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能够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2.理解名著内容,全面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3.通过完成情境任务,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重点难点】
1.掌握不同阅读方法的运用,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2.理解《朝花夕拾》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社会风貌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课前预习】
★基础常识闯关
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_,字_____,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和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花夕拾: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____篇回忆性散文,并以____________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并添写_____和_____,更名为____________。该散文集比较完整了记录了鲁迅从______到______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
【课中探究】
★任务一:朝花探秘团 开启阅读之旅
学校即将举办 “经典文学月” 活动,鼓励同学们深入阅读经典名著。现在,让我们一起组建 “朝花探秘团”,率先走进鲁迅的《朝花夕拾》,为活动拉开精彩序幕。
请同学们快速读教材,初识《朝花夕拾》,要注意圈点勾画关键信息。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先做个标记,然后再组内交流。
1.解读题目
2.《朝花夕拾》一共包括哪些篇目内容
3.作品思想是什么?
★任务二:朝花印象图 梳理作品内容
为了在 “经典文学月” 中更好地展示我们对《朝花夕拾》的理解,现在需要大家绘制 “朝花印象图”,梳理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按照阅读计划,采用略读的方法通读《朝花夕拾》的十篇文章。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每篇文章的关键事件、主要人物以及自己的初步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略读的结果,共同绘制 “朝花印象图”。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情节流程图等形式,将十篇文章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展现作品的整体框架和内在联系。
1.温馨的童心世界
2.压抑的童年时光
3.冲破束缚的青年时代
4.无奈痛苦的心灵世界
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
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通过浏览目录、小引,你猜测作品写了哪些有趣的人和事?
人:阿长、父亲、藤野先生、范爱农……
事:“我”和狗、猫和鼠的故事、阿长买《山海经》、看五猖会、“我”在百草园玩耍,在三味书屋读书、父亲生病了……
2.精读
阅读名著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精读的方法
勾画圈点式:在书页上划出文章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段落层次,点出疑难之处等等。
赏析式:可从字词、修辞、结构、语言等角度欣赏。
比较式: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或不同文章异同的比较。
摘录式:摘抄喜欢的句子、段落等。
3.略读
略读法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不是逐字逐句的读,而是快速的观其概貌)
(默读是略读的一种方法。默读时,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
思考:《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中,除《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之外的七篇文章,分别主要写了谁?
★任务三:朝花人物秀 剖析人物形象
“经典文学月” 中的人物模仿秀活动即将开始,我们要通过深入剖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为模仿秀做好充分准备。
选择《朝花夕拾》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如阿长、藤野先生、寿镜吾先生等。然后,采用精读的方法,仔细研读与该人物相关的文章段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学法指导:要关注细节描写,如阿长的睡相、给 “我” 讲长毛的故事等情节,从这些细节中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思考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朝花夕拾》中一共出现六个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作者的父亲、作者的保姆(_________ )、恩师(_________ )、朋友(_________ )、父亲的邻居(_________ )、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_________ )。当然该书对其他人物的描绘也十分精彩,有母亲、无常和陈莲河等人,试着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相关情节 (摘抄原文句子或自己概括情节)
示例:父亲 严厉 去五猖会前勒令“我”背书。(《五猖会》)
( ) 保姆
( ) 恩师
( ) 朋友
( ) 父亲的邻居
( ) 私塾老师
其他人
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爱的是哪些人?憎的是哪些人?为什么?
★任务四:朝花感悟录 总结阅读收获
“经典文学月” 接近尾声,我们要通过撰写 “朝花感悟录”,总结自己在阅读《朝花夕拾》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为这次阅读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
回顾整个阅读过程,思考自己在阅读方法、对作品的理解、个人思想成长等方面的收获。然后,撰写 “朝花感悟录”,可以采用读后感、阅读心得报告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朝花夕拾》的独特感悟。
回顾阅读过程时,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思,如阅读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对作品中人物、主题的理解是否有新的突破等。撰写感悟录时,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避免空洞的套话。
【课后任务】
1.选择《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再次进行精读,从语言、结构、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2.完成对应的分层练习。
【学习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同步备课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能够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2.理解名著内容,全面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3.通过完成情境任务,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重点难点】
1.掌握不同阅读方法的运用,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2.理解《朝花夕拾》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社会风貌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课前预习】
★基础常识闯关
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_,字_____,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和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花夕拾: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____篇回忆性散文,并以____________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并添写_____和_____,更名为____________。该散文集比较完整了记录了鲁迅从______到______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
点拨要点: 周树人,豫才,《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坟》《热风》《且介亭杂文》。 十,《旧事重提》,《小引》《后记》,《朝花夕拾》,童年,青年。
【课中探究】
★任务一:朝花探秘团 开启阅读之旅
学校即将举办 “经典文学月” 活动,鼓励同学们深入阅读经典名著。现在,让我们一起组建 “朝花探秘团”,率先走进鲁迅的《朝花夕拾》,为活动拉开精彩序幕。
请同学们快速读教材,初识《朝花夕拾》,要注意圈点勾画关键信息。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先做个标记,然后再组内交流。
1.解读题目
点拨要点: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作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盛开的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部作品在内容上揉合了一定的传记成分,它是研究鲁迅生平的重要材料,其中囊括了鲁迅从顽童走向学童、由家乡绍兴走向南京、由南京走向日本求学等成长经历。 前七篇叙述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的茫茫黑夜中不畏艰辛、寻找光明的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2.《朝花夕拾》一共包括哪些篇目内容
点拨要点: 《朝花夕拾》收录鲁迅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写人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无常》 记事类:《父亲的病》《琐记》《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议论类:《狗.猫.鼠》《二十四孝图》 民俗类:《无常》《五猖会》 书籍类:《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
3.作品思想是什么?
点拨要点: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具体生动地凸显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旧的书塾和新的学堂是怎样的,留学日本受到的歧视和正直的老师对他的关爱,乃至革命的风气等等,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任务二:朝花印象图 梳理作品内容
为了在 “经典文学月” 中更好地展示我们对《朝花夕拾》的理解,现在需要大家绘制 “朝花印象图”,梳理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按照阅读计划,采用略读的方法通读《朝花夕拾》的十篇文章。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每篇文章的关键事件、主要人物以及自己的初步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略读的结果,共同绘制 “朝花印象图”。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情节流程图等形式,将十篇文章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展现作品的整体框架和内在联系。
1.温馨的童心世界
点拨要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与动物植物相伴,在百草园中享受无限乐趣的童年,也写了在三味书屋有些乏味的读书生活。 《狗·猫·鼠》:作者通过阐述自己仇猫的原因,讽刺了社会上像“猫”一样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写朴实善良、粗俗、迷信、喜欢切切察察,规矩繁琐的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写出长妈妈对我的关爱。
2.压抑的童年时光
点拨要点: 《无常》:无常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回忆无常的时候,也有对现实“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安慰了作者寂寞悲凉的心,作者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充满了好奇心。 《五猖会》:作者渴望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强迫背书,感到非常扫兴和痛苦。
3.冲破束缚的青年时代
点拨要点: 《琐记》:记叙了作者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描绘了当时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学的艰难。 《藤野先生》:作者到东京学医学,后来因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决定“弃医从文”。
4.无奈痛苦的心灵世界
点拨要点: 《二十四孝图》:作者从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引起的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暴。 《范爱农》:作者写了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他无法在黑暗的社会立足,最后向社会妥协。 《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了小时候庸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父亲被庸医耽误病情而死,是一直埋在作者内心的痛苦。
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
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通过浏览目录、小引,你猜测作品写了哪些有趣的人和事?
人:阿长、父亲、藤野先生、范爱农……
事:“我”和狗、猫和鼠的故事、阿长买《山海经》、看五猖会、“我”在百草园玩耍,在三味书屋读书、父亲生病了……
2.精读
阅读名著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精读的方法
勾画圈点式:在书页上划出文章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段落层次,点出疑难之处等等。
赏析式:可从字词、修辞、结构、语言等角度欣赏。
比较式: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或不同文章异同的比较。
摘录式:摘抄喜欢的句子、段落等。
3.略读
略读法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不是逐字逐句的读,而是快速的观其概貌)
(默读是略读的一种方法。默读时,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
思考:《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中,除《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之外的七篇文章,分别主要写了谁?
点拨要点: 庸医 衍太太 父亲 寿镜吾 长妈妈 范爱农 藤野先生
★任务三:朝花人物秀 剖析人物形象
“经典文学月” 中的人物模仿秀活动即将开始,我们要通过深入剖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为模仿秀做好充分准备。
选择《朝花夕拾》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如阿长、藤野先生、寿镜吾先生等。然后,采用精读的方法,仔细研读与该人物相关的文章段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学法指导:要关注细节描写,如阿长的睡相、给 “我” 讲长毛的故事等情节,从这些细节中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思考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朝花夕拾》中一共出现六个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作者的父亲、作者的保姆(_________ )、恩师(_________ )、朋友(_________ )、父亲的邻居(_________ )、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_________ )。当然该书对其他人物的描绘也十分精彩,有母亲、无常和陈莲河等人,试着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点拨要点: 长妈妈/阿长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衍太太 寿镜吾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相关情节 (摘抄原文句子或自己概括情节)
示例:父亲 严厉 去五猖会前勒令“我”背书。(《五猖会》)
( ) 保姆
( ) 恩师
( ) 朋友
( ) 父亲的邻居
( ) 私塾老师
其他人
点拨要点: 1. 长妈妈——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她虽然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她质朴、率真,对孩子充满关心和爱护,是令作者永生难忘的劳动妇女形象。 2. 藤野先生——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毫无民族偏见,是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时的老师。 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3. 范爱农——妥协、懦弱,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进步却不合时宜,无法在黑暗的社会立足,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同学。他无法和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4. 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她给鲁迅看不该看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拿去变卖。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她的。 5.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对学生充满慈爱和关心,是鲁迅的私塾老师。 寿镜吾是一个渊博的宿儒,对学生很严格但不厉害,他也不缺乏对学生的慈爱和关心。 6 .父亲——严厉、慈爱,是一位封建式家长,教育孩子时往往压抑孩子的天性。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勒令他背书,这曾让童年的鲁迅有过困惑,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爱的是哪些人?憎的是哪些人?为什么?
点拨要点: 鲁迅爱的是(迷信唠叨却淳朴善良)的长妈妈。 鲁迅爱的是(爱国的、正直)的范爱农。 鲁迅爱的是(表面对他严厉但实际爱他)的父亲。 鲁迅爱的是(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的寿镜吾先生。 鲁迅爱的是(没有民族歧视、治学严谨)的藤野先生。 鲁迅恨的是(草菅人命、巫医不分)的庸医。 鲁迅恨的是(散布流言、造谣中伤别人)的衍太太。 鲁迅先生爱的是公平的、公正的、有人情味儿的世界;鲁迅恨的是虚伪的、不公平的、没有人情的人间。原来鲁迅先生的笔下有爱和恨两个世界,因为他心中藏着深深的爱意,所以才对这个世界充满浓浓的恨,因为深爱才有温馨的回忆,恨源于爱才有理性的批判。《朝花夕拾》这样的一部寓意丰厚的作品,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也值得我们推荐给更多的人来读。
★任务四:朝花感悟录 总结阅读收获
“经典文学月” 接近尾声,我们要通过撰写 “朝花感悟录”,总结自己在阅读《朝花夕拾》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为这次阅读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
回顾整个阅读过程,思考自己在阅读方法、对作品的理解、个人思想成长等方面的收获。然后,撰写 “朝花感悟录”,可以采用读后感、阅读心得报告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朝花夕拾》的独特感悟。
回顾阅读过程时,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思,如阅读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对作品中人物、主题的理解是否有新的突破等。撰写感悟录时,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避免空洞的套话。
点拨要点: 读《朝花夕拾》:在回忆中品味人生 翻开《朝花夕拾》,仿佛跟随鲁迅先生踏上了一段穿越时光的旅程。从最初的浏览目录,到后来的略读全文,再到对喜欢篇章的精读,我不仅学会了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更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 略读时,我快速抓住了每篇文章的关键事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充满童趣的百草园和严肃的书屋生活,《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与教诲…… 这些画面在我脑海中串联成一幅生动的印象图,让我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脉络认知。 而精读《阿长与〈山海经〉》时,我被阿长这个人物深深打动。她粗俗却善良,虽然有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习惯,但为 “我” 买来《山海经》的举动,又让我看到了她淳朴的爱。这让我明白,看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心去感受他们内心的美好。 《朝花夕拾》不仅是鲁迅先生的回忆,也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或许在多年后回忆起来,也会像 “朝花” 一样,散发着独特的芬芳。今后,我会带着这份感悟,用心体验生活,也会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去探索更多经典,让阅读成为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课后任务】
1.选择《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再次进行精读,从语言、结构、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2.完成对应的分层练习。
【学习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