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资源简介

24 一定要争气
教材第97~99页
1.会认“裕、差”等生字,会写“念、差”等字,正确读写“生物、从事”等词语。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事件。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品质。
1.引导学生梳理出童第周上中学时基础差努力提高成绩、留学时成功完成高难度实验这两个主要事件,准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找出描写童第周言行、心理的重点语句,通过分析这些语句,体会他勤奋刻苦、发愤图强、爱国的性格品质。
1.理解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领悟童第周无论是面对个人学业困境还是国家尊严问题,始终保持“争气”信念的精神内涵。
2.引导学生从文本的重点语句中深入挖掘童第周复杂而坚毅的性格品质,并将这种品质与自身生活相联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生字词。
【教学方法】
运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主动探寻答案,培养其自主思考能力。运用小组研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重点语句和人物形象展开交流,集思广益,拓宽思维,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学习方法】
练习强化法,通过反复练习生字,提升汉字书写能力。圈点批注法,在默读过程中,圈画出描写童第周言行、心理的重点语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对人物性格、品质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合作探究法,通过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加深对重点语句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课件展示一些名人在困境中努力奋斗最终取得成功的图片,如贝多芬失聪后坚持创作音乐、爱迪生经历多次失败发明电灯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这些名人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做的?他们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2.由此引出课题《一定要争气》,让学生齐读课题,提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谁要争气,在什么事情上争气吗?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重点强调“差”“试”“授”等是翘舌音,“资”是平舌音,“耐”“励”“念”“努”“留”等是边鼻音,强调多音字“差”在本课读“chà”。
3.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
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同意”,利用近义词解释“再三”(一再、反复等),举例说明理解“刻苦”等。
4.开火车读词语,巩固认读。
5.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带着“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的问题,进行圈点批注,梳理出关键信息。
明确:
(1)童第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只有45分,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经过再三恳求他才得以跟班再试读一个学期。这时,他深刻体会到了“一定要争气”的重要性,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2)在比利时留学时遭受了外国学生的歧视,童第周为了给国家和民族争光,决定“一定要争气”。
(3)青蛙卵外膜的成功剥离震惊了欧洲同行的时候,童第周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
指导书写
重点字:
念:“今”的撇、捺写得要舒展、大方。
差:“?”三横间距均匀,撇向左下伸展;“工”末横稍长。
考:撇取斜势;竖折折钩要稳住重心。
退:“艮”呈细长形,撇短小,点顿笔有力。
度:“广”舒展大方,“廿”写得扁宽,“又”横撇和捺舒展。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指生读课件上的词语。
生物   从事   成就
学期   考试   再三
同意   难得   值班
努力   留学   国家
落后   地位   环节
难度   刻苦   兴奋
2.师:读了上面的词语,同学们一定会想起我们上节课学的课文——《一定要争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一定要争气)(生齐读课题。)
探究新知
一、学习第一件事(第1、2自然段)。
学生自主默读第1、2自然段。
1.思考:童第周小时候的生活状况如何?这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如“他出生在浙江省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只能一边帮家里做农活,一边跟父亲念点儿书”“17岁进入当地的一所中学读书”“文化基础差”等关键信息。
2.思考:童第周刚进中学时成绩怎样?学校对他有什么要求?
引导学生找出“学习很吃力”“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等语句,通过对“才”字的理解,体会童第周面临的学习困境。
3.组织小组讨论:童第周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是怎么做的?从这些句子中能看出童第周怎样的性格品质?找出表现童第周努力学习的句子并进行圈点批注。
各小组代表发言,重点抓住“早晨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又溜到厕所外的灯下学习”等句子,体会童第周勤奋刻苦、自强进取的性格品质和取得成绩的来之不易,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体会童第周为改变自己学习状况而努力争气的决心。
4.引导学生思考:童第周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进步?(他有争气的决心,相信自己能行,并且付出了努力。)
5.让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中童第周的心理活动,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童第周的坚定决心和努力后有回报的喜悦。
二、学习第二件事(第3~5自然段)。
1.学生自主默读第3~5自然段。
(1)过渡:童第周在中学时为自己争了气,后来他到国外留学,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他又是如何应对的呢?结果怎么样呢?请用不同符号标记出相关的信息。
(2)组织小组交流,每个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明确:遇到的困难有那时的中国贫穷落后,中国人被外国人瞧不起;实验难度大,多年来没人能够做成。童第周克服困难的方法是暗暗下了决心,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结果他成功完成了实验,震惊了欧洲同行。
(3)重点理解“童第周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照样能办到”这两句话,引导学生从童第周的想法中体会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中教授的话和第5自然段中童第周的心理活动,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教授激动、兴奋的语气和童第周的激动、坚定、自信。
3.引导学生对比两件事。
组织小组讨论:这两件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围绕“一定要争气”来写,童第周都面临困难,都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不同点:第一件事是为自己争气,第二件事是为中国人争气,面对的困难程度和意义不同。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童第周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国家,始终秉持着争气的信念,不断努力奋斗。
三、学习结尾(第6自然段)。
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
教师指导:语气坚定、有力,带有总结性和升华感。整体节奏稍慢,给人以思考和回味的时间。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再次梳理童第周的两件事,总结他的性格品质(发愤图强、刻苦钻研、有爱国情怀等),强调“争气”精神的重要性。
2.提问:从童第周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3.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需要争气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将课文中的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课后收集其他体现“争气”精神的故事,和同学们进行故事分享,进一步加深对“争气”内涵的理解。
本文通过讲述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艰苦的童年、求学时的努力、留学期间的奋斗、最终在科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展现了他勤奋刻苦、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他为国家和民族争光的决心。
我们深入学习了《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通过阅读,我们清晰地了解到课文讲述了童第周的两个主要事迹。第一件事是他在中学时期,尽管文化基础薄弱,刚入学时成绩很差,但凭借着发愤图强的精神,每天早起晚睡刻苦学习,最终成绩得以大幅提升,为自己争了一口气。第二件事是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面对外国人的轻视以及高难度的实验挑战,他暗暗下定决心,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一遍又一遍地尝试,最终成功完成实验,为中国人争了光。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圈点批注重点语句,深切体会到了童第周勤奋刻苦、坚韧不拔、热爱祖国的品质。他无论是面对个人学业上的困境,还是关乎国家尊严的挑战,始终坚定着“一定要争气”的信念。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童第周一样,遇到困难不退缩,树立起争气的决心,凭借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问题驱动和小组研讨,学生能较好地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圈点批注法的运用,让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更为深入,有助于体会人物性格品质。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后续应加强引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在拓展延伸部分,学生对自身经历的分享较为积极,但在联系课文精神进行深度剖析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让课文中的精神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