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

资源简介

13 我要的是葫芦
教材第60~62页
1.会认“葫、芦”等生字,会写“种、棵”等字,理解“从前、以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师准备】
葫芦实物、与葫芦相关的工艺品图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与葫芦相关的知识。
【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在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对文本的再认识、再创造,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的目的。
【学习方法】
借助拼音,学习生字词;在读中感悟;利用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葫芦实物,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葫”“芦”二字。)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芦”在词语“葫芦”中读轻声。相机介绍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2.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预习时圈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教师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1)鼓励学生举手对老师、同学大声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2)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激励、指导。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的部首,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如“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
4.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逐句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并相机进行词语的运用练习。
(1)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2)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第(1)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2)句:课件突出“慢慢地”,指导学生用这个短语说一句话。
5.引导学生再读读这些句子并思考: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指导书写
重点字:
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的撇、捺要舒展。
邻:左右大致等宽。“令”下点和中点与撇画起笔对齐。“阝”上端比左边低,竖画正直、稍长。
怪:左窄右宽,“又”捺画舒展,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宜超出横撇和捺的宽度。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复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字,男女生读词。
2.导入:本文的主人公非常想要葫芦,结果他得到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师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2)课件出示插图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课件同时出示两幅图,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绿的,挂在藤上;一个是黄的,落在地上。
3.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描写第一幅插图的句子,读一读。你找到的是第几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用铅笔画出来。
(1)种葫芦的人看到这棵葫芦是什么心情?读出高兴的心情。引导学生自己读。
(2)学习生字“棵”,交流识字方法。
(3)难怪那个人越看越喜欢,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可是,你们瞧,没过几天,葫芦变成什么样了?
4.看到这样的情景,种葫芦的人是什么心情?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生有感情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感悟语气,训练语言。
(1)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学生练习朗读,模仿造句。
(2)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做动作来体会“盯”,学习生字“盯”。
(3)当热心的邻居劝说时,种葫芦的人却奇怪地说——
出示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6.故事读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
师小结:葫芦叶是给小葫芦制造养分的,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光是植物,许多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想想:他会怎么做呢?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一心想要心爱的小葫芦长大,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与葫芦毫无关联,毫不在乎,最终葫芦被蚜虫蛀了,他的愿望也落空了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密切,不可为追求结果而不在乎细节。
其实不仅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错就错在不治蚜虫,不听劝告。当我们做得不对,别人劝说我们时,我们要虚心接受正确的建议,勇于改正。
本次教学过程采用了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让学生带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了呢?”这个问题学习中间两个自然段。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这个问题,在朗读、想象中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讨论交流中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