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9月期初考试
地理试卷
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考查范围: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四章,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三章。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研究者通常把单位面积中海冰占比15%的海域位置作为有冰区和无冰区的界线,即冰缘线。下图示意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及周边海域1989—2018年平均海冰密集度分布,图中①冰缘线出现在海冰密集度最高月份,②冰缘线出现在海冰密集度最低月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①冰缘线、②冰缘线各表示的月份最可能是( )
A. 8月、2月 B. 2月、8月 C. 7月、1月 D. 1月、7月
2. 随着冰缘线①向南移动,其附近海域的上层海水( )
A. 温度降低,盐度升高 B. 温度升高,盐度升高
C 温度降低,盐度降低 D. 温度升高,盐度降低
塔图因是《星球大战》中虚构的沙漠星球,位于银河系外环的阿卡尼斯星区,围绕双恒星公转。塔图因星球居民依赖“湿气农场”收集大气中的水蒸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塔图因所在的恒星系是双星系统,最可能直接导致( )
A. 一天中有两次日落 B. 极昼极夜交替频繁
C. 大气层厚度显著增加 D. 地表昼夜温差减小
4. 塔图因居民通过“湿气农场”获取水资源,反映了该星球的突出特征是( )
A. 地下水接近星球表面 B. 水汽含量极低
C. 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D. 冰川难以开发
5. 塔图因星球的拍摄取景地最有可能位于( )
A. 格陵兰岛 B. 苏门答腊岛 C. 亚马孙平原 D. 撒哈拉沙漠
臭氧(O3)是城市大气污染物之一,主要由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臭氧前体物在光化学作用下形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下图示意珠海市某观测站记录的有、无海陆风日臭氧浓度的日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该观测站夜晚臭氧浓度较白天低,主要原因是夜晚( )
A. 臭氧前体物排放量少 B. 无太阳辐射
C. 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D. 温度下降
7. 白天,该地海陆风日臭氧浓度明显较非海陆风日高,主要原因是( )
A. 海风风速较弱 B. 陆风减缓臭氧分解
C. 陆风抑制对流 D. 海风利于臭氧回流
下图为某年4月15日8时的天气形势图,图示区域整体较为干燥,出现大范围沙尘暴。此时在河北省中南部的山脉与平原交界处存在一干线(即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一般在温度相同时,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当天下午16时左右冷锋过境河北保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最先出现沙尘暴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保定在冷锋过境前后出现的天气现象依次是( )
A. 强对流,扬沙,浮尘 B. 浮尘,强对流,扬沙
C. 强对流,浮尘,扬沙 D. 扬沙,强对流,浮尘
10. 本次天气过程出现浮尘的原因是( )
A. 冷空气下沉 B. 风力增大 C. 沙粒增多 D. 对流旺盛
南方某低山丘陵区经调查发现存在着完整的古地层环境,在调查中发现河谷两岸的岩层中有多处外露的化石,下图为该低山丘陵区等高线分布和地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地貌结构( )
A 背斜山 B. 背斜谷 C. 向斜山 D. 向斜谷
12. 恐龙化石最可能外露的位置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 图示中的各地层( )
A. Q1地层形成于深海环境中 B. Q2地层形成时被子植物繁盛
C. Q3地层中可能存在有煤炭 D. Q4地层形成时期古陆在形成
下图展示了某地年内逐日每小时的太阳高度角,横轴表示日期,纵轴表示北京时间。黑色等值线是恒定太阳仰角的轮廓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西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华南地区
15. 当日期处于“X”时,当地( )
A. 花团锦簇、草长莺飞 B. 风吹麦浪、碧波翻涌
C. 色彩斑斓、风吹稻香 D. 雪覆水杉、寒韵成诗
16. 若地球自转加速,图中0°等值线的变化是( )
A. 更弯曲 B. 更平直 C. 两线间距变窄 D. 两线间距变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候的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气候因子相互交织和综合作用下,同一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不尽相同,气候特征也不完全相同,从而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不同季节赤道辐合带(赤道低压带)位置及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图中丙处南北两侧分别形成森林和荒漠景观。
(1)分析图中甲、丙两处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有何不同。
(2)分析丙处南北两侧景观差异大原因。
(3)说明图中1月、7月赤道辐合带之间地区风向的变化规律。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马科发射场位于非洲东部的海上(2.9°S,40.3°E),由两个钢铁发射平台和陆上控制站组成,是唯一的海上航天发射场。目前发射平台因设备老化已停止使用,但地面站仍在运行,负责卫星数据接收等任务。下图为圣马科发射场景观图。
(1)说明圣马科发射场建在靠近赤道的海上的好处。
(2)从天气、海水盐度、海浪等角度,说明海上发射卫星可能遇到的自然方面的困难。
(3)圣马科发射平台已停用,而地面站仍在运行。请为停用的发射平台提出合理利用建议。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阳市高坡岩台地位于龙云背斜内,是周围河流的分水岭,台地内部发育有峰林、峰丛、溶蚀洼地、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地壳隆升和外部营力共同影响着该地区岩溶地貌的发育;且受周围河流溯源侵蚀影响,台地逐渐由边缘向中心解体,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运动随之受到影响。下图示意高坡岩台地岩溶地貌发育的过程模式。
(1)简述高坡台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岩层和地质构造条件。
(2)根据地下水位埋藏深浅判断阶段Ⅱ、Ⅲ地壳隆升速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对高坡台地内部地貌发育的影响。
(3)据图推测未来甲河与乙河水量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9月期初考试
地理试卷
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考查范围: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四章,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三章。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A 2. D
【3~5题答案】
【答案】3. A 4. B 5. D
【6~7题答案】
【答案】6. B 7. D
【8~10题答案】
【答案】8. D 9. A 10. A
【11~13题答案】
【答案】11. D 12. B 13. C
【14~16题答案】
【答案】14. A 15. C 16.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甲地:夏季受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西北季风控制,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丙地:夏季受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受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2)北侧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荒漠景观。
南侧纬度更高,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
(3)1月赤道辐合带南移,该地区赤道以北盛行东北信风,赤道以南盛行西北季风。
7月赤道辐合带北移,该地区赤道以南,盛行东南信风,赤道以北盛行西南季风。
【18题答案】
【答案】(1)靠近赤道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节省燃料;海上远离人口稠密区,发射产生的影响小,安全性高;海运便利,有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2)可能遭遇雷暴、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影响发射,遇到海雾可能影响能见度;海水盐度较高,会腐蚀金属发射平台;海浪的起伏会造成发射平台不稳定。
(3)
可改造为海上观光平台或者航天发射博物馆等,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放;可用于海上航天试验或海洋环境相关的观测,提供科研价值。
【19题答案】
【答案】(1)岩层条件:石灰岩广布且深厚。
地质构造条件:背斜构造,受张力(挤压)作用;多裂隙(节理)发育,易被溶蚀。
(2)地壳隆升速度的差异:阶段Ⅱ地下水位埋藏较阶段Ⅲ深,地壳隆升速度较阶段Ⅲ快。
阶段Ⅱ:高坡台地内部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溶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
阶段Ⅲ:高坡台地表面溶蚀洼地发育,且易积水成湖。
(3)变化:甲河水量增多,乙河水量减少。
理由:甲河水位低于乙河,溯源侵蚀能力更强;未来分水岭将向乙河一侧偏移;使得甲河流域面积(补给区面积)扩大,甚至袭夺乙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