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教学设计
1.明确 “中心” 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掌握识别文章中心的方法。
2.学会筛选、组织材料突出中心,能运用恰当的谋篇布局方式凸显中心。
3.通过参与活动,提升分析文本、筛选材料、构思文章的能力,在实践中理解突出中心的技巧。
4.体会突出中心对文章表达的意义,培养严谨的写作态度,增强在各类写作活动中凸显主题的意识,提升写作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识别文章的中心,掌握筛选、组织材料突出中心的方法,能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处巧妙凸显中心。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使文章中心突出且自然不生硬,避免出现材料与中心脱节或过度强调中心导致的刻意感。
任务一:慧眼识心 文章中寻中心
任务二:妙手塑心 寻技巧筑中心
任务三:匠心显心 于谋篇亮中心
1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最近学校的 “校园文学奖” 征文活动正在开展,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是不是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写了很多内容,却被评价 “主题不明确”;想表达一个观点,却不知道如何让读者清晰 get 到。
其实,这些问题的核心都在于 “如何突出中心”。中心就像文章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文章如同散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突出中心的奥秘,让我们的文字既有血肉,更有灵魂,在各项写作活动中脱颖而出!
探究新知
任务一:慧眼识心 文章中寻中心
学校 “校园文学奖” 征文活动初评已结束,评委老师特别强调:“一篇优秀的文章,必定有一个鲜明的中心,就像航船有明确的航向。” 但不少同学还在困惑:“怎样才算突出中心?” 让我们先走进获奖范文,开启 “慧眼识‘心’” 之旅,从佳作中探寻突出中心的奥秘,为自己的写作找准方向吧!
任务内容:
阅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每篇文章直接点明中心的句子,用横线划出围绕中心展开的具体事例或细节描写。
什么是中心呢?
明确:
中心,就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文章的主旨。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否则,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心理,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以及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
《往事依依》
作者从不同层面回忆童年的往事,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及文学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在对两位国文老师上课情景的深情回忆时,用老师注满情思的眼睛,体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怀。
《再塑生命的人》
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任务二:妙手塑心 寻技巧筑中心
“班级故事集” 编纂活动正在征集稿件,很多同学提交的作品被反馈 “内容零散,看不出想表达什么”。其实,这是因为材料没有紧扣中心。现在,让我们开展 “妙手塑‘心’” 工程,学习如何筛选、组织材料,让每一个事例都为中心 “添砖加瓦”,让你的班级故事更有力量!
方法一:开门见山,表明中心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莫怀戚《散步》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刘湛秋《雨的四季》
开门见山,即在开头简洁明了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不拐弯抹角,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你的作文要表达什么。
【课堂小练】
以《你是我的领路人》为题写一个开门见山的开头。(3分钟准备时间,自主展示,当堂评价)
明确:
示例1:在我漫长而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个人如明灯般照亮我前行的方向,这个人就是你。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起,我的生命轨迹便开始悄然改变,你就是我的领路人。
示例2:在我漫长而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个人如璀璨明灯般,在黑暗中照亮我前行的方向;如温暖春风般,吹散我心头的迷雾;如巍峨灯塔般,在波涛汹涌中为我指引正确的航向。这个人就是你。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起,我的生命轨迹便开始悄然改变,你就是我的领路人。
方法二:精心选材,紧扣中心
围绕中心:感恩父母,下面的选材哪些不合适?
1、妈妈是个热心肠,邻居有事,她总是跑前跑后去帮忙。
2、七岁那年,我半夜发烧,妈妈深夜背我去看病。
3、六年级的一个寒夜,爸爸冒雪步行十几里来学校看我,给我送来带着他体温的新棉鞋和鸡蛋。
4、爸爸在列车上智斗歹徒,让我觉得很骄傲。
5、我五岁时掉河里,邻居把我救了,父母每年过年都登门道谢。
明确:
1和4与中心无关,没有紧扣中心
一篇文章中心就是灵魂,材料就是血肉,所有的选材都必须紧紧围绕中心。
如果以2、3、5材料入文,如何布局?怎么安排顺序和文章详略?
三则材料入文我们可以有详有略,一则材料也可成文,那么我们该如何详写这一则材料呢?
方法三:刻画细节,凸显中心
下面这段文字中,最能打动你,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那是一个数九天气的夜晚,下着雪,我下了晚自习匆匆赶往宿舍,无意间却瞥见路边蜷着一个人,头上身上落满了雪,看见我,他慌忙站了起来,可能是蹲得太久了,他一起身,竟打了个趔趄——竟是父亲! 他拍拍身上的雪,一瘸一拐地朝我走来,此时我才看清,父亲的脸早已冻得青白,嘴唇冻得发紫,胡子上的雪早已结成了冰棍,一簇簇直竖着, 早已冻僵的手却还死死护着怀里的一个包。我打开包一看,是带着父亲体温的一双新棉鞋和一些鸡蛋,父亲笨拙地剥开一个鸡蛋,送到我嘴边,连连说:“孩子,快吃,还热着呢!”看着他请求的目光,我含泪咬下了一口,当知道他步行十几里,且在雪地里等了我近一个小时后,我心疼地怒斥他: “为什么不到班级里来找我 ”他憨憨地笑了笑说: “我怕影响你上课。”此刻我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落雪无声爱有痕》节选
明确:
1、“蜷”“站”“蹲”“拍”“走”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父亲等待时间之久。
2、“护”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3、外貌描写,写出父亲等待时间之久。
4、“笨拙”“憨憨”等修饰性词语写出了父亲的朴实和对我的关爱。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描写人物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细节来突出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为突出文章中心服务。在文中适当运用环境描写,还可以起到衬托人物精神,烘托中心的作用。
任务三:匠心显心 于谋篇亮中心
学校 “成长感悟” 征文比赛即将举行,文章的撰写要求 “中心突出,思路清晰”。不少同学担心自己的文章 “中心藏得太深,听众抓不住重点”。别担心,让我们开启 “匠心显‘心’” 计划,学习在开头、中间、结尾处巧妙凸显中心的方法,让你的作文既打动人心,又主题鲜明!
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
明确:
《我的书包》将书包视作客观事物,着眼于介绍、说明,可以写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和内部构造等。
《我和书包》着眼于书包和主人的关系,你第一个书包是谁送给你的?你和书包间有着怎样的故事?都可以作为确立中心的角度。
《我是书包》让我们化身书包,去听听它的心声:是为主人负担重而鸣不平,还是因为主人乱扔乱放而暗自委屈?设身处地,发挥想象,看看你能想到什么。
《妈妈的书包》妈妈是个老师,背着大大的一点也不时尚的书包,总是装满学生大大小小的试卷,由此表达出妈妈的简朴和辛苦。
《书包的诉说》小主人上初中后,书包的负担越来越大,每天不仅要被各科书籍和作业本塞得满满的,而且还要起早贪黑地陪伴着小主人,由此表达出学生的课业负担重。
《书包奇遇记》一个破旧的书包在垃圾桶旁看见一个陌生人将瓶子、废纸等整齐地码放在垃圾桶边上,为的就是方便那些拾荒者,表达出陌生人的善良。
亲爱的同学, 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 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明确:
1.写作时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小处着眼,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方面写开去就好,要学会取舍。当然,将多件事情、多个场景组合起来,表达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也是一种新颖的写法。
2.“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是这件事、这幕场景或这件物品等的写作价值所在,也就是你确立中心的立足点。
3.对这个场景或物品做些细致的描写,对这段对话中的某些语句做些强调,或者拿这首民谣与其他歌曲做些对比,都会使读者目光聚焦,文章就会显得中心突出,条理清晰。
今天的写作实践活动中,我们学会了从佳作里捕捉中心的身影,掌握了用材料为中心筑基的技巧,领悟了谋篇布局凸显中心的智慧。突出中心,关键在于让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围绕核心展开,让读者能清晰感受到你想表达的情感与观点。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让自己的文章中心鲜明、打动人心,真正做到 “立文有主旨,落笔扣中心”。
为学校 “校园文学奖” 征文活动准备一篇短文,题目自拟,要求明确中心,并运用课堂所学的材料筛选和谋篇布局方法突出中心,字数6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