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树之歌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 树之歌 教案

资源简介

2 树之歌
教材第18~19页
1.会认“榕、壮”等生字,会写“树、之”等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儿歌和观看插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等11种树的基本特点。
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的特点。
【教师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文中树木的知识。
【教学方法】
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树木的特点;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类识字。
【学习方法】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了解树木特点;通过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识字、写字。
1课时
情景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的树种类繁多,你们认识哪些树?(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树之歌》。
探究新知
1.初读儿歌,集中识字。
(1)听读儿歌,出示要求:一边听,一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儿歌中出现的树名。
(2)自读儿歌,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认读树名,检查预习情况。
2.朗读生字,把握重点。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提问:这些生字有什么共同点?(偏旁大多是木字旁。)
(3)再次提问:仔细看它们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读音和这个字的另一部分差不多。)
3.品读儿歌,拓展训练。
(1)观察结构,发现特点。
①请你数数儿歌共有几句话。把每句最后一个字的拼音圈起来,有什么发现?(一共有四句话。 每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
②提问引导:儿歌介绍了什么?(很多树木的特点。)
(2)学习第1句。
①指生读第1句,请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了哪几种树木?(杨树、榕树、梧桐树。)
②课件出示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图片,指生说树名,并说出判断理由。
长得高的是杨树。(板书:杨树)
长得很粗壮的是榕树。(板书:榕树)
树叶像手掌的是梧桐树。(板书:梧桐树)
③发现比喻的修辞手法(“梧桐树叶像手掌”),仿说句式。
④小结:这句话主要写了树木的什么?(样子。)
(3)学习第2句。
①齐读并思考:这句话写了哪几种树木?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的?(枫树、松树、柏树。 颜色。)
②发现拟人的修辞手法,练习仿说句式。
(4)学习第3句。
①默读并思考:这句话写了哪几种树木?你发现了什么?(木棉、桦树。 我发现木棉和桦树的生长环境正好相反,木棉在温暖的南方,桦树在寒冷的北疆。)
②课件出示木棉和桦树的图片,指生说说它们的特点。
(5)学习第4句。
①齐读并思考:银杏、水杉、金桂有什么特点?(银杏和水杉是古老的树种,被称为活化石;金桂的花特别香。)
②拓展:还有什么植物也被称为活化石?(银杉、金花茶、水松、金钱松、珙桐、香果树等。)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背诵课文。
3.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等11种树木。课文通过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认识词语,并初步了解了一些树木的特点。
这首儿歌以“树”为主题,写了众多树木的特点,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树的知识。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是大自然的绿色外衣,让我们一起爱护树木,呵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吧。
本课教学,教师紧紧扣住文体特点,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以读代讲,将读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此外,在本课的识字、写字指导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课生字以木字旁居多的特点,鼓励学生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进行归类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量,又提升了识字的能力。如果能够放手让学生开展以“寻找有趣的形声字”为主题的活动,无疑会更好地激发出学生探究更多关于汉字无限奥妙的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