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省NT20名校联合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西周的基层组织主要有两种形式,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组织及以“里”为代表的地缘性的地方行政组织。春秋战国以后,以“里”为代表的地缘性组织最终取代了血缘性的宗族主体,成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组织形式。这一变化( )A.瓦解了井田制度 B.加剧了时局动荡 C.阻滞了阶层流动 D.推动了社会转型2.下图是东汉著名经学家蔡邕书写的石碑(局部),每块石碑高一丈、宽四尺,矗立在京师洛阳太学讲堂的东侧。该做法( )A.促使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B.利于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C.标志着礼法结合的实现 D.表明书法艺术性受到重视3.唐代公文经长官与承办人员署名后,由“监印之官”钤印发出。需要誊抄的文件,由缮写人员誊抄。“凡尚书省施行制敕,案成则给程以抄之。若急速者,不出其日。”也就是说,公文一般都是誊抄登记后才发往各地。这些做法(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突出了君主权威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完善了官僚体制4.宋代学者陈淳曾说:“尊年不敢问,长赐不敢辞。燕见不将命,道不请所之。年倍事以父,年长事以兄。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见父之执者,不问不敢对。不谓进不进,不谓退不退。侍坐于长者,必安执而颜 ”。这体现了( )A.程朱理学的社会教化思想 B.心学的“知行合一”学说C.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理念 D.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5.顺治元年至康熙十五年间(1644—1676年)铸钱总数为288.4866673亿文,年均超过87.4万贯,下表为其中部分年份铸钱数。这反映出当时( )年代 数量(文) 年代 数量(文) 年代 数量(文)1644年 71663900 1661年 291584600 1673年 2934766801645年 443751760 1662年 297896380 1674年 2934775301647年 1333384794 1665年 298652400 1675年 2934766001651年 2430509050 1672年 298652400 1676年 231365360A.雇佣关系日益普遍化 B.货币供给满足了社会需求C.商品性生产规模扩大 D.政府具备了市场干预能力6.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既得各县地粮征收之册,得以按亩计数,着佃追完。”此外,太平天国还会利用地方志、《大清缙绅录》所载收漕数作田单,“或得志书一部献之,悉其田赋。”这些举措旨在( )A.传播《资政新篇》理念 B.为军事斗争提供经济基础C.践行《天朝田亩制度》 D.调动各个阶层革命积极性7.19世纪末,康有为虽极力学习、推广科学,但始终坚持传统文化本位的立场,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并认为一个健全的教育应是兼收并蓄、中西合璧的,倡导“通经致用”“学以致用”。由此可知,康有为的主张( )A.有利于民主科学的弘扬 B.着眼于百姓素质的提升C.有助于维新变法的实施 D.植根于主流思想的嬗变8.五四新文化时期,李大钊认为:道德的阶级性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等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消灭了,道德的阶级性才会消失。而目前,无产阶级当然不会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伦理道德。由此可知,李大钊的观点( )A.蕴含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 B.否定了民主与科学的价值C.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9.如图中债券发行的时间可能是( )A.1928年 B.1934年 C.1941年 D.1948年10.如图为“美国”“苏联”两词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对外政策部分出现的次数。这可以用于说明( )A.中国始终遵循和平外交理念B.中国“一边倒”外交有其必然性C.国际形势变化影响中国外交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扩大11.在古代埃及,每年6月,来自南部尼罗河上游流域的降水引发山洪,洪水顺尼罗河而下,向北逐渐淹没埃及境内的河谷平原;到9月、10月,洪水达到顶峰;10月后,水位逐渐下降,至11月左右退去。这种泛滥每年都会发生,水位涨幅相对稳定。古代埃及这种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 )A.多元一体文明起源模式的形成B.通过分权体制加强法老的权威C.象形文字及其艺术方式的流行D.统治阶级内部秩序的逐渐稳定12.某学者认为,中世纪西欧庄园制的形成过程可视为中世纪西欧封建化的过程。作为封建土地制物化表现的西欧中世纪庄园制,是领主土地所有制与封建特权的结合;作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西欧庄园制是整个封建制的基础和载体。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庄园制( )A.为王权的强大奠定了物质基础B.会冲击西欧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C.为城市自治的实现创造了条件D.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13.某学者认为,葡萄牙崛起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衰落的肇因,拥有狂热的民族主义意识但欠缺现代法治国家的理性制约机制,重视海权控制但疏忽了产业与科技持续创新,鼓励精英阶层参与但难以克服贵族利益膨胀的贪婪等。该学者意在强调葡萄牙( )A.没有充分发挥中央集权优势B.殖民扩张过于迅速导致问题C.贫富分化严重导致迅速衰落D.社会治理体系存在一定隐患14.明治维新后,日本街头逐渐出现牛肉店、西餐店及西洋建筑,日本人也开始使用桌椅板凳。后来,又开始流行戴帽子。这反映了当时日本( )A.全盘西化观念的流行 B.文明开化政策的推行C.富国目标的逐步实现 D.殖产兴业方针的落实15.印度甘地在自传中写道,“在无法立即开展文明不服从运动的时候,这些刊物(《孟买纪事报》《青年印度》和《新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因为它们使我得以自由地向外界发布自己的观点,同时给民众打气鼓劲。”材料中提到的观点( )A.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B.成为亚洲觉醒的重要标志C.旨在维护印度普通民众根本利益D.使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16.1949年1月,苏联和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成立之初,纲领和组织机构不是很完善,活动方式和范围较为有限。到了60年代,经互会开始发展,苏联和东欧之间开始进行生产专业化协作,协调国民经济计划,也加强了科技合作。可见,经互会的活动( )A.有助于缓和两大阵营的关系 B.加剧了美苏间的经济抗争C.有利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形成二、综合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摘编自杨帆《古地名演变:河北张家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等(1)根据材料,概括元明时期张家口周边部分地区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元明时期张家口周边部分地区的变化。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京师同文馆规定:“学生除正课以外,须为总理衙门兼任译员”。随使出访担任翻译、在中国驻外使馆当议员,这是京师同文馆学生出洋实习的两种重要形式。1875年后,随着中国开始陆续向外国正式派遣驻外使节,京师同文馆的学生随使学习、实习和工作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安排学生出洋变得正规化和制度化。各使馆普遍从同文馆学生中选拔翻译官。随着毕业学生的不断增多,他们逐渐成为清末民初中国外交舞台上的有生力量。同文馆的毕业生中,不少人都成为清末民初颇具影响的外交官,许多人还曾被派为出使西方各国的大臣,在中国外交关系上占有重大地位。——摘编自张慧丽《京师同文馆的翻译出版活动及其贡献》等材料二 京师同文馆毕业学生清末出使简表姓名 国别 到任日期 卸任日期 备注汪凤藻 日本 光绪18.8.21 光绪20.6.27庆常 法国 光绪21.10.25 光绪25.8.24癃(yīn)昌 德国 光绪27.11.3 光绪32.4.2 兼使荷兰宣统元年3.1 宣统2.6.9张德彝 英国 光绪28.4.19 光绪31.11.20 兼使法意比杨兆鋆 比利时 光绪28.11.13 光绪32.闰4.26杨枢 日本 光绪29.8.25 光绪33.9.1比利时 宣统元年9.5 宣统2.9.26 病免杨晟 奥地利 光绪30.5.13 光绪32.3.21德国 光绪32.4.2 光绪32.11.15 丁忧刘式训 法国 光绪31.10.16 宣统3.9.30 兼使西葡——摘编自赵海亮《京师同文馆与中国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师同文馆设立的历史背景。(2)材料二中的表格对我们了解京师同文馆的社会作用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京师同文馆在教育方面给我们的启示。三、材料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英国启蒙运动的口号是洛克式的宣言——生命、健康、自由、财产,法国启蒙运动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呼喊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甚嚣尘上,德国启蒙运动的口号毋庸置疑是康德式的呐喊:“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而美国启蒙运动在承继英法启蒙思想家追求自由、平等、财产、博爱等价值理念上,在其重要文献《独立宣言》中赫然写上了对追求幸福的强烈渴望。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可以把18世纪英国(以苏格兰启蒙运动为主体)、法国、美国、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想主题分别界定为:市民社会的启蒙、政治革命的启蒙、大国社会治理的启蒙、德意志民族意志的启蒙。——摘编自项松林、李虹《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意义、进展和思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启蒙运动”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丝绸之路途经的中亚国家中,统治者将丝绸和瓷器视为权势和富有的象征。随着商贸的发展,长安、洛阳等商贸城市逐渐显现,城市的发展加剧了人口的聚集和硬件设施的建设。沿线上的喀什、费尔干纳、亚历山大港等成了贸易港口和中转站。海上丝绸之路也同步发展。丝绸之路表面上看是商贸之路,实质上是宗教、科技、音乐、舞蹈等精神文化方面的传播。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灌溉及各种手工业技术及农业生产技术,以丝绸之路为载体向世界传播,提升了周边国家的技术和生产水平。不同时期,中国作为大国,通过丝绸之路,倡导了互惠合作、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周边民族和地区的民族特色。如今,“一带一路”以世界和平发展为理念,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进行创新,建成由我国西部陆地交通为主的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西部与西亚、中亚及欧洲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弘扬了和平、互助、共赢的理念。——摘编自张颖《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发展历程及历史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参考答案1.D2.B3.C4.A5.D6.B7.C8.A9.B10.C11.A12.D13.D14.B15.A16.C17.(1)变化:元代地方行政机构中的路、府、州、县等机构到明代演变为府(州)、县等地方行政机构;明代增设都司、卫、所等地方军事机构;明代沿长城沿线设置宣府镇等九边重镇。(2)简要评价:地方层级变少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地方三司分权有利于中央集权,但不利于解决地方综合性事务;九边重镇的设立可以防范蒙古骑兵入境袭扰,有利于保障内地的安定。18.(1)背景:列强侵华,传统外交关系受到冲击;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西方外交观念传入中国;洋务运动兴起;西方教育理念传入中国。(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看法:材料二中的表格便于我们了解京师同文馆的教育教学质量,其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这些人才在外交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沟通了中外关系,增进了中西交流,极大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言之成理即可)(3)启示:教育方向和内容上要契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教育理念上要与时代潮流相符;教育方法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19.〖示例〗论题:启蒙运动在美国的思想主题是“大国社会治理的启蒙”。阐述: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提出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学说,这给美国以深刻的影响。在此启发下,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民主共和制,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权力界定,并规定了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其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而且还以修正案的方式根据社会发展修订宪法。美国1787年的这些规定为美国社会治理提供了基本的政治保障,有利于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践行了启蒙思想的原则,创造性地把民主共和、三权分立等理念践行于一个大国。总结:启蒙运动在英、法、美、德四国各具特色,其在美国的思想主题是“大国社会治理的启蒙”。(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20.(1)基本特征:海陆并举:以中国为中心;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相结合;以多向互动交流为主。(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现实意义: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弘扬了互助、共赢理念;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