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三上学期开学考
地理参考答案
1. D【解析】20世纪80年代,柏庄镇童装产业以家庭作坊为主,这种生产模式通常规模较小,分布较分散,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机械化水平低,但原料浪费不严重;产品种类单一,以手工生产为主,工艺要求不高。故D选项正确。
2. B【解析】柏庄镇童装企业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生产效率(如减少人工操作、加快生产速度)和保障产品质量(如减少人为误差、标准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和节省研发投入并非其主要目的;增强品牌效应和降低物流成本可能是间接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故B选项正确。
3. D【解析】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如童装产业与文化旅游、体验经济融合)可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如开发童装主题旅游、体验项目,配套建设文旅设施,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吸引跨国投资和减少第二产业产值与产业融合的直接关系不大,且“减少第二产业产值”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 选项正确。
4. A【解析】老城厢街区作为天津的旧城区,改造前主要由传统的狭窄胡同和棚户区构成,这些区域基础设施老旧,居住条件较差,因此在该改造工程中成为重点改造对象。故A 选项正确。
5. D【解析】老城厢街区改造后,更注重商业开发,如鼓楼商业街、古文化街等,以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同时保留部分历史文化元素,形成商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布局。故D选项正确。
6. C【解析】改造后的老城厢街区肌理变化显著,传统的狭窄胡同被拓宽,道路网络更加发达,便于交通和商业活动的开展,同时建筑布局更加规整,减少了碎片化分布现象。故C选项正确。
7. B【解析】春末夏初是葡萄芽膨大期、新梢生长期,此时葡萄树嫩芽、幼叶对低温敏感,贺兰山东麓昼夜温差大,春季可能出现低温、霜冻,影响葡萄树生长,因此需加强防霜冻管理。故B选项正确。
8. A【解析】由图可知,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庄分布集中,土地开发较早,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而贺兰山东南部葡萄酒庄发展较晚,可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导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重心整体由西北向东南迁移。故A 选项正确。
9. C【解析】 酒庄位于酿酒葡萄产区边缘,可能是后期开发的新区域,土地资源更充足,因此与其他酒庄距离较远。热量和降水条件好与该地区干旱的气候特征不符;环境污染与酒庄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 第1页(共3页)】
选址关系不大。故C选项正确。
10. A【解析】汊口滩的形成是由于水流在分汊口处受到阻挡,流速降低,泥沙堆积。汊口滩滩头靠近分汊口,水流动力最强,泥沙最先堆积;向滩中和滩尾方向,水流动力逐渐减弱,泥沙堆积减少。因此,水动力由滩头向滩尾逐渐减弱。故A选项正确。
11. B【解析】河道宽度影响水流速度,较宽的河道河水流速较慢,泥沙更容易沉积,汊口滩可能发育规模更大;输沙量直接影响泥沙供应量,输沙量越大,汊口滩的沉积规模可能越大;水流流向影响泥沙沉积位置,但不直接决定单个汊口滩的大小;泥沙粒径影响沉积物组成,对单个汉口滩的规模影响较小;入湖距离与汊口滩大小关系不大。故B选项正确。
12. B【解析】根据图示水流方向和汉口滩的形状可知,汊口滩的堆积方式为逆流加积,最显著的特点是滩体不断地增高、增厚,并向上游不断生长。故B选项正确。
13. C【解析】降水是格陵兰冰盖表面物质平衡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融水径流是其最大的支出项,尤其在夏季融化期。虽然升华也有影响,但其量级通常小于融水径流。因此,降水和融水径流是决定格陵兰冰盖表面物质收支平衡的主要环节。故C选项正确。
14. C【解析】触地线处的冰通量减少通常发生在融化季末期(9月),因为此时冰盖表面的融水径流达到高峰,部分融水会渗入冰层底部,润滑冰床,加速冰流运动,导致冰通量暂时增加;而随着融化减弱(如9月后),冰流速度减缓,冰通量减少。6月虽为融化期,但冰通量可能仍在增加;12月为冬季,冰通量相对稳定;4月仍处于冷季,冰流速度较慢,但冰通量减少趋势不明显。故C选项正确。
15. B【解析】海拔4600m以上属于高山带,温度低,降水随海拔上升先增后减,此高度相对较低,热量条件稍好,降水有限,形成以耐旱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的高山灌丛草原带;海拔5 000—5400 m处温度进一步降低,但降水稍多(可能来自地形抬升),形成以草本植物为主的高山草甸带,植被覆盖较为密集;海拔5 400—5500 m处接近雪线,热量严重不足,植被稀疏,仅有能适应强风和低温的高山稀疏植被带在此处分布;海拔5 500—5900 m处温度极低,常年被冰雪覆盖,植被几乎消失,形成多年冰雪带。故B选项正确。
16. A【解析】从札达象泉河河谷到两侧山体植被垂直带谱的形成,主要受水分和热量差异影响。故A选项正确。
17.(1)人口增长,农业政策,农业技术水平。(6分)
(2)主要农业类型:畜牧业。(2分)理由:西部山地高原区地势起伏大,耕地分散,适合发展畜牧业;山地土壤较薄,肥力较低,更适合牧草生长;畜牧业产品(如牛肉、乳制品)在加拿大及国际市场有稳定需求。(答出两点,4分)
(3)耕地扩张导致自然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过度开垦可能加剧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下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 第2页(共3页)】
降;冻土融化释放甲烷,农业活动加剧碳排放;单一作物种植导致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答出三点,6分)
18.(1)台风移动路径的右侧区域主要吹偏东、偏南风(东南风),黄海的暖湿气流不断向西、向北(西北)输送,为海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台风移动路径的右侧区域纬度相对较高,下垫面温度较低,湿润气流输送到相对较冷的下垫面上,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青岛及近海海域位于台风眼区,下沉气流与来自黄海的暖气团形成逆温层,有利于海雾维持。 (6分)
(2)夜间,低云保温作用强,近地面降温慢;近地面气温较高,水汽冷却凝结速度慢,海雾形成速度慢。(6分)
(3)了解海雾形成及消亡的原理;提高海雾预报能力;防范因雾造成的灾害,保障海运及渔业生产安全。(4分)
19.(1)下垫面性质,海水温度,大气环流。(6分)
(2)“弗雷迪”生成于热带海域,移动过程中获得充足能量;洋面摩擦力小,延缓了热带气旋“弗雷迪”的衰减;“弗雷迪”在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附近出现徘徊、转折,使其在海上停留时间延长。(6分)
(3)“弗雷迪”西行过程中,经过广阔的暖湿洋面,吸收大量的水汽,为强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来源;热带气旋是强大的低气压系统,在登陆马达加斯加东部沿海时,对流运动强烈,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大量降水;马达加斯加东部沿海有山地阻挡,气流爬升过程中促使水汽凝结,在山地迎风坡容易形成降水的增幅效应。(6分)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 第3页(共3页)】高三上学期开学考
地 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的柏庄镇是全国重要童装生产基地,产品销售范围覆盖全国批发市场,并出口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年产值高达150亿元。柏庄镇童装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以家庭作坊为主,目前已形成拥有面料、加工、仓储、商贸、运输等生产环节的集聚区。柏庄镇童装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打造独立品牌,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信息化,推动产品设计、面料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在加强品牌建设的同时,该地童装企业还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童装产业与文化旅游、体验经济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据此完成1——3题。
1.20世纪80年代,柏庄镇童装产业家庭作坊的生产特点是
A.机械化水平低,原料浪费严重
B.产品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C.以手工生产为主,工艺要求高
D.生产规模小,分布较分散
2.柏庄镇童装企业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生产规模和节省研发投入
B.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产品质量
C.增强品牌效应和扩大消费市场
D.降低物流成本和丰富产品种类
3.柏庄镇童装企业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有利于
①吸引跨国投资,保障运营资金充足 ②减少第二产业产值,优化产业结构 ③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高三地理 第1页(共6页)】
老城厢街区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北侧的鼓楼街道,是在天津卫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城区,总占地面积94公顷,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曾是全国知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该街区分为东北角、东南角、西北角、西南角四大片区。改造后的老城厢街区在基础设施、文旅融合、商业氛围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图1示意天津老城厢改造前后街区肌理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老城厢街区重点改造的传统结构是
A.狭窄胡同和棚户区 B.古建筑物和棚户区
C.商业中心和古建筑物 D.狭窄胡同和商业中心
5.改造后的老城厢街区更注重布局
A.行政区 B.工业区 C.居住区 D.商业区
6.改造后老城厢街区肌理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摊贩聚集点增多 B.原居民社区增加
C.街区道路网更发达 D.街区建筑更碎片化
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产区西靠贺兰山脉,东临黄河,北接石嘴山,南至红寺堡,平均海拔大于1 000 m。贺兰山东麓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春秋季冷凉,夏季干旱,形成了适宜葡萄生长的独特小气候。春末夏初为葡萄芽膨大期、芽开放期和新梢生长期,该时段气温对葡萄树的嫩芽、新梢和幼叶影响大。图2示意贺兰山东麓地形及葡萄酒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春末夏初,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园区亟须加强的管理工作是
A.防虫害
B.防霜冻
C.灌溉、保湿
D.松土、施肥
【高三地理 第2 页(共6页)】
8.推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重心整体的转移方向是
A.由西北向东南转移 B.由东北向西南转移
C.由东南向西北转移 D.由西南向东北转移
9. 酒庄与其他酒庄距离较远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B.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C.开发较晚,土地资源充足 D.人口稀少,环境污染较轻
汊口滩(从三角洲的顶点向下游依次分为滩头、滩中、滩尾)发育在分流河道内分汊口处。它是水流受到分汊口处河岸的阻挡作用而流速降低,所挟带的大量泥沙堆积下来形成的沉积体。赣江三角洲位于鄱阳湖南岸,是鄱阳湖周围规模最大、发育最好的三角洲,三角洲的顶点位于南昌市附近,向下游不断分汊,末端延伸入鄱阳湖。图3示意赣江三角洲位置和汊口滩发育特征。据此完成10——12题。
10.汊口滩滩头、滩中、滩尾受水动力作用的变化特征是
A.由滩头向滩中再到滩尾逐渐减弱
B.由滩头向滩中再到滩尾逐渐增强
C.由滩中向滩头和滩尾两侧逐渐增强
D.由滩中向滩头和滩尾两侧逐渐减弱
11.单个汊口滩发育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水流流向和输沙量 B.河道宽度和输沙量
C.泥沙粒径和水流速度 D.泥沙粒径和入湖距离
12.推测汊口滩的发育模式是
A.顺水流向下游逐渐生长 B.逆水流向上游逐渐生长
C.从河道凹岸向河心发育 D.从河心向河道两侧发育
【高三地理 第3页(共6页)】
格陵兰冰盖物质平衡由触地线处的冰通量和表面物质平衡组成,触地线处冰通量进入冰架或者入海冰川末端,通过冰流运动、冰架崩坍和底部融化等方式注入海洋。表面物质平衡是冰盖表面的物质收入和支出的净值,包括总降水、融水径流、升华/蒸发(在格陵兰冰盖一般统称为升华)、风吹雪侵蚀和冰冷储。图4为格陵兰冰盖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决定格陵兰冰盖表面物质收支平衡的主要环节是
A.风吹雪侵蚀和冰冷储
B.降水和升华
C.降水和融水径流
D.冰通量和冰冷储
14.推测格陵兰冰盖触地线处冰通量开始出现减少的月份是
A.4月 B.6月 C.9月 D.12月
象泉河流域位于西藏阿里地区西南部的札达谷地(古湖盆),其发源于冈底斯山南麓,河谷南北两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阿依拉日居山脉高度超过5000m,基部最低海拔约2900m,两侧高大山体上形成了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图5分别示意札达两侧高山带和象泉河河谷植被景观。据此完成15—16题。
15.推测札达象泉河河谷两侧山体海拔在4 600—5900 m时,形成的植被垂直带谱依次是
A.荒漠带—荒漠草原带—高山草甸带—高山稀疏植被带
B.高山灌丛草原带—高山草甸带—高山稀疏植被带—多年冰雪带
C.荒漠带—荒漠草原带—高山稀疏植被带—高山草甸带
D.荒漠草原带—高山稀疏植被带—高山草甸带—多年冰雪带
16.影响札达象泉河河谷到两侧山体植被垂直带谱依次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水分 ②热量 ③光照 ④土壤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高三地理 第4页(共6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加拿大国土面积辽阔,这使其在地形地貌、气候方面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地貌自西向东可划分为西部山地高原区、中部平原区和东部山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加拿大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带,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其北部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而南部地区大多属于大陆性气候,水热条件相对较好,适合农业生产。图6 示意不同历史时期加拿大耕地最大分布范围。
(1)指出引发加拿大不同历史时期耕地范围变化的主要社会因素。(6分)
(2)推测加拿大西部山地高原区的主要农业类型,并说明理由。(6分)
(3)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加拿大耕地范围的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6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黄海西岸多发海雾,在春夏季节受来自热带的暖湿气流影响,容易形成平流冷却雾。2019年8月11日晚,台风“利奇马”在黄海西岸登陆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青岛及近海海域位于台风眼区,此次由台风云系伴随的海雾过程主要发生在台风移动路径的右侧区域。船舶观测数据显示黄海海域被大量低云覆盖。下图为11日21时的海平面气压场和红外卫星云图。
注:云顶亮温是气象卫星红外探测通道获取的云顶及无云或少云区地球表面的向外辐射,可间接反映云的高度。云的色调越白,表示云顶高度越高,温度越低,对流活动越旺盛。
(1)分析此次台风移动路径的右侧区域形成海雾的主要原因。(6分)
(2)说明11日夜间黄海海域覆盖的低云对雾形成速度的影响。(6分)
(3)简述研究黄海西岸海雾现象的意义。(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热带气旋“弗雷迪”于2023年2月 6 日6时在澳大利亚西北部洋面生成,在南印度洋稳定西行;2月21日15时前后,“弗雷迪”在马达加斯加东部沿海登陆,登陆时风速达42m/s,最强降水量超过550mm。在横跨马达加斯加的过程中其强度迅速减弱,并于24日11时前后登陆莫桑比克南部。此后热带气旋“弗雷迪”路径出现徘徊、转折,且移速减缓、强度减弱。“弗雷迪”从生成到消亡长达36天,成为全球历时最长的热带气旋。图8示意热带气旋“弗(雷迪”移动路径和发展变化。
(1)指出影响热带气旋“弗雷迪”强度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
(2)分析热带气旋“弗雷迪”历时长的原因。(6分)
(3)阐释热带气旋“弗雷迪”在马达加斯加东部沿海登陆时产生强降水的成因。(6分)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