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榆林市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陕西省榆林市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陕西省榆林市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二)
总分:6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  )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历经艰难险阻,带回了诸多关于西域地区的地理、物产、风俗等信息,此后汉朝与西域各国往来日益频繁。由此可知,张骞通西域(  )
A.开辟了交往新路径 B.迅速拓展汉朝疆域
C.消除了民族间差异 D.完全改变西域风俗
3.“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这一时期,虽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它指的是(  )
A.五代十国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辽宋夏金时期
4.15世纪末,中国的江南地区由于丝织业的发展,使得种桑养蚕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产业,出现了“桑争稻田”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5.马克思指出:“19世纪中期,俄国作为,帮凶,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一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西安事变一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淞沪会战一一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百团大战一一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7.同仁堂合营后,解放了生产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改观。生产设备、厂房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初步改变了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材料反映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8.1984年5月,邓小平接见外宾阐述中国对外政策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反映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
A.坚持独立自主 B.奉行互利共赢 C.秉持共商共建 D.注重睦邻友好
9.有学者认为,11、12世纪,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个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以下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
A.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 B.基督教的创立与广泛传播
C.封建庄园经济的盛行 D.城市兴起与市民阶层产生
10.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经过长期斗争,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从而为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逐渐形成了(  )
A.封君与封臣制 B.民主共和制度 C.联邦制共和国 D.君主立宪政体
11.1933年,罗斯福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建立了超过2650个军队式的封闭营地,为18岁至25岁之间的都市男性提供住房,开展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工作,包括种树、挖掘灌溉水道、建设道路和防火带、维护国家公园等。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
A.开采自然资源 B.应对南北战争 C.加强军队建设 D.解决失业问题
12.毕加索曾说:“我的每一副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品是(  )
A.《蒙娜丽莎》 B.《最后的晚餐》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3.九州共贯·多元一体。自古以来中华文明的各个区域始终紧密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走向“大一统”(12分)
【制度·保障国家统一】
【民族·推动文明发展】
唐统治集团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它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国家亦是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如唐高祖之母为鲜卑化的匈奴独孤氏,唐太宗之母是鲜卑族窦氏,皇后长孙氏亦是鲜卑人。李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更容易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并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之所在,发展进步的民族观,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摘编自范香立《唐代和亲研究》 契丹、女真等民族建立的王朝,跟汉唐时期某些游牧民族建立的部落联盟制国家(如匈奴、突厥等)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一方面,他们的体制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可以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它们把大片汉地纳入统辖之下,同时又始终将位于内陆亚洲的“祖宗根本之地”视为各自领土结构的重要部分以及族属、文化认同的珍贵资源。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北族政权的兴衰》
【治边·维护稳定发展】
(1)请完成上图中①②处内容的填写。(2分)并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文明演变的趋势。(2分)
(2)材料中唐统治者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并分析唐朝推行此民族政策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概括契丹、女真等民族所建立政权的特点。(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毛泽东、中共中央以巨大的胆识和气魄,作出重大决策——抗美援朝。
——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编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进行抗美援朝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名在这一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是如何巩固新生政权的。(4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露丝·古德曼《成为一名维多利亚人》一书介绍了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社会生活,以下是从书中整理的内容。
①电灯和家庭照明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晚餐时间推后成为可能,部分家庭直到晚上8点才开始用餐。
②蒸汽机的轰鸣声成了工业城镇的脉搏,巨大的飞轮昼夜不息地转动,驱动纺织厂的织机以人力难以企及的速度吞吐棉纱。矿工们说:“它像一头不知疲倦的怪兽,吞下煤炭,吐出动力。”工厂主骄傲地宣称:“一台蒸汽机抵得上五十个壮汉!”
③工厂主们将工人的每日劳作时间延长至14小时甚至更久.....监工的皮鞭与罚金制度确保无人敢懈怠,而‘血汗工资’仅够工人勉强购买发霉的面包和租金高昂的棚屋。一名织布工在日记中写道:“烟囱的黑烟遮住了太阳,但工厂主的马车金光闪闪——他们吸走我们的血汗,却称这是上帝的恩赐。”
④伦敦的空气中常年弥漫着煤烟的气味,工厂的烟囱像巨兽般喷吐着黑雾,连晾晒的衣物也会被染上一层灰。泰晤士河成了“工业的血管”,河水浑浊不堪,漂浮着垃圾和化学废料。工人们抱怨呼吸时喉咙刺痛,医生们则将肺炎和哮喘的激增归咎于“有毒的空气”。
材料二
1861年到1865年的美国内战,踢开了奴隶制这个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从此美国进入了全面崛起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1861年至1914年)的美国,还出现了科学技术革命的高潮,这股科技革命浪潮使世界科技中心逐渐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科技促进了经济发展,到1894年,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摘编自《世界历史》
材料三
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从材料一中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项发明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项发明成果 。(写序号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一,围绕工业革命的影响,提取一个观点,选取材料进行说明。(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原因。(2分)
(4)根据材料三,促进文明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经济上的隔离消失”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4分)
(5)综合以上材料,对于科技的利用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D B A B A D D
题号 11 12
答案 D D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
(1)①行省制;②设军机处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原因:唐统治集团是民族融合的产物,统治者有少数民族血统,能吸取历史经验,认识到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3)特点:体制成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可与中原王朝抗衡;管辖大片汉地,同时重视“祖宗根本之地”。
14.【答案】
(1)目的:保家卫国。
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任举一例、符合史实即可)
(2)原来的土地制度不合理;巩固革命的胜利成果;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开辟道路。(任答两点即可)
(3)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言之有理即可)
15.【答案】
(1) ② ①
(2)示例:观点,说明。观点不正确,不得分。
观点 说明
工业革命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灯在家庭中逐渐应用,部分家庭晚餐时间推后,人们的作息时间有所改变。
工业革命改变生产方式。 蒸汽机动力纺织机的使用逐步取代了人力。
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 伦敦的空气中常年弥漫着煤烟的气味,工厂的烟囱像巨兽般喷吐着黑雾;泰晤士河水浑浊不堪,漂浮着垃圾和化学废料。
工业革命极大提高生产力。 蒸汽机动力的纺织机提高了纺纱的速度,“一台蒸汽机抵得上五十个壮汉!”
工业革命带来阶级矛盾。 工人每日劳作时间长、工资低、工作制度严苛,而“工厂主的马车金光闪闪”,工厂主吸走工人的血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3)奴隶制的废除、科学技术的推动
(4)原因: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 趋势:经济全球化
(5)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积极拥抱它带来的便利,也要理性防范其潜在的风险,做到“善用其利,规避其害”。(言之有理即可)
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