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鹤壁高中2028届高一化学作业规范化练习(一)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12 Al:27 Zn:65选择题(共20小题,1—15题每小题 2分,16—20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侯氏制碱法 B. 甲骨刻字 C. 粮食酿酒 D. 火药应用2. 2025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B.使用含磷洗衣粉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 乘坐公共交通出行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大理石 B. 铝合金 C. 碱石灰 D. 生石灰4.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制作计算机芯片的材料硅是一种非金属B. 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C. 低碳生活提倡使用不含碳元素的物质D. 图书资料失火可用干冰灭火减少损失5.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向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剂,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碱类C. 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证明该化肥是铵态化肥6. 对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B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过滤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D 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7.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实验现象及结果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A. 图I:电解水B. 图II: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C. 图III: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 图IV: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8.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 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 水槽中液面下降9.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B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C 制备氢氧化亚铁 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过滤D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10.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1. 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A. 0.2g B. 0.6g C. 0.8g D. 0.9g12. 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 B.C. D.1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添加酒精 B.塞进橡胶塞 C.蒸发食盐水 D.稀释浓硫酸14. 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下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C. 甲和丙中碳元素化合价不同 D. 参与反应的物质中甲和丙质量比为1:115.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C. ℃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75gD. 将℃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16. 下列反应中,属于有水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且水只被还原的是A. B.C. D.17.已知:反应(Ⅰ)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反应(Ⅱ)5Cl2+I2+6H2O=10HCl+2HI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还原性:CoCl2 > HCl > I2 B.氧化性:Co2O3 > Cl2 > HIO3C.反应Ⅰ中HCl是氧化剂 D.反应Ⅱ中Cl2发生氧化反应18. 在给定条件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含有大量的溶液:加入B. 与锌反应产生的溶液中:C. 使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D. 使石蕊溶液呈蓝色的溶液:19.下列反应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HCl溶液+Na2CO3溶液、HCl溶液+NaHCO3溶液B.NaOH溶液+HCl溶液、Ba(OH)2溶液+H2SO4溶液C.BaCl2溶液+H2SO4溶液、Ba(OH)2溶液+CuSO4溶D.Na2CO3溶液+HCl溶液、Na2CO3溶液+H2SO4溶液20. 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有害的气体。处理某废气中的,是将废气与空气混合通入的混合液中,其转化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转化过程中参与循环的离子只有B. 转化过程有四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 过程③中作氧化剂,被氧化D. 过程②中发生的反二.非选择题(共5道小题,55分)2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 。(2)高温条件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 。(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22.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碘酒中的溶剂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 。(2) 合理调控化学反应能造福人类。烧烤时将木柴架空可以使火势更旺,其中的化学原理是 ;烧烤结束后,能使燃着的木柴熄灭的措施有 。(写一条即可)(3)古代制作青铜器的铜来源于铜矿,如黄铜矿,其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亚铁铜(CuFeS2),其中铁元素和铜元素均为+2价,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23.Ⅰ.现有以下物质:①溶液 ② ③冰醋酸(纯净的醋酸) ④铜 ⑤固体 ⑥蔗糖 ⑦盐酸 ⑧熔融的 ⑨酒精 ⑩溶液(1)其中能导电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Ⅱ.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我国最早冶炼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产生的,其化学式为,“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回答下列问题:(2)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____(填选项)。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3)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现代工业以黄铜矿为原料,在炼铜的过程中发生了多个反应,其中有如下两个反应:反应Ⅰ:,反应Ⅱ:。①反应Ⅰ中,还原剂是 ,还原产物是 。②反应Ⅱ中,的作用是 。(填序号)A.氧化剂 B.还原剂 C.氧化剂和还原剂24.某品牌石墨烯锂电池的主要制备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查阅资料:锂的金属活动性比锌活泼。(1)石墨烯的物理性质与石墨 (填“相似”或“不相似”)。(2)在氩气保护下,氧化设备内的H2O2在酸性环境下能氧化石墨,该过程温度不宜超过50℃的原因是 ,制备过程产生的问题是 。(3)组装过程不能选用酸性电解液的原因是 。可用纯碱处理废液中的LiPF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4)石墨烯锂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为 。根据图2数据分析,救援行动所使用的无人机适合用石墨烯锂电池的原因是 。25.全球首个液态阳光项目由中国的李灿院士团队提出,该项目通过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醇(CH3OH)等产品,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转化和利用甲醇流程如图所示。(1)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应用该技术转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ⅰ.该流程中CO2回收利用对环境的意义 。ⅱ.若一辆轿车到某地要消耗汽油8升,一升汽油燃烧约产生2.2kg的二氧化碳,要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可得到甲醇的质量为 kg(根据方程式写出计算过程)。(3)在一定条件下,甲醇的产率变化如下图所示,为提高甲醇的产率,最佳反应条件为 。(4)现有一定质量的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150kg,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kg。鹤壁高中2028届高一化学作业规范化练习(一)参 考 答 案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16~20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5 BBDCD 6—10 CBCAA11—15 BBCCC 16—20 DBADD二、非选择题(共5道小题,除标注之外每空2分,共55分)21.【答案】(1)(2)(3)22.【答案】 (1)Ca;C2 H5OH或C2 H6O) ; Al2O (写汉字名称不给分)(2)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用沙土盖灭(或用水浇灭等)(3)-223.【答案】(1) ①④⑦⑧⑩(1分) ; ③⑤⑧ (1分) ; ②⑥⑨(1分)(2)C (3)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3H2O + CO2↑(4 ; ; C【答案】 (1)不相似(2)H2O2受热易分解; 产生SO2,污染空气(3)锂的金属活动性较强,能与酸性电解液反应 ; NaF(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石墨烯锂电池能量密度大、充电时间短25.【答案】 (1) 3:1 (2) 减缓温室效应 ; 12.8(3) 有分子筛、210℃ (4)8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