的特征不同,于是他们进行了合理的猜想,并做了进一步的探究。小组同学将四只玻璃杯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中,观察到四只玻璃杯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分别如图乙中 A、B、C、D所示。(1)根据实验的过程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四只玻璃杯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实验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玻璃杯是为了控制 因素相同。(2)由该小组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分析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答案】(1)①②③④;响度(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它们各自的影响因素如下:音调定义: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人耳对声音频率的主观感受。影响因素:主要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振动速度: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乐器特性:较小的乐器(如小提琴)产生的振动较快,音调较高;较大的乐器(如大提琴)振动较慢,音调较低。响度定义: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是人耳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受。影响因素:主要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发声体振幅:振幅越大,声音越响。距离声源的远近: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音色定义: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特色,使人们能区分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影响因素:由声源的材料、结构、形状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材料和结构: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声源会产生不同的泛音和谐波,形成独特的音色。振动方式:声源的振动方式(如弦乐器的拨弦与拉弦)也会影响音色。【解答】(1)由图乙可知,相同时间内波形图A振动的次数最多,其对应声音的音调最高,波形图 D振动的次数最少,其对应声音的音调最低,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从高到低的顺序是①②③④;实验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杯子是为了控制声音的响度相同;(2) 由该小组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分析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故答案为:(1)①②③④(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26. 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1)如图甲,用硬纸片拨动钢锯齿,要听 (填“硬纸片”或“钢锯齿”)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大 硬纸片拨动的速度,听到的声音的音调 。(2)如图乙,用钢锯条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锯条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锯条,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 。【答案】(1)硬纸片;变高(2)保持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锯条【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1)当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用硬纸片拨动钢锯齿,要听硬纸片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大 硬纸片拨动的速度,听到的声音的音调 变高。(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时,应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27.(2025八下·慈溪期中)小明喜欢吹笛子,他发现按住不同的孔时,笛子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学习了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后,小明意识到声音与空气柱的振动有关,他和其他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猜想1:空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和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空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和空气柱的长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和同学们找到不同规格的吸管、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大家选择5根吸管,堵住其中的一端对着另一端吹气,用示波器记录声音的频率。将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吸管的长度和横截面就相当于空气柱的长度和横截面)。实验吸管 吸管长度/cm 吸管横截面积 S/mm2 频率 f/ Hz1 10 5 35002 15 5 31463 10 8 33304.. 10 10 31125 20 5 2693【交流分析】(1)分析表格中实验吸管1、3、4的数据,可知空气柱 相同时,空气柱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低。(2)为了验证猜想2,应分析表格中实验吸管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长度(2)1 、 2 、 5;空气柱横截面积相同时,空气柱的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音调的影响因素包括:振动频率: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发声体的材质和结构: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发声体会影响音调的高低。 发声体的长度和张紧程度:例如,琴弦的长度和张紧程度会影响音调。 振幅:虽然振幅主要影响响度,但也会间接影响音调的感知。 声音源的距离:声音源离听者的距离也会对音调产生影响。【解答】(1) 分析表格中实验吸管1、3、4的数据,可知空气柱长度相同时,空气柱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低。(2) 为了验证猜想2,应分析表格中实验吸管为1 、 2 、 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空气柱横截面积相同时,空气柱的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故答案为:(1)长度;(2)1/2/5;空气柱横截面积相同时,空气柱的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28.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如图所示。小明发现汽车驶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那么汽车行驶的噪声是否与路面的材料有关呢?下表是小明在网上查到的同一辆汽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测试数据:实验次序 车速/(千米 时 ) 水泥路面噪声 沥青路面噪声1 72 85.4 78.52 108 92.6 80.6(1)表格中的一个不足之处是 ;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①同一辆车在 一定时,沥青路面上行驶时产生的噪声 ;②同一辆车在 (填“相同”或“不同”)路面上行驶时,车速越 ,噪声越大。(3)请你猜想:除上述因素外,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的噪声还可能跟 (写出一个因素)有关。【答案】(1)没有写出噪声的单位;分贝(2)车速;较小;相同;大(3)车轮的材料【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 (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2)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分析即可得出结论;(3)结合生活经验从轮胎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1 ) 表格中的一个不足之处是 没有写噪声的单位, 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①同一辆车在车速一定时,沥青路面上行驶时产生的噪声较小;②同一辆车在相同路面上行驶时,车速越大,噪声越大。(3)结合生活经验从轮胎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轮胎的气压、轮胎的花纹、轮胎的材料以及车身重等等。四、综合题29.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里,人站在圆形围墙内说话,在墙内任何位置都可以听到回声;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位于涪江岸边,有三十六级石梯,似一把巨大的石琴,只要把脚踏.上石磴,脚下便会响起美妙悦耳的琴声,故又称石磴琴声。根据以上资料,结合已有的知识,请你回答:(1)天坛里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被 的。在修建时,对墙面状况的要求是 。(2)把脚踩在不同的石磴上,石磴便会发出美妙的琴声,这些琴声的哪个特性不同?这一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答案】(1)反射;需要使墙面硬而光滑(2)答案这些琴声的音调不同,这一特性与石磴振动的频率有关【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①声音在向前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叫回声;②要使在墙内任何位置都可以听到回声,需要选择容易反射的材料;(2)脚踩在不同的石蹬上,石蹬振动发出声音,这些琴声的音调不同,根据影响音调的因素分析解答。【解答】 (1)①声音在向前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叫回声;②要使在墙内任何位置都可以听到回声,需要使墙面硬而光滑,有利于声音的反射,减少声音的吸收;(2)脚踩在不同的石蹬上,石蹬振动发出声音,这些琴声的音调不同,这一特性与石凳振动的频率有关。30.小丽同学用于“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小丽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3)小丽加大力度,再次敲击音叉,比较前后两次敲击所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乒乓球多次被弹开;物体发声时在振动(2)把音叉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听到响度变大,乒乓 球被弹开幅度变大;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解答】(1)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同时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把音叉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小丽加大力度,再次敲击音叉,比较前后两次敲击所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可以得出听到响度变大,乒乓 球被弹开幅度变大;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31.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利用弦音计做研究。(1)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和 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点,最低的是按住 点。【答案】(1)长度;a;b(2)A;B【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1)①由图示可知,b、d琴弦的材料、粗细都相同而长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判断应用该琴弦所能探究的实验;②要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而粗细不同,分析所给琴弦,找出符合要求的琴弦进行实验;(2)琴弦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琴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在材料和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越长,音调越低,琴弦越粗,音调越低。【解答】(1)①由图示可知,琴弦b、d的材料和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选择琴弦b、d进行实验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②要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粗细不同,由图示可知,可以选琴弦a、b进行实验;(2)由图示可知,在琴弦材料和张力相同的情况下,琴弦越长,音调越低,琴弦越粗,音调越低,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最低的是按住B点。32.(2025八下·余姚期中)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地形的仪器,一艘科考船在经过某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地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秒、0.16秒、0.30秒、0.14秒、0.30秒。则:(1)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2)超声波可以探测海底地形,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3)已知超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列式计算A位置海底的深度。【答案】(1)A(2)信息(3)【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进行判断,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时间越长,说明深度越深。(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声音工作的仪器。(3)信号发射到返回,声音经过的路程是海平面到A位置距离的2倍。【解答】(1)由可知,时间越长,说明经过的路程越远,即海底与海平面之间的距离越远,D点时间最短,所以海底距海平面的距离最近。故答案为:A。(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所以可使用超声波探测海底地形。33.小科购买了某品牌的降噪耳机,戴上耳机且未启动开关时,能够透过耳机听见外界的噪声,但比未戴耳机时响度小。启动开关后,外界的噪声瞬间“消失”。小科对此感到好奇,查找相关资料获得以下信息:①一列噪声声波a遇到它的反向声波b时会互相“抵消”,如图甲所示;②降噪耳机内部含有降噪芯片和吸声材料,该芯片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降噪耳机的原理和听觉形成过程解释降噪耳机防治噪声污染的原理。【答案】由题图甲可看出,噪声声波与其反向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因此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包括:在声源处控制、在噪声传播途中控制、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声带震动的频率(声带每秒内震动的次数)有关。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与声带的振幅(声带每秒内震动的幅度)和人而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音色: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物体的材料、结构、质量等有关。【解答】 由题图甲可看出,噪声声波与其反向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因此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故答案为: 由题图甲可看出,噪声声波与其反向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因此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1 / 1【浙教版2024】科学 八上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5·金华模拟)盛夏时节,常听见声声蝉鸣。当我们在房间内休息时,为减轻窗外蝉鸣的影响,下列方法一定没有效果的是()A.带上隔音耳罩,在人耳处减小噪声B.在窗户缝隙加装隔音棉并关上窗C.安装双层真空玻璃阻隔窗外声音传入D.打开门窗,让噪声直接穿过房间2.如图所示,在“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特定排列的横向凹槽,当汽车以指定速度行驶时,会发出动听的音乐,既能够引导驾驶员减速,又能增加旅途的乐趣。下列关于汽车在“音乐公路”上行驶时发出音乐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声主要是由路面振动产生的B.凹槽越深,音乐声的音调越高C.凹槽的间距越小,音乐声的音调越高D.汽车行驶得越快,音乐声传播的速度越快3.(2025八下·慈溪期中)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 错误的是(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的传播存在回声现象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具有的能量4.如图所示为一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该驱蚊器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来干扰蚊蝇的感觉和行为,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下列对于该驱蚊器使用分析,正确的是( )A.该驱蚊器可以在真空环境中使用B.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C.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声音响度一定增大D.该驱蚊器发声时,离开驱蚊器的距离越远,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5.(2025八下·余姚期末) 近年来,由于国产动画的崛起,配音演员这个职业也因此备受关注。优秀的配音演员可以通过声音塑造不同角色,这体现了声音的多种特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动画片中角色声音的音调越高,表示声带振动频率越快B.用不同方言配音同一角色时,改变的是声音的传播速度C.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这是由发声体振动幅度决定的D.配音演员模仿老人低沉的声音时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6.在某次音乐会上,一男低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时,有一女高音歌唱家在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A.B.C.D.7.(2025八下·慈溪月考)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8.(2025八下·慈溪期末)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达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A.把罩内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 D.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比较声音的变化和鼓面上纸屑的跳动情况A.A B.B C.C D.D9.(2025八下·镇海区期末)宋代诗人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噌吆如钟鼓不绝”,下列对“钟鼓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游人根据音色区分钟声和鼓声B.钟声是由钟内部空气振动产生的C.“钟鼓不绝”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钟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0.(2025八下·鄞州期末)如图是某地颇具特色的“音乐公路”。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每个凹槽的间距不同,汽车驶过时会改变槽内空气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11.(2025八下·浙江期中)未来我国有望实现宇航员登月。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不能直接面对面交谈,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原因是( )A.只能传递次声波 B.真空不能传声C.只能传递超声波 D.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12.(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是小科探究“看”到声音的小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科对着另一纸杯口用笛子吹奏梁祝(笛子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小组同学说小科吹错了一个音,指的是音调不对13.(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制作短视频时,利用AI配音可以大大提高视频的质量和吸引力,让观众沉没其中。只要作者输入文本,AI配音就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某个明星的声音生成音频,这其实是模仿该明星声音的( )A.音调 B.频率 C.音色 D.响度14.(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甲、乙、丙、丁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B.乙、丙声音音色和音调均相同C.乙、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D.丁声音是一种噪声15.(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在医院中医生用B 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以后,再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关于这两次声音的利用例子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两次都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C.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第二次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D.第一次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二、填空题16.(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为某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火焰琴"的琴声是由塑料管内空气柱 产生的。实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传到隔壁上课班级,这些声音对于隔壁班级而言是 (选填"噪声"或"乐音")。17.口琴是用嘴吹气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通过时,灵活的金属簧片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为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铜片较薄、较短,而C 区的铜片较长、较厚。(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口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填“快”或“慢”),图中低音区为 区。18.(2025八上·宁波期末)如图1所示的是手机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可用来呈现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下同)。如图2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甲、乙两种声音的 不同,甲、丙两种声音的 不同。19.(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卢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1s接收到回声,则障碍物距汽车为 m;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音能传递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20.(2025八下·慈溪期中)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刻有一条条凹槽,每条凹槽就像一个音符,可以把整条路面看成是一张留声机的碟片,而汽车的轮胎就像是唱针,每当汽车驶过这段路面时,一段完整的音乐就奏响了,音乐声是由轮胎的 产生的,音乐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目的是使轮胎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音色”)不同。21.(2025八下·余姚期中)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从钢琴和长笛等乐器中发出有规律的、悦耳的声音叫做 。如图所示,蝙蝠是靠 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22.小科家最近交付的高层精装修房临近马路,为了测试噪声的响度,进行了实验。小科购买了声音测试仪进行测试。声音响度用声强级单位为分贝表示,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小科研究的问题是 。小科应控制的变量是 (写出其中一个)。三、实验与探究题23. 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a)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a=c=d(1)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2)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 进行研究,此选择 (填“可行”或“不可行”)。(3)如图(b)所示是几次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的波形(时间相等),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图 。24.小科制作了一个简易竹筒鼓,如图所示,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制作步骤:A.用竹筒作为鼓体,选择其中一端作为鼓面。B.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竹筒的鼓面端口,并用胶带固定。C.将两条橡皮筋分别沿竹筒的长轴方向拉紧,使塑料薄膜保持绷紧状态。D.使用小木棒作为鼓槌,击打鼓面,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与传播原理:项目 原理描述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塑料薄膜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这种介质进行传播(2)小科先后用不同的力度击打竹筒鼓,发现鼓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原因是 。(3)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会马上停止,在防止噪声的措施中,与该操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填字母)。A.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B.城市街道禁止鸣笛C.道路上设置隔声板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25.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琴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他们选择了四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①、②、③、④,分别在各玻璃杯中装入不等量的水,如图甲所示;他们拿金属棒用相同的力敲击四只玻璃杯的杯口,发现不同的玻璃杯发出的声音的特征不同,于是他们进行了合理的猜想,并做了进一步的探究。小组同学将四只玻璃杯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中,观察到四只玻璃杯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分别如图乙中 A、B、C、D所示。(1)根据实验的过程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四只玻璃杯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实验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玻璃杯是为了控制 因素相同。(2)由该小组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分析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26. 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1)如图甲,用硬纸片拨动钢锯齿,要听 (填“硬纸片”或“钢锯齿”)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大 硬纸片拨动的速度,听到的声音的音调 。(2)如图乙,用钢锯条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锯条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锯条,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 。27.(2025八下·慈溪期中)小明喜欢吹笛子,他发现按住不同的孔时,笛子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学习了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后,小明意识到声音与空气柱的振动有关,他和其他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猜想1:空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和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空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和空气柱的长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和同学们找到不同规格的吸管、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大家选择5根吸管,堵住其中的一端对着另一端吹气,用示波器记录声音的频率。将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吸管的长度和横截面就相当于空气柱的长度和横截面)。实验吸管 吸管长度/cm 吸管横截面积 S/mm2 频率 f/ Hz1 10 5 35002 15 5 31463 10 8 33304.. 10 10 31125 20 5 2693【交流分析】(1)分析表格中实验吸管1、3、4的数据,可知空气柱 相同时,空气柱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低。(2)为了验证猜想2,应分析表格中实验吸管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8.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如图所示。小明发现汽车驶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那么汽车行驶的噪声是否与路面的材料有关呢?下表是小明在网上查到的同一辆汽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测试数据:实验次序 车速/(千米 时 ) 水泥路面噪声 沥青路面噪声1 72 85.4 78.52 108 92.6 80.6(1)表格中的一个不足之处是 ;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①同一辆车在 一定时,沥青路面上行驶时产生的噪声 ;②同一辆车在 (填“相同”或“不同”)路面上行驶时,车速越 ,噪声越大。(3)请你猜想:除上述因素外,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的噪声还可能跟 (写出一个因素)有关。四、综合题29.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里,人站在圆形围墙内说话,在墙内任何位置都可以听到回声;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位于涪江岸边,有三十六级石梯,似一把巨大的石琴,只要把脚踏.上石磴,脚下便会响起美妙悦耳的琴声,故又称石磴琴声。根据以上资料,结合已有的知识,请你回答:(1)天坛里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被 的。在修建时,对墙面状况的要求是 。(2)把脚踩在不同的石磴上,石磴便会发出美妙的琴声,这些琴声的哪个特性不同?这一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30.小丽同学用于“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小丽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3)小丽加大力度,再次敲击音叉,比较前后两次敲击所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1.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利用弦音计做研究。(1)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和 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点,最低的是按住 点。32.(2025八下·余姚期中)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地形的仪器,一艘科考船在经过某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地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秒、0.16秒、0.30秒、0.14秒、0.30秒。则:(1)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2)超声波可以探测海底地形,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3)已知超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列式计算A位置海底的深度。33.小科购买了某品牌的降噪耳机,戴上耳机且未启动开关时,能够透过耳机听见外界的噪声,但比未戴耳机时响度小。启动开关后,外界的噪声瞬间“消失”。小科对此感到好奇,查找相关资料获得以下信息:①一列噪声声波a遇到它的反向声波b时会互相“抵消”,如图甲所示;②降噪耳机内部含有降噪芯片和吸声材料,该芯片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降噪耳机的原理和听觉形成过程解释降噪耳机防治噪声污染的原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方式:在声源处减弱、正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A、带上耳机,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可知是有效的方式,故A不符合题意;B、在窗户缝隙加装隔音棉并关上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知是有效的方式,故B不符合题意;C、安装双层真空玻璃阻隔窗外声音传入,原理是真空不能传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知是有效的方式,故C不符合题意;D、打开窗户,声音由空气传播进房间,不能减轻窗外蝉鸣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答案】C【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解答】A、音乐声主要是由轮胎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凹槽越深,振动幅度越大,音乐声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凹槽的间距越小,振动频率越快,音乐声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D、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可知改变行驶的速度,音乐声传播的速度不会改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C。3.【答案】B【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具体描述如下:音调:取决于发声体的频率,频率高则音调高。响度: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也与人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自身因素有关,波形的细节不同。【解答】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的传播存在回声现象,A 正确;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色,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B错误;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正确;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具有的能量,D正确;故答案为:B4.【答案】B【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物体振动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振动幅度越大、与声源间的距离越近,声音的响度越大。【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可知该驱蚊器不能在真空环境下使用,故A错误;B、人挺不到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说明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故B正确;C、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声音的音调一定增大,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故C错误;D、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与距离声源远近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B。5.【答案】A【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大小与声音振动幅度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形状等有关。【解答】A、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故A正确;B、用不同方言配音同一角色时,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色,故B错误;C、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这是由发声体的形状决定的,振动幅度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配音演员模仿老人低沉的声音时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低,故D错误。故答案为:A。6.【答案】C【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解答】男低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低音指音调低,即频率低;放声歌唱,指响度大,则振幅大;女高音歌唱家在轻声伴唱,高音指音调高,即频率高;轻声伴唱,指响度小,则振幅小,据此可知,B图能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声音特征。故答案为:B。7.【答案】D【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判断。【解答】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A错误;B.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吸音材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8.【答案】D【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解答】A、探究的是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A错误;B、细管不断被减短,空气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动频率的有关,故B错误;C、探究的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鼓面振动幅度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可用于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正确。故答案为:D。9.【答案】A【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解答】A、不同物体由于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等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钟声和鼓声是由不同物体发出的,游人可根据音色区分钟声和鼓声,故A正确。B、钟声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而不是钟内部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钟鼓不绝”是因为钟鼓持续振动发声,且声音能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到人耳,故C错误。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而3×108m/s 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答案】B【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形状、材质等因素有关。【解答】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可知空气振动频率不同,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B。11.【答案】B【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超出人耳可听范围。常用于医学影像、清洗、焊接等领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同样超出人耳可听范围。常见于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爆发等。人耳的频率范围在20赫兹-20000赫兹之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或者液体或者气体;【解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传声;故答案为:B12.【答案】D【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主要由声源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指声音的特征,受声源材料和结构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声源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解答】A. 在月球上进行实验,笛子吹奏的声音无法传播,不能引起胶膜振动,也就看不到光电的晃动,A错误;B. 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不是传递信息,B错误;C.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棉线这种固体介质实现的,而不是空气,C错误;D. 小组同学说小科吹错了一个音,指的是音调不对 ,因为通过改变空气柱长度来改变音调,D正确;故答案为:D13.【答案】C【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赫兹),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音色: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调。由于不同对象材料的特点,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音色本身就是抽象的东西,但波形就是把这种抽象和直观的性能。【解答】 只要作者输入文本,AI配音就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某个明星的声音生成音频,这其实是模仿该明星声音的音色,及声音的特色;故答案为:C14.【答案】B【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 A.由图可知,甲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最小,说明振幅最小,所以甲声音的响度最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乙、丙振动的次数不同,即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不相同;二者的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乙和丙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D.甲、乙、丙的振动有规律,丁的振动无规律,因此甲、乙、丙声音为乐音,丁声音为噪声,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5.【答案】C【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声音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医生用B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信息;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6.【答案】振动;噪声【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或者是液体或者是气体; 噪音的科学定义是噪声,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所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解答】 如图所示为某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火焰琴"的琴声是由塑料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实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传到隔壁上课班级,这些声音对于隔壁班级而言是噪音;故答案为:振动;噪声;17.【答案】(1)响度(2)慢;C【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2)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解答】(1)用不同力道吹气,金属片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慢,声音的音调低,属于图中的低音区。18.【答案】响度;音色;音调【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通过观察波形图中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和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可比较它们的音调和响度。通过观察波形的特点可辨别音色【解答】 由图可知,显示的是40dB,dB是响度的单位,所以用来呈现声音的响度大小;由图可知,甲、乙两种声音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甲、丙两种声音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响度相同,同时波形特点相同,音色相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19.【答案】超声波;1.7;信息【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超声波指频率高于20000Hz;根据s=vt计算路程;声音能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 (1)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如利用回声定位制造的倒车雷达,故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传递信息来工作的;(2)由题知,超声波到达障碍物所用的时间;又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所以障碍物距汽车的距离:s=vt=340m/s×0.005s=1.7m;(3)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0.【答案】振动;空气;音调【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1、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赫兹),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音色: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调。由于不同对象材料的特点,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音色本身就是抽象的东西。【解答】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刻有一条条凹槽,每条凹槽就像一个音符,可以把整条路面看成是一张留声机的碟片,而汽车的轮胎就像是唱针,每当汽车驶过这段路面时,一段完整的音乐就奏响了,音乐声是由轮胎的 振动产生的,音乐声是通过 空气传入人耳的,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可以使其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目的是使轮胎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调21.【答案】大;乐音;超声波【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2)听起来让人烦躁的声音叫噪音,听起来赏心悦目的声音叫乐音;(3)根据超声波的应用解答。【解答】(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2)从钢琴和长笛等乐器中发出有规律的、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3)如图所示,蝙蝠是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22.【答案】噪声的响度与楼层有什么关系;在同一时间测量【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解答】由图乙可知,横轴是楼层的高度,纵轴是噪声响度,所以它研究的是噪声的响度与楼层有什么关系?小科探究噪声的响度与楼层有什么关系,应控制的变量是同一时间,同一楼层。23.【答案】(1)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2)不可行(3)甲、乙【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的主观属性,即音量(响度)、音调、音色(也称音品) 之一。表示人的听觉分辨一个声音的调子高低的程度。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同时也与声音强度有关。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声强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强度增加而上升。【解答】(1) 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2)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 进行研究,此选择不可行,因为存在粗细和材料两个变量;(3) 如图(b)所示是几次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的波形(时间相等),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图 甲和乙,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用频率表示,频率是指声音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故答案为:(1) 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2)不可行(3)甲、乙24.【答案】(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2)鼓面振动幅度不同,导致响度不同(3)B【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进行分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2)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3)减弱噪声的方式: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即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在振动。(2)小科先后用不同的力度击打竹筒鼓,竹筒鼓振动的幅度不同,发现鼓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3)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会马上停止,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城市街道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CD、道路上设置隔声板和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D错误。故答案为:B。25.【答案】(1)①②③④;响度(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它们各自的影响因素如下:音调定义: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人耳对声音频率的主观感受。影响因素:主要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振动速度: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乐器特性:较小的乐器(如小提琴)产生的振动较快,音调较高;较大的乐器(如大提琴)振动较慢,音调较低。响度定义: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是人耳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受。影响因素:主要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发声体振幅:振幅越大,声音越响。距离声源的远近: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音色定义: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特色,使人们能区分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影响因素:由声源的材料、结构、形状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材料和结构: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声源会产生不同的泛音和谐波,形成独特的音色。振动方式:声源的振动方式(如弦乐器的拨弦与拉弦)也会影响音色。【解答】(1)由图乙可知,相同时间内波形图A振动的次数最多,其对应声音的音调最高,波形图 D振动的次数最少,其对应声音的音调最低,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从高到低的顺序是①②③④;实验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杯子是为了控制声音的响度相同;(2) 由该小组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分析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故答案为:(1)①②③④(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26.【答案】(1)硬纸片;变高(2)保持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锯条【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1)当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用硬纸片拨动钢锯齿,要听硬纸片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大 硬纸片拨动的速度,听到的声音的音调 变高。(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时,应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27.【答案】(1)长度(2)1 、 2 、 5;空气柱横截面积相同时,空气柱的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音调的影响因素包括:振动频率: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发声体的材质和结构: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发声体会影响音调的高低。 发声体的长度和张紧程度:例如,琴弦的长度和张紧程度会影响音调。 振幅:虽然振幅主要影响响度,但也会间接影响音调的感知。 声音源的距离:声音源离听者的距离也会对音调产生影响。【解答】(1) 分析表格中实验吸管1、3、4的数据,可知空气柱长度相同时,空气柱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低。(2) 为了验证猜想2,应分析表格中实验吸管为1 、 2 、 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空气柱横截面积相同时,空气柱的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故答案为:(1)长度;(2)1/2/5;空气柱横截面积相同时,空气柱的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28.【答案】(1)没有写出噪声的单位;分贝(2)车速;较小;相同;大(3)车轮的材料【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 (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2)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分析即可得出结论;(3)结合生活经验从轮胎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1 ) 表格中的一个不足之处是 没有写噪声的单位, 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①同一辆车在车速一定时,沥青路面上行驶时产生的噪声较小;②同一辆车在相同路面上行驶时,车速越大,噪声越大。(3)结合生活经验从轮胎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轮胎的气压、轮胎的花纹、轮胎的材料以及车身重等等。29.【答案】(1)反射;需要使墙面硬而光滑(2)答案这些琴声的音调不同,这一特性与石磴振动的频率有关【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①声音在向前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叫回声;②要使在墙内任何位置都可以听到回声,需要选择容易反射的材料;(2)脚踩在不同的石蹬上,石蹬振动发出声音,这些琴声的音调不同,根据影响音调的因素分析解答。【解答】 (1)①声音在向前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叫回声;②要使在墙内任何位置都可以听到回声,需要使墙面硬而光滑,有利于声音的反射,减少声音的吸收;(2)脚踩在不同的石蹬上,石蹬振动发出声音,这些琴声的音调不同,这一特性与石凳振动的频率有关。30.【答案】(1)乒乓球多次被弹开;物体发声时在振动(2)把音叉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听到响度变大,乒乓 球被弹开幅度变大;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解答】(1)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同时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把音叉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小丽加大力度,再次敲击音叉,比较前后两次敲击所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可以得出听到响度变大,乒乓 球被弹开幅度变大;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31.【答案】(1)长度;a;b(2)A;B【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1)①由图示可知,b、d琴弦的材料、粗细都相同而长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判断应用该琴弦所能探究的实验;②要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而粗细不同,分析所给琴弦,找出符合要求的琴弦进行实验;(2)琴弦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琴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在材料和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越长,音调越低,琴弦越粗,音调越低。【解答】(1)①由图示可知,琴弦b、d的材料和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选择琴弦b、d进行实验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②要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粗细不同,由图示可知,可以选琴弦a、b进行实验;(2)由图示可知,在琴弦材料和张力相同的情况下,琴弦越长,音调越低,琴弦越粗,音调越低,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最低的是按住B点。32.【答案】(1)A(2)信息(3)【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进行判断,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时间越长,说明深度越深。(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声音工作的仪器。(3)信号发射到返回,声音经过的路程是海平面到A位置距离的2倍。【解答】(1)由可知,时间越长,说明经过的路程越远,即海底与海平面之间的距离越远,D点时间最短,所以海底距海平面的距离最近。故答案为:A。(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所以可使用超声波探测海底地形。33.【答案】由题图甲可看出,噪声声波与其反向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因此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包括:在声源处控制、在噪声传播途中控制、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声带震动的频率(声带每秒内震动的次数)有关。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与声带的振幅(声带每秒内震动的幅度)和人而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音色: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物体的材料、结构、质量等有关。【解答】 由题图甲可看出,噪声声波与其反向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因此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故答案为: 由题图甲可看出,噪声声波与其反向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因此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课时精炼(学生版).docx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课时精炼(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