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1课时 同步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1课时 同步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
【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
(新情境·太空探索)2024年7月3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经过长时间出舱活动后最终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图1为太阳系示意图,图2为此次出舱活动照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我国取得火箭发射和空间探索等领域的伟大成就,有利于( )
①探索宇宙奥秘 ②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③占有太空资源 ④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1.D 2.A
【解析】1.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A错误。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错误。月球由于没有大气层等原因,其表面昼夜温差极大,与地球自然环境差异很大,C错误。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D正确。故选D。
2.通过火箭发射和空间探索,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等奥秘,这是太空探索的重要目的之一,①正确。火箭发射和空间探索涉及众多高端科技领域,如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这些领域的发展会带动整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②正确。目前国际上倡导和平利用太空资源,并非占有,这种表述不符合国际太空探索的理念和原则,③错误。在火箭发射和空间探索等领域取得伟大成就,展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能够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④正确。故选A。
【点睛】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小行星、卫星等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的八颗行星均按照各自的轨道绕太阳公转。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新情境·中国航天日)2024年“中国航天日”,以“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为主题的主场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结合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3.曹操《观沧海》中写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指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北斗七星
4.地球成为人类唯一家园的原因有( )
①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②存在液态水资源 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大 ④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C 4.B
【解析】3.地月系是地球与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范围较小,“星汉灿烂”描述的是众多星星组成的庞大星系,地月系不符合,A错误;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八大行星等天体的天体系统,其范围也不足以涵盖“星汉”所描述的众多星星,B错误;银河系是由大量恒星、星云等天体组成的庞大星系,我们夜晚看到的众多星星大部分属于银河系,“星汉灿烂”中的星汉指的就是银河系,C正确;北斗七星只是银河系中一小部分恒星组成的星群,远不能代表“星汉”所描述的整体,D错误;故选C。
4.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地球生命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保障,使得地球不受过多的宇宙天体撞击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①正确;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地球上存在液态水资源,有利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②正确;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大不利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地球成为人类家园是因为地表温度相对适宜,变化幅度较小,③错误;有适合呼吸的大气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呼吸作用提供了条件,是地球成为人类家园的重要原因之一,④正确。 综上,B①②④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比地月系高一级的是太阳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银河系属于总星系,是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也是目前人类可观测的宇宙系统。
(新情境·太阳系)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许多美丽而神秘的星球,我们太阳系所在的星球——地球,虽只是茫茫宇宙中一粒微细的尘埃,但却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图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请按照范围由大到小给下列天体系统排序( )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B.总星系—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C.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总星系
6.有关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②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
③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④存在液态水
⑤自身发光发热,供应生物需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5.C 6.A
【解析】5.总星系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大的天体系统,它包含了所有的星系;银河系是总星系中的一个星系;太阳系这样的恒星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八大行星等天体的恒星系;地月系是地球和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属于太阳系的一部分;所以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符合天体系统范围由大到小的层级关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太阳系中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同时,宇宙环境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有利于生命的诞生和演化,①正确。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使得地球表面获得适宜的太阳辐射,平均温度约为15℃ ,适宜生物的生存和发展,②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成分,③正确。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存在液态水,为生命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④正确。地球自身不能发光发热,太阳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⑤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小行星、卫星等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的八颗行星均按照各自的轨道绕太阳公转。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新情境·人造卫星)1958年,美国发射了人类的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探索者一号(Explorer1),开启了人类对地球外部空间的探索。探索者一号的探测数据首次确认了地球周围存在一个高强度辐射带,后被称为范艾伦辐射带,如图所示。这个发现表明,地球的磁场在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和高能宇宙射线的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探索者一号的发现对人类理解地球作为唯一适宜生存的家园有何重要意义?( )
A.证明了地球外部空间适合人类长期居住
B.揭示了地球磁场的重要性,表明其保护地球免受高能粒子辐射
C.发现了地球外太空的其他可居住行星
D.确认了太阳是地球的唯一能量来源
8.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有助于其适宜生命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地球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
B.地球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能够获得适量的太阳能
D.地球拥有最大的卫星——月球
【答案】7.B 8.C
【解析】7.探索者一号确认地球周围存在一个高强度辐射带,说明外太空环境恶劣,说明地球外部空间不适合人类居住,A错误;题干明确提到地球的磁场在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和高能宇宙射线的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正确;题目仅涉及地球磁场,未提及其他行星的居住可能性,C错误;太阳作为地球主要能量来源,但探索者一号的发现与此无关,D错误。故选B。
8.木星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且行星大小与宜居性无直接关系,A错误;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地球位于第三轨道,位置适中,B错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能够接收到适量的太阳辐射,保持适宜的地表温度,C正确;地球拥有最大的卫星——月球,但其并非宜居性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上生命物质的出现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就外部条件而言,地球要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即:太阳发光、发热条件长期稳定,为地球生命物质演化提供足够的光热条件;太阳系以及周围天体各行其道,尤其是相距较近的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得地球运动过程安全可靠,有利于生命物质演化发展;就内部条件而言,地球需要满足“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温度范围等”。
(新情境·星系)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1: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其运行主要依靠太阳能。
材料2:宜居带也叫适合居住带,太阳系宜居带就是太阳系中适宜任何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生存的一个范围。
9.为天和核心舱运行提供能量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图1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太阳系宜居带主要位于( )
A.木星和土星之间 B.火星和木星之间 C.地球和火星之间 D.水星和地球之间
11.据图2信息推断,宜居带的存在主要得益于( )
A.行星距离太阳远近适中 B.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行星质量和体积适中 D.行星有稳定的太阳光照
【答案】9.C 10.C 11.A
【解析】9.天体系统的级别从低到高可以划分为:行星系统、恒星系统、星系等。天和核心舱运行主要依靠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因此提供能量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应该是太阳系。读图1可知,甲是银河系,乙是河外星系,丙是太阳系,丁是地月系,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0.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图可知,宜居带的范围主要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液态水的存在与温度有关,宜居带存在液态水主要得益于行星距离太阳远近适中,行星表面温度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适中的距离使得行星表面气温适宜,水以液态形式存在,A正确;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绕,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但与液态水存在无关,B错误;行星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适宜,使大气聚集在其周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与液态水的形成无关,C错误;液态水的存在主要与温度有关,行星有稳定的太阳光照主要表现为太阳光照稳定持续,太阳系各行星都有稳定的太阳光照,D错误。故选A。
【点睛】以地球为例,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使大气聚集在地球周围,逐渐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 受到的光热适当,气温适宜,生成液态水;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温差不大,有利于保护地球生物;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能力提升练】
(新情境·航天探索)2025年2月,经公开征集评选的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已确定。登月服命名为“望宇”,寓意遥望宇宙、探索未知;载人月球车命名为“探索”,寓意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实践。下图为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月球环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为( )
A.一天 B.一星期 C.一年 D.一个月
2.登陆月球的航天员能看到地球( )
A.表面有经线和纬线 B.是一个球体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发光又发热
3.“望宇”和“探索”可应对复杂的太空环境,其关键是我国拥有( )
A.辽阔的国土 B.丰富的资源 C.众多的人口 D.先进的科技
【答案】1.D 2.B 3.D
【解析】1.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公转周期(即环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为一个月,D正确;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A错误;一星期是人为规定的时间单位,与月球公转周期无关,B错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与月球公转周期不符,C错误。故选D。
2.经线和纬线是人为划分的地理坐标线,实际在地球表面是不存在的,所以在太空中无法直接看到,A错误;从月球上观察地球,地球将呈现为一个球体,B正确;地球表面大约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但在月球上无法直接观察到这一比例,C错误;地球本身不发光,其亮度来自太阳的反射光,且地球不会发热(相对于恒星而言),D错误。故选B。
3.“望宇”和“探索”分别代表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它们能够应对复杂的太空环境,必然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支持,D正确;国土面积与应对太空环境的技术能力无直接关联,A错误;虽然资源对科技发展有一定支持作用,但并非直接决定因素,B错误;人口数量与应对太空环境的技术能力无直接联系,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航天工业发展迅速的关键是科技先进,航天技术是高度复杂和综合性的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等众多领域,需要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支撑。
(新情境·小行星)2025年5月,中国将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实施小行星2016H03伴飞、采样、返回任务,进一步验证其物理特性及起源假说。2016H03小行星形状不规则,直径可能在40到100米之间,轨道紧邻地球轨道。图是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小行星2016H03的轨道最有可能位于( )
A.水星和金星之间 B.地球和火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木星和土星之间
5.小行星2016H03的探测难度远大于月球,原因可能是( )
A.直径较月球小 B.体积较月球稍大 C.形状较月球圆 D.位于小行星带内
6.“天问二号”将实施小行星2016H03伴飞、采样、返回任务,体现了( )
A.我国对宇宙的研究已十分完备 B.我国科技领先世界所有国家
C.我国取得太空探索技术的突破 D.我国的小行星研究绝对领先
【答案】4.B 5.A 6.C
【解析】4.根据材料可知,小行星2016H03轨道紧邻地球轨道,地球和火星之间紧邻地球轨道,所以小行星2016H03的轨道最有可能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B正确。水星和金星之间、火星和木星之间、木星和土星之间距离地球轨道较远,ACD错误。故选B。
5.小行星2016H03直径在40到100米之间,直径较月球小很多,体积小意味着引力小,探测器靠近时更难稳定操作,且小行星可能存在不规则的旋转等,增加了探测难度,A正确。小行星2016H03的体积远小于月球,B错误。材料表明小行星 2016H03 形状不规则,并非形状比月球圆,C错误。它不位于小行星带,而是紧邻地球轨道,D错误。故选A。
6.宇宙极其浩瀚,我国对宇宙的研究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阶段,远未达到十分完备的程度,A错误。我国在一些科技领域取得了领先成果,但并非领先世界所有国家,表述过于绝对,B错误。“天问二号”实施小行星伴飞、采样、返回任务,这是我国在太空探索技术方面的新尝试和新突破,体现了我国太空探索技术的进步,C正确。我国在小行星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能说绝对领先,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小行星、卫星等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的八颗行星均按照各自的轨道绕太阳公转。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新情境·空间站)2025年1月21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天宫”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一天可绕地球飞行16圈,为航天员进行太空实验提供场所。下图是太阳系八大行星和中国空间站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天宫”空间站运行的轨道位于( )
A.太阳与水星之间 B.金星与火星之间
C.火星与土星之间 D.木星与土星之间
8.航天员从“天宫”空间站肉眼观测地球,可以看到( )
A.南北两极贯穿地轴 B.是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C.分布着陆地和海洋 D.表面有相互交织的经纬网
9.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是(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7.B 8.C 9.D
【解析】7.“天宫”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一天可绕地球飞行16圈,据材料可知天宫空间站距地400-450千米,位于地球附近,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天宫空间站位于地球两侧的金星和火星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航天员从空间站观测地球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C正确; “是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描述的是地球的形状,但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地球的扁率,B错误;地轴和经纬网人们为了研究地球而假设的,真实的地球并不存在,AD错误。故选C。
9.“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目前尚未实现,且太空中的生物资源并不丰富,①错误; “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是太空探索的重要目的之一,如微重力环境下的实验,②正确;“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有助于了解人类在太空中的适应性和长期生存的可能性,③正确;“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在太空探索中的国际合作和和平利用太空的理念,④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类地行星;木星、土星是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是远日行星。
(新情境·太空菜园)中国空间站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同向,航天员在空间站打造“太空菜园”,用于研究太空环境对植物的影响。下图为“太空菜园”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中国空间站运行的方向是( )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11.结合“太空菜园”的实验环境,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 )
①液态水 ②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 ③适宜的温度 ④围绕太阳公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我国“太空菜园”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资源 B.众多的人口 C.辽阔的国土 D.先进的科技
【答案】10.C 11.A 12.D
【解析】10.读题干可知,中国空间站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同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中国空间站运行的方向是自西向东,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水是生命之源,所有已知的生命形式都需要水来维持生命活动。在“太空菜园”中,水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①正确。地球的大气层提供了氧气,这是大多数生命形式呼吸所必需的。在“太空菜园”中,航天员需要为植物提供适宜的气体环境,以确保其正常生长,②正确。 地球的温度范围适宜生命的存在和繁衍。在“太空菜园”中,温度控制是确保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③正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四季变化和适宜的光照条件。然而,这一条件并不是直接支持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而是影响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因素,④错误。故选A。
12.我国“太空菜园”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先进的科技,D正确。“太空菜园”跟丰富的资源、众多的人口、辽阔的国土无关,ABC错误。故选D。
【点睛】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气温适宜,存在有液态的水资源;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吸引大气层,有适合于呼吸的大气;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安全,这些条件都是地球产生生命的必备条件。
13(新情境·银河系)读太阳系和银河系示意图及火星与地球的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火星与地球的比较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千米) 赤道半径/千米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赤道面(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表面平均温度/℃
地球 1.496 6378 1年 23时56分4秒 1.00 1.00 23°26' 15
火星 2.279 3396 1.88年 24时37分 0.11 0.15 25.19° -63
(1)在宇宙中,能自身发光发热的天体是 (填“恒星”、“行星”或“卫星”),太阳就是其中的一颗。如图所示,太阳与围绕其运行的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构成了 (填“太阳系”或“银河系”)。
(2)在火星与地球的比较中,火星与地球最为接近的两项数据是 和 ,若人类想要实现移民火星的愿景,必须先通过科技的进步和探索,解决火星上没有适宜生命存在的 和 等条件的问题。
(3)请在太空观测、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中任选一方面,说一说人类都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和成就。
【答案】(1) 恒星 太阳系
(2)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自转周期 大气 水
(3)太空观测:人类利用空间探测器造访了太阳系的其它八大行星及其卫星。月球探测: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发射并采样返回,工程有序推进实施。行星际探测:火星探测器着陆、神舟载人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月球样品揭示月球演化奥秘。火星探测: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空间站建设: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我国天宫空间站建设任务正式启动。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和银河系示意图及火星与地球的比较表为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地球在宇宙中、人类太空探索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恒星自身能够发光发热,而行星和卫星自身不发光发热,故能自身发光发热的天体是恒星;如图所示,太阳与围绕其运行的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构成了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
(2)火星与地球最为接近的两项数据是赤道面(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和自转周期,其他方面差别较大;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气温适宜,存在有液态的水资源;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吸引大气层,有适合于呼吸的大气;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安全,这些条件都是地球产生生命的必备条件,故人类想要实现移民火星,那么必须解决火星上没有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和水等条件的问题。
(3)太空观测:人类利用空间探测器造访了太阳系的其它八大行星及其卫星。
月球探测: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发射并采样返回,工程有序推进实施。从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开始,嫦娥二号 、嫦娥三号 、嫦娥四号发射运行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为探月工程“绕、落、回”收官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发射并采样返回,工程有序推进实施。
行星际探测:火星探测器着陆、神舟载人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月球样品揭示月球演化奥秘。
火星探测: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
空间站建设: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我国天宫空间站建设任务正式启动。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
【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
(新情境·太空探索)2024年7月3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经过长时间出舱活动后最终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图1为太阳系示意图,图2为此次出舱活动照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我国取得火箭发射和空间探索等领域的伟大成就,有利于( )
①探索宇宙奥秘 ②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③占有太空资源 ④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新情境·中国航天日)2024年“中国航天日”,以“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为主题的主场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结合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3.曹操《观沧海》中写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指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北斗七星
4.地球成为人类唯一家园的原因有( )
①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②存在液态水资源 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大 ④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新情境·太阳系)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许多美丽而神秘的星球,我们太阳系所在的星球——地球,虽只是茫茫宇宙中一粒微细的尘埃,但却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图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请按照范围由大到小给下列天体系统排序( )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B.总星系—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C.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总星系
6.有关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②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
③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④存在液态水
⑤自身发光发热,供应生物需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新情境·人造卫星)1958年,美国发射了人类的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探索者一号(Explorer1),开启了人类对地球外部空间的探索。探索者一号的探测数据首次确认了地球周围存在一个高强度辐射带,后被称为范艾伦辐射带,如图所示。这个发现表明,地球的磁场在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和高能宇宙射线的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探索者一号的发现对人类理解地球作为唯一适宜生存的家园有何重要意义?( )
A.证明了地球外部空间适合人类长期居住
B.揭示了地球磁场的重要性,表明其保护地球免受高能粒子辐射
C.发现了地球外太空的其他可居住行星
D.确认了太阳是地球的唯一能量来源
8.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有助于其适宜生命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地球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
B.地球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能够获得适量的太阳能
D.地球拥有最大的卫星——月球
(新情境·星系)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1: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其运行主要依靠太阳能。
材料2:宜居带也叫适合居住带,太阳系宜居带就是太阳系中适宜任何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生存的一个范围。
9.为天和核心舱运行提供能量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图1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太阳系宜居带主要位于( )
A.木星和土星之间 B.火星和木星之间 C.地球和火星之间 D.水星和地球之间
11.据图2信息推断,宜居带的存在主要得益于( )
A.行星距离太阳远近适中 B.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行星质量和体积适中 D.行星有稳定的太阳光照
【能力提升练】
(新情境·航天探索)2025年2月,经公开征集评选的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已确定。登月服命名为“望宇”,寓意遥望宇宙、探索未知;载人月球车命名为“探索”,寓意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实践。下图为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月球环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为( )
A.一天 B.一星期 C.一年 D.一个月
2.登陆月球的航天员能看到地球( )
A.表面有经线和纬线 B.是一个球体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发光又发热
3.“望宇”和“探索”可应对复杂的太空环境,其关键是我国拥有( )
A.辽阔的国土 B.丰富的资源 C.众多的人口 D.先进的科技
(新情境·小行星)2025年5月,中国将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实施小行星2016H03伴飞、采样、返回任务,进一步验证其物理特性及起源假说。2016H03小行星形状不规则,直径可能在40到100米之间,轨道紧邻地球轨道。图是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小行星2016H03的轨道最有可能位于( )
A.水星和金星之间 B.地球和火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木星和土星之间
5.小行星2016H03的探测难度远大于月球,原因可能是( )
A.直径较月球小 B.体积较月球稍大 C.形状较月球圆 D.位于小行星带内
6.“天问二号”将实施小行星2016H03伴飞、采样、返回任务,体现了( )
A.我国对宇宙的研究已十分完备 B.我国科技领先世界所有国家
C.我国取得太空探索技术的突破 D.我国的小行星研究绝对领先
(新情境·空间站)2025年1月21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天宫”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一天可绕地球飞行16圈,为航天员进行太空实验提供场所。下图是太阳系八大行星和中国空间站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天宫”空间站运行的轨道位于( )
A.太阳与水星之间 B.金星与火星之间
C.火星与土星之间 D.木星与土星之间
8.航天员从“天宫”空间站肉眼观测地球,可以看到( )
A.南北两极贯穿地轴 B.是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C.分布着陆地和海洋 D.表面有相互交织的经纬网
9.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是(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新情境·太空菜园)中国空间站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同向,航天员在空间站打造“太空菜园”,用于研究太空环境对植物的影响。下图为“太空菜园”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中国空间站运行的方向是( )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11.结合“太空菜园”的实验环境,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 )
①液态水 ②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 ③适宜的温度 ④围绕太阳公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我国“太空菜园”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资源 B.众多的人口 C.辽阔的国土 D.先进的科技
13(新情境·银河系)读太阳系和银河系示意图及火星与地球的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火星与地球的比较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千米) 赤道半径/千米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赤道面(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表面平均温度/℃
地球 1.496 6378 1年 23时56分4秒 1.00 1.00 23°26' 15
火星 2.279 3396 1.88年 24时37分 0.11 0.15 25.19° -63
(1)在宇宙中,能自身发光发热的天体是 (填“恒星”、“行星”或“卫星”),太阳就是其中的一颗。如图所示,太阳与围绕其运行的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构成了 (填“太阳系”或“银河系”)。
(2)在火星与地球的比较中,火星与地球最为接近的两项数据是 和 ,若人类想要实现移民火星的愿景,必须先通过科技的进步和探索,解决火星上没有适宜生命存在的 和 等条件的问题。
(3)请在太空观测、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中任选一方面,说一说人类都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和成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