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评价考试范围:1.1-1.5;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某些电梯的楼层按键有专供盲人使用的盲文,请问盲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A. 触觉 B. 嗅觉 C. 味觉 D. 听觉2.图中有关声音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 图甲:在水中敲击铁块,人耳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B. 图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进而推断真空不能传声C. 图丙: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的钢尺,听声音的变化,说明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D. 图丁: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3.如图是声音在干燥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A. 声音的传播必须有空气B. 声音在下雨天比晴天更容易传播C. 声音在干燥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成正比D. 当空气温度为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350m/s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C. “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D.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5.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描述错误的是()A. 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向三棱镜底边的方向偏折 B. 白光经三棱镜后发生了色散现象C. 白光经三棱镜后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D. 把一支温度计放在红光外侧,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6.小明对下列光学成像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①平面镜成像 ②小孔成像 ③放大镜的像④投影仪屏幕上所成的像 ⑤照相机所成的像A. 反射成像的有①②④ B. 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C. 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⑤ D.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7.绘制图形是科学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图中图形绘制正确的是()A. B.C. D.8.小明下自习到楼下后发现教室的灯还亮着,图中光路图能正确表示小明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是()A. B.C. D.9.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汽车配备了智能眼镜——抬头显示技术。它将行车中各项信息以投影的方式显示在视野前方,司机不需要低头看屏幕,提升了行车安全(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成像原理简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司机看到的像是实像B. 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C. 是折射角D. 若看到的像过低,可以将“行车信息”竖直向上提高一点10.如图所示,EO、OF分别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为验证“光路可逆”的原理,则下一步实验中,入射光线的路径应为( )A. EO B. PO C. FO D. QO11.科学研究发现,经常揉搓眼睛可能导致出现圆锥角膜(如图所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在疾病早期,可通过配戴相应的眼镜进行矫正。则该类眼镜的镜片应是图中的()A. B. C. D.12.如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块鹅卵石,人眼看到鹅卵石时认为它在点。小科要用激光笔照射到鹅卵石,若设法使激光从人眼位置处发出,则应将激光笔( )A. 对准点照射 B. 对准A点照射C. 对着点上方照射 D. 对着点下方照射13.如图所示,将手电筒发出的发散光束竖直向下照射到空烧杯底部时,可观察到烧杯底部的一个圆形光斑(用虚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斑形状是图中的()A. B. C. D.14.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A. 视网膜、视网膜 B. 大脑、大脑 C. 视网膜、大脑 D. 大脑、视网膜15.春节期间,小科和同学们到万松山游玩,当他为全体同学拍了一张合影后,又想为其中一名同学拍一张单人照,则他应()A. 保持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不变,拉长镜头 B.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保持镜头不动C. 增大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缩短镜头 D.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拉长镜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16.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小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声音是物体____________产生的。(2)你能听到音叉的声音,声波是通过____________这一介质传播到你耳朵的。(3)医生利用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4)生活中手机使用率越来越高,手机解锁时可以利用声控解锁。只能由设置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这利用了声音的____________不同进行自动解锁。(5)2025年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健康宣传主题为“健康聆听,无碍沟通”。为了保护耳朵,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乘客应将口微微张开,目的是打开咽鼓管使____________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其受损。17.如图所示,白鹤与其水中黑色、白色两“像”,形成“对影成三人”的图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照片中黑、白两个像中因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____________,当白鹤朝着灯光方向走去,水中白色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18.如图甲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图乙、图丙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的行驶方向是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__________________,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______(填“熄灭”或“打开”)。19.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光源发射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膜,经过凸透镜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电路图案。(1)光束中的紫外线属于____________(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2)人看到硅片上的电路图案,视觉的形成部位在__________________。(3)某款光刻机选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会使硅片上最终出现清晰、缩小的电路图案,则镂空掩膜和凸透镜间的距离u与f的关系需满足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20.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____________传播的。(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____(填“能”或“不能”)被反射。2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设计了如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为了使光束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应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填字母)。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于纸板射到O点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次实验,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和,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123(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准备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铅笔,光屏,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__。(2)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特点时,应多次改变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3)撤去蜡烛B,放一光屏到B撤走时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4)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是来自蜡烛A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_形成的。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23.某中学兴趣小组在科学课中开展了“制作照相机模型”的项目化学习活动。(1)[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在影像传感器上成____________的实像,像距与焦距的关系满足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2)[制作]兴趣小组利用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等环保材料自制简易照相机模型,如图1甲所示,并用其将某门店夜晚标牌(如图乙所示)场景拍摄出图丙的样子。[评价]评价量表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自制照相机评价量表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结构 结构完整,能成像 结构不完整,能成像 结构不完整,不能成像功能 能调节像距,成像清晰 不能调节像距,成像模糊 不能调节像距,不能成像外观 材料环保、易得,外形美观 材料环保、成本高,外形比较美观 材料不环保、成本高,外形粗糙兴趣小组进行模型测试时,发现拍摄不同距离的景物,有时成像清晰,有时成像模糊。通过与“功能”评价指标比对后,他们认为自制的照相机功能指标为“良好”。[改进]依据评价量表中的评价指标“功能”这一项,写出具体改进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3)[拓展]人眼的结构和功能与照相机非常相似,但在观察远景和近景时调节略有差异。从图2可知:从看近处的物体B到看远处的物体A,此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______(填“薄”或“厚”)。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24.(1)如图甲所示,小安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若保持入射方向不变,当水面发生变化时,A点下移至,则此时水面是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的;水槽上的B点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2)如图乙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5.请你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S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过P点的光线。26.完成图中的光路,并标出A点的像。27.如图所示为魔术“飞天仙女”的解密图。请你作图来说明为什么观众看不到演员本人却可以看到直立在空中的“飞天仙女”。(请用“↑”表示看到的直立的人)第2页,共2页【答案】1. A 2. C 3. C 4. C 5. C 6. B 7. C8. B 9. B 10. C 11. C 12. A 13. A 14. C15. D16. (1)振动( 2)空气( 3)超声波( 4)音色( 5)鼓膜17. 白像不变18. 靠近反射的光很弱熄灭19. (1)不可见光(2)大脑(或大脑皮层或视觉中枢)(3)20. (1)空气( 3)能21. (1)量角器( 2)C(3)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路是可逆的22. (1)刻度尺( 2)蜡烛A的位置 (3)虚像 (4)C23. (1)倒立、缩小(2)将简易照相机的镜头做成可伸缩式 (3)薄24. (1)下降折射(2)如图所示25. 如图所示26. 如图所示27. 如图所示 第2页,共2页F60°30°7777777777777777777777771AF平面镜观众席挡板转盘和演员45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评价.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