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上)新高三年级8月摸底检测历史答案1.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河南二里头遗址是早期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其文化类型的铜铃外形继承了远古时代的陶铃,在其他地区商周时期的遗址中出现的铜铃,都仍保持了夏代二里头遗址带翼铜铃的基本形制和特点,说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时期,铃文化的因素在不同地区得以延续和传承,C项正确:“多元一体”强调不同地区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共同文化元素所体现的一体性,侧重于同一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关系,而题干更侧重于时间上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排除A项;陶玲、铜铃的传播可能通过贸易、文化扩散等途径实现,而非必然依赖大规模人口迁徙,题目也未提及迁徙的直接证据,排除B项:多样性应体现不同地区文化各具特色,本土性强调文化起源于本地等,而题干主要强调几个遗址陶玲、铜铃的相似之处,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观察图表,男性墓葬和女性墓葬中的随葬品出现频数有明显差异。比如男性墓葬中“青铜短剑、铜戈”等武器类随葬品出现频数较高,而女性墓葬中“小型铜饰项链“铜坠饰等装饰品类随葬品出现频数较高。随葬品的差异反映了男女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所从事的活动不同,即社会分工差异化明显,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到,男性墓葬和女性墓葬在随葬品种类和数量上有不同特点,并非女性主导,而且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己经远远超出母系氏族时代,排除A项:小农经济模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推广之后,其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等,排除C项:图表仅仅展示了玉皇庙文化两性墓葬中的随葬品出土情况,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这些随葬品与其他区域文化有交流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盐铁官营原本是国家对重要资源和产业的绝对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商业在这些领域的参与。而汉昭帝采取不绝对垄断的折中方案,使得民间商答案第1页,共10页业资本有了一定空间可以参与到盐铁相关的商业活动中,能够促进商品的流通和交换,增强了商业发展的活力,C项正确:盐铁官营的初衷之一是削弱地方豪强对盐铁资源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汉昭帝的“不绝对垄断”是对官营政策的适度放松,而非放弃管控,不会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增强,排除A项;汉昭帝的折中方案(如允许部分私营或官督民办),降低了官营对市场的过度垄断,更符合当时的经济需求,有利于恢复正常经济秩序,排除B项:汉昭帝的改革是在维护中央对盐铁核心控制权的前提下进行的“折中”,并非放弃管控。核心资源(如盐的生产、铁的治炼关键环节)仍由中央或官方主导,并未削弱中央对地方的管控,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节俭,不必奢侈,丧礼的仪式办得周到隆重,不如子孙的悲哀重要,反映出孔子重视道德,富有人文关怀,B项正确:提倡节约,体恤民生疾苦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仅此材料不能得出孔子弘扬周礼,维系社会秩序的结论,排除C项;批评奢侈,反对物质享受与材料“丧,与其易也,宁戚”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B【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羲提出的“两种道德一政治秩序”,都以《礼运》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政治理想为依据,这表明他对传统的政治理想有着深刻的认同和继承。同时,他又通过对三代圣王为首的君主制的追溯以及对现实君主专制的批判和君臣共治的重建,体现了对传统政治理想的继承和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自由”的说法,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居于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排除C项:黄宗羲的思想仍是为封建统治服务,不涉及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6.A【详解】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中“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浮桩、号船、塔表、望楼等助航和港务设备的建造经费从中国海关税收中的船钞收入项下拨用”并且“1865年决定于船钞收入项下酌提一成”到1868年,总理衙门决定加至七成”体现当时英国通过建造助航和港务设备,是为了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从而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导致我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A项正确:材料体现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并未涉及关税问题,排除B项;这答案第2页,共10页2025—2026学年(上)新高三年级8月摸底检测历 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监考员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地区汤阴白营、禹县瓦店等地就已经出现陶铃,铃体的外形逐渐发展成了合瓦形状。在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带翼青铜铃,其形制为合瓦形,继承了中原地区古陶铃的椭圆体特征;洛阳、三门峡等地出土的商周时期铜铃,尽管姿态各异,但铃体均为合瓦形,口外侈,顶端有半环状钮,腔内有槌状铃舌,都仍保持了夏代二里头遗址带翼铜铃的基本形制和特点。由此可知( )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色彩 B.远古时期中国境内居民迁徙频繁C.中华文明发展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D.中华文明兼具多样性本土性特点2.玉皇庙文化是我国冀北地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考古学文化,下图是其两性墓葬中的随葬品出土情况。该图可用于说明玉皇庙文化( )A.仍处于母系氏族时代 B.社会分工差异化明显C.已形成小农经济模式 D.存在区域间文化交流3.在汉武帝时对大宗商品盐与铁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但在汉昭帝时对该政策进行了改革。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方案,对盐与铁进行不绝对的垄断。汉昭帝的做法( )A.造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增强 B.影响了正常的经济活动C.增强了社会商业发展的活力 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管控4.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问礼的本质,孔子谢:“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仪式周到隆重)也,宁戚(悲哀)”这反映了孔子( )A.提倡节约,体恤民生疾苦 B.重视道德,富有人文关怀C.弘扬周礼,维系社会秩序 D.批评奢侈,反对物质享受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两种政治秩序:其一是以三代圣王为首的君主制,其二是否定了现实的、堕落的君主专制后重建的君臣共治。两种秩序都符合《礼运》首章“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政治理想。这体现出黄宗羲( )A.反对迷信权威并追求思想自由 B.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政治理想C.打破了程朱理学正统思想地位 D.反对集权专制追求民主政治6.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浮桩、号船、塔表、望楼等助航和港务设备的建造经费从中国海关税收中的船钞收入项下拨用。1865年,经总理衙门决定于船钞收入项下酌提一成,作为上述用途基金。1868年,总理衙门决定加至七成。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高关税阻碍对外贸易的开展C.海关完全丧失自主权 D.洋务运动面临资金短缺问题7.下面是1860—1894年清政府留洋官员记录的西方见闻节选。从列举的信息中萃取一个主题,最合理的是( )蒸汽机、铁路、电报、照相等为“奇技淫巧”,英国女王为“夷首”。“信函瞬息可达千里,犹烽火台之遗意”“民权过盛则乱”。“西洋政教优于中国”,中国应效仿以“开民智、通舆情”。议会制为“万国竞争”时代的生存法则,应“设议院通民情,兴工商固国本”。A.现代化道路的艰难求索 B.传统华夷观念的根深蒂固C.向西方学习的社会共识 D.中体西用思想的深入发展8.买办群体(受雇于外商从事贸易活动的中国商人)最早集中在广州十三行等通商口岸,以广东籍为主。统计显示:1900年后,上海买办数量增至148人(含外地来沪从业者),远超其他城市;广东籍买办占全国约51%,达146人,而广东本地买办仅占上海总数的28%。这一现象反映了( )A.经济区域性分工逐渐成熟 B.列强侵略引发经济格局变动C.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展 D.沿海地区的半殖民地化加深9.1938年7月7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了张谔创作的漫画(如下图)。对其解读正确的( )A.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B.旨在组织动员民众力量进行全民族抗战C.革命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具有重要作用D.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盟国对抗战的支持10.据统计,1992年,我国约有1000万名公务员“下海”经商,虽然多以“停薪留职”的方式,但仍有超12万人辞职“下海”;此外,大批科研院所、高校等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也加入了此次的“下海潮”。这一现象的出现( )A.折射出公务员社会地位的日益下降 B.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C.源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D.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11.据表可知,毛泽东的行为( )1910 年 阅读《新民丛报》,崇拜康、梁,对政治和国家前途十分关心1911 年 看到《民立报》,知道孙中山同盟会纲领,写文章主张由孙中山、康、梁组织新政府。毛泽东后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有些模糊”。1916 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毛泽东成为热心读者, 对于当时中国状况他十分不满意,在寻觅和彷徨中相信“好政府”,认为改良是治国良方。1919 年 创办“新民学会”、《湘江评论》,呼唤新潮,推动社会改良。发表长篇论文《民众大联合》赞颂俄国十月革命及影响。并说“我正在寻找出路,这条路就是温和的呼声革命。”A.折射民主主义革命深入发展 B.找到了中国式革命道路C.推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2.13世纪阿拉伯帝国苏丹萨拉丁在埃及推行“伊克塔”制时规定:“受封将领仅可收取土地三分之一的收成,其余需上缴开罗国库”;同一时期蒙古统治波斯的旭烈兀汗要求包税官“须先向汗庭缴纳2000第纳尔,超征部分可自留”。二者相同的目的是( )A.以预付机制刺激商业贸易 B.削弱地方贵族的自治权力C.确保中央财政收入的稳定 D.建立政教分离的行政体系13.下图为1100—1349年英格兰王室授予个人(通常是庄园主)建立市场、集市和自治市镇特许状的新增数量图。这说明当时英格兰( )A.商品经济活力增强 B.国内统一市场形成C.庄园经济趋向繁荣 D.王室强化经济控制14.法国大革命前十年,谈论卢梭和阅读其著作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阅读伏尔泰等启蒙运动主流派别著作的人数,卢梭在法国思想界的地位直线飙升。主要是因为卢梭的思想( )A.更适应资产阶级的现实需要 B.更关注下层民众的政治诉求C.更能激发法兰西的民族意识 D.具有更鲜明的民主自由性质15.在希腊化世界,希腊文成为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当地原来的语言文字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西亚的楔形文字等逐渐被弃而不用。这表明希腊化时期( )A.西亚北非传统文明遭到毁灭 B.启动了全球化进程C.政治权力深刻影响文化走向 D.民族交融逐渐深入16.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拉丁美洲“失去的十年”,这一时期拉美外债从1980年的2420亿美元飙升至1990年的4310亿美元。为清偿债务,拉美国家向发达国家净转移资金超2000亿美元,1982—1983年及1989年拉美国家的GDP增长率为负值,整个20世纪80年代拉美人均产出下降8.3%。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新自由主义的改革 B.国际经济环境恶化C.地区军事冲突频发 D.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反复实践,中国古代文明开放型经济思想内涵逐渐丰富,人们对国际贸易的认识也不断发展。秦汉及以前的思想家们多认为发展对外贸易是交易双方“以其所有,易其所鲜”的共同愿望。汉唐大部分时期对外采取怀柔绥抚政策,对周边民族开通关市、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满足其物质需要。茶马互市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明清时期人们对对外贸易认识有了新发展:出现大量专供国外市场的手工制造业,如“克拉克瓷”;卢世荣首创的公私合营的对外贸易经营模式——“官本船”贸易,即由国家出资造船,民间商人进行招商经营,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首创;“经济自贸区”的思想萌芽,由清前期思想家蓝鼎元提出,在海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福建省建立有专门进行国际商品交易的市场。——摘编自刘斌、朱晓梅《中国古代文明开放型经济思想的逻辑演进与现实借鉴》材料二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38%提升至59%。法案通过后,全球25个主要贸易国在18个月内实施报复性关税措施,这导致1929—1934年全球贸易额从360亿美元暴跌至120亿美元。各国为维持出口竞争力竞相贬值本币,世界经济被切割为美元区、英镑区等封闭集团。在美国国内,农场破产率超过50%,底特律汽车业对欧出口下降78%,1931—1933年全美9000家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至1933年的25%。日本对美丝织品出口下降90%,财政危机迫使军方加速侵华步伐。1934年美国《互惠贸易协定法》授权总统降低关税50%,标志着国会放弃单边关税制定权。——整理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全世界经济萧条》材料三 “一带一路”宛如一条连接世界的经济纽带,正重塑着全球贸易格局。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带一路”倡议传承丝路精神,坚持和平主义,勾画了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发展的新愿景。它旨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同时,“一带一路”积极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推动贸易规则的完善和贸易自由化。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边贸易协定的框架下,我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降低贸易壁垒,拓展贸易领域。这些多边贸易合作平台的搭建,为我国对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了我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摘编自张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人们对国际贸易的认识,并分析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新发展的经济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实施的后果。(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一带一路”倡议对当今国际贸易贡献的中国智慧。(4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区人。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以下是他的主要个人经历:1911年,卢作孚在成都参加了“保路同志会”和“同盟会”,积极投身辛亥革命。1921年,卢作孚在四川泸州创设通俗教育会,开展民众教育和新教育改革活动。从1924年开始,在四川成都创办了通俗教育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是当时中国开展民众教育运动最好的通俗教育馆之一。从1925年开始,卢作孚在合川募集资金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为宗旨,在他领导下民生公司由弱到强,1935年挤垮了美国捷江公司和英国轮船公司,将列强势力逐出了川江。1927年开始北碚嘉陵江三峡的乡村建设。至1932年,建立起新的科学事业——中国西部科学院,新的教育事业——兼善中学,新的工矿企业——三峡染织厂、天府煤矿公司和北川铁路,新的卫生事业——峡区地方医院。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北碚迅速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城镇,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楷模。被当地人民誉为“北碚开拓者”。1938年秋,卢作孚领导民生公司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用40天时间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3万人员,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国民政府嘉奖。宜昌大撤退,也被誉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广州、香港等地设立办事处,开始经营远洋航运。1950年6月从香港回四川,担任民生公司总经理。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以“时代·探索”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史论结合;②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9.(12分)书籍出版与阅读犹如时代之镜,映射社会变迁,彰显时代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5年,陈独秀自日归国,创办《新青年》,开始了中国近代的新思潮运动。随之,“文学革命”、“反孔”、“马克思主义”等概念在青年中得到传播。他们在阅读《新青年》后,广泛认同新文化人士及新思潮,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五四运动乃至革命发展的直接动力。因此,“五四青年”对《新青年》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报刊、读者与社会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摘编自许高勇《从<新青年>到“新青年”》材料二 七七事变后,中国社会上“亡国论”与“速胜论”盛行。为指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十个月的抗战经验,于1938年5月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论持久战》从理论上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科学地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并且给迷雾中的国人指明了方向,使彷徨的人们坚定了信心,他们振奋起精神,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1939年《论持久战》英文版发表后,它的影响迅速扩大到国外,许多国家都纷纷出版了毛泽东的军事著作。——摘编自李久林《<论持久战>的发表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青年》阐述的主张,概括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论持久战》发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发表的意义。(6分)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亚历山大在担任马其顿国王期间,先是出兵平定希腊全境,稳定帝国后方,接着率领军队攻入波斯,夺取波斯帝国,然后不断东征,建立起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在征服过程中亚历山大对底比斯采取灭城之举,意在威慑希腊世界的其他城邦,而在让雅典交出反马其顿派的主要人物时,最终的政策却是宽容和怀柔的。在埃及,他自称是阿蒙神之子。在波斯,他又以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并与大流士三世的女儿结婚。他进入东方世界后,为了维护其在东方的统治地位,他一方面引进希腊文化对东方民族进行教化,另一方面也十分尊重东方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衣着方式。——摘编自陈国巍、王瑶《亚历山大东征期间的统治政策》等材料二 实际上,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主权的性质。1815年前,一国君主去世后,该国签订的所有国际条约就会被视为无效。如果不想让这些条约失效,就必须马上请新君主重新签署续约。1815年后,这一规则不再适用。如今缔结条约的是国家,而不是君主,在1814—1815年签署的一系列条约就是这样。条约始终有效,除非一方有意毁约。一国君主或统治者实际上成了由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协议担保的民族或国家主权的执行者。同样,军队现在效忠于国家,而不效忠于某一位君主。——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殖民者做斗争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埃塞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的统治特点,并从战争与文化关系的角度,简析亚历山大东征的主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的主要原因。(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新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 高三8月历史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