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水的组成(分层作业)(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2 水的组成(分层作业)(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水的组成
分层作业
1.(24-25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水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
D.点燃氢气,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较纯
2.(2025·云南昆明·三模)过碳酸钠(Na2CO4)可用于漂白衣物,过碳酸钠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3.(2025·广东清远·一模)某化学社团自制电解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管中气体为1mL,则b管中气体为3mL
B.点燃b管中的气体可证明水中含有氢元素
C.a管中气体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研究物质的分解是认识物质组成的一种思路
4.(2025·河北邯郸·三模)高炉炼铁过程中涉及到赤铁矿石(主要成分:Fe2O3)、焦炭(主要成分:C)、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和生铁(主要成分:Fe),上述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A.赤铁矿石 B.焦炭 C.石灰石 D.生铁
5.(24-25九年级上·四川自贡·期中)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N2—单质 B.SO2—化合物 C.稀有气体—混合物 D.O3—氧化物
6.(25-26八年级·上海·假期作业)如图是教材中的2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在点燃氢气前需验纯
B.实验②在a、b管上方生成的气体质量比为1:8
C.实验①和②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化合反应
D.实验①和②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7.(24-25九年级上·江苏镇江·阶段练习)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8.(2025·辽宁沈阳·二模)关于如图所示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1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B.在图1中,点燃a气体前需要检验其纯度
C.在图1中,与玻璃管b相连的是电源的负极
D.在图2中,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9.(24-25八年级下·黑龙江哈尔滨·期中)模型建构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不正确的是
A.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 B.物质的分类
C.卢瑟福原子模型 D.氩原子结构示意图
10.(2025·江苏苏州·二模)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纯水导电性差,可加入少量稀硫酸增强导电性
B.两个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不同
C.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11.(25-26九年级·全国·假期作业)下列关于水电解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通过检验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电解器玻璃管上方体积较少的气体是氧气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原子不改变
12.(2025·贵州贵阳·二模)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管a中的气体是氧气 B.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C.实验中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D.该实验证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13.(24-25八年级下·内蒙古乌兰察布·期末)利用水电解探究水的组成
(1)图甲中a玻璃管连接的是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
(2)下列选项中能一次鉴别图甲两玻璃管中气体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水 B.燃着的木条 C.澄清石灰水
(3)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实验中电源的正、负极应恒定不变
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a中一开始产生气体少的原因是该气体易溶于水
(4)微观过程分析: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是 。
1.(2025·河南南阳·二模)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甲管中的电极连接的是电源负极 B.该实验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C.乙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2025·河南周口·三模)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卡文迪什分别做了氢气与空气、氢气与纯氧反应的实验,均发现氢气燃烧有水生成。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利用电解水实验(如图)证明水的组成,有关水的组成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b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C.通电时,连接b端的电极产生气泡速度更快
D.氢气燃烧实验主要利用“分解”思想证明了水的组成
3.(2025·福建福州·模拟预测)空间站利用电解水的原理制备氧气,以供给宇航员呼吸。空间站制取氧气系统的剖面结构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端为电源的正极 B.供水膜的孔径小于水分子的直径
C.电解水实验证明水由氢、氧原子构成 D.该系统为空间站内实现水循环、氧循环
4.(24-25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①净化后的空气 ②自来水 ③冰水混合物 ④高锰酸钾 ⑤液氧 ⑥镁带 ⑦人体呼出的气体 ⑧浓氨水 ⑨二氧化碳 ⑩氯酸钾
(1)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
(2)属于单质的有 ;
(3)属于氧化物的有 ;
(4)属于化合物的有 。
1.(2025·吉林·中考真题)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变化过程中没有能量转化
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C.水分子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2.(2025·重庆·中考真题)“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为学生必做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B.氢气点燃前必须验纯
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3.(2025·河南·中考真题)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电解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管a中液面 (填“高于”或“低于”)管b中液面;关闭电源,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管b尖嘴口,打开活塞,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和解析
1.(24-25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水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
D.点燃氢气,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较纯
【答案】D
【解析】A、氢气具有可燃性,和空气中的氧气点燃只生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点燃氢气,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2025·云南昆明·三模)过碳酸钠(Na2CO4)可用于漂白衣物,过碳酸钠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答案】C
【解析】A、单质为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过碳酸钠中含有多种元素,不属于单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过碳酸钠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为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过碳酸钠中含有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D、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过碳酸钠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5·广东清远·一模)某化学社团自制电解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管中气体为1mL,则b管中气体为3mL
B.点燃b管中的气体可证明水中含有氢元素
C.a管中气体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研究物质的分解是认识物质组成的一种思路
【答案】A
【解析】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若a管中气体为1mL,则b管中气体为2mL,说法错误;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b管收集的气体为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中含有氢元素,说法正确;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a管中气体为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法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则研究物质的分解是认识物质组成的一种思路,说法正确。
故选A。
4.(2025·河北邯郸·三模)高炉炼铁过程中涉及到赤铁矿石(主要成分:Fe2O3)、焦炭(主要成分:C)、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和生铁(主要成分:Fe),上述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A.赤铁矿石 B.焦炭 C.石灰石 D.生铁
【答案】A
【解析】A、Fe2O3由铁和氧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因此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B、C是单质,只由碳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CaCO3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氧化物“两种元素”的定义,不符合题意;
D、Fe是单质,只由铁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4-25九年级上·四川自贡·期中)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N2—单质 B.SO2—化合物 C.稀有气体—混合物 D.O3—氧化物
【答案】D
【解析】A、N2是氮气,由同种元素(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分类正确。
B、SO2是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类正确。
C、稀有气体包括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属于混合物。分类正确。
D、O3是臭氧,由同种元素(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氧化物必须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分类不正确。
故选D。
6.(25-26八年级·上海·假期作业)如图是教材中的2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在点燃氢气前需验纯
B.实验②在a、b管上方生成的气体质量比为1:8
C.实验①和②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化合反应
D.实验①和②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答案】C
【解析】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为防止爆炸,在点燃氢气前需验纯,故正确;
B、在电解水实验中,a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氢气;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氧气。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2):(32×1)=1:8,即a、b管上方生成的气体质量比为1:8,故正确;
C、实验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实验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D、实验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实验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均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C.
7.(24-25九年级上·江苏镇江·阶段练习)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图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并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错误;
B、图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图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图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8.(2025·辽宁沈阳·二模)关于如图所示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1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B.在图1中,点燃a气体前需要检验其纯度
C.在图1中,与玻璃管b相连的是电源的负极
D.在图2中,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答案】B
【解析】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则在图1中,a管产生的气体较多,b管产生的气体较少,则a、b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为氢气、氧气,其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说法错误;
B、由A选项分析可知,在图1中,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其纯度,说法正确;
C、由A选项分析可知,在图1中,a、b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为氢气、氧气,根据“正氧负氢”可知,与玻璃管b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说法错误;
D、在图2中,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法错误。
故选B。
9.(24-25八年级下·黑龙江哈尔滨·期中)模型建构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不正确的是
A.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 B.物质的分类
C.卢瑟福原子模型 D.氩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A
【解析】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其他成分1%,模型错误,符合题意;
B、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模型正确,不符合题意;
C、卢瑟福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模型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氩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8,核外电子层数为3,其电子排布分别是2、8、8,故氩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模型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25·江苏苏州·二模)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纯水导电性差,可加入少量稀硫酸增强导电性
B.两个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不同
C.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答案】D
【解析】A、纯水导电性差,加入少量稀硫酸,稀硫酸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从而增强导电性,A 正确。
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所以两个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不同,B 正确。
C、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C 正确。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氢气和氧气是水分解的产物,D 错误。
故选D。
11.(25-26九年级·全国·假期作业)下列关于水电解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通过检验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电解器玻璃管上方体积较少的气体是氧气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原子不改变
【答案】A
【解析】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而非氢气和氧气。错误;
B、依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较少的是氧气,正确;
C、水分解为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定义,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组,原子不变,正确。
故选A。
12.(2025·贵州贵阳·二模)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管a中的气体是氧气 B.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C.实验中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D.该实验证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答案】B
【解析】A、水通电分解得到了氢气和氧气,并且正氧负氢,因此b管中的是氧气,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故选项错误;
B、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正确;
C、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该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24-25八年级下·内蒙古乌兰察布·期末)利用水电解探究水的组成
(1)图甲中a玻璃管连接的是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
(2)下列选项中能一次鉴别图甲两玻璃管中气体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水 B.燃着的木条 C.澄清石灰水
(3)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实验中电源的正、负极应恒定不变
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a中一开始产生气体少的原因是该气体易溶于水
(4)微观过程分析: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是 。
【答案】(1)正极
(2)B
(3)AB
(4)氢原子、氧原子
【解析】(1)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则a、b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则a玻璃管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2)由第(1)小问分析可知,a、b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
A、氢气、氧气均与水不反应,不能鉴别二者,不符合题意;
B、氢气具有可燃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氢气中,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能鉴别二者,符合题意;
C、氢气、氧气均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不能鉴别二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电解水实验应使用直流电源,即实验中电源的正、负极应恒定不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此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由第(1)小问分析可知,a、b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则a中一开始产生气体少的原因是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而不是氧气易溶于水,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则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是氢原子、氧原子。
1.(2025·河南南阳·二模)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甲管中的电极连接的是电源负极 B.该实验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C.乙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B
【解析】A、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管中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所以与甲管中的电极连接的是电源负极,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该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乙管中气体体积小,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5·河南周口·三模)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卡文迪什分别做了氢气与空气、氢气与纯氧反应的实验,均发现氢气燃烧有水生成。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利用电解水实验(如图)证明水的组成,有关水的组成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b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C.通电时,连接b端的电极产生气泡速度更快
D.氢气燃烧实验主要利用“分解”思想证明了水的组成
【答案】B
【解析】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该项错误;
B、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b端产生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该气体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项正确;
C、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b端产生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该气体为氧气,则a端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氢气的体积为氧气的两倍,所以a端的电极产生气泡速度更快,该项错误;
D、氢气的燃烧是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而不是分解反应,因此氢气燃烧实验主要利用“合成”思想证明了水的组成,该项错误;
故选B。
3.(2025·福建福州·模拟预测)空间站利用电解水的原理制备氧气,以供给宇航员呼吸。空间站制取氧气系统的剖面结构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端为电源的正极 B.供水膜的孔径小于水分子的直径
C.电解水实验证明水由氢、氧原子构成 D.该系统为空间站内实现水循环、氧循环
【答案】D
【解析】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a端产生气体为氢气,则为电源的负极,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供水膜能使水分子通过,供水膜的孔径应大于水分子的直径,不符合题意。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该系统利用电解水制备氧气,同时产生氢气,氢气燃烧又可转化为水,同时提供能量,为空间站内实现水循环、氧循环,符合题意。
故选D。
4.(24-25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①净化后的空气 ②自来水 ③冰水混合物 ④高锰酸钾 ⑤液氧 ⑥镁带 ⑦人体呼出的气体 ⑧浓氨水 ⑨二氧化碳 ⑩氯酸钾
(1)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
(2)属于单质的有 ;
(3)属于氧化物的有 ;
(4)属于化合物的有 。
【答案】(1)①、②、⑦、⑧
(2)⑤、⑥
(3)③、⑨
(4)③、④、⑨、⑩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析】(1) 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自来水含有水和一些可溶性杂质等,人体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氮气等多种物质,浓氨水是氨气溶于水的产物,所以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②⑦⑧。
(2)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镁带是由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的有⑤⑥。
(3)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这一种物质,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属于氧化物的有③⑨。
(4)冰水混合物(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高锰酸钾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氯酸钾是由钾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它们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所以属于化合物的有③④⑨⑩。
1.(2025·吉林·中考真题)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变化过程中没有能量转化
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C.水分子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答案】B
【解析】A、电解水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在能量转化,A 错误;
B、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若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则是氢气,B 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电解水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 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 错误。
故选B。
2.(2025·重庆·中考真题)“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为学生必做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B.氢气点燃前必须验纯
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答案】A
【解析】A、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错误。
B、氢气可燃,点燃前需验纯以防爆炸,正确。
C、电解水生成H 和O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证明水含氢、氧元素,正确。
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正极(O )与负极(H )体积比为1:2,正确。
故选A。
3.(2025·河南·中考真题)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电解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管a中液面 (填“高于”或“低于”)管b中液面;关闭电源,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管b尖嘴口,打开活塞,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低于 木条燃烧更旺
【解析】①在电解水实验中,管a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氢气;管b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氧气。因为氢气的体积约是氧气体积的2倍,所以管a中气体体积大,液面低于管b中液面。
②管b中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管b尖嘴口,打开活塞,可观察到木条燃烧更旺的现象。故本问答案为:木条燃烧更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