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铜仁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铜仁市2026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历史
2025年8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家在距今六千多年的姜寨遗址第一期文化中,发现陶纺轮15件,骨梭12件。在不少陶器的底部,还发现了布纹的印痕。这些发现可以用来研究
A.阶级分化与国家的产生 B.先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
C.早期农业生产工具形制 D.旧石器时代的纺织技术
2.汉初,“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后又置孝悌、力田与三老配合,他们可以直接向皇帝上书,有些建议还被皇帝采纳。据此可知,三老的设立旨在
A.减轻中央政府的基层治理成本 B.形成与县级长官的相互牵制
C.弥补法度不能深入乡里的不足 D.推行教化与加强基层的治理
3.唐初,州府佐吏有别驾、长史、司马一人。司马协助地方长官处理政务并掌管地方军务。但唐后期,司马的职务变得闲散,而俸禄不减少,成为朝廷安置贬谪官员的主要职位。这一变化说明
A.唐代中央权力的变迁 B.人才的选拔标准提高
C.中央财政状况的好转 D.人民的赋役负担加重
4.北宋前期,描写都市生活、关注女性内心情感的“柳词”曾风靡一时,后苏轼以雄奇奔放的豪放派词风一改此势。南宋,辛弃疾将豪放派进一步发扬光大,忧国忧民、抒发爱国情怀成为宋词的主要内容。宋词的发展变化
A.推动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B.促进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
C.体现了理学影响力的扩大 D.提高词作在科举考试中的比例
5.在清代,江西赣州地区农民多以种植苎麻为业,但是资金短缺。因此,福建商人以高利贷的形式预放工本给种苎者,到夏秋苎麻成熟后再收购其货。这反映了
A.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 B.农产品收购资金短缺
C.江西成为新的纺织中心 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6.1840年,英军在中国近海进行水文调查。据当时英国水兵回忆:“我们派阿特兰特号去侦查舟山港水道的情况,进港后发现岸边有许多中国兵船,但对我们的到来他们没有警觉。我们一旦确定了水道,舰队就驶入舟山港碇泊。”这主要表明
A.清军丧失虎门战役的战机 B.英军的调查符合国际惯例
C.清军的海防意识十分淡薄 D.英军绘制了准确中国海图
7.1922年,李立三在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期间自编教材,结合工人受剥削压迫的现状,通俗地讲解马列主义。同年,一批进步工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据此可知,当时党的活动
A.激励了工人投身国民革命 B.注重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C.旨在推动工人运动的兴起 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8.1947年,学生运动发展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并迅速席卷全国。新华社在评论中写道“和全民为敌的蒋介石政府,现在已经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学生运动的高潮,不可避免地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潮”。这反映了
A.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B.学生爱国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C.革命统一战线的不断巩固和扩大 D.人心向背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9.图1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次重大外交活动。这一系列外交活动
A.为国家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B.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实现了同亚非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D.突破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
10.1979年开始,中央把一些属于中央部委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政府,许多原来中央直属的企业也交给地方政府管理。此后,地方政府在投资决策、吸引外资等方面获得更多自主决策权。这
A.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B.调动了地方政府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C.推动中央直属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D.适应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
11.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建立后大规模修建了御道,首次将中亚、南亚、西亚与北非连为一体,并在御道上设置了驿站、客栈、仓库和堡垒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据此可知,波斯帝国
A.依赖武力征服维系国家统治 B.具备了完善的城市道路设施
C.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D.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
12.中世纪的英国,教权和俗权各有其特定的权力范围:教会负责信徒的精神生活国家负责臣民的物质生活。因而,形成了从社会权力结构到人的日常生活、从最高权力层面到基层教区最深刻的纵向分裂。这
A.客观上有利于个人权利的发展 B.表明贵族是主要的社会政治力量
C.使得君主的权力走向无限膨胀 D.促成骑士和市民获得了自治权力
13.图2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该园林选址在风景优美的郊外山坡,以几何线条进行分区,拥有宽敞的房间、舒适的阳台,五个洞府般的壁龛中以丰富的水景和塑像描绘出神话般的场景。这种设计体现了
图2
A.神权至上观念的隐喻表达 B.改造自然的理性主义意蕴
C.突出感官震撼的审美倾向 D.追求现世幸福的世俗精神
14.1919年,朝鲜百万民众反日示威,但资产阶级“民族代表”在向巴黎和会呼吁未果后,主动向日本总督自首,致使运动失败。1926年朝鲜共产主义者成立反日同盟,提出“组织工农联合战线”,推动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这反映出朝鲜民族独立运动
A.需要以武装斗争的形式争取胜利 B.革命组织的重构与力量动员整合
C.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导致失败 D.从一国的斗争转向区域间的联合
15.1946年,来自英国、法国、中国、苏联、美国等国的科学家代表在英国伦敦共同发起成立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其宗旨是“创立一个有效的世界性机构······致力于充分利用科学促进和平、增进人类福祉,并推动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这反映了
A.冷战初期美苏争霸的战略平衡需求 B.美国政府强化技术保密的科技政策
C.国际组织主导战后秩序重建的趋势 D.科学共同体对技术伦理的自觉反思
16.表1为苏联部分加盟共和国每千名国民经济从业人员中受过高、中等教育人数统计。这对苏联时期中亚社会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表1
地区 1939年 1982年
俄罗斯联邦 124 842
哈萨克加盟共和国 99 848
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 61 888
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 56 846
土库曼加盟共和国 78 867
塔吉克加盟共和国 45 817
A.确立工业化主导地位 B.消除地区的教育差距
C.培育出专业技术阶层 D.弱化了民族自治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史墙盘的铸造者为史官“墙”,属微氏家族(商遗民),世代掌管周王室史册。盘内铭文有18行284字,分前后两段,采用四言韵文,文体类《诗经》。前段称颂文、武、成、康、昭、穆诸先王及其业绩,如文王之“匍有上下,迨受万邦”,武王之“通征四方”,昭王之“广楚荆,唯南行”等,与《史记·周本纪》的记载高度吻合。后段则是叙述微氏家族的家史,其高祖原居于微,及武王既灭商,其烈祖乃来见武王,武王令周公舍寓于周,至墙为第六代,世代为周之史官。但《史记》中未见此家族记录。
-摘编自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墙盘蕴含的历史信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墙盘的历史价值。(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博物学是西方历史悠久的一门学科。19世纪是博物学发展的黄金阶段。一方面,博物学逐渐细分成了动物学、植物学、地质学。另一方面,博物学在民间盛行,自然博物馆兴盛,民间博物学组织日益发达,博物学出版物拥有大量的读者。
-摘编自吴国盛《西方近代博物学的兴衰》
材料二 1831-1836年,博物学家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进行环球考察,见证了各地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探寻物种分布的规律性,引起了他对上帝创造论的质疑,最终提出了基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进化论为生物学的统一性奠定了基础,并日益超出生物学的范围,对人类的世界观产生了惊人的影响。
-摘编自杨柳《浅谈西方近代博物学的发展》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博物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博物学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30年,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苏区设立对外贸易处和船舶检查局,征收货物税,并与商人展开合作,采办苏区所需物资。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各级苏维埃政府采取灵活政策,鼓励私营商业······1934年毛泽东指出,苏区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其中公营经济是领导组织,合作社是苏区经济建设的“主要之一环”,私营经济也是苏区经济不可或缺的力量。
-摘编自李玉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如何应对经济封锁?》
材料二 1941年,日军妄图切断抗日根据地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中共中央开始寻求独立自主、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道路,提出双项政策,一是“对外调剂”,即奖励边区内剩余土产出口,换回必需品或无代替品······二是“对内自由”,即在不违反政府法令之下,边区内外的商人或百姓都可以在边区内自由买卖······对于哄抬物价、破坏市场平衡的现象,贸易局会依据法令进行严格纠正。
-摘编自赵忠秀等《红色贸易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基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的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商业政策的主要异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商业政策的历史意义。(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劳动模范评选表彰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项重要制度。
表2
提出时间 表彰对象 代表人物
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新中国具有主人翁地位、取得光辉成就的劳动者;在新中国建设中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 孟泰、李凤莲、赵占魁
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会议 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创造先进生产定额的生产者;掌握和推广先进技术的代表。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多来自工业系统。 孟泰、华罗庚、林巧稚、钱学森
1979年全国劳动模范大会 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在生产技术革新、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者。“四个现代化”的先驱。 陈福汉、袁隆平、陈景润、申纪兰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时代先锋;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进城务工人员和私营企业主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姚明、刘翔、 钟南山、谢海宝
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的敬业奉献、锐意进取、忘我拼搏、敢为人先的先进模范人物。 廉玉波、隋少春、文照辉
-摘编自李珂《楷模与引领: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嬗变与省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及以上时期对新中国劳动模范表彰制度及其演变进行阐释。(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8分,每题3分)
1-5: BDACA
6-10: CBDAB
11-16: CADBDC
二、非选择题(52分)
17.(14分)
(1)历史信息:①西周中期的青铜铸造技术水平;②西周先王的统治业绩(如文王、武王开疆拓土);③微氏家族的兴衰史及商遗民的境遇;④西周史官制度及文字记载传统;⑤西周与商遗民的关系。6分,每点1-2分)
(2)历史价值:①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实物史料,印证《史记》等文献记载的真实性;②补充文献中关于微氏家族的缺失记载,丰富西周史研究;③铭文文体与《诗经》相似,为研究西周文学提供素材;④反映西周对商遗民的政策,有助于理解早期国家治理模式;⑤青铜器本身是西周手工业发展的重要见证。8分,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
18.(14分)
(1)特点:①学科分化细化(形成动物学、植物学等);②民间普及度高(博物馆、民间组织兴盛);③与实践结合紧密。4(分)
原因:①工业革命推动自然科学发展;②环球航海考察扩大认知范围;③启蒙思想传播激发对自然的探索兴趣;④印刷术发展促进博物学出版物传播。4分)
(2)积极影响:①推动生物学等学科建立与发展;②达尔文进化论冲击神创论,改变人类世界观;③促进自然科学知识普及,提升民众科学素养;④为近代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推动技术革新。6分,每点2分)
19.(12分)
(1)相同点:①都服务于革命需要,打破经济封锁;②都采取灵活政策,鼓励商业发展;③都注重规范市场秩序。β分)
不同点:①土地革命时期:以公营经济为领导,合作社与私营经济并存;②抗日战争时期:强调“对外调剂”与“对内自由”结合,更注重自主自给。8分)
(2)历史意义:①保障根据地物资供应,支持革命战争;②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③积累经济建设经验,为新中国经济政策提供借鉴;④巩固根据地政权,扩大党的群众基础。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20.(12分)
示例论题:劳动模范表彰制度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反映中国社会变迁
阐释:
①1950-1956年:表彰对象以工农劳动者为主,代表人物如孟泰,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工业、强调劳动创造价值的时代需求,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②1979年后:表彰对象扩展到科技工作者(如袁隆平、陈景润),反映改革开放后四个现代化”建设对科技的重视,凸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③2005年以来:进城务工人员、私营企业主纳入评选,代表人物涵盖体育、医疗等领域(如姚明、钟南山),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结构多元化,强调各行各业共同推动社会发展。
结论:劳动模范表彰制度的演变,始终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契合,既彰显时代精神,也反映中国从工业化建设到现代化发展的社会转型。(论题2分,阐释8分,结论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