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年高考备考第一次调研模拟卷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图示我国新生儿数量变化特点是波动下降,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初期释放
了部分生育需求后,后续效果迅速衰减。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生活成本(尤其是教育、住房)
大幅上升,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率提高,个人价值追求多元化,生育和养育观念深刻转
变(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因素共同作用,显著抑制了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
是导致新生儿数量急剧下降的根本驱动力,D正确。国际人口迁移(移民)对中国庞大人
口基数下的年度新生儿总量影响微乎其微,A错误。国内人口流动主要改变人口的区域分
布,对全国总的新生儿数量影响有限,B错误。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有利于新生儿数量提高
C错误。
2.【答案】C
【解析】从我国入学年龄相关规定推算,6周岁入小学,理论上参加高考的年龄是18周岁,
据图可知2016年为最近的一个新生儿人数峰值,所以2016+18=2034。故选C。
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一41千米,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仅为10千米,小于地壳的平均厚度,因此必然位于地壳范围内。A选
项正确。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常在火山喷发物物质来源时考查,该题目
情境是地震,B错误。地幔位于地壳以下,C、D错误。
4.【答案】B
【解析】新疆库车市(41.46N,83.55E)位于中国西北部,天山山脉南麓。该区域地震
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印度洋板块持续向北俯冲、碰撞挤压亚欧板块。这种强大的挤压作
用导致青藏高原隆升并向北推挤,在新疆天山及其南北两侧形成了复杂的断裂带,是典型
的大陆内部(板内)强震活动区,B选项正确。C选项(太平洋板块)主要影响中国东部
沿海。A选项的非洲板块和D选项的美洲板块与新疆地区无关。
5.【答案】C
【解析】依据题文材料,地震发生时为2025年7月12日12时,应为北京时间,即120E
地方时,震中的经度为83.55E,两地经度差约为36°,时差约为2小时24分,震中所在
地区的地方时为9:3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月份该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6:00前日出
东北,12:00在正南,所以此刻太阳位于东南方向,物影朝向西北,C选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河南省南阳市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根据题文信
息“两棵树始终自然健康成长,但甲树枝叶葱茏,偶有黄叶,乙树叶片多数枯黄并掉落,
少有绿色。”再结合图片右下角的时间可得知该地到了秋季,温带落叶阔叶林开始落叶,
说明梧桐树为温带落叶阔叶树种,D正确。ABC均为常绿林,与题意不符。
7.【答案】B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026年高考备考第一次调研模拟卷
高三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2000-2023年我国新生儿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2题。
圆新生儿人数
1.导致图示我国新生儿数量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人口迁移规模扩大 B.国内区域间人口流动加剧
C.国家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 D.经济发展水平及生育观念变化
2.按照目前的新生儿变化趋势,理论上未来一个高考报名高峰期会出现在
A.2018年 B.2030年 C.2034年 D.2040年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5年7月12日12时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41.46度,东经83.55度。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千米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497次。据此完成第3~5题。
3.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 D.下地幔
4.该区域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其地处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D.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5.地震发生时,震中所在区域的物影朝向可能为
A.正南 B.正北 C.西北 D.西南
河南省南阳市某中学(32.9°N,112.6°E),同学们在校园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校园内的两棵2019年同期栽种的梧桐树(如下图中甲、乙)的树叶差异显著:甲树枝叶葱茏,偶有黄叶,乙树叶片多数枯黄并掉落,少有绿色。栽种时二者树龄与长势无甚差异,且两棵树始终自然健康生长。据此完成第6~7题。
说明:上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6.梧桐树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7.影响两棵梧桐树的树叶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A.风力 B.光照 C.水分 D.热量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河南省南阳市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周边地区,着力打造“优质水源,优美生态,特色农产品”等标签,现已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尤其是自241国道(G241)贯通后,库区生态旅游如火如荼,周边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下图为丹江口风景名胜区局部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高三地理试题 第2页(共6页)
8.图中241国道(G241)的整体走向为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9.2025年暑假,小明一家自驾来到水库附近的梁家岗,体验了两日露营,细心的他在露营期间发现该地昼夜风向差异明显,他观测到的风向可能是
A.白天偏北风,夜晚偏南风 B.白天偏南风,夜晚偏北风
C.白天偏西风,夜晚偏南风 D.白天偏东风,夜晚偏北风
10.小明在该地游玩期间了解到一些村名均带“沟”字,如:柴沟、干沟等,推测影响当地此类村名命名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 B.地形 C.气候 D.植被
下图为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3题。
11.在该实验中,玻璃板上放置冰块模拟的自然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水汽输送 C.水汽凝结 D.植物蒸腾
12.该实验步骤中未模拟到的水循环环节有
①蒸腾 ②水汽输送 ③下渗 ④地表径流 ⑤地下径流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13.若想通过该实验模拟“下渗”环节,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在托盘中铺设草皮 B.延长酒精灯加热时间
C.在玻璃板上铺设沙土 D.增加烧瓶中的初始水量
下图为北大西洋“失落之城”低温热液白烟囱地质构造示意图(白垩层为白垩纪沉积地层)。读图完成第14~16题。
高三地理试题 第3页(共6页)
14.图中所示四处断层的类型分别是
A.三处逆断层,一处正断层 B.四处正断层
C.三处正断层,一处逆断层 D.四处逆断层
15.形成陡崖下方的倒石堆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冰川搬运 D.重力崩塌
16.不整合面的存在说明该区域在白垩纪之前曾经历
A.持续深海沉积 B.地壳抬升剥蚀
C.大规模火山喷发 D.冰川覆盖侵蚀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汾河平原是山西省人口的主要密集区域,“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汾河流域东侧甲处)西北,是一处国家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全球华人的寻根圣地”。大量史料证明,山西历来是重要的移民输出地;同时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如内迁的少数民族),经过数百年的生息繁衍和再迁徙,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又扩散到全国各地。有学者考证,“洪洞古大槐树移民”分布在11个省、市的227个县。下图分别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观图(左)和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右)。
(1)分析汾河平原成为山西省人口主要密集区域的条件。(6分)
(2)指出促使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扩散到全国各地的原因。(6分)
(3)评价山西移民输出对山西省的影响。(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在山东省最东端的威海荣成市区(122°10'E,36°50'N)有一处城市潟湖,曾是绿岛湖的北湖,现在被命名为“樱花湖”,湖南端有潮汐通道与外海相通。30多年前,樱花湖周边是大片荒滩沼泽地,东与大海相接,无路可通,整个区域长满芦苇和杂草,污水横流,每到夏天,气味难闻,蚊虫多到难以想象,周边居民根本不敢开门窗,吃饭都要在蚊帐里。2016年9月,樱花湖体育公园启动建设,于2017年6月正式开园纳客,同年年底,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下图分别为樱花湖周边卫星图(左)和来自西伯利亚的越冬候鸟(右)。
(1)说出樱花湖的形成过程并推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6分)
(2)分析樱花湖成为西伯利亚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6分)
(3)请为维护城市潟湖的生态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位于洞庭湖平原,属于国家商品粮基地,水稻种植面临春季低温阴雨、劳动力短缺、传统育秧效率低等问题。2023年,南县建成智慧育秧中心,实现全流程智能化:采用“黑灯工厂”模式(无人化作业),AGV小车自动运送秧盘;温室部署200余个传感器,AI 动态调控温光水肥;补苗机器人确保秧盘利用率100%,大数据平台精准预测出苗时间;采用“工厂+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通过手机APP订购秧苗,由专业车队配送至田间。该中心服务面积达5万亩,育秧周期缩短30%,节水60%,节肥40%,人工成本降低90%。下图分别为湖南省简图(左)和益阳市分区图(右)。
(1)分析南县发展智能育秧工厂的主要原因。(6分)
(2)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说明智能育秧在生产效率、资源利用和抗风险性三方面的优势。(6分)
(3)简述智能育秧对当地水稻种植业不利条件的改善。(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