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上科学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1.理解声音的特性:明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通过实验探究并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和音色(与材料、结构有关)这三种基本特性及其决定因素。2.了解声音的传递与应用: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并能解释相关生活现象;了解回声、超声、次声等在航海探测、医疗诊断、工业检测等领域的现代应用实例。3.树立防治噪声的意识:能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角度认识噪声的来源、危害及三种主要防治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增强社会责任感。 知识点一 声音的特性1. 响度、音调、音色的决定因素和表现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响度 由声源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大:震耳欲聋响度小:轻声耳语音调 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音色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 可以用来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注意】音调和响度是声音两个根本不同的特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细,音调低声音听起来沉闷;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所以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2.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调相同的波形图 知识点二 声的利用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超声波超过了人类听觉的上限,不能被人听到,但能被一些动物听到。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并通过接收碰到猎物后返回的超声波来辨别猎物的方位及距离,B超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2.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声波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不能被人听到,但能被一些动物听到。3.声音的应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蝙蝠利用超声波来辨别猎物的方位及距离。大象可以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医生利用超声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大声说话导致雪崩超声波粉碎结石 知识点三 噪声及其控制1.乐音:自然界中有各种声音。清脆的鸟鸣声、悠扬的乐器声、悦耳的歌声等往往使人感觉轻松愉快,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2.噪音: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往往使人烦躁不安,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噪声。3.噪音判定与规定: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例如你在学习时,邻居发出的优美的音乐对你来说也是噪声。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颁布了噪声污染标准。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和工地的噪声不能超过85~90分贝。居民居住区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0分贝。4.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如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或加一些消声装置。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建造隔音墙等,使传来的噪声被反射或部分被吸收而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 题型一 声音的特性【例1】吉他在使用前需要通过调弦将音调调节标准。如图是前后两次拨动A琴弦时,调音器的显示界面。分析图中的画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B.第二次拨动的力度更小C.琴弦越紧,音调越高 D.响度越大,音调越低【答案】C【解析】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得,第一次拨,琴弦发出的响度为56dB,第二次拨,琴弦发出的响度为73dB,即第二次声音的响度比第一次声音的响度大,则第二次振幅更大,拨动的力度更大,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第一次拨动琴弦,音调为145Hz,音调偏高,要拧松弦;第二次拨动琴弦,音调为106Hz,音振动调偏低,要拧紧弦琴,说明弦越紧,音调越高,故C符合题意;D.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琴弦的频率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例2】如图所示是小鸟哨子,由一支带有小孔的塑料管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下端塞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哨音是由筒内的活塞振动产生的B.换用更大的力吹气可以改变哨音的音调C.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可以改变空气柱长度从而改变哨音的音调D.我们能听到的哨声,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乐音【答案】C【解析】A.哨音是由筒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换用更大的力吹气可以改变哨音的响度,不是音调,故B错误;C.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可以改变空气柱长度,改变哨音的音调,C正确;D.我们能听到的哨声,对有的人来说是噪音,故D错误。【例3】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C.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答案】C【解析】AD.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都是振动了四个波形,故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D错误;B.甲、乙、丙的振动时的幅度相同,即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B错误;C.甲、乙、丙的波形不同,故三个物体的音色不相同;故C正确。 题型二 声的利用【例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真空罩内抽气后几乎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时间C. 小白兔通过声音的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D. 测绘船通过声呐确定海底的地形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A.图中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真空罩内抽气后几乎听不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不同的发声体由于其材料、结构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图中,小白兔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故C错误;D.测绘船通过声呐确定海底的地形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D错误。【例2】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下列知识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回声 D.超声波【答案】B【解析】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利用超声波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超声波、回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没涉及到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例3】如图所示,依靠发射、接收超声波捕获食物的动物是( )A.金鱼 B.蝙蝠 C.大象 D.蜜蜂【答案】B【解析】以昆虫为食的蝙蝠,视觉很差,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身体的反射波来捕食。而金鱼、大象、蜜蜂等动物视力较好,不需要依靠超声波。故ACD不符合题意, 题型三 噪声及其控制【例1】宁芜铁路连接南京和芜湖,是中国最繁忙的单线铁路之一,如图是宁芜铁路位于秦淮区中华门的一段铁轨,枕木下方铺有大量碎石子,可以减震,从而有效减弱火车行驶过程中的噪声。下列与其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 )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B.工厂里工人戴的防噪声耳罩C.高速公路旁的隔音板 D.路边的噪声监测仪【答案】A【解析】枕木下方铺有大量碎石子,可以减震,属于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属于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工厂里工人戴的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高速公路旁的隔音板,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题意;D.路边的噪声监测仪,只能减弱噪声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例2】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监测噪声强弱的等级【答案】C【解析】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例3】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响度越大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声源处的振幅越来越小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B【解析】A.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会改变发声的音调,故A错误;B.敲锣时,用力越大,锣的振幅越大,所发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C.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在抽气的过程中,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所以手机铃声逐渐减小,手机铃声声源处的振幅并不变,故C错误;D.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一、选择题1.图中有关声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 )A.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B.噪声监测仪,0dB是指没有声音C.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色D.手机声控密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一设置利用了不同的人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 0dB是人类刚能听到的声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减弱噪声方法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解答】A、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0dB是人类刚能听到的声音,而不是说没有声音,故B错误;C、小提琴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当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D.丁图中手机声控密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一设置利用了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故D错误。2.如图所示,在“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特定排列的横向凹槽,当汽车以指定速度行驶时,会发出动听的音乐,既能够引导驾驶员减速,又能增加旅途的乐趣。下列关于汽车在“音乐公路”上行驶时发出音乐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声主要是由路面振动产生的B.凹槽越深,音乐声的音调越高C.凹槽的间距越小,音乐声的音调越高D.汽车行驶得越快,音乐声传播的速度越快【答案】C【解析】【分析】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解答】A、音乐声主要是由轮胎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凹槽越深,振动幅度越大,音乐声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凹槽的间距越小,振动频率越快,音乐声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D、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可知改变行驶的速度,音乐声传播的速度不会改变,故D错误。3.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色相同 B.乙、丙的音调相同C.乙、丙的响度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解答】A、由图可知,甲乙声音的波形不同,可知音色不同,故A错误;B、乙和丙振动频率不同,可知音调不同,故B错误;C、乙和丙振动幅度相同,可知响度相同,故C正确;D、丙和丁振动幅度不同,可知响度不同,故D错误。4.如图所示为一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该驱蚊器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来干扰蚊蝇的感觉和行为,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下列对于该驱蚊器使用分析,正确的是( )A.该驱蚊器可以在真空环境中使用B.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C.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声音响度一定增大D.该驱蚊器发声时,离开驱蚊器的距离越远,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答案】B【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可知该驱蚊器不能在真空环境下使用,故A错误;B、人挺不到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说明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故B正确;C、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声音的音调一定增大,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故C错误;D、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与距离声源远近无关,故D错误。5.如图所示,将尺子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手拨动尺子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B.人耳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D.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更大的力拨动尺子会听到更高的音调【答案】C【解答】A、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人耳可以听到声音,是因为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故B错误;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等大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C正确;D、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更大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频率不变,声音的音调不变,尺子振动的幅度变大,可知声音的响度变大,故D错误。6.下列措施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为 (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C.机场工作人员戴耳罩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答案】C【解答】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B、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机场工作人员戴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7.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到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 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答案】B【解析】【分析】(1) 速度公式的应用: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已知声速和超声波传播时间,可计算出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2) 路程与身高的关系:超声波从感应器发出到经人体反射返回感应器,传播的路程是感应器到人体头顶距离的 2 倍。用感应器距测高台的总高度减去超声波传播路程的一半,就能得到同学的身高 。【解答】感应器记录到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 则超声波从感应器到人的头顶的传播时间为该时间的 ,即感应器到人的头顶的距离: 人的身高h=2.5m -0.85m=1.65m。8.科研人员用低音频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声波,在短短数秒内就扑灭了火焰。下列关于低音频灭火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音频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B.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低音频灭火装置也需要振动发声D.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指的是其发声的响度【答案】D【解析】【分析】(1) 人耳的听觉范围: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20Hz - 20000Hz 。低于 20Hz 的是次声波,高于 20000Hz 的是超声波。(2) 声音的产生与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任何发声装置都需要振动来发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灭火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改变火焰的状态。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响度由振幅决定;音色反映声音的特色。【解答】A、装置发出 30 - 60Hz 的声音,在人耳听觉范围内(20 - 20000Hz ),人耳可以听到,该选项正确。B、声波灭火是因为声波传递能量,改变火焰的条件,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C、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低音频灭火装置发声也需要振动,该选项正确。D、“低频声波” 的 “低频” 指的是频率低,是音调的范畴,不是响度,该选项错误。9.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该手机采用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该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指纹的大致形状,最符合的是( )A.B.C. D.【答案】D【解答】A、将 A 选项指纹形状与时间 - 位置图像对比,其凹凸对应的时间变化与题干图像不符,该选项错误。B、B 选项指纹形状对应的时间变化和题干图像不一致,该选项错误。C、C 选项指纹形状的凹凸所对应的超声波反射时间变化,与题干图像不匹配,该选项错误。D、D 选项指纹形状的凸起和凹陷,能使超声波反射时间变化与题干图像相符,该选项正确。10.超声手术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向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从而实现准确“烧死”病变细胞。手术过程中,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说话声相比,超声波具有的特点是( )A.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量集中B.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差,能量分散C.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好,能量集中D.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差,能量分散【答案】A【解析】【分析】(1)超声波的特点:超声波是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其具有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集中向一个方向传播 )、能量集中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它能精准作用于病变组织 。(2) 可闻声的特点:医生、护士之间的说话声属于可闻声,频率在 20 - 20000Hz 之间,方向性相对较差,能量较分散 。【解答】A、超声波振动频率高(高于 20000Hz ),方向性好,能量集中,符合超声波特点,该选项正确。B、超声波方向性好、能量集中,不是方向性差、能量分散,该选项错误。C、超声波频率高,不是频率低,该选项错误。D、超声波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量集中,该选项错误描述其特点,错误。11.医生用听诊器是因为( )A.听诊器能将心脏搏动和呼吸的声音增强,帮助诊断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色发生变化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答案】A【解答】听诊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使心脏搏动和呼吸的声音增强,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听诊器本身不能改变音色和音调,也不是靠缩短听者距发声体的距离来增大响度的,故只有 A 正确。12.弹奏尤克里里时,发现某根琴弦音偏低,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换粗的琴弦 B.用力弹拨琴弦C.把琴弦调松 D.把琴弦调紧【答案】D【解析】【分析】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弦越紧、越短、越细,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解答】A、换粗的琴弦,会使琴弦振动频率降低,音调更低,不能解决音偏低的问题,故该选项错误。B、用力弹拨琴弦,只能改变声音的响度,不能改变音调,故该选项错误。C、把琴弦调松,会使琴弦振动频率降低,音调更低,故该选项错误。D、把琴弦调紧,可使琴弦振动频率升高,音调变高,能解决音偏低的问题,故该选项正确。13.下面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倒车雷达,其原理与声呐相同B.乙图是噪声监测仪,OdB 是指没有声音C.丙图中自制哨子吹奏时不停地拉动活塞是改变声音的响度D.丁图实验是用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答案】A【解答】 A.甲图是倒车雷达,其原理为超声波的反射,与声呐相同,故A正确;B.乙图是噪声监测仪,OdB时有声音,但是声音很小,故B错误;C.丙图中自制哨子吹奏时不停地拉动活塞,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进而改变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D.丁图实验中,随着真空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则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14.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B.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鼓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D.医生使用超声波粉碎患者体内的肾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答案】D【解答】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错误;B、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声音具有能量,所以医生可以用超声波粉碎患者体内的肾结石,故D正确。15. 近年来,由于国产动画的崛起,配音演员这个职业也因此备受关注。优秀的配音演员可以通过声音塑造不同角色,这体现了声音的多种特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动画片中角色声音的音调越高,表示声带振动频率越快B.用不同方言配音同一角色时,改变的是声音的传播速度C.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这是由发声体振动幅度决定的D.配音演员模仿老人低沉的声音时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答案】A【解答】A、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故A正确;B、用不同方言配音同一角色时,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色,故B错误;C、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这是由发声体的形状决定的,振动幅度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配音演员模仿老人低沉的声音时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低,故D错误。16.在医院中医生用B 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以后,再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关于这两次声音的利用例子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两次都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C.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第二次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D.第一次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声音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医生用B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信息;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BD错误,C正确。17.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图乙: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T图:手机声控密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一设置利用了不同的人音调不同【答案】A【解答】A 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A正确;B 图乙: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B错误;C 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错误;DT图:手机声控密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一设置利用了不同的人音色不同,D错误;18.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 错误的是(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的传播存在回声现象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具有的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具体描述如下:音调:取决于发声体的频率,频率高则音调高。响度: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也与人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自身因素有关,波形的细节不同。【解答】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的传播存在回声现象,A 正确;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色,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B错误;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正确;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具有的能量,D正确;1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为患者诊断时,使用听诊器是为了增强听到的声音的响度B.手机上的微信程序可以利用声音解锁登录,这种语音密码记录的是声音的音调。C.为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可增大拔弦的力度D.请跳广场舞的老人们把音乐声音调小一些,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A【解答】A. 医生为患者诊断时,使用听诊器是为了增强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A正确;B. 手机上的微信程序可以利用声音解锁登录,这种语音密码记录的是声音的音色,B错误;C. 为使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可增大拔弦的力度,C错误;D. 请跳广场舞的老人们把音乐声音调小一些,这属于控制声源,D错误;20.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答案】D【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用敲击的方法使玻璃瓶发出乐音,是因为瓶子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故A错误;B.根据图片可知,从左到右瓶内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小,则敲击瓶子时发生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错误;C.向瓶子里吹气时,瓶子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故C错误;D.从左到右瓶子里的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则吹气时音调越高,故D正确。2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低B.图乙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高C.图丙中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图丁中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答案】A【解答】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B.乙图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瓶里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的长度越大,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则越靠近右端音调越低,故B错误;C.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故C错误;D.编钟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质量大、体积大的钟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相反,质量小、体积小的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则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22.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D.拉动棉签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答案】C【解析】【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固体和液体都能够传播声音;C.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振幅大小有关;D.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频率大小有关。【解答】A.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空气中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D.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则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二、填空题23.口琴是用嘴吹气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通过时,灵活的金属簧片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为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铜片较薄、较短,而C 区的铜片较长、较厚。(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口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填“快”或“慢”),图中低音区为 区。【答案】(1)响度(2)慢;C【解析】【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2)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解答】(1)用不同力道吹气,金属片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慢,声音的音调低,属于图中的低音区。24.如图所示为一款降噪耳机。(1)耳机可以发出声音是因为耳机内的部分结构在 。(2)声波进入人耳,在 形(第10题)成听觉。(3)佩戴降噪耳机是在 (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答案】(1)振动(2)大脑(3)人耳处【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进行分析。(2)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3)减弱噪声的方式: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例如静止鸣笛;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例如加装双层真空玻璃;在人耳处减弱,例如佩戴耳机。25.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琴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他们选择了四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①、②、③、④,分别在各玻璃杯中装入不等量的水,如图甲所示;他们拿金属棒用相同的力敲击四只玻璃杯的杯口,发现不同的玻璃杯发出的声音的特征不同,于是他们进行了合理的猜想,并做了进一步的探究。小组同学将四只玻璃杯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中,观察到四只玻璃杯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分别如图乙中 A、B、C、D所示。(1)根据实验的过程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四只玻璃杯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实验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玻璃杯是为了控制 因素相同。(2)由该小组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分析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答案】(1)①②③④;响度(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解答】(1)由图乙可知,相同时间内波形图A振动的次数最多,其对应声音的音调最高,波形图 D振动的次数最少,其对应声音的音调最低,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从高到低的顺序是①②③④;实验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杯子是为了控制声音的响度相同;(2) 由该小组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分析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26.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1978年在湖北的随州市的曾侯乙墓出土,属于青铜制品。(1)敲击同一个编钟时发出的响度不同,是由于敲击时编钟振动的 不同。(2)演奏时如果想发出低音,可以敲击体积 (填“较小”或“较大”)的编钟。(3)编钟发出的声音和其他乐器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答案】(1)幅度(2)较大(3)音色【解答】(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同一位置,编钟的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2)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钟,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体积越大,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发出的是低音;(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编钟发出的声音和其他乐器不同,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1)幅度;(2)较大;(3)音色。27.如图甲、乙、丙、丁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1)根据波形可知,甲、乙、丙的音色相同,三者中 的响度相同, 的音调相同。(2)从丁的波形可知,该声源的振动没有规律,属于 。【答案】(1)乙丙;甲乙(2)噪声【解析】【分析】(1)波形不同,说明音色不同,振动频率不同,说明音调不同,振动幅度不同,说明响度不同。(2)噪声指的是影响人休息、学习的声音,波形图大多杂乱无章。【解答】(1)由图可知,乙和丙声音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声音的响度相同。甲和乙重复次数相同,即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声音的音调相同。(2)振动没有频率的声音为噪声。28.如图甲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它们的唯一不同就是长度不一样,小科同学发现:从左往右依次口吹这三个笔套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请回答下列问题;(1)吹笔套时发出声音,是由于 振动产生的;(2)小科在课余时间利用相同的科学原理制作了一个竹笛如图乙,在竹管开口①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可以改变笛声的音调,则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选填“a”、“b”或“c”)。【答案】空气柱;c【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空气柱的长度越大,频率最小,则音调越低。【解答】(1) 吹笔套时发出声音,是笔套中的空气柱振动从而发出声音。(2)根据图片可知,当布团位于c点时,空气柱最长,此时空气柱振动最慢,频率最小,则音调最低。29.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选填“快”或“慢”),图中低音区为 区.【答案】响度;慢;C【解析】【分析】(1)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振幅大小有关;(2)一般情况下,长的、宽的、厚的、松的材料振动频率小,则音调较低。【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声体振动的幅度不同,那么声音的响度不同。(2)根据题意可知,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减慢,则产生声音的音调变低,因此图中低音区为C区。30.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 有关;(2)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如图(在上一页)是两个不同的发声体A和B发出的音调和响度不同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发声体 的音调高;(3)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超声波声呐 (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答案】介质;A;不能【解答】(1)“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介质种类有关。(2)因为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如图相同时间内,A振动2.5次,B振动1次,A比B振动的频率快,故A的音调高。(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31.小明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音名 中央唱名(C调) 频率/赫兹 264 297 330 352 396 440 (1) 528弦长 (2)(1)由上表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弦长的变长而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2)请你根据记录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并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1)(2)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 ;② (3)小明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一次性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如果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提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 (填“仍然能”或“不能”)听到声音,这是由于 ;在使用“土电话”时,琴弦 (填“松弛”或“拉紧”)时听到的声音音调更高。【答案】(1)变小(2)495;(3)不能;琴弦无法振动;拉紧【解答】(1)观察“频率”以及“弦长”的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其发音的频率随弦长变长而变小。(2)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频率与弦长乘积为即频率与弦长乘积大小不变,由此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近似成反比。对于中央C和A有故弦长一行第6格的数值为对于中央C和B有频率一行第7格的数值为(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在用“土电话”时,当琴弦上的某一部分被提住后,则琴弦不会发生振动,所以听的一方不能听到声音;在使用“土电话”时,琴弦越紧,传播声音的效果要好一些,听到的声音效果要更好。三、实验与探究题32.小科制作了一个简易竹筒鼓,如图所示,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制作步骤:A.用竹筒作为鼓体,选择其中一端作为鼓面。B.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竹筒的鼓面端口,并用胶带固定。C.将两条橡皮筋分别沿竹筒的长轴方向拉紧,使塑料薄膜保持绷紧状态。D.使用小木棒作为鼓槌,击打鼓面,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与传播原理:项目 原理描述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塑料薄膜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这种介质进行传播(2)小科先后用不同的力度击打竹筒鼓,发现鼓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原因是 。(3)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会马上停止,在防止噪声的措施中,与该操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填字母)。A.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B.城市街道禁止鸣笛C.道路上设置隔声板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答案】(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2)鼓面振动幅度不同,导致响度不同(3)B【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即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在振动。(2)小科先后用不同的力度击打竹筒鼓,竹筒鼓振动的幅度不同,发现鼓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3)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会马上停止,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城市街道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CD、道路上设置隔声板和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D错误。3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科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山以下猜删: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布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的 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 60 0.76 F 铜 80 1.02B 铜 60 0.89 G 铁 C 铜 60 1.02 H 纤维 100 1.02D 铜 80 0.76 1 尼龙 100 1.02E 铜 100 0.76 (1)为了验证猜想 1,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 2.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 3,必须知道该内容。则表中编号 G 处所缺的数据应为 , 。(3)随着实验舒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1)A、B、C;A、D、E(2)100;1.02(3)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力拨动琴弦,比较发出的音调高低。【解答】 (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可选择A、B、C进行研究。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A、D、E;(2)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应选G、H、I进行探究,则表格中长度为100,横截面积为1.02;(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控制长短、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力拨动琴弦,比较发出的音调高低。34.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表。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丙 钢丝 5cm 0.1mm2 紧丁 钢丝 5cm 0.1mm2 松(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钢丝。(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乙;粗细;乙和丙;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松紧有关【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甲、乙两根钢丝对比,其它因素相同,只是乙较细,且振动的频率大,那么可以得出结论: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2)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需要改变弦的长度,而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一样,故选乙和丙。(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丙和丁两根钢丝只有松紧程度是不同的,故探究的是音调与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那么得到: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松紧有关。35.小德参加了“校园之声——自制乐器”项目化学习活动,下表为乐器设计方案自评表;评价内容 乐器设计方案自评表(部分内容) 得分3分 2分 1分团队合作 __________ 小组分工较明确,但有个别成员不清楚自己的任务;与组员的沟通较少,不够积极主动。 小组分工不明确,只有一二名成员在指挥或者做事情,未按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符合以下标准中的2条:1.能够清楚地解释乐器的发声原理;2.清楚地介绍如何发出不同的音调。 方案设计符合以下标准中的1条:1.能够清楚地解释乐器的发声原理;2.清楚地介绍如何发出不同的音调。 方案设计符合以下标准中的0条:1.能够清楚地解释乐器的发声原理;2.清楚地介绍如何发出不同的音调。(1)知识储备: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其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2)产品改进:小德在自制二胡时,将琴弦由铜丝改为同规格的钢丝,从而改变了声音的 特性;(3)量表设计:请制定“团队合作”得3分的标准: ;(4)项目评价:某小组设计了一个笛子形状的乐器,在方案设计中这样写到:从一端吹气,使笛中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且可以通过按不同位置气孔来改变振动空气柱长短的方式来改变音调。结合自评表此方案设计应评 分。【答案】振动;音色;小组分工明确,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主动与组员沟通交流;3【解答】(1)知识储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其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2)根据题意可知,将琴弦由铜丝改为同规格的钢丝,则琴弦的材料改变了,故改变了声音的音色。(3)根据“团队合作”的“2分”的标准可知,得3分的标准为:清楚自己的任务,能够积极主动沟通,即小组分工明确,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主动与组员沟通交流。(4)根据题意可知,从一端吹气,使笛中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是清楚地解释乐器的发声原理;通过按不同位置气孔来改变振动空气柱长短的方式来改变音调,是清楚地介绍如何发出不同的音调;所以此方案设计应评3分。01 学习目标02 思维导图03 基础知识04 经典例题05 强化提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上科学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1.理解声音的特性:明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通过实验探究并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和音色(与材料、结构有关)这三种基本特性及其决定因素。2.了解声音的传递与应用: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并能解释相关生活现象;了解回声、超声、次声等在航海探测、医疗诊断、工业检测等领域的现代应用实例。3.树立防治噪声的意识:能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角度认识噪声的来源、危害及三种主要防治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增强社会责任感。 知识点一 声音的特性1. 响度、音调、音色的决定因素和表现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响度 由声源的 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大:震耳欲聋响度小:轻声耳语音调 由声源的振动 决定。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音色 发声体的 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 可以用来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注意】音调和响度是声音两个根本不同的特性,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细,音调低声音听起来沉闷;响度是指声音的 、声音的 ,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所以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2.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调相同的波形图 知识点二 声的利用1.超声波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叫做 。超声波超过了人类听觉的上限,不能被人听到,但能被一些动物听到。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并通过接收碰到猎物后返回的超声波来辨别猎物的方位及距离,B超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2.次声波频率低于 声波叫做 ,因为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不能被人听到,但能被一些动物听到。3.声音的应用:(1)声音可以传递_____蝙蝠利用超声波来辨别猎物的方位及距离。大象可以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医生利用超声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2)声音可以传递_____大声说话导致雪崩超声波粉碎结石 知识点三 噪声及其控制1.乐音:自然界中有各种声音。清脆的鸟鸣声、悠扬的乐器声、悦耳的歌声等往往使人感觉轻松愉快,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 ;2.噪音: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往往使人烦躁不安,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 。3.噪音判定与规定: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例如你在学习时,邻居发出的优美的音乐对你来说也是噪声。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颁布了噪声污染标准。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和工地的噪声不能超过85~90分贝。居民居住区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0分贝。4.减弱噪声的途径:① 。如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或加一些消声装置。② 。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建造隔音墙等,使传来的噪声被反射或部分被吸收而减弱。③ 。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 题型一 声音的特性【例1】吉他在使用前需要通过调弦将音调调节标准。如图是前后两次拨动A琴弦时,调音器的显示界面。分析图中的画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B.第二次拨动的力度更小C.琴弦越紧,音调越高 D.响度越大,音调越低【例2】如图所示是小鸟哨子,由一支带有小孔的塑料管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下端塞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哨音是由筒内的活塞振动产生的B.换用更大的力吹气可以改变哨音的音调C.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可以改变空气柱长度从而改变哨音的音调D.我们能听到的哨声,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乐音【例3】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C.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题型二 声的利用【例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真空罩内抽气后几乎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时间C. 小白兔通过声音的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D. 测绘船通过声呐确定海底的地形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例2】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下列知识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回声 D.超声波【例3】如图所示,依靠发射、接收超声波捕获食物的动物是( )A.金鱼 B.蝙蝠 C.大象 D.蜜蜂 题型三 噪声及其控制【例1】宁芜铁路连接南京和芜湖,是中国最繁忙的单线铁路之一,如图是宁芜铁路位于秦淮区中华门的一段铁轨,枕木下方铺有大量碎石子,可以减震,从而有效减弱火车行驶过程中的噪声。下列与其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 )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B.工厂里工人戴的防噪声耳罩C.高速公路旁的隔音板 D.路边的噪声监测仪【例2】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监测噪声强弱的等级【例3】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响度越大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声源处的振幅越来越小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一、选择题1.图中有关声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 )A.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B.噪声监测仪,0dB是指没有声音C.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色D.手机声控密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一设置利用了不同的人音色不同2.如图所示,在“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特定排列的横向凹槽,当汽车以指定速度行驶时,会发出动听的音乐,既能够引导驾驶员减速,又能增加旅途的乐趣。下列关于汽车在“音乐公路”上行驶时发出音乐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声主要是由路面振动产生的B.凹槽越深,音乐声的音调越高C.凹槽的间距越小,音乐声的音调越高D.汽车行驶得越快,音乐声传播的速度越快3.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色相同 B.乙、丙的音调相同C.乙、丙的响度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4.如图所示为一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该驱蚊器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来干扰蚊蝇的感觉和行为,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下列对于该驱蚊器使用分析,正确的是( )A.该驱蚊器可以在真空环境中使用B.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C.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声音响度一定增大D.该驱蚊器发声时,离开驱蚊器的距离越远,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5.如图所示,将尺子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手拨动尺子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B.人耳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D.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更大的力拨动尺子会听到更高的音调6.下列措施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为 (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C.机场工作人员戴耳罩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7.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到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 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8.科研人员用低音频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声波,在短短数秒内就扑灭了火焰。下列关于低音频灭火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音频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B.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低音频灭火装置也需要振动发声D.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指的是其发声的响度9.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该手机采用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该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指纹的大致形状,最符合的是( )A.B.C. D.10.超声手术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向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从而实现准确“烧死”病变细胞。手术过程中,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说话声相比,超声波具有的特点是( )A.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量集中B.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差,能量分散C.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好,能量集中D.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差,能量分散11.医生用听诊器是因为( )A.听诊器能将心脏搏动和呼吸的声音增强,帮助诊断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色发生变化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12.弹奏尤克里里时,发现某根琴弦音偏低,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换粗的琴弦 B.用力弹拨琴弦C.把琴弦调松 D.把琴弦调紧13.下面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倒车雷达,其原理与声呐相同B.乙图是噪声监测仪,OdB 是指没有声音C.丙图中自制哨子吹奏时不停地拉动活塞是改变声音的响度D.丁图实验是用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4.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B.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鼓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D.医生使用超声波粉碎患者体内的肾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15. 近年来,由于国产动画的崛起,配音演员这个职业也因此备受关注。优秀的配音演员可以通过声音塑造不同角色,这体现了声音的多种特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动画片中角色声音的音调越高,表示声带振动频率越快B.用不同方言配音同一角色时,改变的是声音的传播速度C.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这是由发声体振动幅度决定的D.配音演员模仿老人低沉的声音时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16.在医院中医生用B 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以后,再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关于这两次声音的利用例子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两次都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C.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第二次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D.第一次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17.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图乙: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T图:手机声控密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一设置利用了不同的人音调不同18.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 错误的是(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的传播存在回声现象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具有的能量1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为患者诊断时,使用听诊器是为了增强听到的声音的响度B.手机上的微信程序可以利用声音解锁登录,这种语音密码记录的是声音的音调。C.为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可增大拔弦的力度D.请跳广场舞的老人们把音乐声音调小一些,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0.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2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低B.图乙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高C.图丙中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图丁中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22.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D.拉动棉签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二、填空题23.口琴是用嘴吹气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通过时,灵活的金属簧片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为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铜片较薄、较短,而C 区的铜片较长、较厚。(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口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填“快”或“慢”),图中低音区为 区。24.如图所示为一款降噪耳机。(1)耳机可以发出声音是因为耳机内的部分结构在 。(2)声波进入人耳,在 形(第10题)成听觉。(3)佩戴降噪耳机是在 (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25.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琴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他们选择了四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①、②、③、④,分别在各玻璃杯中装入不等量的水,如图甲所示;他们拿金属棒用相同的力敲击四只玻璃杯的杯口,发现不同的玻璃杯发出的声音的特征不同,于是他们进行了合理的猜想,并做了进一步的探究。小组同学将四只玻璃杯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中,观察到四只玻璃杯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分别如图乙中 A、B、C、D所示。(1)根据实验的过程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四只玻璃杯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实验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玻璃杯是为了控制 因素相同。(2)由该小组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分析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26.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1978年在湖北的随州市的曾侯乙墓出土,属于青铜制品。(1)敲击同一个编钟时发出的响度不同,是由于敲击时编钟振动的 不同。(2)演奏时如果想发出低音,可以敲击体积 (填“较小”或“较大”)的编钟。(3)编钟发出的声音和其他乐器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27.如图甲、乙、丙、丁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1)根据波形可知,甲、乙、丙的音色相同,三者中 的响度相同, 的音调相同。(2)从丁的波形可知,该声源的振动没有规律,属于 。28.如图甲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它们的唯一不同就是长度不一样,小科同学发现:从左往右依次口吹这三个笔套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请回答下列问题;(1)吹笔套时发出声音,是由于 振动产生的;(2)小科在课余时间利用相同的科学原理制作了一个竹笛如图乙,在竹管开口①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可以改变笛声的音调,则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选填“a”、“b”或“c”)。29.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选填“快”或“慢”),图中低音区为 区.30.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 有关;(2)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如图(在上一页)是两个不同的发声体A和B发出的音调和响度不同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发声体 的音调高;(3)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超声波声呐 (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31.小明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音名 中央唱名(C调) 频率/赫兹 264 297 330 352 396 440 (1) 528弦长 (2)(1)由上表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弦长的变长而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2)请你根据记录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并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1)(2)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 ;② (3)小明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一次性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如果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提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 (填“仍然能”或“不能”)听到声音,这是由于 ;在使用“土电话”时,琴弦 (填“松弛”或“拉紧”)时听到的声音音调更高。三、实验与探究题32.小科制作了一个简易竹筒鼓,如图所示,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制作步骤:A.用竹筒作为鼓体,选择其中一端作为鼓面。B.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竹筒的鼓面端口,并用胶带固定。C.将两条橡皮筋分别沿竹筒的长轴方向拉紧,使塑料薄膜保持绷紧状态。D.使用小木棒作为鼓槌,击打鼓面,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与传播原理:项目 原理描述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塑料薄膜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这种介质进行传播(2)小科先后用不同的力度击打竹筒鼓,发现鼓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原因是 。(3)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会马上停止,在防止噪声的措施中,与该操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填字母)。A.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B.城市街道禁止鸣笛C.道路上设置隔声板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3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科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山以下猜删: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布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的 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 60 0.76 F 铜 80 1.02B 铜 60 0.89 G 铁 C 铜 60 1.02 H 纤维 100 1.02D 铜 80 0.76 1 尼龙 100 1.02E 铜 100 0.76 (1)为了验证猜想 1,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 2.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 3,必须知道该内容。则表中编号 G 处所缺的数据应为 , 。(3)随着实验舒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34.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表。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丙 钢丝 5cm 0.1mm2 紧丁 钢丝 5cm 0.1mm2 松(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钢丝。(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5.小德参加了“校园之声——自制乐器”项目化学习活动,下表为乐器设计方案自评表;评价内容 乐器设计方案自评表(部分内容) 得分3分 2分 1分团队合作 __________ 小组分工较明确,但有个别成员不清楚自己的任务;与组员的沟通较少,不够积极主动。 小组分工不明确,只有一二名成员在指挥或者做事情,未按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符合以下标准中的2条:1.能够清楚地解释乐器的发声原理;2.清楚地介绍如何发出不同的音调。 方案设计符合以下标准中的1条:1.能够清楚地解释乐器的发声原理;2.清楚地介绍如何发出不同的音调。 方案设计符合以下标准中的0条:1.能够清楚地解释乐器的发声原理;2.清楚地介绍如何发出不同的音调。(1)知识储备: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其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2)产品改进:小德在自制二胡时,将琴弦由铜丝改为同规格的钢丝,从而改变了声音的 特性;(3)量表设计:请制定“团队合作”得3分的标准: ;(4)项目评价:某小组设计了一个笛子形状的乐器,在方案设计中这样写到:从一端吹气,使笛中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且可以通过按不同位置气孔来改变振动空气柱长短的方式来改变音调。结合自评表此方案设计应评 分。01 学习目标02 思维导图03 基础知识04 经典例题05 强化提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原卷版).doc 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