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是 ( )①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 根据反应现象 ③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④ 根据反应条件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判断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和生成的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 1∶1 B. 2∶1 C. 2∶3 D. 3∶23. (2024·济南)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是由木炭、硫黄和硝酸钾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S+2KNO3+xCK2S+N2↑+3CO2↑。其中x的数值和K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 )A. 2,-2 B. 2,+3 C. 3,+4 D. 3,-24. 如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下列反应中,能用该图表示的是 ( )A. CO2+H2OH2CO3 B. 2CO+O22CO2C. N2+O22NO D. 2Na+Cl22NaCl5. 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若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2AB2+B22C B. 3AB2+B22CC. 4AB2+B22C D. AB2+4B22C6. 请对下列化学方程式进行评价(如完全正确,没有配平,违背客观事实,缺少反应条件,缺少或用错“↑”“↓”符号等),错误的请改正。(1) Mg+O2MgO2: 。 (2) 2H2O2H2+O2: 。 (3) 2KClO32KCl+3O2↑: 。 (4) P+O2P2O5: 。 (5) 2Cu+O22CuO: 。 7. 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Fe+ HCl FeCl2+ H2↑ (2) C+ Fe2O3 Fe+ CO2↑ (3) H2SO4+ Al2O3 Al2(SO4)3+ H2O (4) C2H6+ O2 CO2+ H2O 8. (教材P116练习与应用T3变式)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2) 氢气燃烧: 。 (3) 氧化汞受热分解: 。 (4)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的单质和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9. (2023·河南)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9题A. 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11D. 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10. 现有下列物质:水、铁丝、氧气、硫粉。从中选出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1) 物质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 (2) 有两种气体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 (3) 物质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1.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其中氮显-3价),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1) 写出镁与空气中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 (2) 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也能燃烧,生成黑色的碳和一种白色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第12题(1) 画出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A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4) 此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 13. 合成氨对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如图:(1) 分离液态空气可得到氮气,此过程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 写出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 ,它是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3) 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和 。(填名称)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C 2. B 3. D 4. C 5. C 6. (1) 违背客观事实;2Mg+O22MgO (2) 缺少“↑”;2H2O2H2↑+O2↑ (3) 完全正确 (4) 没有配平;4P+5O22P2O5 (5) 缺少反应条件;2Cu+O22CuO 7. (1) 1 2 1 1 (2) 3 2 4 3 (3) 3 1 1 3 (4) 2 7 4 6(配平后将长等号补全) 8. (1) C+O2CO2 (2) 2H2+O22H2O (3) 2HgO2Hg+O2↑ (4) CO+CuOCu+CO29. C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D正确。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可知,该反应把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CO和NO转化成了无害的N2和CO2,A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B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44×2)=7∶22,C错误。故本题选C。10. (1) 3Fe+2O2Fe3O4 (2) 2H2O2H2↑+O2↑ (3) S+O2SO2 11. (1) 3Mg+N2Mg3N2 (2) Mg3N2+6H2O3Mg(OH)2+2NH3↑ (3) 2Mg+CO2C+2MgO 12. (1) (2) 2H2S+3O22SO2+2H2O (3) -2 (4) 氢原子、硫原子和氧原子 13. (1) 物理 (2) N2+3H2 2NH3 化合 (3) 氮气 氢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