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生物
(北师大版)
注意事项:
1.生物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又经过大约10亿年才诞生了原始生命。研究表明原始大气中没有(  )
A. 氧气 B. 氢气 C. 甲烷 D. 氨气
2. 下列对米勒模拟实验(如图)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①模拟了闪电,且容器内没有氧气
B. ②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 ④内出现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D. 该实验证明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3. 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 由简单到复杂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之一
C. 越古老的地层里,出现的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
D. 在新近形成的地层中不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4. 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从生物学人类进化的角度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 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产生语言
C. 现代类人猿失去森林也会进化成人
D. 人类的起源与环境变化没有直接关系
5. 长沙市市花杜鹃在分类上隶属于被子植物门、木兰纲、杜鹃花目、杜鹃花科、杜鹃花属,下列各项分类等级最大的是(  )
A. 木兰纲 B. 杜鹃花属 C. 杜鹃花科 D. 被子植物门
6. 对野外考察的下列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并制作简单的植物分类检索表如图所示。则植物P为( )
A. 郁金香 B. 蕨菜 C. 黑松 D. 海带
7. “植物壁画”是附生在木画框上苔藓,受大气污染时叶绿素含量会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将“植物壁画”放在阳台,利于苔藓生长
B. “植物壁画”利用根吸收木板上的营养物质
C. 吸收的营养物质可通过茎中导管运输至叶片
D. “植物壁画”叶片颜色可指示空气污染程度
8. 小西对五种植物进行分类(如图),将植物分为a、b两类的依据是( )
A. 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B. 能否产生种子
C. 体内有无输导组织 D. 有无根、茎、叶的分化
9.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银杏的记载是: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如图是银杏所结“白果”的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银杏属于( )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苔藓植物
10. 水族馆里的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你说出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①娃娃鱼②鲍鱼③海马④章鱼⑤甲鱼⑥中华鲟⑦鲸⑧海豚
A. ②④——软体动物 B. ③⑥——鱼类
C. ①⑤——两栖动物 D. ⑦⑧——哺乳动物
11. 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龟和蛇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甲或鳞片
B. “落日林池见蝌蚪,必知清夜有鸣蛙”,青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
C.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属于动物界的最大类群——节肢动物
D.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
12.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适应环境。下列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与功能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刺细胞——攻击和防御 B. 身体分节——使运动灵活
C. 鳃——气体交换 D. 角质的鳞片——保护卵壳
13.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如图站甲骨文象形文字中的“蝉”、“龟”、“鸡”、“鱼”。下列关于这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正确的是(  )
A. 体内都有脊椎骨 B. 体温都是恒定的
C. 生殖方式都是卵生 D. 都能适应陆生生活
14. 农谚“惊蛰闻雷,谷米成堆”。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是( )
A. 土壤 B. 水分 C. 声音 D. 空气
15. 桃蚜寄生的枝条上常有黑毛蚁活动。黑毛蚁喜欢取食桃蚜产生的蜜露,同时能够驱赶桃蚜的天敌,防止桃蚜被捕食。由此推测,黑毛蚁和桃蚜的关系是(  )
A. 捕食 B. 共生 C. 竞争 D. 寄生
16. 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B. 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动物
C. 校园里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 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17. “稻鱼共生”是一种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的生态农业模式。稻田为鱼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鱼以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为食,鱼的粪便可作为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和杂草之间是合作关系
B. 鱼捕食害虫,可减少水稻虫害发生
C. 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鱼是消费者
D. 稻田中没有分解者,物质不能循环
1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调节生物数量
B. 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C. 引进外来生物一定能提高调节能力
D.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9. 调控好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维持自然界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可以避免(  )
A. 粮食匮乏 B. 交通堵塞 C. 淡水短缺 D. 以上都是
20. 农作物的秸秆有多种处理方式,不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
A. 农田里就地焚烧 B. 发酵后栽培蘑菇
C. 作为牲畜的饲料 D. 粉碎后埋入田中
21. 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措施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 )
A. 尽量燃烧化石燃料 B. 积极推进植树造林
C. 落实垃圾分类政策 D. 广泛应用节能技术
22. 在劳动实践课上,同学们各自领取了制作各种发酵产品的任务,他们所选用的主要微生物与发酵产品对应错误的是( )
A. 乳酸菌——酸奶 B. 醋酸杆菌——米醋
C. 米曲霉——面酱 D. 毛霉——泡菜
23. 古人称酸奶为“酪”,《齐民要术》中制酪大致流程如图。取先成酪混合的目的是( )
A. 高温灭菌 B. 将熟乳冷却
C. 加入菌种 D. 恒温培养
24. 科研工作人员将携带人面蜘蛛的基因注入蚕卵中,此卵孵化的蚕吐出的丝中约含有10%的蜘蛛丝成分,这种生丝更韧更软,在纤维产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列各项与该项研究成果原理相同的是(  )
A 利用酒曲进行酿酒
B.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C. 利用苏云金杆菌制作杀虫剂
D. 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
2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基因技术可用于遗传病的诊断与治疗
B. 利用生物技术不能培育生物新品种
C. 生物技术不能用于克隆植物
D. 培育成功的转基因食品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下面是某校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校园及其周围的生物进行细心观察后进行的一次小组讨论与交流,请结合下列各图,认真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小宇认为图A比图B所示植物更高等,其原因之一是它们的繁殖方式不同,图B所示植物用______进行繁殖,而图A所示植物用______进行繁殖。
(2)小秦说:从呼吸方式上看,图D所示动物的成体用______进行呼吸。
(3)小靖认为图中所示的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_(填字母)。
(4)小勇提出:图E所示动物,其体表的______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5)小涵说:图中F所示动物生活在陆地上,鲸鱼却生活在水中,两者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差异,但两者却属于同一类群动物,其原因是两者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都具有______的特点。
27.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银杏,莼菜等珍稀植物,有云豹、黄腹角雉等濒危野生动物。春天里,神农谷内潭水碧绿,芦苇倒映在水中,鲫鱼在追逐嬉戏,还有麻雀在草丛中跳跃着寻找小草的种子。偶尔还能在灌丛中看到黄腹角雉不光会捕捉正在吃叶片的毛虫,同时还会兼食一些植物。甚至还能发现树木上有光肩星天牛的踪迹。
(1)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可以看成是由生物和______构成的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鲫鱼、麻雀等动物属于______。
(2)潭水中的芦苇可以消减水中的氮、磷等无机盐,还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这体现了生物可以______环境。
(3)由文中信息可知,黄腹角雉和毛虫的关系是______。请写出一条含有黄腹角雉的食物链:_______。
(4)光肩星天牛是一种林木害虫,若数量过多会导致树木大量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的。
2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主席与世界达成绿色约定,向全球发出绿色宣言:“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如图是某镇生态农业村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分解者主要分布在______中。
(2)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发展______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它可以用来煮饭和照明。
(4)输入这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农作物通过______作用固定下来的。
(5)生态农业村中的这种产业结构,可以使生产过程废弃物得以多层次、多途径地再循环利用,减少了______的用量。
29. 因国宝大熊猫数量少,自然状况下很难相遇,雌性一年仅排卵一次,繁殖后代比较困难,故科学家尝试利用下列方法来繁育大熊猫,过程示意图如下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新组合细胞”是在_____(填“体内”或“体外”)培养的,胚胎最终被移植到熊猫C的_____内发育。
(2)新生熊猫D与熊猫_____十分相像。若熊猫A是雄性,熊猫B和熊猫C都是雌性,则推测新生熊猫D的性别为_____性。由此可知,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存在于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3)图中繁育大熊猫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有_____(写一项即可)。
八年级生物
(北师大版)
注意事项:
1.生物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D
【20题答案】
【答案】A
【21题答案】
【答案】A
【22题答案】
【答案】D
【23题答案】
【答案】C
【24题答案】
【答案】B
【25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1) ①. 孢子 ②. 种子
(2)肺和皮肤 (3) ①. E ②. CF
(4)外骨骼 (5)胎生、哺乳
【27题答案】
【答案】(1) ①. 非生物环境 ②. 消费者
(2)影响(或改变) (3) ① 捕食和竞争 ②. 植物→毛虫→黄腹角雉(或植物→黄腹角雉)
(4)有限
【28题答案】
【答案】(1) ①. 农作物 ②. 沼气池
(2)生态农业 (3)甲烷
(4)光合 (5)农药和化肥
【29题答案】
【答案】(1) ①. 体外 ②. 子宫
(2) ①. A ②. 雄 ③. 细胞核
(3)体细胞克隆技术##克隆技术##克隆##核移植##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写出其中一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