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素能测评满分:60分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小 B. 水的质量和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质量相等C. 1g食盐溶解到10g水中得到11g食盐水 D. 1L植物油倒入1L水后体积变为2L2. 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下列物质不可能是其分解产物的是( )A. H2O B. CuO C. CO2 D. NO23. 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个数均保持不变C. 表示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D. 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 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客观事实相符,且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加热氧化汞粉末:2HgOHg+O2↑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C.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2Mg+O22MgOD.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uSO4+2NaOHNa2SO4+Cu(OH)2↓5.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认识错误的是 ( )A. 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 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是氧分子C. 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D. 守恒观:24g镁和3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56g氧化镁6.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也会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将22.2g镁条在盛有足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镁条完全反应,经检测有10g氧化镁生成,则容器中氮气减少的质量是 ( )A. 5g B. 4.36g C. 6.3g D. 5.6g7. 相同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CO3+2HClMgCl2+H2O+CO2↑、NaHCO3 +HClNaCl+H2O+CO2 ↑) ( )A. 消耗的氯化氢一样多 B. 碳酸镁消耗的氯化氢少C. 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D. 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少8.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示中x的数值为3 B.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发生改变C.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 反应中甲、丙两种物质的质量变化比为2∶79. 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CaCO3CaO+CO2↑。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质量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第9题A. 生成CO2的体积B. 生成CaO的质量C.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10. 甲、乙、丙、丁是某反应中的物质,甲溶液保存在棕色瓶中,乙由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有毒;丁是最简单的氧化物。如表是在光照条件下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及部分分子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 质 甲 乙 丙 丁分子模型 反应前的质量/g 80 0 0 80反应后的质量/g 17 m 8 89A. m=46 B. 甲物质见光易分解C. 该实验应该在通风橱内进行 D. 丙的分子模型为二、 填空、简答题(共22分)11. (8分)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1) 根据丁烷(C4H10)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4H10+13O28CO2+10H2O,回答下列问题:① 反应中各分子的个数比是 。 ② 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 。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②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 ③ 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 ④ 锌和稀硫酸(有效成分为H2SO4)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 ⑤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 以上反应中 (填序号)属于化合反应。 12. (9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1) 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固体质量 (填“>”“<”或“=”)镁条的质量,这与质量守恒定律 (填“矛盾”或“不矛盾”)。 (2) 现有化学反应A+3BC+2D,已知A为ag,B为bg,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D为dg,则生成C的质量为 g。 (3) 某纯净物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5O24C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4) 4.6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得到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5) 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Ⅰ所示。①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6)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Ⅱ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的分子数目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13. (5分)“5G”改变生活,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Si),如图所示为用石英砂(含有80%的SiO2)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1) 进行反应Ⅰ时,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反应速率,通常可以采用的措施是 (写一种)。反应Ⅱ后进行的操作是 。 (2) 已知粗硅的主要成分是硅单质,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 (3) 在实际制备过程中,反应Ⅳ要隔绝空气的原因是 (写一个)。 (4) 上述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三、 实验、探究题(7分)14. 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探究一】 如图甲所示。(1) 实验1中所用的白磷过量,用激光引燃白磷后,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 (2) 在实验2结束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该实验 (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探究二】 如图乙所示,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0cm长的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平衡,然后用酒精灯给左端铜丝加热1~2min。(1) 已知:铜丝在空气中受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写出加热铜丝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下列符合图乙中方框内的示意图是 (填字母),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四、 计算题(共11分)15. (5分)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供氧源,主要成分为氯酸钠(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金属粉等。某品牌的氧烛结构如图所示,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其主要反应为2NaClO32NaCl+3O2↑。(1) 根据氧烛反应原理分析,撞击火帽的目的是点燃内部金属粉末,为制取氧气的反应提供所需的 。 (2) 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3) 该品牌氧烛中含NaClO310.65kg,反应后NaClO3中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则理论上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写出计算过程)第15题16. (6分)某同学测定一瓶标签残缺的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30g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2NaOHNa2SO4+Mg(OH)2↓。(1)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需NaOH的质量为 g。 (2) 计算该Mg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6题第五单元素能测评一、 1. A 2. D 3. D 4. D 5. D6. C 解析:设有10g氧化镁生成时,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为x。+O2= x=6g因此与氮气反应的镁的质量为22.2g-6g=16.2g。设参加反应的氮气的质量为y。+Mg3N2= y=6.3g容器中氮气减少的质量是6.3g。故本题选C。7. C8. 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生成氢分子的个数是3,因此x=3,A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发生改变,B正确;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变成0,C正确;反应中甲烷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是1∶1,因此质量变化比为16∶28=4∶7,D错误。故本题选D。9. C 解析: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CaO和CO2,生成CO2的体积应该从0开始,并不断增加,一段时间后碳酸钙完全反应,不再产生二氧化碳,生成CO2的体积不再变化,A错误;开始时固体中不含CaO,随着碳酸钙的分解,生成CaO的质量应该从0开始,并不断增加,一段时间后碳酸钙完全反应,不再产生CaO,生成CaO的质量不再变化,B错误;碳酸钙煅烧达到分解温度时才开始分解,反应开始后,碳酸钙的质量减小,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固体总质量减小,但杂质不反应,质量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先不变,然后不断增大,当碳酸钙完全分解后,杂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C正确;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CaC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8%,Ca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8.6%,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会不断减少,至完全反应后不再改变,D错误。故本题选C。10. D 解析:二氧化氮由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氮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氧元素)组成,有毒,水是最简单的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80+80-89-8-17=46,因此甲是反应物,乙、丙、丁是生成物,即甲分解生成乙、丙、丁,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此甲是硝酸,反应的硝酸中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别为(80g-17g)×=1g、(80g-17g)×=14g、(80g-17g)××100%=48g,生成的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质量为46g××100%=14g,氧元素的质量为46g-14g=32g,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89g-80g)×=1g,氧元素的质量为9g-1g=8g,则丙中氮元素的质量为14g-14g=0,氢元素的质量为1g-1g=0,氧元素的质量为48g-32g-8g=8g,丙是氧气,即在光照条件下硝酸分解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由以上分析可知,m=46,A正确。甲是硝酸,硝酸见光易分解,保存在棕色瓶中,B正确。乙是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有毒,该实验应该在通风橱内进行,C正确。是一氧化氮的分子模型,而丙是氧气,D不正确。故本题选D。二、 11. (1) ① n(C4H10)∶n(O2)∶n(CO2)∶n(H2O)=2∶13∶8∶10 ② m(C4H10)∶m(O2)∶m(CO2)∶m(H2O)=29∶104∶88∶45 (2) ① C+O2CO2 ② CaO+H2OCa(OH)2 ③ 4Al+3O22Al2O3 ④ Zn+H2SO4ZnSO4+H2↑ ⑤ H2+Cl22HCl ①②③⑤ 12. (1) > 不矛盾 (2) a+b-d (3) C2H2 (4) 碳、氢、氧 (5) ① 4P+5O22P2O5 ② 8 (6) 2F2+2H2O4HF+O2 1∶2 13. (1) 将原料粉碎(合理答案均可) 过滤 (2) SiO2+2MgSi+2MgO (3) 防止生成的硅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或防止氢气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发生爆炸等合理答案均可) (4) HCl三、 14. 【探究一】 (1)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天平平衡 形成密闭装置,并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瓶塞被冲开 (2) 遵循 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探究二】 (1) 2Cu+O22CuO (2) c 铜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比铜大四、 15. (1) 热量(或能量) (2) +5 (3) 解:设理论上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2NaCl+↑= x=4.8kg答:理论上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8kg。16. (1) 10 (2) 解:设30gMg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2NaOHNa2SO4+↓= x=6g该Mg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答:该Mg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