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葡萄沟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 葡萄沟 教案

资源简介

10 葡萄沟
教材第47~49页
1.会认“葡、萄”等生字,读准“好、干、分”等多音字,会写“份、枝”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3.能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
1.会认“葡、萄”等生字,读准“好、干、分”等多音字,会写“份、枝”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1.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
自主阅读课文,简单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学习方法】
结合图片和文字,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那里的葡萄品种多,味道甜,葡萄干也色鲜味甜。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去游览一番。
初读课文
1.按照要求自学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每个字,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
(3)标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同桌互相读一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先自由练读,再开火车读,纠正易错字音。
(2)再读读第二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均为多音字。)
(3)将这些字词放到文中,再读课文,相信你一定能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和流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逐段朗读,通读课文。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一定发现了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把你最喜欢的内容大声读出来,也可以简单地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4.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5.(出示第4自然段。)难怪作者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我们一起夸夸葡萄沟,齐读第4自然段。
指导书写
重点字:
枝:第4笔是点,“又”的横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客:上下结构,上部扁、窄,下部大、宽;第4笔是短撇,横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市:点画居中,上横要长,点与横不相连。三个竖向笔画排布要均匀,中竖要对点。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课文中的部分词语,接着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听写检查、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葡萄沟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子的?
3.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吧!
探究新知
1.葡萄沟是怎样的呢?用原文一句话概括就是: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寻找理由。
(1)同学们,是什么让大家对葡萄沟赞不绝口?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理由吗?
(2)指生交流。教师相机与学生对话,并指导学生读相关句子。
第一个理由:葡萄甘甜。
①到了七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人们为什么最喜爱葡萄呢?
②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制成葡萄干,减少的只是水分,颜色和味道都没有变化。所以,只有甘甜的葡萄才能制成甘甜的葡萄干。
第二个理由:老乡好客。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请学生模仿维吾尔族老乡招待客人,理解“吃个够”的意思。
第三个理由:风景优美。
①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想象一下:七月份的时候,从远处看葡萄沟,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②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教师范读,故意漏掉两个“大”字,引导学生比较。
葡萄有几种颜色?是不是只有这几种颜色?葡萄的样子、颜色可以比作什么?引导理解“五光十色”,感受葡萄的美。
教师将四种颜色打乱,注意将三字词和二字词穿插起来排列,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感,比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淡绿的、紫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跟家长分享你喜欢的葡萄沟。
《葡萄沟》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让学生充分领略了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增加了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葡萄沟的景美,人更美。维吾尔族老乡的心灵美,热情好客,勤劳善良。希望将来同学们能亲自到葡萄沟走一趟。
本课为学生展示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风景秀丽、瓜果飘香的特点。教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和民族风情的淳朴,并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内化为自己独特的爱国情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